数据专栏

智能大数据搬运工,你想要的我们都有

科技资讯:

科技学院:

科技百科:

科技书籍:

网站大全:

软件大全:

7月17日,湖南省大数据产业发展推进会在长沙召开,上半年,湖南省大数据产业规模突破了300亿元,今年有望突破600亿元。
“力争到2021年,培育10家估值过20亿元的大数据龙头企业,建设10个‘大数据+’特色产业园或应用示范基地。”省工信厅总经济师熊琛说,根据《三年行动计划》,湖南省将围绕政务服务、智慧农业、地理信息、交通物流、医疗、智慧健康养老、金融、文创、智能驾驶、旅游、教育等领域,从人才、企业、集聚区三个层次,做好大数据产业的培育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和人类生产生活交汇融合,大数据的作用日益凸显。湖南省高度重视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已经产生了一批有成效、有特色的大数据经营企业。如,易观国际、九次方等大数据龙头企业已落户湖南。长沙工业云平台、天闻ECO云开放平台、智慧眼社保大数据平台等大数据平台,走在全国前列。国防科技大学天河二号获得世界超算“六连冠”殊荣,创造了国际超算新纪录,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商学院都成立了大数据研究院(中心)。

根据省工信厅编制的《湖南省大数据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到2021年,湖南省大数据产业规模力争突破1000亿元。
行业资讯
2019-07-18 22:26:00
随着政府考虑数据主权法,企业集团预计将在未来二十年内投资102亿美元建设数据园区。Anurag Kotoky,Rajesh Kumar Singh和Debjit Chakraborty(彭博社) - 一系列关于港口,采矿和大宗商品的成功投资帮助Gautam Adani从一位不起眼的钻石交易商变成了一个净资产近100亿美元的大亨。
现在,这位印度商人正着眼于他认为可能成为另一家大赚钱的人:向亚马逊(Amazon.com Inc.)和Alphabet Inc.的谷歌等公司出售数据存储服务。

印度政府正在权衡一项需要将数据存储在当地的新法律,他的企业集团Adani Enterprises Ltd.表示,预计将在未来二十年投资7000亿卢比(102亿美元)在南部州建立数据园区。亿万富翁的希望是利用外国科技公司的需求,这些公司正在印度扩张,因为智能手机的使用和互联网的激增。
Adani在新德里的一次罕见采访中表示,如果拟议的法律通过“它将破坏数据存储要求,并且需要容量”。 “这将是一个耗资数十亿美元的项目,将引进世界各地的谷歌和亚马逊。”
这种方法一直是阿达尼帝国的标志:选择一个热门的新兴产业 - 特别是政府青睐的产业 - 建立基础设施,并一直持续到达到顶峰。与中国非常相似,印度寻求吸引更多私人投资以增加其基础设施,因为它试图在未来几年将GDP翻一番,达到5万亿美元。
受监管的企业
现年57岁的阿达尼建立了自己的帝国,围绕受到严格监管的煤炭开采,电力和港口业务,反映了他在各州和新德里中心的不同政党和政府的能力。
他的帝国的重点是位于西部古吉拉特邦蒙德拉的占地15,000公顷的工业区,该工业区是该集团最大的港口和该国最大的发电厂。阿达尼于2001年开始对其港口进行商业运营,并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建立了围绕它的产业集群,当时莫迪是古吉拉特邦的行政首长。从那时起,Adani迅速扩展了他的各种业务,其中许多业务相互补充。
与其他基础设施业务一样,通过扩展到数据中心,商人将进入需要大量投资的空间。他还必须应对来自其他大型印度球员的竞争,他们决定大力推动这个行业。
个人资料
数据本地化的重要支持者之一是阿达尼的亿万富翁穆克什安巴尼,他是亚洲首富。安巴尼认为,印度的数据必须由印度人控制和拥有,而不是由全球公司控制和拥有。 Ambani的弟弟Anil也在印度建立了数据中心。
印度2018年个人数据保护法案草案要求在个人服务器或位于该国的数据中心存储个人数据,理由是需要保护个人及其个人数据的自主权。该法案需要得到立法者的批准。
“对 数据安全 的担忧促使各国需要数据本地化,印度成为经济增长点,我不希望像谷歌,亚马逊或阿里巴巴这样的全球数据巨头忽视这个市场,”行业经理Apalak Ghosh表示。在Frost&Sullivan进行数字化转型。
虽然这将为服务提供商提供巨大的商机,但对房地产的需求意味着投资可能会达到“数十亿美元”,Ghosh说。
行业资讯
2019-07-18 16:44:00
7月16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2019年6月国内增值电信业务许可情况分析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底,全国互联网数据中心业务持证企业共2586家,其中工业和信息化部许可的企业1549家,各省通信管理局许可的本地企业合计1037家。

报告指出,根据年报数据统计,2018年全国互联网数据中心业务收入超过430亿元,同比增长59.0%,其中部颁证企业收入占总收入的81.4%,省颁证企业收入占总收入的18.6%。互联网数据中心业务收入大幅度增长主要是因为新版分类目录实施后, 云计算 业务纳入互联网数据中心业务,随着云计算近年飞速发展,业务收入增长很快。

根据年报数据统计,部颁证IDC企业中开展互联网资源协作业务(云服务)项目的企业占比23.4%,省颁证IDC企业中开展互联网资源协作业务(云服务)项目的企业占比22.3%。互联网资源协作业务主要以跨地区持证企业为主,由于该业务需要大规模资金技术投入,门槛较高,市场基本形成以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等大型企业为主,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收入总和超过140亿元,占比52.7%。
行业资讯
2019-07-18 16:40:00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专家,大家上午好!非常荣幸今天有机会跟大家交流一下在5G时代来临的时候,中国联通的一些思考和实践。

我们对5G的理解跟在座的各位专家领导是一致的,5G大家预测到2025年将会带来直接间接经济收入是35万亿,带动就业也会达到300多万人。

这样一个大的市场,中国联通6月6号拿到牌照以后,也是非常急迫的心情投入到5G的建设跟运营当中。中国联通在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领域与在座各个行业深度合作,也在加快对行业的赋能。

5G这样一个美好的未来,我们还要回到现实当中,挑战还是很大的。主要从几个方面来看。

现在整个运营商随着2G、3G、4G网络的运营一路走来,到目前为止不管是整个的净利润率还是资产回报率以及营收增长率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特别是今年前几个月增长率已经降到了0.3%,同比减少了3.9%,这样一个态势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同时整个资产回报率相比互联网企业应该是偏低的,特别同百度、阿里这些互联网企业来讲,有4到5倍的差距,所以面临的压力是巨大的。

造成这样一个情况的原因很多,随着4G以及宽带,整个从人口红利以及流量红利应该都释放差不多了,现在整个用户的流量单位价值在持续下去,量收差距在持续加大。面对这样一个态势必须持续转变。

事物是有两面性,在提速降费大的前景下,对整个行业的发展带来了赋能。前一阶段通过电信和整个行业的提速降费,给整个产业的发展释放了差不多1900亿的一个成本,也为各个行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一个更好的环境。

面对这样一个变化,5G时代网络要变,更多要从运维转型,运营也要转型。

从网络来看,包括网络云化、DC化、集约化、泛在化,特别是5G时代,跟ABC技术结合,通过边缘计算构建一个极简的网络,这样进行网络转型。

网络转型必须带来整个运维方式的转型,中国联通跟其他几家运营商一样,到5G面临着2、3、4、5G四世同堂的组网。增加了5G网络之后,我们实际上感觉到人手不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局面呢?在5G网络运营,更多地需要懂IT的人员、懂云化技术的人员运营整个网络,我们现在的运维人员更多是偏网络的维护,一些对线路的问题。这些人员如何能够快速转型,在不增加人的情况下,能够维护好5G网络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同时到了5G时代,运营方式也要发生很大变化,以前作为网络运营商来讲更多是运营一个网络,到了5G时代更多是面向业务,如何开发新的业务产品,如何运营整个新的5G网络运营产品,5G倒逼运营商方方面面做变革和变化。

中国联通在这些方面提前布局提前谋划。首先面向5G网络全面转型方面,中国联通在两年前就发布了QOBNET的一个标准,它有几个大的关键因素,一个是泛在的宽带接入,这是一个特点。第二个是超宽带的弹性管道,这是大家公认的,在5G超宽带的弹性控制网络。还有一个是东西向集成的面向数据中心的网络,相当于云网协同。我们以前更多考虑南北向的流量,从汇聚到核心网,到5G时代更多是DC,不仅是中国联通自有的DC,也包括行业大的DC都是网络考虑的需要,所以网络结构会发生很大变化,东西流向会越来越大。

同时还有一个特点,在接入层面有更多的边缘计算存储能力布局。中国联通现在也在考虑结合MEC这一块制定相应的从基础设施到操作系统的技术标准,在推进这方面的工作。

还有一个特点是QOBNET的架构就是API化,就是网络即服务这样一个模式,能够更加开放,更加简洁。

这是网络转型的大的架构。这个架构里面,AI是核心,进行这样的网络转型,网络大脑怎么构建。

网络大脑大家听起来比较新鲜,就是OSS,原来叫运营支持系统,现在逐步转型为ONS,叫做网络开放服务。为什么名字发生了变化呢?以前提到的OSS只是一个辅助工具,很多都是通过它看一些网络运营状况。到了5G时代,这样的运营定位是远远不足的。我们要构建一个网络运营系统ONS这一块,我们既要看到网络,同时在日常工作中要对网络进行实时的操作。OSS变成一个使能系统,华为叫做NES,我们定位为ONS,这是网络大脑的核心。

我们为了构建这样一个系统,也是经历了三到四年的演变过程。中国联通在国内几家运营商来说,率先把所有的网络告警等等进行网络存储集中化的处理,现在每一天存储的网络数据达到了300T左右,所有的网络资源,不管是从接入层到本地还是到二站一站,逐步配备相应的业务流程使它变成活的数据。

另外我们构建了集中的智能监控系统,所有的告警集中以后,包括资源数据集中以后,我们可以做跨专业的告警关联,能够在集团一点实时看到全网的网络情况,同时能够派单。

走到这样一个过程也是相当不易的,原来是分省构建各自的ONS系统,面临的问题是数据分散,很多数据不统一,数据集成也不一样,进行ONS计算的时候,没有统一的结果。

所以这几年我们始终在构建ONS的四大基础能力,一个是统一的云平台,就是ODC,这个也是去年刚刚组建的,联通定位三朵云,一个是公有云,一个是内部IT云,另外一个就是通信云,通信云目前也是达到了5000个节点左右的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在今年有望达到300到500T的大数据处理能力。这是我们整个使能的一个基础。

另外一个能力就是全球的统一互补,能够把中国联通各个角落的资源、各个区域的资源全部一点看全。

还有基于这个资源和数据的,即网络服务基础平台。

通过这样一些服务,我们构建了网络编排服务。

同时在5G时代,智能运维有一些新的工具、新的手段。这里面主要体现几个方面的变化。

第一个就是端到端的拓扑生成及故障可视。以前都是通过很多人工操作做资源的梳理、拓扑梳理,能够呈现端到端的视图。到5G,通过E2E的协议,很多新的配置信息不需要人工操作,可以自动进行拓扑生成,这是它的一个变化,很多故障也可视化了。

第二个是智能分析的定界定位。在2、3、4G时代,很多故障都是分专业处理的。到了5G时代,不仅是专业之间能够进行协同,同时在云化基础上,从硬件到中间件、上层应用服务也可以纵向进行快速关联分析、故障定位,使很多故障能够自动进行定界定位。

另外在5G时代,更多强调故障自愈自恢复能力,发现一些指标故障以后,会发现异常的原因,很多指标不需要人工参与了,能够自恢复,在这个方面我们也开展了很多相应的试点性的研究。

整体来说,首先实现网络自动化,然后是网络智能化,最终实现网络的自治化,不需要人工干预,能够实现网络自愈自恢复。

下面一个变革是互联网化敏捷运营。这个话题我们考虑到了DevOps,大家也提到得比较多,中国联通希望能够在5G快速实现产品,能够快速运营,我们在机制上做了变革。我们成立了智能网络中心,去年刚成立的一个新的部门。

这个部门有一个特点,以前传统的运营商都有建设部、运维部还有相应的研发单位,我们这个部门是按照云化的一个架构,是规建一体化的,我们相应的处室既负责网络的建设,也负责网络运营,也负责后续的产品线开发。所以在整个架构上设计,按照互联网企业转型变化。

同时在产品层也在逐步推进DU值,大家有好的创意、好的想法或者好的合作方可以成立一个机构,我们给相应的投入去做产品。如果这个产品孵化得好,我们会逐步投入更多的资源,如果是失败了,可能在一两年后就把它自然地合并退出。

这样的机制能够保障我们进行互联网化的敏捷运营。

同时还有人才储备。中国联通从网络线IT研发人员还是很有限的,占比非常低,只有百分之几。我们也提出在几年之内打造6000人的中国联通网络线的IT研发队伍,在每年组织大量的研发培训,同时通过项目让懂网络的人员学习IT技术,尽快进行转型。

同时我们在构建研发平台,刚才提到的ONS来讲,我们会把它打造成中国联通内外部合作的一个研发中台,这样我们上线周期会从月级变成周级,业务的周期从天级变成分钟级。

中国联通拿到5G牌照以后,定出了整个5G发展的一个理念,重点来讲就是三个方面。一个是推进5G网络共建共享,第二个是推进5G业务生态,同时开发5G特色业务。在基础设施共享方面,也是全方位的,包括站址、室分、天线、管道方面。在天线方面包括共享载波、独立载波、异网漫游,承载网络也是共享承载网络,也能最大限度节约我们投资建设成本。

同时也在进一步推出合作共赢,构建5G业务生态。包括共建创新联盟、共筑商业模式,共享优质资源以及共赢广阔市场。

在中国联通除了智能网络中心,还有5G业务创新中心,近期已经跟业界各个领域合作伙伴签署了大量合作协议。

在网络IT研发领域也构建了一个生态,目前我们构建的一个开发资源池已经有83家软件企业加入到其中,有了这个资源池之后,各个合作伙伴能够第一时间看到,如果有相应的人员和产品,会第一时间进行生态合作,这样的模式也是改变了运营商软件开发的模式。

在合作共赢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案例很多,每一个行业举一个案例。比如在智慧制造领域,与中国商飞合作,进行5G智慧工厂项目合作。在医疗领域与清华长庚医院进行5G远程协同手术。在教育领域,与华师附中进行5G远程教育,在新媒体领域,与央视春晚进行两会高清视频直播,在AR、VR方面进行国家电网AR设备巡检,在无人机方面,进行广东水务无人机水质检测。

我们还构建了创新头条,所有案例都已经上了平台,大家可以第一时间共享我们的案例,共享所有的知识成果。

在今年的4月23号,中国联通5G网络扬帆启航,在7个特大城市进行全域的网络覆盖,在33个大城市进行热点区域覆盖部署,同时在其他城市进行行业应用区域部署。7个特大城市包括北大广深、南京、杭州以及雄安,这样一个部署也是加快步伐,在9月、10月份,很多运营网络的准备、运营的手段准备基本上能够到位, 5G是新蓝海的试验场,独角兽的孵化器,我们推出的品牌叫做5G的N次方,7+33+N是5G试验网络部署今年的目标。

在这里代表中国联通,希望在5G这块跟大家广泛合作,共赢未来。

谢谢大家!
行业资讯
2019-07-18 16:38:00
从5G到 云计算 ,“ 数据中心 ”正如20世纪初的发电厂,随信息产业高速发展进入建设高峰期。此外,“节能”、“高密度计算”等政策与企业需求,也将“数据中心”建设领入新时代。
7月16日,中科曙光旗下曙光节能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曙光节能”)在北京召开首次“曙光节能”数据中心产品媒体交流会,并详解“数据中心”节能黑科技。
会上“曙光节能”总经理何继盛介绍,目前“数据中心”已进入5.0时代,除具有标准与模块化特点外,追求低能耗与“高计算密度”成为趋势。
图说:“曙光节能”总经理何继盛
而随着曙光“全浸没液冷”技术步入标准与商业化,“数据中心”单机柜功率已进入160KW时代(传统风冷单柜功率<30KW,普通家用台式电脑CPU+GPU功率为0.2KW左右),同时PUE(总能耗/IT设备能耗)值也降到1.05及以下,目前国内首个“全浸没液冷”服务器群已在平稳运行。
“全浸没液冷”技术 让数据中心节能不再“靠天吃饭”
“数据中心节能不能总‘靠天吃饭’,自然环境无法复制,此外也不利于计算资源的灵活配置。”在“曙光节能”数据中心产品媒体交流会上,“曙光节能”总经理何继盛表示,随着IT产业发展,数据中心能耗、计算密度等话题正引发社会关注,各地政府部门也推出针对新建数据中心能耗的限制政策。
图说:互联网公司建立在北极圈内的数据中心
而为降低数据中心的能耗——“PUE值”,拥有庞大服务器群的云计算、互联网企业纷纷在拥有丰富水资源、气候凉爽的偏远地区建立“数据中心”。这样做虽然降低了PUE,但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不具有参考与可复制性。
“随着数据中心机柜的标准与模块化普及,短时间在偏远地区大规模建设数据中心成为可能。但对于90%企业、机构来说,配置的‘数据中心’远离用户、远离主干网络、失去运维的便捷性是无法接受的。”何继盛表示,为给用户提供便捷、标准、灵活的节能、高计算密度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早在2012年曙光便探究降低数据中心能耗的核心技术——“全浸没式液冷”。
何继盛介绍,传统数据中心超过一半的耗能都用在了冷却计算设备上。因此降低冷却耗能,是数据中心节能的关键。曙光经多年研发与实践,掌握了行业领先的“全浸没液冷”技术,依托该技术曙光研发的C8000刀片式计算模组,其计算单机柜功率可达160KW,而PUE值达到1.05及以下,相比传统风冷数据中心可节电超过30%。
图说:曙光“全浸没液冷”计算模组—C8000
另外,随着5G时代到来,在用户密集区配置高计算密度的边缘数据中心正成为趋势。曙光液冷“数据中心”计算模组,为用户在密集地区的“边缘计算”节点配置,提供了可靠、节能的系统解决方案。这也将加速5G时代的云游戏、云3D、云渲染设计等高交互、复杂计算场景的实现。
超40项液冷技术专利 四年实现四个“全国首次”
除“全浸没液冷”技术外,围绕数据中心节能、不同行业对计算密度的需求,曙光积累了大量技术专利与建设经验。
何继盛介绍,曙光率先于2015年推出国内首款标准化量产的冷板式液冷服务器,并在当年完成国内首个冷板式液冷服务器大规模应用项目,2017年又交付了国内首套商用全浸没液冷服务器,并在今年完成了国内首个浸没式液冷服务器大规模应用项目。截至目前,曙光拥有的“液冷”核心专利就超40项,此外还有40余项“液冷”相关专利已提交申请。
图说:平稳运行中的曙光“全浸没液冷”服务器群(局部)
曙光数据中心系列产品,拥有满足中低密度计算需求的风冷标准模组、满足高密度计算的液冷冷板模组,以及满足救灾、户外勘探等特种作业环境需求的“集装箱式”计算模组,这些计算模组已被电力、气象、金融、通信、互联网企业、高校研究院等广泛采用,曙光提供的“低能耗”、“高密度”计算节点数以万计。
图说: 数据中心节能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吕天文
中国数据中心节能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吕天文表示,目前全国数据中心的耗电量已连续8年超过12%的速度增长,预计2020年总耗电量将达到2962亿千瓦(2018年中国城乡居民用电总量为9685亿千瓦)。因此数据中心节能问题,引发包括政府在内的广泛关注。
图说:前四代数据中心运行和维护特点
吕天文介绍,目前一线城市对新建数据中心节能都提出了PUE值的硬指标,但现在很多已建或在建数据中心的PUE值达不到,改造、升级现先有“数据中心”也是节能的挑战。
而从整个行业来看,“液冷”技术是降低数据中心能耗的最可靠与可行的方案,曙光在此方面积累了完善的技术,这将加速全国“数据中心”步入“液冷”时代。
行业资讯
2019-07-17 21:48:08
据路透社15日独家报道,美国一名高级官员透露,美国政府可能在2-4周内批准向美国公司颁发重新开始向华为供货的许可证。报道评论称,这一迹象表明,美国总统特朗普最近放松对华为限制的决定可能迅速推进。今年5月,美国商务部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禁止美国公司在未获得许可证的情况下向华为提供产品和服务。




美国总统特朗普6月底在与中国领导人会晤后宣布,同意让美国公司继续销售产品给华为。美国商务部长罗斯9日也表示,官员们将向美国公司发放许可证,允许它们在“美国国家安全不会受到威胁的情况下”向华为出售产品和技术。

报道提到,一位美国高级官员11日在商务部会议上向一位美国制造商代表明确表示,美国公司可能将在2-4周内获得相关许可证。

这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制造商表示,这名官员没有说明许可证审批的标准,但她认为这些标准将视具体情况而定,至少一开始会是如此,因为商务部将寻求形成更广泛的意见。

在被问及这名高级官员的言论时,美国商务部发言人表示,该机构“目前正在评估所有的许可证(申请),并确定如何才能符合美国最佳的国家安全利益”。

美国前商务部副部长埃里克?赫希霍恩也表示,现在审核许可证(申请)的政府官员所面临的问题是:他们不知道政府(政策)会如何发展。“两分钟前的政策可能不是两分钟后的政策。”他说。

报道还提到,在罗斯作出上述表态后,有两家供货华为的美国芯片制造商近日向路透社表示,他们将申请更多的许可证。据华盛顿的贸易合规咨询顾问克雷格?里格利称,一家客户响应管理公司和一家为华为模拟横截面雷达的公司也可能在几天内提交申请。

“由于没有任何坏处,各家公司绝对会按照规定提交申请,”曾在美国商务部任职的华盛顿律师凯文?沃尔夫说。

此外,报道还提到,并非所有美企对华为供货都需政府批准其许可申请。一些美国芯片制造商向华为销售产品可能不需要许可,因为他们许多零部件是在海外生产,美国制产含量很低,不在美国出口管制范围之列。

尽管如此,罗斯9日也表示,华为仍在“实体清单”上。

但华为一位发言人也表示,华为应该被彻底从“实体清单”中除名,华为并未涉及任何不当罪行,也没有对任何国家构成网络安全风险,所以这些限制是“不应实施的”。
行业资讯
2019-07-17 21:46:00
近日,中国-东盟(钦州)华为 云计算 及大数据中心项目举行开工仪式,该项目是中国-东盟信息港钦州副中心建设、钦州市与华为公司全面深化合作的重点项目。

中国-东盟(钦州)华为云计算及大数据中心是华为全球公有云网络在广西布局的唯一节点。选址位于钦州高新区二期,规划占地约100亩,建设总建筑面积约6万平方米,其中一期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共设1000个机柜。主要建设数据中心、展示中心、管理中心。

项目的功能定位以华为云计算及大数据中心为依托,打造面向中国-东盟云服务及大数据产业的国际港口智慧物流中心、大数据处理中心、离岸外包服务中心、广西信息消费中心。项目建成后,该数据中心将与华为已布局东盟的新加坡数据中心和马来西亚数据中心形成中国与东盟的大数据一体化云网络,为中国与东盟开展港口物流、海上互联互通、跨境贸易、跨境电商等业务提供全方位的数据支撑和云服务。

钦州大数据产业发展的优势在于钦州市位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中心位置,是面向东盟合作的“桥头堡”,是中国西南走向东盟国家陆上最近的出海口和最便捷的国际出海大通道,具备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产业的资源和区位优势。自2016年5月华为将其公有云广西唯一节点布局在钦州后,吸引带动了富士康科技集团、必爱旅行网、讯猫科技、泰华智慧、六良科技、积成能源、上海京颐科技等7家企业落地。其中富士康科技集团将其全国医疗影像云中心总部布局钦州,必爱旅行网、讯猫科技、积成能源等企业将其广西总部布局在钦州。

依托华为,打造钦州华为数字小镇

为了进一步加快推进钦州市大数据产业发展,市委、市人民政府提出全面建设钦州华为数字小镇,2019年4月11日,钦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钦州华为数字小镇建设实施方案(2019-2020年)》。

未来,钦州市将依托中国-东盟(钦州)华为云计算及大数据中心,充分发挥华为品牌优势,整合钦州高新区、滨海新城白石湖等国有资源,依照大数据产业发展的特点,以行政和城市管理数据上云、物流大数据上云、互联网企业集聚为基础,构建行政大数据、商用大数据、华为移动APP大数据三大大数据产业生态圈,形成“一云”、“两基地”、“两中心”的钦州华为数字小镇,共同引进一批互联网、智慧制造、跨境电商、生物制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港口物流、游戏动漫、影视渲染、文化产业、服务外包等大数据关联产业。打造面向中国-东盟的国际智慧物流中心、大数据处理中心、离岸外包服务中心、广西信息消费中心,力争成为面向东盟、连接中南、西南地区的区域性大数据集散地。

2019年,引进至少21家关联企业,到2020年底,实现入驻关联企业至少50家,市直各单位非涉密及非敏感应用系统100%上云并实现数据共享;建成3-5个产业公共平台,形成3-5个以大数据为核心的特色高端产业集群,软件信息和技术服务业收入突破50亿元;部署在钦州华为云的APP达到100个。

重突破,快发展,钦州华为数字小镇建设正当时

在完善数字小镇基础设施、打造大数据产业生态圈2个方面提出建设中国-东盟(钦州)云计算及大数据中心、打造企业总部基地等22项工作任务,力争做到以下五方面的突破:

01、大数据中心建设的突破。力争2019年6月底前实现2万平方米、1000个机柜的中国-东盟(钦州)云计算及大数据中心开工建设。

02、数字小镇3个片区物理平台建设上的突破。

03、大数据展示中心建设上的突破。2019年6月底前,实现大数据产业展示中心试运营。

04、产业招商上的突破。力争2019年新增落户企业21家(其中兰亭街6家,钦州高新区15家),2020年新增落户企业50家(其中兰亭街20家,钦州高新区30家)。

05、大数据产业生态的突破。
行业资讯
2019-07-17 21:44:00
本月底,一座新建数据中心——湖南磐云数据中心将在湖南省长沙市岳麓高新区投产。数据中心负责人表示,预计到2021年,该数据中心产值可达2亿元,并将为长沙互联网产业带来50亿元的经济效益。


近日,记者来到湖南磐云数据中心看到,三栋主楼正在做最后的扫尾工作,月底即可投产。湖南磐云数据中心项目位于岳麓科技产业园,是按UPTIME T3标准认证设计的第三代数据中心。数据中心总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包含两座IDC业务机房及一座研发中心楼,项目建设总投资36000万元。据介绍,磐云数据中心专门设计一层楼作为供电系统,还备有柴油发电机组、不间断电源、电池组等设备, 为数据中心全天候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该数据中心以云基础设施为核心,提供大数据存储、备份、传递、计算等服务,可通过国际线路直连香港将军澳、德国法兰克福,并确保客户可在全球范围使用世界级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数据中心担负着连接大数据产业链上下游资源的角色,磐云数据中心的投产将带动长沙互联网产业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

“到2021年,数据中心的产值将达到2亿元。” 湖南磐云数据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李劼磊李劼磊说,目前该数据中心项目已与中国电信湖南分公司达成合作。他们计划把磐云数据中心打造成湖南业内的标杆,预计未来为长沙互联网产业带来50亿元的经济效益。
行业资讯
2019-07-17 21:42:00
得益于柔性显示技术的折叠屏手机已经问世,这,就是柔性电子技术的全部了吗?当然不是。

近日,第二届柔性电子国际学术大会(ICFE2019)在杭州举行。会议期间,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和光明网还联合举办了第二期“科学麻辣烫”科学沙龙活动,邀请顶尖专家为你解读:柔性电子技术带来的惊艳未来,将远不止于折叠屏这么简单。

让电子系统“柔”起来

此次大会上,浙江省柔性电子与智能技术全球研究中心发布了两款超薄柔性芯片,其厚度不到人体头发丝直径的1/4,而且可以实现弯折。

除了柔性芯片,记者在柔性电子与智能技术全球研究中心看到的柔性电子器件令人目不暇接:柔性超声通讯器件、柔性高密度触觉传感器、软体机器人……与传统电子器件冰冷、坚硬的外表相比,这些电子器件凭借柔软的身材,为自己增加了几分亲和力。

“目前柔性电子技术的整体思路是,通过工程设计使硬质的电子元器件实现柔性化,改变电子系统的刚性物理。”清华大学柔性电子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冯雪介绍,这样可以使电子系统与人、物体或环境高效共融,并实现功能的扩展。

“现在绝大多数电子技术都是基于半导体硅的,如果能让硅实现柔性化,就能在现有电子系统加工工艺基础上,快速实现很多电子元器件的柔性化。”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副院长沈洋介绍。

从物联网到“人体联网”

正在市场上崭露头角的折叠屏手机,可谓是柔性电子技术的体现之一。

沈洋介绍,目前的折叠屏手机之所以能实现手机屏幕对折,主要得益于显示材料的柔性化。但在他看来,折叠屏手机还不够“柔”。因为每部手机中都有几百个关键电子元器件,这些器件依然是硬质的。

“未来如果这些电子元器件的柔性化程度足够高,手机不仅能对折,还能卷曲甚至完全折叠。”沈洋补充道。

医疗是冯雪团队关注的领域之一,他们研发出不少将柔性电子技术应用于医疗的新应用。比如,把电子器件做得像面膜一样,贴在鼻梁周围的三角区域,实现24小时监测呼吸频率变化。

人工智能和人机交互领域,也为柔性电子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浩瀚想象空间。沈洋说,随着柔性电子技术的发展,遍布机器人全身的柔性传感器,将使机器人拥有柔软的四肢和比人更加灵敏的感官系统。

而在人机交互领域,未来可通过柔性神经界面将人和机器相连接,从而把人的大脑信号传导给电脑,实现双向交互。

南洋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陈晓东则介绍了一种国际上出现的新概念,即与物联网相对应的“人体联网”。这种概念设想通过各种各样与人体兼容的柔性传感器,使人的体温、脉搏、脑电信号等所有生理信息都实现联网。

“柔性电子技术可以实现信息获取、处理、传输、显示以及能源的柔性化,以其更好的生物兼容性实现真正的万物皆互联。”冯雪判断,柔性电子技术将对未来的信息技术领域产生颠覆性影响。
行业资讯
2019-07-17 21:40:00
英国《自然·医学》杂志16日发表一项最新研究,美国研究人员建立深度学习模型,开发出一种可以分辨健康组织和癌组织的人工智能(AI)系统。该系统无需人类病理学专家去标注,可以加速癌症的诊断。

一直以来,由于需要大量手动标注数据集,阻碍了病理学相关系统的开发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于是,医学界人士和工程师们希望能利用人工智能改善这一状况。
为实现这一目标,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科学家领导的研究团队,此次构建了一个大规模数据集——包括来自逾1.5万名前列腺癌、皮肤癌、乳腺癌患者的逾4.4万例组织切片,并建立无需病理学家人工标注,就能识别肿瘤细胞的深度学习模型。

这种深度学习算法能帮病理学家排除最多75%的无用信息组织样本,同时确保100%的敏感性。研究人员表示,该系统能够以前所未有的规模训练准确的分类模型,为临床实践中计算决策支持系统的部署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其未来也将会用于辅助癌症中心的病理诊断,提高常规临床实践的效率。

近年来,人工智能在癌症诊断领域取得了越来越多的突破,譬如圣地亚哥海军医学中心和谷歌AI的研究人员开发出的系统,就可以利用癌症检测算法来自主评估淋巴结活检,从而对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更好的决策;而纽约大学医学院研究团队开发的机器学习程序,不仅能够以97%的准确率确定患者的肺癌类型,还可以识别导致异常细胞生长的变异基因。
行业资讯
2019-07-17 21:39:00
深夜,在你回家进门那一刻,房间的灯悄然亮起,电饭煲热好了米饭,窗帘缓缓合拢,智能音箱播放你喜欢的音乐……随着智能家居时代款步而来,庸常的生活多了一抹科幻色彩。

近日,UDE2019国际显示博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拉开帷幕,在同期举办的“2019中国8K超高清产业领袖峰会暨AIoT未来生活论坛”上,智能家居成了绕不开的话题。
如今,被打上“智能”标签的家居产品层出不穷,如智能门锁、智能化妆镜、智能烤箱、智能电扇、智能吸油烟机等。其中,一些所谓的“智能功能”常被消费者吐槽:“按一下开关就能打开电饭煲,为何要在手机上找半天APP?”“只想拿颗鸡蛋,智能大屏冰箱却让我追剧?”……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智能家居产品?如何避免购买智能家居产品时踩到“雷”?智能家居企业如何找准发力点?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业内专家。

会分析处理数据才是真智能

什么是真正的智能化?

“智能家居的核心是通过连接物联网,使不同终端的数据实现互联,同时解决家居产品的数据化问题,使家居产品更能满足用户需求、提升使用体验。”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信息与科技委员会秘书长孙晓勇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智能家居产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并自启动一系列适用于不同设备的模式,这叫智能化。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赞同。“需要明确的是,智能是对家居的赋能。当用户进入房间时,空调自动打开;当手环检测到用户在睡眠,周围的电器自动进入睡眠模式。智能家居的价值在于,根据使用者的生活习惯进行自动调节,它提供的是无感的体验,也就是说,它融入你我的生活,但不会造成干扰。”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小米)软件产品经理王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孙晓勇以智能冰箱为例,向记者举例解释何为“智能”。“真正的智能冰箱,要能告诉你鸡蛋是哪天放进去的,里边有几颗,什么时候会过期。具备‘思想’和 数据分析 能力的家居产品才能被称贴上智能化标签。而智能家居的‘思想’,就是通过数据分析出用户需求,并想方设法满足这些需求。”孙晓勇强调,真正的智能化家居是具有适配性功能的,而不仅仅是有个“智能化”标签。

“总而言之,真正的智能,是通过物联网技术使通用家居产品物联化,在此基础上,家居产品能对数据进行有效处理和分析。”孙晓勇解释道。

相关行业标准正在酝酿中

于今年发布的《2018中国智能家居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中国智能家居的市场渗透率为4.9%,而同期美国已达32.0%。目前,智能家居市场格局未定,各大厂商正积极布局,为占据高点铆足劲。

对于入局商家来说,行业标准无疑是最重要的“游戏规则”之一。

孙晓勇向记者透露,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正在推动智能家居行业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我们正在起草这方面的标准,促使产品、服务、验收更加规范化,建立相关施工体系、规范以及验收标准等。这就相当于建立一个‘游戏规则’。”

此外,对于还处在发展阶段的智能家居行业来说,要想实现产品的规范设计、生产,除了要有规则,还离不开企业自律和市场监督。“此外,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可度,以及媒体的正确引导也很关键。”孙晓勇说。

“目前,对于智能家居,行业内还没有一个十分确切且公认的定义。我个人认为行业没有必要非得定义它。5年前,消费者或许觉得智能家居还是个笑话,但现在很多人会说,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小米市场总监赵刚告诉记者。

有人会担心,在标准尚未出台的情况下,消费者会购买到并不智能的“智能家居”产品。王丹认为这种可能性比较小。“首先,大多数产品在上市前,厂家肯定要保证其质量合格,要达到国标的要求,能够满足一定需求。另外,行业内也有一些默认的标准,消费者被骗的可能性极小。”

赵刚表示,如果产品没有智能化功能,却被打上了“智能”标签,“把它们交给市场就好了”。如果有企业给产品做了不正确或虚假的营销、宣传,市场自然会淘汰掉这些产品及其生产厂家。

厂商要具备自主研发能力

那么,什么样的产品才经得起市场检验?

赵刚表示,用户体验差、连接设备有限、价格昂贵,这些因素可能都会影响普通用户对产品的选择。

“用户购买某款产品时,一定是看重设备本身的基本属性。如果空调买回去不制冷,即使能够被语音控制,又有什么用?所以消费者在购买智能家居产品前,要优先考虑产品的质量,以及是否满足需求、能否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其次才是关心厂商的智能卖点。”王丹坦言。

孙晓勇也提到,以前消费者可能会冲动购买概念性的智能化产品。“但今天消费者变得日趋理性,更倾向于购买实用性产品。孙晓勇建议,智能家居相关厂商要明确自身的产品定位,不能在市场上迷失方向,否则容易进入产品开发误区。“空调首先要做得又薄又实用,而不是又大又好看。”他说。

“找准定位后,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才能成功突破重围。”孙晓勇表示,企业可以自主研发硬核技术,也可以购买具有知识产权的技术。“这种核心技术指的是数据分析和处理以及配套的相关技术。”

为在智能家居领域分得一杯羹,孙晓勇建议,企业还要有自主研发能力,因为目前一些关键核心技术还掌握在国外厂商手中;其次,要整合完整的产品体系、加强深度专业性技术服务、提升场景策划能力。

除了提升技术实力外,厂商们还要与时俱进,不断对产品进行换代升级。“企业要加大研发力度、研究未来趋势、满足并引领用户需求。”孙晓勇强调,智能家居要跟上互联网、5G等技术发展。“要做真正的智能家居产品,必须了解并运用新技术。”

赵刚表示,智能家居产品还需要“练习”,需要被“投喂”大量数据,并不断进行强化“学习”。而这些训练需要很长时间。“但我相信,随着智能设备、云端、终端计算能力的提升,智能家居距离实现真正智能化的那一天,不会太远。”他说。
行业资讯
2019-07-17 21:38:00
根据英国一家咨询公司最近发布的研究报告,2018 年全球自动柜员机(ATM)的数量减少了1%。这是全球范围内ATM机数量首次出现下降,主要原因在于数字支付快速兴起。作为金融业的一项划时代发明,ATM机会像曾经立在街角的邮筒和电话亭一样逐渐消失吗?

数字支付又称电子支付,是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兴起而发端的支付手段,早期发展有赖于网上银行支付业务的支撑。近几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金融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消费者使用移动支付购买商品和服务,从而大幅减少了ATM 机的使用频率。

数字支付的好处不光是提升了消费体验。宜家家居公司在瑞典耶夫勒市分店进行的一项测试显示,尽管只有不到1% 的顾客使用现金,员工却需花费15%的工作时间去计算及存放现金。据测算,日本目前每年花在现金流通和管理方面的成本约为8万亿日元(约合5113亿元人民币)。使用数字支付就不用这么费事了,可以大大提高社会运转效率。不少国家因此对数字支付采取鼓励政策:日本经济产业省去年发布了“无现金愿景”规划,提出到2027年把无现金支付比例提高40%的目标;新加坡总理李显龙鼓励该国机构学习中国领先的移动支付经验……

在数字支付领域,中国占据一定领先优势。除移动支付之外,蚂蚁金服和腾讯已经开始在中国各地的零售终端机上安装人脸识别屏幕。刷脸支付、物联网支付等新技术的发展,将使中国进一步走向无现金社会。法国凯捷咨询公司和巴黎银行联合编制的相关报告预测,到2021 年中国的数字支付总量可望成为全球第一。

ATM 机虽然是银行推出的,但银行也普遍鼓励数字支付,因为这可以给银行带来更多的手续费收入,节约网点和ATM机的维护成本。另一方面,面对科技企业的竞争,银行也在积极谋求数字化转型,通过提升自身的电子钱包、网上银行等功能,与手机制造商合作推出NFC(近场通信)支付,提升客户的支付体验。

在这种大趋势下,ATM 机日渐式微也就不足为奇。但在目前的过渡阶段,它们的存在依然必要,尤其是对于老年人和外国游客而言。此外,数字支付本身的不完善也需要传统支付系统作为保障。不少国家央行担心,如果任由商业金融机构独立掌握各自的数字支付系统,央行对货币体系的控制能力将受到挑战。一旦出现大面积“停电”,或遭黑客攻击,单纯依赖数字支付会带来很大的风险。

在历经了贝壳、贵金属、纸币、银行卡等形式的演变之后,货币正在经历着一场数字技术的变革。或许有一天,ATM 机真可能像贝壳、邮筒一样走进博物馆。
行业资讯
2019-07-17 21:36:00
2018 年,贵州“扶贫云”共帮助全省各地标识计划脱贫36万余户140万余人,针对帮扶措施落实情况预警33万余次,为全省各地特别是18个县高质量完成减贫任务如期摘帽提供了有力支撑。

7 月15日一早,铜仁市万山区观山雅居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搬迁群众万剑英吃完早餐,送孩子上学后,便准时去离家不远的鞋厂上班,“多亏这个大数据平台,不需要托关系,不需要到处跑,轻轻松松就把工作找到了!”

这个大数据平台,正是万山区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创业大数据服务平台。搬新家不久,在安置点工作人员帮助下,万剑英通过手机微信小程序上的这个平台,填写了个人信息和就业意愿,一周后就顺利进入了这家鞋厂工作。

万山是铜仁市跨区域易地扶贫搬迁的主要安置地之一,共安置区内及印江、石阡、思南等地5 万多贫困户。像万剑英家一样,万山的搬迁户基本实现“一户一就业”。

“这主要得益于我们的就业创业大数据智慧管理服务平台。”万山区就业局易地扶贫搬迁办公室负责人曾明说,平台根据劳动力求职意愿,自动精准筛选适合岗位并通过手机微信端“点对点”“一对一”推送,大幅提高了劳动力就业成功率。

该平台以搬迁家庭及个人的基本信息为基础,重点围绕搬迁人员的就业、创业、培训3 个关键信息,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手段辅助实现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智慧化管理。

大数据推进大扶贫。充分依托大数据、云计算 ,贵州创新扶贫开发手段,探索“互联网 ”扶贫新模式。除省级“扶贫云”外,各市州、县也纷纷建起具有本地特色的“子扶贫云”,形成“扶贫云群”,覆盖千乡万村,贵州精准扶贫乘“云”而上。

打破数据孤岛 识出“真贫”

“你说东家贫,他说西家穷,谁是贫困户,有嘴说不清。”作为贫困人口多、贫困面积大、贫困程度深的省份,贵州扶贫工作长期存在精准识别难、采集数据难、实施监督难等多重难关。

贫困户的精准识别,曾经困扰着各级政府和基层干部。

随着贵州大数据产业日趋成熟,大数据所产生的协同效应日益显现。2015 年12月25日,“扶贫云”在“云上贵州”平台应运而生,大数据与大扶贫融合,确保精准扶贫的各项政策有效落实。

为有效解决基层跨部门、跨系统重复填报数据的问题,贵州通过“云上贵州”平台接口,建立大扶贫数据交换机制,与省国土厅、省教育厅、省旅发委等多家单位签订数据保密协议、数据传输协议,打破数据孤岛,形成部门互通、上下联动的“大扶贫大数据”。

到去年底,贵州“扶贫云”已有效整合 25家省直部门扶贫相关业务数据指标278项、2300余万条,实现数据共享交换28次,数据交换量1.37亿条以上。

“扶贫云”从海量的数据中,实现贫困人口识别的量化、贫困程度深浅的可视化,通过看房、看粮、看劳动力等指标,按照“贫困指数”甄别贫困户。

开拓产业扶贫新路 管理更精准

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定县电商运营服务中心,记者随手拿起一袋真空包装的“大数据优米”,用微信扫码,大米的产地、规格、保质期、加工日期、储藏条件、单价等一览无遗。点击“开始帮扶”,帮扶对象姓名、可销售量、已售量、可增收额、当前增收额等指标一清二楚。

这是贵定县将大数据、电子商务和精准扶贫有机结合,运用“扶贫云”推动精准扶贫、拓宽贫困群众增收路子的生动缩影。

在今年的数博会上,发布了“大数据扶贫”十大应用案例。排名首位的“贵州修文农投猕猴桃大数据融合产业项目”,主要通过建设大数据物联网可追溯云平台,记录了修文县 495家猕猴桃种植户的生产信息,并通过果园二维码实现全程可追溯管理,显示出了大数据提升精准扶贫效率的强大作用。

“扶贫云”以全省贫困人口建档立卡数据为基础,关联其他扶贫相关行业部门数据,以分类帮扶尤其是产业帮扶为措施,以到村到户扶贫项目和资金为支撑,以种植养殖业、旅游加工业为抓手,通过大 数据分析 ,拓展脱贫动态管理指挥职能,强化产业扶贫。

更为重要的是,“扶贫云”精准把脉,确定和分析每家每户的致贫原因,帮助政府部门和基层干部对症下药,为贫困户量身定制扶贫措施。

增进社会管理融合 监管更高效

7 月15日,记者在观山雅居便民服务中心看到,大屏上显示着万山全区搬迁家庭就业情况,几个搬迁群众正围在就业自助服务终端触屏旁,在就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李声珍指导下查询就业岗位。

紧紧围绕“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识别标准,“扶贫云”从饮水、住房、交通、教育、医疗等方面入手,以精准识别建档立卡数据库为基础,为贫困人口就医、就学、住房等方面生产生活问题提供基础支撑。扶贫对象的车子、房子、票子、医疗、社保等情况,扶贫干部通过手机 App就能一览无余。

大数据平台铁面无私的监督,让“民不告官不究”成为过去时。通过“扶贫云”,有关数据不匹配时,系统会自动预警,发现违规违纪现象,即使“民不告”,官也要“究”。

贵州“扶贫云”在全国率先开发疑似漏评采集、入户核查、计划脱贫标识、帮扶措施覆盖分析等特有功能,通过运用多项特色功能并进行数据综合分析, 2018年共帮助全省各地标识计划脱贫36万余户140万余人,针对帮扶措施落实情况预警33万余次,下发通报6次,为全省各地特别是18个县高质量完成减贫任务如期摘帽提供了有力支撑。

如今,在每天更新全国扶贫开发系统贵州业务数据的基础上,贵州扶贫云通过开发建设“数据自动比对端口”等多种方式,实现数据共享比对无人化处理,大幅节省数据比对等人力物力投入,监管更高效,助力精准扶贫。

从数据孤岛到数据共享,从底数不清到一览无余,从监管弱小到自动预警,贵州“扶贫云”在提升精准扶贫中深入探索与实践,群众认可,成效可见,为全国闯出了路子、作出了样子。

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关键时期。越是非常时期,越需要开拓创新,需非凡之策。创新“大数据大扶贫”的深度融合,不断扩大贫困地区信息化扶贫,让精准扶贫更精准,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行业资讯
2019-07-16 22:23:00
2019年6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四家企业颁发5G商用牌照,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对此,有网友称赞,从人人互联到万物互联,拥抱5G,就可以拥抱美好生活。
然而,当年轻人对“5G时代”翘首以盼的同时,老年人群体却逐渐与这个时代“脱节”。根据2018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联合腾讯社会研究中心研创的《我国中老年人互联网生活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绝大多数中老年人都会微信聊天,超过八成会在微信发表情或图片、朋友圈点赞、接收或发红包。而与此同时,仅有四成中老年人会在网上缴纳手机费,三成左右的中老年人会网上购物、手机导航,而会网上挂号、订火车票机票、订宾馆等便利服务的中老年人所占比例更低。
如何让老年人群体与年轻人一样,享受“5G时代”可以带来的乐趣、方便和快捷?有专家表示,很多老年人因为经济水平不高、知识储备陈旧等原因,对互联网知识知之甚少,因而对互联网抱有“怀疑”的态度。尤其是涉及到钱财时,很多老年人群体宁愿在银行柜台多花时间排队,也不在网上办理。对此,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加大老年教育的投入,并对退休职工进行互联网新技能的培训。同时,社会组织、街道社区等也应该组织开展针对老年人群体的网络技能的培训,帮助老年人群体更好地适应互联网生活。
此外,还要更好地保护好老年人群体的合法权益。《报告》显示,在使用互联网的过程中,中老年人发觉受骗之后寻求帮助的比例较低。有超过六成的中老年人表示“不寻求帮助,当经验教训”,而表示选择报警求助的不到1%。可见,不仅中老年人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亟须强化,政府有关部门以及互联网平台也要及时完善机制。比如,部分媒体和机构的逐利行为助长虚假宣传、传播不实信息,给很多中老年消费者带来经济损失,亟须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和解决。
和年轻人一样,老年人群体也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5G时代”,老年人群体不应缺位,而应与年轻人一样,充分享受互联网世界的精彩和方便。
行业资讯
2019-07-30 14:33:00
水土不服与风云变幻,是中国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大难题。

“不让贴二维码,营销活动不让抽奖,也不喜欢你多次上门拜访……”曾负责蚂蚁金服东南亚小额信贷业务、现任支付宝国际事业部总监的陈嘉轶对第一财经记者回忆开拓海外市场过程时,如此描述因文化差异而面临的困难。总之,“在中国市场行之有效的功夫,到了海外却无法大展拳脚”。

因此,陈嘉轶认为,扩展海外业务首先要学会尊重——尊重当地政策与文化传统,做到兼容并蓄。而面对不断抬高的市场和投资门槛,以及海外市场对新科技管理的审慎态度,企业需要用产品与规范说话,逐渐建立信任。

这个问题,也是当下中国企业与资本在大举扩张海外市场时所面临的挑战。

在南亚次大陆上的印度,拥有巨大人口潜力和强劲经济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印度今明两年经济增长的预期分别为7%和7.2%。不过,要在印度市场如鱼得水,中国企业还有很多事要做。

近日,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字节跳动”)宣布将在印度建立数据中心,在印度当地存储印度用户数据,同时采取其他措施确保该国用户数据的安全。此前,数名印度国会议员指控该公司颇受欢迎的短视频应用TikTok(即抖音海外版)非法共享用户数据。

在印度拥有超过2亿用户的TikTok,不久前在印度的App下载量超过了脸书(Facebook)。字节跳动顺势而为的反应并不令人惊讶。

不过,谷歌和脸书以隐私保护和更高存储费用为由,仍在抵制印度的“数据本土化”大招。

TikTok多次面临海外监管压力

近年来,互联网用户数据遭泄露或窃取的丑闻频繁曝光。面对这种情形,印度政府借保护用户数据隐私和 数据安全 之名,正促使全球互联网巨头在印度建立服务器,并将印度用户的数据迁移到本地服务器上,以实现数据本地化。

2019年4月,在被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下架,被美国罚款之后,抖音海外版TikTok再被印度法院判处从应用商店下架。TikTok作为字节跳动集团内部颇具价值增量的业务板块,在不断扩大字节跳动国际化品牌、提高估值的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庞大海外市场文化与政策等本地化问题挑战。

其后,TikTok在印度持续面临信息安全质疑与封禁风险。7月17日,印度媒体报道称,印度电子和信息技术部向TikTok和Helo正式发出通知,要求在期限内对数据存储等一系列问题做出回应,并警告如果没有收到合适的回应,可能会对两款应用进行封禁。18日,泰米尔邦等5个印度邦计划封禁TikTok和Helo。

Helo 是字节跳动于2018年6月在印度推出的本地语内容聚合应用,目前在印度每月有5000万活跃用户,支持14种印度语言。当下,印度已成为TikTok最大市场之一,拥有超过2亿用户,不久前App下载量超过了脸书(Facebook)。

印度正制定数据保护的相关法律,以确保印度用户的数据不会流出该国,同时,要求所有平台明确同意处理敏感的个人数据。有比较激进的政治团体甚至呼吁印度政府封禁TikTok,直到数据保护法律出台。

TikTok与Helo印度发言人海伦娜·莱尔施在公开声明中回应称:“印度是我们最重要的市场之一,TikTok和Helo支持15种当地语言,很荣幸为数字化印度贡献了力量……我们深知对用户群体的责任重大,将积极配合印度政府,履行合规责任,并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

此前,字节跳动透露,目前印度用户的数据储存在美国和新加坡的第三方数据中心,现在计划迈向下一步。该公司将在未来6到18个月内在印度建立数据中心,初期投资为1亿美元。字节跳动早些时候曾表示,未来3年将在印度投资10亿美元(约合68.8亿元人民币)。

字节跳动方面称:“自从我们的平台在印度推出以来,我们已经将印度用户的数据存储在美国和新加坡等业界领先的第三方数据中心。这符合我们一贯的努力,即确保我们把本地用户的最大利益放在心上。我们现在正在研究如何为印度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服务。”

戴着监管镣铐进击海外

与印度为代表的南亚市场一样,东南亚市场目前已成为国内巨头与资本眼中炙手可热的投资标的。

谷歌(Google)与新加坡主权投资资金淡马锡(Temasek)联合发布的《东南亚电子商务报告》预测称,2018年东南亚地区互联网经济增长37%,达到720亿美元(约合4950亿元人民币);到2025年将超过2400亿美元。

正如陈嘉轶在解释支付宝海外布局时称,业务布局实际在“跟着人”走。但在回答关于海外业务拓展时面临的当地政府监管问题时陈嘉轶表示,由于业务覆盖面很广,难免发生一些意外情况,因此在国际业务拓展过程中,不仅需要自身合规,也需要当地合作伙伴时刻确保其行为合规。

至于具体有何改进措施,陈嘉轶给出了一些参考建议。一方面支付宝会跟当地政府第一时间沟通;其次,合作伙伴也会首先尽快争取到所在国央行许可,做到在符合当地法律法规的原则下去进展业务。在更高层面上,陈嘉轶表示,支付宝国际业务会在全球风控能力建设上通过技术和风控顶层基础设计来防止意外发生。

竞立中国海外业务合伙人金若蓝此前表示,在不同海外市场塑造中国品牌的一个关键环节,是找到适应当地消费市场的品牌营销和广告投放策略。“在帮阿里巴巴走向海外市场时发现,它在不同市场的品牌认知度并不一样。比如中国的港台地区对天猫、淘宝已经具备相当的认知度,但在马来西亚,你仍旧需要大规模地投放数字媒体和传统户外广告。”

海外社交直播平台Mico在东南亚市场打下了牢固根基, 并不断拓展墨西哥、埃及等新兴市场,尤其在中东市场更是收获了爆发式增长。

Mico首席执行官苏鉴对记者表示,从中国创业团队出海布局的角度有几点需要注意:首要前提是遵守当地法律法规,但各国的法律细节千差万别,都要尽量有所了解避免踏入雷区,比如欧美针对儿童保护立法非常严格;其次,入乡随俗,深入了解当地风俗习惯、文化风俗相关事宜,小心谨慎规避禁忌;第三,宗教、政治、色情、暴力方面内容尽量不要碰。

至于发展速度与管理风险等问题,苏鉴表示,在某种程度上速度和风险是共存的,对风险的把控需要看团队的国际化与本地化能力能否跟上发展速度。

文化之外,政治也是影响海外市场拓展的重要因素。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今年恰逢印度“大选年”,多项针对海外巨头的监管意见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一直在推动全球科技巨头将印度国内用户的数据存储于印度境内,理由是需要保护公民信息安全,并让印度执法部门更容易获取这些信息。谷歌与脸书等公司以及美国政府均对印度政府拟议中的监管规定提出批评,称这些规定将使外国公司更难开展业务,并损害印度的数字经济和创新。

压力之下跨国企业各有选择。包括微软、亚马逊、阿里巴巴战略投资的印度支付企业Paytm、小米在内,全球许多互联网巨头均已同意,将现有的印度用户数据迁移到印度本地服务器上。
行业资讯
2019-07-29 21:17:00
2019年7月29日,香港— 贝恩资本今天宣布成立泛亚洲数据中心平台,将公司旗下的中国领先的超大规模数据中心运营公司秦淮数据和大规模定制化数据中心运营公司Bridge Data Centres合并。合并后的平台将冠名秦淮数据集团,而秦淮数据及Bridge Data Centres将继续以本名在新设立的母公司下运作。秦淮数据被贝恩资本在2019年5月份收购之前的股东为网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Bridge Data Centres则自2017年开始就获得贝恩资本投资。

秦淮数据集团的设施遍及中国、印度、及东南亚,并将为亚洲及全球客户提供大规模定制化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合并后的公司已经拥有合同容量超过100兆瓦,并仍将继续全速发展。


官厅湖新媒体大数据产业基地

贝恩资本此次对泛亚洲数据中心合并平台的投资资金来自贝恩资本私募和贝恩资本信贷。落实这笔涉及多方的交易并实现两个企业的合并,体现了贝恩资本的长期创造性思维并经历了超过三年的融资历程:首先在印度进行绿地开发,接着在东南亚进行收购,然后在中国探索由互联网、 云计算 和科技公司所带来的超大规模需求及巨大产业机遇。合并后的秦淮数据集团将受益于企业对云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以及亚洲市场对高性能的数据中心设施需求的增长。

合并后的秦淮数据集团由业界在数据中心设计、开发以及运营等方面经验丰富的高管团队领导。秦淮数据集团将进一步扩大其在大规模及超大规模定制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的投资,在未来两年内将规模拓展至300兆瓦以上,成为亚洲最大的独立第三方数据中心运营平台之一。

贝恩资本亚洲私募股权业务联席主管竺稼(Jonathan Zhu)表示:“此次交易真正体现了贝恩资本作为跨区域、覆盖多资产类别投资平台的实力。合并后的公司汇聚了最优秀的人才,尤其是在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全球最具规模和增长潜力的市场深度布局。秦淮数据集团未来必然能够迅速为客户提供覆盖整个亚洲区域的服务,并在市场中建立差异化的地位。”

贝恩资本信贷业务亚洲主管Barnaby Lyons表示:“我们的私募股权和特别情况团队共同为亚洲快速成长的企业提供资金及广泛的支持。”
行业资讯
2019-07-29 21:15:00
能主动避让行人、到站自动停靠、手机一键招车……近日,记者在南京实地走访智能网联汽车在各领域的应用时发现,借助AI和机器人技术,无人巴士、环卫机器人开始助力城市出行、环卫清洁。

近年来,智能网联汽车在南京异军突起,目前南京市新能源整车产量占江苏新能源整车产量近四成,位列全省第一。在人工智能芯片、毫米波雷达、无线通信、决策控制系统、大数据平台、智能驾培、行业标准制定等方面,南京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生态持续完善。

无人巴士打通“最后一公里”

如今,智能网联汽车作为信息通信、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汽车、交通运输等行业跨界融合的新兴产物,正在以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共享化的特点引领汽车产业发展新风尚。

“欢迎乘坐‘未来号’!” 南京市江心洲的环岛路上,一辆“萌萌哒”绿色小车缓缓开到记者面前停下,门自动打开,里面空无一人。上车后,沿着道路蜿蜒前行,车辆遇见拐角自动减速,遇行人会自动绕行通过。

“‘未来号’支持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可以按照调度中心发出的指令,在指定道路上进行自主巡航。如果途中遇到障碍物或行人,可实现自动避障。最多可乘坐7人,最高速度可达40公里/小时。”江苏智行未来汽车研究院院长华国栋说,“未来号”车身装备的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高精度卫星与惯导组合导航等,可以感知四周环境,给无人驾驶车运行提供周边交通环境感知数据和状态信息。

江苏智行未来汽车研究院是在南京理工大学、南京未来科技城的大力支持下,由政府、高校和企业联合建设的无人驾驶和智能驾驶方向的研究型机构。目前,研究院在车辆控制、环境感知、数据融合、路径规划、ADAS等领域形成了强大的技术积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具备人工智能和智能驾驶科研成果。

华国栋表示,“未来号”融合人工智能、环境感知与执行控制技术,高精度定位导航和三维数字地图技术,V2X网络通信和车路协同技术,从而实现无人驾驶车辆“安全、高效、舒适、节能”的运行目标。“未来号”计划用于旅游景区观光无人车、园区接驳等方面,从而解决地铁站与目的地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机器人开启智能环卫新模式

一个智能环卫机器人顶6个环卫工,还能自主唤醒、智能回充……在南京未来科技城,有这样一台智能环卫机器人,已经默默上岗半年多了,还吸引不少意向客户前来咨询预定。

环境卫生是城市管理的重中之重,也是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和居民生活质量提高最直观的标志之一。遇到雨雪或极端恶劣的天气,城市的环卫工作压力大增,而环卫机器人则可以更加“高效、绿色、智慧、智能”。

“这款产品具有无人驾驶能力,能自动感知到周边行人、车辆、动物等物体,并会根据地面垃圾种类及负荷,调整作业车速、扫盘转速、风机功率等作业参数,实现节能清扫,大幅度提升环卫行业的智能化水平和作业效率。” 江苏天策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育铭介绍。

江苏天策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以多传感融合定位导航、深度神经网络检测识别等人工智能核心技术为基础,研制开发低速商用智能机器人、特种智能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等核心产品,力图推动智能制造、环卫清扫等产业体系的技术升级。

“天合光能天策智能环卫机器人具备超声波避障探测、实时监测等功能,可广泛应用于广场、园区、公园、人行道、景区等多种场景,具有高效自主清洁、多重安全保障、超强定位建图、便捷后台管理等优势。”刘育铭表示,这款环卫机器人可以与光伏系统结合,搭建配套的光伏充电棚,从而形成独立的发、储、用闭环体系。
行业资讯
2019-07-29 21:12:00
2019年国际智能计算机大会前段时间在深圳闭幕。据悉,这是国际智能计算机大会首次从美国移师中国深圳举办。在为期三天的大会上,专家学者与科研人员们围绕着智能芯片、智能系统以及智能计算机的创新应用等话题,分享了许多新鲜创意与应用实例。

超算未来将更多应用于大数据

当前,超级计算机已快速进入智能化时代,成为研究和应用人工智能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同时,人工智能也促进了超级计算的融合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曙光董事长李国杰认为,随着深度神经网络和大数据兴起,超级计算和智能计算、深度学习走到一起。

李国杰说,未来十年是体系结构的黄金时期,可能会出现一个全新的计算机架构。他认为,人工智能需要的不仅仅是计算能力,还需要更复杂的硬件结构,面向应用的超级计算开始成为发展人工智能的强大计算平台,“在没有找到变革性的智能平台之前,超级计算是研究和应用人工智能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

近年来,超算产业发展十分迅速,据研究机构Hyperion Research预测,至2022年全球超级计算市场有望较2017年规模翻番,达到95亿美元。

目前,高性能计算已大量用于大数据和机器学习,2015年我国高性能计算在 数据分析 与机器学习领域应用只有27%,2016年达到48%,2017年提升到了56%。李国杰认为,这个比例今后还将继续扩大。

“新脑”助机器人实现自主行为

中国科学院院士、军事科学院院长杨学军表示,科学技术已进入“智能爆炸”时代,人工智能和其他科学技术的交叉融合正在引发“机器人革命”。作为机器人实现自主行为、群体协同和人机共融的“新脑”,机器人操作系统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战略制高点技术,并且发展极为迅速。

杨学军提出,机器人操作系统是目前“机器人革命”的引擎,需要设计全新的技术软件micROS——一种多态智能集群机器人的操作系统,实现机器人自主行为、群体协同和人机共融。

据悉,国内一家名为云天励飞的企业今年早些时候已联合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发布了全球领先的一站式人工智能赋能平台AIOS,利用一个平台对数据管理、数据标注、算法训练等进行全流程管理,打造标准化AI研发交付系统,让AI算法平民化。

当前,智能互联的时代正加速到来,未来智能算力需求持续加大。在本届大会上,国际测试委员会还联合中国科学院相关研究机构、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以及多家科技公司、院校,一同发布了智能终端、边缘智能、智能数据中心、智能超级计算机及科学大数据的五项新的评测标准。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副院长詹剑锋表示,研究和实现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测试标准,并通过实验验证、客观评价新技术,促进新技术的推广,这是引导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领域良性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不可回避的标准体系建设过程。

中科曙光“三大引擎”布局智能计算

互联网海量数据的爆发式增长、5G和物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及人机物互联交互的发展,共同催生了先进计算技术的发展和迭代。而智能计算作为先进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为传统计算带来新机遇,也会与传统计算融合共同发展。

据中科曙光大数据智能首席科学家、大数据智能研究院院长宋怀明透露,在传统计算向智能计算的转变中,中科曙光将以“强劲的计算力、智能计算普惠化和全栈智能计算场景”为三大引擎发展智能计算,为用户提供“便捷、经济、全面”的智能计算资源。

随着智能化产业蓬勃发展,“行业+智能”成为企业未来竞争力的关键体现。智能计算与产业应用的多元融合,能够让各种智慧应用的落地成为可能。由中科曙光推出的“曙光慧眼智能视频人脸识别一体机”就是典型的应用范例,它拥有基于深度神经网络构建的高效率、高准确率的检测和识别算法,可广泛应用于会场、车站、机场、学校、地铁、小区、超市、宾馆、企业前台等复杂场景。

宋怀明介绍说,为应对万物互联时代持续计算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中科曙光将联合上下游企业进行协同研发和服务部署,促进各领域深入应用,完善先进计算产业生态并进行全产业链布局。

E级计算机有望2022年落户深圳

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先进智能的计算能力已经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力推动了社会发展和产业变革。

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主任冯圣中表示,新一代智能超级计算机已成为计算机产业国际竞争的标杆,它即是实现科技创新的“大国重器”,也是促进科技创新的重要信息基础设施。深圳作为高科技企业集聚和创新基地,对智能且先进的超级计算力需求强劲,同时需要扩大在智能计算技术发展领域的影响力,助力我国建立起自主可控和开放产业的生态。

冯圣中透露说,目前深圳正在加快布局下一代超级计算机,启动大科学装置群建设,推进国家超算深圳中心二期建设,E级计算机有望2022年落户深圳。“届时我们将依托这些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和大科学装置,加快发展智能化超级计算机,为人工智能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努力把深圳打造成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策源地和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产业高地。”

深圳市副市长王立新也表示,当前深圳正从源头发力,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全力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现在已经建设了一批面向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包括鹏城实验室(深圳网络空间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和深圳湾实验室(生命信息与生物医药广东省实验室),以及深圳石墨烯研究中心等一批诺贝尔奖科学家的实验室,致力于强化原始创新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行业资讯
2019-07-29 21:11:00
Intel(英特尔)发布官方声明,宣布与百度签署一项为期三年的谅解备忘录(MoU) ,该协议称, 英特尔将与百度核心业务达成技术合作 - 即云、人工智能、自动驾驶、5G 和边缘技术。英特尔在声明中表示,基于两家 10 年的合作伙伴关系,这次签署,英特尔将围绕为百度业务优化其平台和产品而展开。


图|百度副总裁侯震宇(左)和英特尔公司副总裁 Jason Grebe(右)在签署会议上握手(来源:英特尔官网) 更具体地说, 英特尔将和百度公司密切合作,利用英特尔的技术,为百度智能方面的业务、平台,产品和服务带来高性能和尖端功能。

其中包括百度的 AI 智能云,其移动搜索/馈送,视频流,人工智能平台百度大脑,深度学习平台 PaddlePaddle,其自动驾驶平台 Apollo 和语音助手平台 DuerOS 等业务。

英特尔还在声明中表示,双方将共同投资基于英特尔领先技术的创新项目和解决方案,包括数据中心的电源和散热解决方案、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平台、英特尔 Optane DC 持久内存、英特尔 Optane DC 固态硬盘、硅光子、以太网、英特尔 AI 加速器和英特尔软件堆栈。端到端的合作将为百度的业务增长,技术和解决方案领导力提供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其实两家合作的很多项目已经落地。在今年 7 月 3 日百度 AI 开发者大会上,英特尔公司副总裁兼人工智能产品事业部总经理 Naveen Rao 宣布,两家公司合作开发了英特尔 Nervana 神经网络训练处理器(NNP-T),包括全新定制化加速器,以及解决方案等,实现极速训练深度学习模型的目的。其中,英特尔提供全新面向神经网络处理的架构,而百度提供实际使用和训练的反馈,两家公司进行合作,针对特定的算法和领域实现最佳的能效比,发挥最大的价值。


图|英特尔 Nervana 神经网络训练处理器(来源:英特尔官网) 最近几个月,英特尔动作频频。两周前,英特尔和 SAP 宣布了一项多年合作伙伴关系,专注于面向 SAP 企业应用程序的平台优化英特尔的技术。 而在今天早些时候,英特尔发布了首批第十代 Core i 处理器 Ice Lake,包括 11 款 U 系列与 Y 系列芯片,10nm 的制程工艺,以及采用新的 Sunny Cove 微架构工艺,服务于笔记本电脑系列终端设备。

除此以外,英特尔还与苹果宣布,后者收购英特尔 5G 基带芯片业务。而在英特尔业务部分,今年 5 月成立代号为 “Project Athena” 的计划,与多家终端厂商进行合作,这或将是今年下半年的重头戏。

在英特尔多次押注合作和新技术的背后,其实和高层换挡密不可分。去年,布莱恩·克扎尼奇(Brian Krzanich)宣布辞任英特尔首席执行官,此前他一直支持基带芯片业务的研发,并将 5G 技术作为未来英特尔重要的收入来源。当今年新 CEO 鲍勃·斯旺(Bob Swan)上任之后,英特尔换了“朝代”,将手机基带业务变卖,希望解决公司业务亏损的问题。而与多家公司合作,基于多年的英特尔 AI 芯片和深度学习技术,在这其中换取利润和营收。


(来源:英特尔官网)

在最新的一份 2019 财年第二季度财报中显示,英特尔本季营收为 165.05 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 169.62 亿美元相比,下降 3%;净利润为 41.79 亿美元,同比下降 17%。在多项严峻的财报数字挑战面前,英特尔需要在近期与多家公司展开合作,站在供应链层面提供相关解决方案,尽快给华尔街市场以交代。这或许是英特尔选择与百度继续合作的主要原因。

从百度层面看来,与英特尔的合作,利大于弊,而百度与英特尔达成合作,基于后者多年沉淀的技术进展,或许产生更多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可以这样说,两家的合作属于“强强联合”。
行业资讯
2019-08-02 22:47:00
现在是一个数据爆发的时代,如何高效地处理各种数据,成为了企业和员工的一大难题。作为全球领先的信息技术研究和顾问公司,Gartner将增强型分析(augmented analytics)确定为2019年数据与分析技术十大趋势之一,并且预计到2020年增强型分析将成为企业新采购分析及商业智能、数据科学和机器学习平台以及嵌入式分析的主要驱动因素。这种将 数据分析 惠及到每一个人的数据分析工具,将会对我们的工作带来怎样的影响?

看见数据没思路?增强型分析拯救你
Gartner研究总监 孙鑫(Julian Sun)

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叫做"增强型分析"。增强型分析通过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能够帮助普通用户在数据科学专家或IT人员有限的协助的情况下,访问有效数据,并对理论和假设情况展开测试与验证,从而为分析计划带来更多自动化功能以及创新洞察力。

Gartner研究总监孙鑫表示,"增强型分析主要的应用场景是怎么把这些未知的数据真正发挥价值,并且很快地帮助我们回答已知的问题,还能在还未探索的问题中帮助到我们看到一些真知灼见。"
看见数据没思路?增强型分析拯救你

孙鑫进一步介绍说,通常在进行数据分析时需要进行三个环节,分别是"准备数据"、"挖掘数据并建模"以及"分析数据发现"。但现在这三个环节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让业务人员备受困扰。"比如说在整个数据分析的流程中,用来准备数据的时间占据了整个流程的80%,只有20%的时间被用作数据分析。"

此外,做数据分析最困难的是第二步--挖掘数据并建模。"大多数人员去做数据分析,只能生成一些基本的图形、图表,比如说趋势图、柱状图,然后描述一下数据现在的状况。但很少有人能回答为什么?为什么我的销售额下降,为什么我的销售额上涨,为什么我们的库存不够。"

针对这一问题,孙鑫解释道:"增强型分析可以为我们带来一些推荐型的算法,也可以为我们带来一些非常简单易用的功能,让用户通过简单的'拖拉拽'就可以实现较为复杂的数据分析功能,比如说预测、聚类等。业务人员自然也可以通过这种较低的准入门槛做较为复杂的数据分析,这也是企业非常需要的能力。"

最后,在分享数据发现环节,增强型分析可以让用户使用自然语言而非机器语言形式和系统沟通。"也就是说不用自己翻找数据,不用输入那些晦涩的函数,只需要用我们平时说的语言告诉系统自己的需求,系统就会自动展现数据。用户的界面就和搜索引擎一样,只要通过文字或语音讲述自己的需求,系统会自动生成结果,帮助用户获得客观的真知灼见。"

孙鑫进一步举例说:"在一些企业的战略讨论会上,常常有一个大屏幕在会议室里,一些专业的人告诉决策者发生了什么。那么有了增强型分析,决策者就可以直接对着屏幕询问过去的某段时间发生了什么,需要采取哪些行动,获取见解。"

孙鑫认为,未来的两到五年,增强型分析将会成为主导市场的趋势。"如果平台不具备增强型分析能力,很可能将失去市场竞争力。增强型分析能以更低的门槛让用户开始做数据分析,并且可以在更低的门槛之上让用户做更复杂的数据分析。而且,增强型分析作为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分析模式,将会变得越来越强大,能够解答用户更多的真知。"

对于企业而言,增强型分析可以实现数据快速的准备、实现洞察力的自动产生,也会告诉企业哪些数据的真知更有意义,大大降低了用户做数据分析的时间。目前,增强型分析在银行业、农业、保险业、零售业等业务场景中都已有一些应用案例。
看见数据没思路?增强型分析拯救你

谈到增强型分析和商业智能(BI)的联系与区别,孙鑫表示,增强型分析为BI平台提供了更深、更强的分析能力。"传统BI做的事情主要是图形图表,并且不一定能够解答业务问题。增强型分析则可以把一些预测、聚类模型直接嵌入到BI平台中,让用户可以直接用到这些高级分析手段。这也是增强型分析能够带来的好处之一,即普惠高级分析能力。过去高级分析可能只是一些专业人员的专长,但现在所有的业务人员都可以做,并且利用增强型分析可以大大降低对数据的偏见。"

孙鑫最后强调:"增强型分析增强的是人,是协助人去做数据分析,而不是取代人去做数据分析,或者完全代替人去回答业务问题。它更多的是提供一个参考和帮助,让人变得更有效、更客观。"
行业资讯
2019-08-02 22:45:00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伴随着信息存储的增多,人类逐步认识到,通过数据的开放、整合和分析,能发现新的知识、创造新的价值,从而为社会带来“大科技”“大利润”“大智能”和“大发展”的新机遇,这就是“大数据”这个技术浪潮催生的历史大事件,标志着人类社会在从信息时代经由知识时代快速向智能时代迈进。

为了加快数字中国的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随着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等理念的强化提出,大数据战略作为国家层面的战略得以深化推行,并在数字政府建设中呈现出“政府基层部门决策从数字化向智慧化转型”“各部门数据从内部分散割裂转为对外集中协同服务”两大趋势,在这个过程中,开发及利用巨量数据为政府分析、制定、优化相关政策提供了新的思路:一方面通过巨量数据流的实时超强计算分析,大数据的“临近功能”为政策制定还原“实时场景”;另一方面,大数据战略允许公民以一种无缝对接的互联网个性化方式与政府互动,极大地促进“开放型政府”“服务型政府”“智慧型政府”的建设速度。

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建立适宜的税收治理体系,实现税收治理的智慧转型,是目前税收管理尤其是大企业税收管理面临的重大问题。

改革开放40年来,深圳的发展历程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与现代化等多项奇迹,GDP从1979年的1.97亿元跨越式增长到2017年的2.24万亿元,年均增速23%,诠释了“深圳速度”。伴随着深圳特区经济的腾飞,深圳涌现出了一大批大企业,截至2018年年底,深圳拥有7家世界500强企业。这些大企业是深圳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深圳市税务局为了服务和管理好大企业这个“关键少数”,在建立独立的“大企业服务与管理分局”机构进行专门的服务和管理工作的同时,围绕“放管服”五年规划,坚持“始于纳税人需求、基于纳税人满意、终于纳税人遵从”工作准绳,不断推进税收管理模式的转变和手段的创新,积极探索建立以大数据基础、风险监管为手段、个性化服务为保障的大企业税收服务与管理模式,为推动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工作现代化贡献了深圳智慧力量。

一是构建准确完整的数据体系。结合税收服务与管理的数据应用需求,在对税务端、纳税人端涉税数据的进行归集整理的基础上,积极打通其他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电商平台和社交平台等第三方涉税信息采集渠道,大力拓展国际税收情报,通过 云计算 技术对数据提炼、清洗、加工处理和分析,逐步建立起分地域、行业、企业类型、税种、涉税风险级别等多维度、全天候的实时数据库,构建一个全面、丰富、便捷、标准的规范化的数据基地,为风险分析、经济分析和纳税服务提供数据支撑。

二是打造优质便捷的纳税服务体系。构建以纳税人需求为导向,以电子税务局和移动终端办税平台为载体,以信息化手段为依托,实现业务覆盖面广、流程便捷高效的全流程无纸化、智能化纳税服务。建立税企直连平台,实现税企直连平台的“一网通办”,打通企业财务系统与税务端管理平台的连接,推动税企互动中心的“智能服务”,满足税务部门与大企业之间涉税数据共享、涉税业务在线办理、涉税政策推送等服务与管理功能,成为税企沟通与服务桥梁,使办税更加自主、便利、灵活,持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

三是建立高效严密的风险防控体系。充分运用大 数据挖掘 和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分析涉税信息,建设税收风险信息识别机制和税收风险排序体系,建立各个行业风险指标智能模型,为税务部门开展日常管理提供业务支持和数据保障,精准识别、应对税收风险,堵塞税收征管漏洞。同时,通过税收风险预警推送、风险事前监控等,提高纳税人税法遵从度,协助企业增强内控风险防范能力,形成税企共治共赢的良性循环,促进企业健康、高效发展。

四是搭建全面精准的决策体系。在数据集成与系统整合的基础上,经过深度的人工智能算法分析和挖掘数据的内在规律,建立起收入分析预测指标模型,有效掌控潜在税源。在此基础上,对税收总量、进度、结构、行业数据等有针对性地开展比对、分析和评估,为税收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同时,结合本地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企业经济运行的短期、中长期变动趋势,对本地经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预测,为政府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综上所述,在大数据背景下,大企业的税收服务与管理要坚持以大数据为基础,以数据应用为核心,以一体化信息化平台为保障,以智能高效的风险分析体系为支撑,推动税务服务与管理的现代化,在不断提升税法遵从度的同时,以优质服务提升企业的满意度和获得感,逐步打造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地位相匹配的税收营商环境,推进深圳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行业资讯
2019-08-02 22:42:00
近日,在北京举行的“2019年(第十五届)中国数字电视产业发展大会”上,中国电子商会发布《2019年1—6月中国彩电消费及下半年趋势预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1月份至6月份,国内彩电销售量2200万台,其中4K超高清电视消费占比达70%,预计年底这一数字将超过80%,进入普及阶段。

今年以来,Sony、TCL、三星等品牌8K电视上市销售,大大提升了家庭观影高清显示程度。同时,在海信、长虹等品牌推动下,超大屏激光电视消费市场快速成长,今年销量有望达到20万台。

目前,国内消费者通过广电网络和电信网络都能收看到4K视频内容。例如,广东省有“综艺频道”,全国广电网络有“央视4K”,IPTV也在不同省份开通了4K频道。就电视产品端而言,海信、长虹、海尔、Sony、LG、TCL、创维、飞利浦等品牌都开设了4K点播影视专区。预计明年各省市将会再开通9个至10个4K频道,实现高清频道向4K超高清频道大跨越。

记者在大会现场看到,激光电视、量子点电视、OLED电视争奇斗艳,海信双色4K激光电视等产品带来了大屏震撼视觉体验和4K/8K超高清精致演绎,代表着目前彩电产品的高端品质。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8K电视仍处于市场成长初期,整体市场份额较小。报告显示,今年国内8K彩电消费预计为6万台。

伴随网络基础设施不断发展完善,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智能终端品类不断涌现并逐步普及,改变了传统家居体验方式。数据显示,我国智慧家庭市场规模正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智慧家庭概念深入人心,逐渐得到了消费者认可与接受。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电子商会联合彩电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布《以电视为中心的家居物联体验白皮书》指出,智能家居产业入口从来都是各大平台型企业争夺的焦点,从路由器到家庭网关、开关面板,如今人工智能电视、智能音箱又站在了风口浪尖,单品竞争已经上升为生态之争,智能电视正在抢占智能家居入口。

作为智慧家庭中重要显示终端,人工智能电视的天然优势使其成为了交互中心、控制中心、播放中心和存储中心。长虹、创维、海尔、海信等各大彩电品牌的智能家居布局也已逐渐成熟,小米、华为、京东等都拥有智慧物联平台。未来整个行业发展还需协同力量,逐步实现万物互联。此外,随着5G时代来临,还将“解锁”更多基于5G的场景化应用,人工智能和5G将给家庭生活带来新变化。
行业资讯
2019-08-02 22:41:00
当今世界正在迎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乃至全球经济都进入了由数量型向质量型增长的转变。新兴经济体内部产业结构重塑,新一轮技术革命风起云涌给社会生产转型带来契机,中国新商业迅速崛起,新生态、新模式、新体验、新技术等给传统商业带来颠覆性变革与创新。

在这一时代背景下,由CFS中国财经峰会联合数央网及国内众多财经、大众媒体联袂发起的“全球新商业大会暨2019中国财经峰会冬季论坛”将于2019年11月在北京举行。主题为:韧性与活力。


全球新商业大会暨2019中国财经峰会冬季论坛将于11月举行

共话商业创新2019中国财经峰会冬季论坛全面升级

在当下的新商业环境中,新旧力量消长更迭,新模式应运而生、新业态推陈出新、新技术日新月异。5G颠覆想象、AI场景落地、科技赋能金融、数字化新零售、电商社交裂变、体验经济跨界、医疗加速变革……新商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阶和蝶变。

紧扣时代脉动,中国财经峰会冬季论坛升级版-2019全球新商业大会应运而生。大会汇聚新商业领军者、创变者,持续探讨新时代背景下的产业变革与商业创新,共同探寻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新金融、新资本、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等都将是本届大会关注的话题和领域。

中国财经峰会是经济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思想盛会之一,峰会设立于2012年,由众多财经及大众媒体联袂打造,致力于汇聚和分享商业智慧,传递主流商业价值观。峰会每年汇聚政、商、学、传媒以及文化艺术等领域代表逾千位,超过150位分享嘉宾,深度参与媒体达2百余家,主流媒体报道达3千余篇。

在今年七月举行的第八届中国财经峰会上,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理事会执行理事长,外交部前部长助理,前驻联合国大使,外交部前发言人沈国放、中国金融学会副秘书长,中国银行业协会原专职副会长杨再平、辉瑞中国国家经理苗天祥、盼盼食品集团总裁蔡金钗、三一集团副总裁周会东等嘉宾就创新变革、人工智能、消费升级、5G、中国质造、金融创新、数字经济、智慧医疗等热点话题展开深度交流和探讨,取得了重要的交流成果。第八届中国财经峰会共举办4场主论坛,13场主题分享与平行对话。超过1000名政商界领袖、学界专家和媒体代表汇聚于此,研判发展趋势,探究时代新题。

2019全球新商业大会在第八届中国财经峰会基础上又将带来新经济大势下商业的新思考,用重构思维去思考技术创新如何赋能新商业,并推动传统行业的变革。从新思维、新方法到新技能,完成认知升级和转型破局。

聚焦韧性与活力

当下的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鲜活实践如火如荼。越来越多的变革先锋们,通过产业效能变革、制造升级“智造”、数字驱动经济发展、商业模式创新变革等方式,实现企业产能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发展走上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风云之路。

全球新商业大会暨2019中国财经峰会冬季论坛将以更高的视角,探寻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原动力与未来商业发展大势。

本届大会设置有开幕式、新商业高层论坛、行业主题峰会、项目路演推介、交流晚宴等多个环节。精彩呈现时代变革者的思想碰撞,Get最前沿的行业资讯,剖析行业趋势与机遇,深掘变革与创新因子,展现新商业的韧性与活力。为更多的企业提供可借鉴的路径,共同构建商业创想的顶级交流平台。

同时,大会还特别设置2019年度致敬盛典,遴选新常态下推动经济增长与商业模式创新的企业与人物典范,向时代驱动力致敬。
行业资讯
2019-08-02 22:40:00
看到蟑螂“小强”,人们总是会情不自禁地想踩上一脚。据最新一期《科学·机器人》报道,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中国清华大学的科学家团队联合研发出一种新型柔性“机器小强”,不仅爬行速度快,而且不怕踩。

“机器小强”的原型高度为3厘米,重量不到0.07克。需要使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其真实结构,其中热塑层夹在钯金电极之间,用黏合剂硅胶黏合在底部的塑料件上。

在施加60伏特(可低至8伏特)的交流电压时,这个看似一张弯曲的长方形纸条的简易机器装置会快速收缩和伸展,通过前腿撞击地面,最高可以每秒20个自长,也就是8.7厘米的速度移动。

除了爬得快,“机器小强”还有更多酷炫技能。用其自重100万倍的负荷踩扁它,它还能继续爬行,不过速度将会减半。即使是爬一个15度角的斜坡,它也能以每秒一个自长的速度攀爬。它甚至还能以六分之一的速度成功运送一颗是其自重6倍的花生。

研究人员表示,将原型“机器小强”的一条腿换做两条,其爬行速度会更快。“机器小强”的速度和坚固性是目前其他柔性机器人无法比拟的,未来可在环境探索、结构检查、信息侦察和救灾等场合得到广泛应用。

每当微型机器人出现新进展,总有声音质疑研制这些像蚊子或“小强”一样的家伙,是概念论证还是真能派上用场。就目前而言,毫米级到厘米级的机器人已经完全可以依靠体型,进入到人类和普通机器人所不能及的狭小空间内作业,譬如救灾时穿越缝隙和洞穴,工程上检测石油天然气管道,甚至在挑战集群模式、水陆双栖等诸多方面得到应用。而随着材料升级和能源支持,它们的行动越来越灵活高效,一些原本人类可以胜任的工作,也在渐渐转移给它们,例如种植业的人工授粉,已经有国家在尝试利用集群作业的小机器人去完成。
行业资讯
2019-08-02 22:38:00
种地“面朝黄土背朝天”如今在一些地方已成为历史。走进山东阳信县新型农资店,农民用上“云”科技、大数据,享受精准气象、遥感观测、水肥一体等智慧服务,点手机代替动锄头。

物联网、智能农机等智慧农业技术,正在改变农业生产方式:从拼资源、拼要素转向比技术、比效益,农业高质量发展孕育蓬勃新动能。

智慧农业咋种地?

“别人看天,我看屏幕”,大数据说了算

坐在家里,看屏幕、点手机就把上千亩地里的农活干了,有这么神吗?

劳店镇孙家围子村的孙站峰就是这样做的。“别人看天,我看屏幕;别人有好经验,我有大数据。”

他说的可不是玩笑话。这不,刚入伏,一场及时雨倾盆而下,旱了多日的农田“喝个饱”,小麦茬里冒出的一簇簇玉米苗更绿了。几天前,孙站峰就知道这场雨,精度达1平方公里的农业精准气象服务帮了他大忙,“提前预报48小时,播种、喷药、收割‘看天’而定,农事安排更加合理。”

2016年,孙站峰返乡创业,投入多年打工积蓄,一口气流转1000多亩地种小麦。亲朋好友不理解,阳信土贫水少,小麦产量并不高,加上这些年市场不稳定,有啥想不开的?

孙站峰有底气,一套线上智慧农业系统让他吃了定心丸。智慧农业咋种地?“电脑代替人脑,机器代替人工,点手机代替动锄头。”孙站峰说。

耕种收都透着智慧味。点开屏幕,卫星“眨眨眼”,地块分布、苗情长势立马就一清二楚,这说的是遥感监测系统。传感器实时收集湿度、温度等信息,浓缩成一张张曲线图,号准脉“对症下药”,这说的是物联网系统。手指动一动,输入氮磷钾比重,不远处的配肥机隆隆作响,精准调制的营养套餐就做好了,庄稼“缺什么补什么”,吃上精细营养套餐,这说的是水肥一体化。

智慧农机更是全程贴心服务。孙站峰说,大型自走式打药机伸展长长的双臂,缓缓地在田间漫步,四周水雾弥漫,一架打药机能节省10多个人工。精量播种机一扫而过,播种精度在毫厘之间。大型收割机马力全开,自动识别地块,不到一天时间1000亩地颗粒归仓。

虽是新农人,孙站峰却成了种粮“明星”。夏收刚过,他的1000多亩小麦喜获丰收,早早和企业签了订单,每斤比普通麦子多卖0.1元,每亩地减少成本近100元,一季多赚10多万元。

听说孙站峰种地赚了钱,“老把式”坐不住了,找上门来取经。劳家村党支部书记劳云田说,“俺村家家种鸭梨,前几年春天果子挨冻,又遭了旱,没挂多少果,偏偏价又卖不上去。赚不了钱,村民们都泄了气,也不把果树当回事了,有的好几年没浇过水。看着这一片片梨园,真是心疼。”

“把产量提上去,成本降下来,靠科技完全能做到。”孙站峰交了底。

如今劳家村230多亩老梨园变身“聪明”果园,田间管理流程全升级。就拿田头的智能监测站说,果园里藏着红外传感器、高清摄像头,发现病虫害,立即拍照上传,与后台大数据比对后,智能识别害虫品种,告知专家和农民。

“这高科技就像是‘老黄牛’,平时不吭声,关键时候发挥大作用。今年春天,及时发现了梨木虱。早早预防,才保住了今年的果子。搁过去,靠肉眼哪能发现。”劳云田说,“如今鸭梨生产成本降了一成,品质更高,价格每斤多卖3—5毛。”

“智慧农业一点也不神秘,利用互联网、物联网、 云计算 等新一代科技融合到农业生产过程中,实现选种更科学、投入更精准,让农民少走弯路,提升管理效率,节约生产成本,提升产品品质。”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说。

智慧农业在这里落地生根。阳信县测土配方施肥推广覆盖率达到90%,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面积达4300亩,节水灌溉面积达50万亩,小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达到99.6%,高效植保机械化能力达到75.7%。

智慧农业谁来干?

“田保姆”活跃田间,精打细算,解决一家一户干不了的事

阳信是农业大县,但也遇到成长的“烦恼”——拥有55万亩小麦、10万亩鸭梨,作为全国重要小麦和鸭梨主产区,阳信农业“家底”厚实。但这些年,因为市场不稳,管理跟不上,常常增产不增收。就拿鸭梨来说,近三年平均价格每斤不足1元,跟行情好的时候比,差两三元。

“按老办法种地不行了。”金阳街道办界河村村民李海廷说,村里年轻人多外出务工,种地都是五六十岁的,一户种上十来亩,靠老经验,跟不上趟,品质上不去,收购商看不上。挣不了钱,农民种地没劲,管护积极性不高,一些中低产田荒了,果园也失去往日生机。

种地方式不得不变。谁来种地?亟待破题。

地还是那块地,提供服务的却是一批“新农民”。不少提供智慧农业服务的“田保姆”活跃在田间果园。

这不,在河流镇小耿村的梨园旁,种地老把式耿玉玲正向“90后”王博询问——

“啥时候给梨子摘袋?”

“就是这几天,再等等。”

“有没有个准日子,咱也能放心。”

老耿为啥愿意跟小字辈讨经验?“摘袋可讲究了。”老耿说,套袋是为了让果型均匀,皮薄汁多。纸袋摘早了,会影响卖相和口感,要是再遇到连阴天,那就糟了。

“摘袋的最佳时间是上午10点左右,还必须确定这几天都是晴好天气才行。”王博是中化农业阳信技术服务中心的农艺师,也是一位“农保姆”,他点开手机,“咱有精准天气和智能农情预报,一旦时机合适了,我立马告诉您。”

“现在种地要精准‘算’。算消费者偏好,品种换成‘新梨7号’,质优价高。给土地做全身‘体检’,测出大、中、微元素含量,缺啥补啥。天气预报精准到分,修枝、喷药卡着点来。”王博说,算下来,一亩地追肥成本从420元减少到300元,一亩地纯收入达到1.5万元。

“我们这里有组合套餐,科学选种、精准气象、病虫害预警、遥感观测等等,咱就像是‘云’上的农资店,任农民挑选服务。”中化现代农业山东分公司总经理石成旗说。目前他们服务阳信4000多亩的经济作物、1.5万多亩的粮食作物。

除了龙头企业,田间“长”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也积极参与到智慧农业中来。

“合作社专攻智慧农机。”开源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凤霞指着高耸的烘干塔说。“过去玉米收获期总是遇到连阴天,玉米容易发霉。烘干机可智能控温、自动节能,粮食在这里走一趟,直接入库,还带着些许的爆米花香味呢。”在合作社的仓库里,无人机、大型打药机、大型深松播机等机械擦得锃亮,蓄势待发。

“这些农机的投资超过500万元,别说小农户了,就连家庭农场、种植合作社一般也负担不起。我们提供服务,每亩收取一定服务费,农民享受了现代农机的便利,岂不是双赢?”张凤霞说。

“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这是阳信遇到的难题。正是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出现,解决了一家一户干不了的事情,让农业生产更精细、更科学,实现了提质增效。”阳信县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农业转型的迫切需要,为智慧农业发展提供广阔天地。“农业面临‘多了少了’的结构矛盾,也遇到靠拼资源‘受不了’的发展困境,在这一关口,新技术为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带来无限可能,这是智慧农业能够发展的源动力。”李国祥说。

市场主体积极抢滩。“一方面,互联网企业、传统农资企业利用在技术、资金、市场上的优势,抢占风口,推动新技术与农业的融合。另一方面,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立足自身实际,专攻耕种收等细分领域,以流转、托管等形式,提供智慧服务。他们成为智慧农业的生力军。”李国祥分析。

智慧农业咋推广?

带着小农户共享科技红利,把更多“盆景”变“风景”

智慧农业一头连着科技,一头连着农业。科技的进步和农业转型需求,共同推动了智慧农业的发展。但“高精尖”的科技和传统农业的融合并非易事。推广智慧农业,还需让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

“看下来,开了眼,智慧农业可真不错!”水落坡镇油坊刘村的刘丰元专程到耿玉玲梨园取经。但刘丰元有顾虑,“就十来亩地,不知道值不值当投。就说这套袋,一个3分钱,算上人工,一亩地又多花两三百元。水肥一体还要铺滴灌管网,咱更承受不了。”

对于智慧农业,持观望态度的村民不在少数。“有的地块用了慧眼识别害虫,早早就喷了药。可大家的地都紧挨着,相邻的地管不好,虫子还是会飞过来,功夫白搭了。”劳云田想让村民发展智慧农业,村民们有想法。

记者调查,目前阳信土地流转面积过半,尚有一半是小农户耕种。当老传统碰上新技术,当一家一户遇上规模化经营,如何把更多小农户纳入到现代农业的轨道中,共享科技红利,这是智慧农业推广途中必须解决的课题。

“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石成旗说,他们和村支书或带头人合作,成立乡村服务站,定期举办讲座。他们先从农民最迫切的需求入手。用肥不合理是常年难题,通过示范带动和讲解,不少农民接受了水肥一体和生物肥的套餐,使成本降低10%。

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的联结作用,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和小农户建立多元的利益联结机制。张凤霞目前流转土地3万多亩,托管土地2万多亩。“就拿托管来说,地是农民的,收成也是农民的,但是交给合作社管理,全程采用智慧农业,每亩作业成本减少200多元。”

“你看这片果园,果树接枝连叶、树冠如盖,哪像是经历一场旱情的。果树早都被城里人认领了,就等着成熟后摘果了。”李海廷说,村里的30亩地流转给了合作社,效益噌噌地涨,不少村民动了心。

落实和完善金融贷款、配套设施建设补助、税费减免……阳信县提出对发展智慧农业的新型主体提供真金白银的支持。目前阳信县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49家、农民合作社达1273个、家庭农场113个,带动标准化种植基地面积达14万亩。

智慧农业的推广还面临一些新挑战——

技术瓶颈亟待突破。“智慧农业基础靠数据收集,传感器是整个系统的‘耳目’,而传感器技术恰恰是短板,稳定性和准确性有待进一步提升。”中化农业水肥一体化技术总监王宝杰说。

“当前智慧农业服务多集中种植环节。其实,在加工销售环节大有作为,比如可以质量追溯、精准营销等。通过大数据为消费者精准画像,更好地将市场需求传到生产环节,指导农民盯着市场调结构。”李国祥说。

打通全产业链,阳信在加工、销售环节上发力。目前已建立万吨级全谷物健康食品产业园,年生产面粉40万吨,成立电商公共服务中心,新增网店70多个,鸭梨每年通过电商销售3万多吨。

这里,农民种地更轻松、更智能,现代农业焕发出新的生机。
行业资讯
2019-08-02 22:37:00
近日,上海大众交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上海经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华为上海研究所签订框架合作协议,三方将在全国城市交通运输领域内,就5G、 云计算 、大 数据分析 进行合作,共同推动城市智慧交通和物流运输、出行安全及智能化业务发展。

大众交通集团作为上海和长三角区域重要的综合交通服务供应商,在城市交通出行和现代物流服务方面有着丰富的运营经验和优质的服务体系,近年来致力在客运交通领域通过智慧手段打造更高效的出行系统、更安全的出行方式和更舒适的出行体验。大众出租车通过安装智能后视镜+OBD诊断系统+智眸人工智能识别系统,对运营中的驾驶人员和车辆实现动态检测分析,对疲劳驾驶及多种不规范服务行为进行提醒,从而全面提升行车安全性和司机的服务质量。大众交通此次与华为和经达形成三方合作,将利用华为在通信设备和信息化解决方案方面的领先优势,以及经达专注于公共交通安全领域的大数据分析能力,使智慧交通领域的服务能力全面提速。

据了解,本次签订框架合作协议的三方将在市场信息、行业动态、技术创新、企业文化等方面开展密切交流,共同进行交通大数据的分析,推动互娱智能终端车载设备、车辆智能调度系统、安全驾驶智能风险管控平台的应用,研发共建城市交通营运管理标准化体系,也将为交通、信息、数据领域的企业合作提供智慧运营模式。
行业资讯
2019-08-01 21:27:00
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和政府部门信息化工作的持续推进,政府部门积累的数据呈爆发式增长。在我国,超过80%的数据资源掌握在各级政府部门手里,但并未得到有效利用,故而难以实现数据驱动的政府治理创新。

在数字时代,政府治理的关键在于整合多数据源的公共管理模式。因此,推动政务大数据应用首先应坚持整体性政府方向,推动政府间的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相比商业机构而言,政府在推进大数据方面所面临的挑战更加尖锐,因为他们必须在遵从安全性和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不断打破数据孤岛来推进数据的集成。政府部门不仅要应对多数据源和不同格式的数据的集成分析等大数据领域通用性问题,还要面对很多政府部门特有的挑战和问题。

政务大数据开放共享困难重重

目前,在推动数字政府建设过程中,大多数城市只是将各部门上交的数据进行数据开放,对城市物联网数据、视频数据、互联网数据、空间地理数据等数据未进行采集及共享,并且这些“源数据”没有经过数据清洗、加工与处理,即没有经过可用性论证,很多数据仍旧是“生数据、脏数据”,甚至是无用的垃圾数据。这些不可信的“原料”数据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据汇聚、清洗与整合,通过数据建模、大 数据挖掘 及分析的结果与实际的情况也会有很大程度的偏差,无法提供预警及分析服务,辅助领导决策。

以美国的data.gov门户网站为例,其在2012年包含有378529个原始空间数据集、1264个政府APP和236个公民开发APP。然而,到2014年,该网站的数据集事实上已经下降到了108606个,且各种APP的数量也有所下降。这实际上也是因为网站数据集的可用性不佳造成的。此外,为了便于开发者和分析者能够不受数据格式限制而处理数据,开放数据集都是以原始格式发布的,由于编码缺乏一致性,这些数据在没有电脑归纳的情况下非常难以理解,从而难以得到真正有效应用。

打破数据孤岛,数据质量管理是关键

数据是“数字政府”建设的基础,也是社会治理智能化的基础,没有高质量的政务数据资源,没有实现政府部门专业数据、政府部门管理数据、公共服务机构业务数据、互联网社会数据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则无法有效实现数字政府的各项建设目标。


2019年9月5日,由北京大学、国家电网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与华矩科技三家产学研代表联合发起的2019第三届大数据?数据质量管理国际峰会将在北京举办,峰会以“数以质造?质造未来”为主题展开深入探讨与交流,荟萃技术发展与产业升级,汇聚国内外数据质量学术大拿、技术大拿、行业应用及技术创新者,不仅从更新更全的角度剖析数据质量的前沿发展,而且更贴合各行业各领域深度的业务场景,提供全新的视角与思考。

针对政务领域,DQMIS 2019特设政务大数据主题板块,深度挖掘政务大数据在数据采集、数据治理、数据共享、数据应用、数据更新等前沿技术话题,邀请了国内外技术大咖及行业领袖现身说法,分享数字政府建设过程的数据质量难点与实践,给政务大数据开放、共享、应用带来更多启发与探讨。
行业资讯
2019-08-01 21:26:00
近日,联通国际2019年ICT业务合作伙伴招募评选项目结果正式对外公告。华云数据凭借领先的技术实力、可靠的产品质量以及优秀的服务能力正式入选联通国际2019年ICT业务合作伙伴,未来将在软件集成,软硬件综合集成,系统集成,网络、硬件、软件一体化集成方面与联通国际展开紧密合作。


此次华云数据入选成为联通国际2019年ICT业务合作伙伴,一方面凸显出华云数据的技术水平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另一方面也表明以联通国际为首的客户对华云数据的认可和青睐。最重要的是华云数据能够符合联通国际ICT业务发展计划、与联通国际自有能力形成互补,能够帮助联通国际在ICT领域实现转型升级。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逐渐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日益凸显。尤其5G商用帷幕的拉开,让ICT基础设施需要结合 云计算 、大数据、边缘计算等技术,从“哑设备”向“智设备”演进,进而形成行业信息化应用,推动行业信息化产业发展。

华云数据作为云计算、大数据领域的独角兽,以推动中国行业数字化转型为己任,专注于为企业级用户提供应用创新的云计算服务,以帮助用户采用云计算提升IT能力,实现业务变革。华云数据主要向用户提供定制化私有云、混合云解决方案,同时还可以提供大数据服务、超融合产品、公有云和IDC转云等服务。凭借定制化私有云、混合云服务,华云数据在能源电力、国防军工、教育医疗、交通运输、政府金融等十几个行业打造了行业标杆案例,目前客户总量超过30万。

成立九年来,华云数据坚持自主研发,获得了500多项知识产权,在私有云、混合云、公有云和超融合领域均通过了可信云评估,获得了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CMMI5证书,拥有国家保密局甲级资质,是国家课题承接单位、中国互联网百强、中国私有云前三甲企业。

除此之外,华云数据一直在完善产业链生态,与合作伙伴共建云计算生态圈。目前,华云数据产品与飞腾、海光、申威等芯片厂商以及中标麒麟、银河麒麟等国产操作系统实现了互认证,与VMware、戴尔、广达、浪潮、曙光、长城、Citrix、Veeam、SevOne、XSKY、锐捷网络、上海仪电、NEXIFY等多家国内外知名IT厂商达成了战略合作,携手为客户提供基于云计算的通用行业解决方案或垂直行业解决方案,推动中国企业全面上云。

2019年8月8日,华云数据即将发布国产通用型云操作系统。这是一款具有应用创新特性的轻量级云创新平台,拥有全栈、安全、创新、无厂商锁定的特性,依托国内雄厚的资源和全球领先技术,支持国内外众多品牌服务器,全面适配国内外芯片、操作系统和中间件,加速产品技术提升以及产业生态健康发展。能够让政府和企业客户通过简单便捷的操作实现云部署和数字化转型,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未来,华云数据将与联通国际通力合作,加快ICT技术与传统产业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新兴应用加速发展,建立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ICT产业生态圈,共同推动产业繁荣,拥抱5G新时代!
行业资讯
2019-08-01 21:25:00
清华大学开发出全球首款异构融合类脑计算芯片——“天机芯”,由该芯片驱动的的“无人驾驶自行车”登上了最新一期Nature封面!

这项研究由依托精密仪器系的清华大学类脑计算研究中心施路平教授团队进行,演示了一辆由新型人工智能芯片驱动的自动驾驶自行车。

基于此研究成果的论文“面向人工通用智能的异构天机芯片架构”(Towards 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 with hybrid Tianjic chip architecture)作为封面文章登上了8月1日《自然》(Nature),实现了中国在芯片和人工智能两大领域《自然》论文零的突破。

天机芯片5x5阵列扩展板

现阶段,发展人工通用智能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神经科学为基础,尽量模拟人类大脑;另一种是以计算机科学为导向,让计算机运行机器学习算法。二者各有优缺点,目前将两者融合被公认为最佳解决方案之一。发展一个二者融合的计算平台将是推动融合的一个关键。新型芯片融合了两条技术路线,这种融合技术有望提升各个系统的能力,推动人工通用智能的研究和发展。

这种混合芯片被命名为“天机芯”(Tianjic),有多个高度可重构的功能性核,可以同时支持机器学习算法和现有类脑计算算法。

研究人员用一个自动行驶自行车系统验证了这一混合芯片的处理能力。

这是一个异构可扩展人工通用智能开发演示平台,利用一块天机芯片,展示了自行车的自平衡、动态感知、目标探测、跟踪、自动避障、过障、语音理解、自主决策等功能。

试验中,无人自行车不仅可以识别语音指令、实现自平衡控制,还能对前方行人进行探测和跟踪,并自动避障。

施路平教授表示,这只是非常初步的一个研究,但这项研究或能为面向人工通用智能计算平台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接下来,新智元带来对这一突破性研究的详细解读,以及对施路平团队的采访。

“天机芯”:支持计算机科学和类脑计算融合的AGI之路

一般认为,实现通用人工智能(AGI)有两条路:分别为计算机科学导向和神经科学导向。由于这两条路的思路、理念和实现方案存在根本差异,分别依赖于不同开发平台,彼此互不兼容,这给AGI技术的开发造成很大阻碍。目前迫切需要一个同时支持两种方法的通用平台。

施路平团队开发的“天机芯”(Tianjic芯片)就做到了这一点,可以为AGI技术提供一个混合协同的开发平台。


Tianjic芯片和测试板

Tianjic芯片采用众核架构、可重构功能核模块和混合编码方案的类数据流控制模式,不仅可以适应基于计算机科学的机器学习算法,还可以轻松实现受大脑原理启发的神经计算模型和多种编码方案。

天机异构融合类脑计算架构

仅用一个芯片,就可以在无人驾驶自行车系统中同时处理多种算法和模型,实现实时目标检测、跟踪、语音控制、避障和平衡控制。这一研究预计可以为通用性更高的硬件平台发展开拓新的道路,促进AGI技术的开发。

鉴于目前机器学习和神经科学的进步,AGI系统至少应具有以下特征:

能够支持在神经网络中进行丰富的空间、时间和时空关系的表达。

支持分层、多粒度和多域网络拓扑架构,不限于某一专门的网络结构。

支持各种模型,算法和编码方案。

支持多个专用神经网络的交织合作,这些神经网络可能是为并行处理不同任务而设计的。

这些特征需要在一个通用化的平台中高效地运行,即能够在统一框架中实现对主流的人工神经网络(ANN)以及受神经科学启发的模型和算法的支持。

图1:实现AGI开发的混合路线

为了支持这些功能,团队开发了一种跨范式计算平台,可以适应面向计算机科学和神经科学的神经网络(图1),兼容各种神经模型和算法,尤其是基于生物学的(如脉冲神经网络,即SNN)要素。

通常,ANN和SNN在信息表示、计算原理和记忆组织方面具有不同的建模方式(如图2a所示)。二者最大的差异是,ANN以精确的多位值来处理信息,而SNN使用二进制脉冲序列。ANN神经元和SNN神经元之间的实现比较如图2b所示。

另一方面,ANN和SNN神经元之间也存在一些相似之处,这就为模型间的融合留下了空间。通过对ANN和SNN的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详细比较,将计算模型解析并对应到相关的神经元功能模块上 - 即轴突、突触、树突和胞体,从而构建一个跨范式的统一神经元方案(如图2c所示)。团队设计了同时适用两种方案的突触和树突,而轴突和体细胞通过独立重构来改变功能。

图2 Tianjic芯片设计示意图

图2d是一个完整的单功能核(FCore)示意图,包括轴突、突触、树突、胞体和路由部分。为了实现深度融合,几乎整个FCore都可以重新配置,以便在不同模式下实现高利用率。FCore能够涵盖大多数ANN和SNN使用的线性积分和非线性变换操作。该芯片上的FCores以二维2D网格方式排列,如图2e和2f所示。

Tianjic芯片和其后端布局图如图3a所示。芯片由156个FCore组成,包含大约40000个神经元和1000万个突触。Tianjic芯片采用28纳米半导体工艺制造,面积为3.8×3.8平方毫米。每个独立模块占用的芯片面积,包括轴突,电流,信号,路由器,控制器和其他芯片开销,如图3b所示。由于资源可以重复使用,用以兼容SNN和ANN模式的区域仅占总面积的3%左右。FCore的功耗分解如图3c所示。

图3 芯片评估和建模摘要示意图

Tianjic能够支持多种神经网络模型,包括基于神经科学的网络(如SNN,以及基于生物学启发的神经网络)和基于计算机科学的网络(如MLP,CNN和RNN等)。图3d所示为在Tianjic芯片上测试不同网络模型与通用处理单元的测试结果。

如图3e所示,具有树突中继的混合神经网络可突破传统神经形态芯片Fan in/fan out的限制,避免SNN网络的精度损失(+11.5%)。采用这种混合模式增加的额外开销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因为Tianjic可以自然地在FCore中实现异构转换。使用Tianjic还可以探索更具生物学意义的认知模型(如图3f所示)。

语音控制,自动避障,这辆无人自行车很秀

为了证明构建类脑跨范式智能系统的可行性,团队利用无人驾驶自行车发展了一个异构可扩展人工通用智能开发展示平台,在一块Tianjic芯片内并行部署并同时运行多个专用网络。

实验中的自行车配备了多种算法和模型,能够执行实时物体检测、跟踪,语音命令识别、加速、减速、躲避障碍、控制平衡和决策等任务(图4a)。

自动行驶自行车演示平台

要实现这些任务,需要克服三个主要挑战:

首先,在室外自然环境中成功检测并平滑跟踪移动目标、跨越减速带,并在必要时自动避开障碍物。

第二,需实时响应平衡控制、语音命令和视觉感知产生实时电机控制信号,以保持自行车在正确的方向上运动。

第三,实现多种信息的集成处理和快速决策。

图4:基于Tianjic芯片多模型整合平台的无人驾驶自行车各项测试结果

为了完成这些任务,团队开发了几个神经网络,包括用于图像处理和物体检测的CNN,用于人类目标跟踪的CANN,用于语音命令识别的SNN,用于姿态平衡和方向控制的MLP,还有用于决策控制的混合网络。

由于芯片的分散式架构和任意路由拓扑,Tianjic芯片平台可以实现所有神经网络模型的并行化运行,并实现多个模型之间的无缝通信,使自行车能够顺利完成这些任务。图4c显示响应不同语音命令的输出信号。

图4d显示自行车在跟踪、避障和和“S形”曲线行进时的输出控制信号。图4e为基于物理量度的不同速度下的车辆姿态和转向控制的学习情况。

Tianjic芯片可以同时支持基于计算机科学的机器学习算法和基于神经科学的生物学模型,可以自由地集成各种神经网络和混合编码方案,实现多网络之间的无缝通信,包括SNN和ANN。

总而言之,本文介绍了一种新颖的类脑计算的芯片架构,通过将交叉范式模型和算法集成到一个平台上来实现灵活性和扩展性。希望这一研究成果能够加速AGI的发展,推动新的实际应用的发展。

7年磨炼“天机芯”,自行车是一个五脏俱全的类脑计算平台

对于这项研究中大家比较关心的几个问题,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教授施路平、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副研究员裴京、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博士后邓磊代表研究团队接受了媒体的采访。

问:研究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施路平:我们是从2012年就开始孕育这项研究,遇到了很多的挑战,但是我们认为,最大挑战不来自于科学、也不来自技术,而是在于学科的分布不利于我们解决这样的一个问题,所以我们认为多学科深度融合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所以在这项研究当中,我们组成了一个多学科融合的团队,由七个院系组成了一个类脑计算研究中心,覆盖脑科学、计算机、微电子、电子、精仪、自动化、材料等。在这里,特别感谢清华大学校各位领导对跨学科建设的大力支持,这是本项目取得成功的关键。

邓磊:在芯片方面,遇到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实现深度和高效的融合。我强调两点:

第一,是深度和高效。目前比较火的神经网络模型有两类,一类是从计算机科学来的,一类是从脑科学来的。这两种模型的语言有很大不同,它们有不一样的计算原理,有不一样的信号编码方式,也有不一样的应用场景,所以它们所需要的计算架构和存储架构是非常不一样的,哪怕设计的优化目标都是很不一样的,这一点可以从目前我们能看到的一些深度学习加速器,还有一些神经形态芯片,它们基本上设计体系都是独立的。因此可以看出,深度融合并不简单,并不是说设计一个深度学习加速模块、再设计一个神经形态模块、再把它们拼到一起就可以了,这样是行不通的,我们很难确定每部分的比例是多少,因为现实中的应用是复杂多变的,这不是高效的。

第二,如果构建一个异构的混合模型,可能还需要在两个模块之间有专门的信号转换单元,这又会有很多额外的成本,所以,如何设计一套芯片架构来兼容这两类模型,而且又可以灵活的配置和具有高性能,这也是我们芯片设计中的挑战。

问:为什么选择无人自行车作为一个切入点?

施路平:自行车是为我们芯片服务的。当时我们经过了反复的深入讨论,确定要开发一款什么样的应用平台来展示我们这样一个异构融合新的功能,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我们有四点考量:

第一,我们希望这是一个有点类似大脑的一个多模态系统,而不是像现在AI的一些做算法,只做单一应用。我们希望这是一个覆盖感知决策和执行的完整的链路,这样才能够给我们异构融合的多种模型提供支撑,所以这是与单一模型不同的。

第二,我们希望这个也是能够与真实环境交互的,而不是说在机房里面做一下实验或者在电脑里做一套仿真。我们希望它能够是一个真实环境交互。

第三,我们希望这个系统它最好是对我们的处理芯片是有功耗和实时性要求的,这样才能够体现我们专用芯片的优势。

第四,是因为我们要通过做反复的实验,我们希望这个系统是可控的、可扩展的。

通过考量上述几点,我们最终选择了无人自行车平台,让它有语音识别的功能、有目标探测追踪的功能,可以运动控制、避障、自主决策。所以它看起来虽然很小,但实际上是一个五脏俱全的小型的类脑计算平台。

问:类脑可以超越人脑吗?

施路平:大家对于类脑技术能否超越人脑这方面很感兴趣。实际上这就和大家始终在问电脑如何来超越人脑一样。

电脑早就超越了人脑,只是说在哪些方面。我们大家现在认为天才所具有的那些我们叹为观止的能力,其实现在的电脑是很容易来实现的,比如说记得快、记得准、算得快、算得准等等,在这些方面,对于计算机来讲都是小儿科。

但是目前在很多智能的层次,特别是对于不确定性的问题,对于比如说学习、自主决策等很多领域,计算机和人脑还是有相当大的距离。

计算机会逐渐的缩小差距,至于最后能否全面的超过人脑,我个人觉得从技术的层面会越来越多,因为计算机的发展有一个特点,就是它从不退步,它一直往前走。但是我相信我们人是有智慧的,我们会在发展的过程当中来逐渐的完善我们对于研究领域的一个理解,来把控它的风险,因为我相信人们之所以对这个问题重视,是因为我们担心会不会像科幻电影说的那样毁灭人类。

实际上,能毁灭人类的东西我们早就已经造出来了,就是核武器,但是为什么现在它没有毁灭人类?是因为我们掌握它、我们可以控制它。像类脑计算、强人工智能、人工通用智能这些东西,我们相信人类可以很好地利用我们的智慧来规范它的发展的路径,来让它造福于我们人类,最大限度的避免那些风险。
行业资讯
2019-08-01 21:23:00
“宏颜获水”事件已经过去,但关于国内智能音箱的讨论远远没有结束。

根据2019年第一季度Canalys的智能音箱市场份额数据显示,百度旗下智能音箱出货量为330万台,成为国内智能音箱市场出货量第一的品牌。阿里巴巴和小米紧随其后,出货量各为320万台,前三名份额差距不大,国内智能音箱市场暗流涌动。

战争的味道不仅弥漫在市场份额数据上,7月3日“宏颜获水”事件的第二天,天猫精灵官方微博发布消息,指出百度新推出的“小度智能音箱Play”抄袭“天猫精灵方糖R”。在微博上,天猫精灵发布了一张全面对比图,指出两款产品在设计风格、面板设计元素、功能按键等多处“撞脸”,且配色方案同为红白双色,甚至在尺寸上也相当接近。

随后,前锤子科技工业设计副总裁、现就职于阿里巴巴达摩院人工智能实验室的李剑叶转发天猫精灵官方微博并评论称,“看到某度的新品,确实非常震惊,设计部门的同事多处比对,最明显的是机身上的mic孔设计,方糖R采用的是双麦克风方案,所以第一版方案中机身只有两个孔。但我们权衡后为了美观,增加了几个装饰用的盲孔,连mic一共8个孔,没想到某度把这个设计方案也原封不动的移植过去了。”

虽然事后百度方面回应,抄袭属无稽之谈,但关于智能音箱的战争早已打响。

此起彼伏的智能音箱热潮

“嗨,Alexa,放首歌。”

2014年,亚马逊推出首款智能音箱——Echo。这款搭载亚马逊虚拟语音个人助理Alexa的智能音箱,可为用户提供包括询问问题、创建任务提醒、设定闹钟时间或播放音乐等服务;此外,只要你说一声“Alexa”,这款智能音箱就可以和各种智能家居设备进行交互,用来控制恒温器、调解灯光。

亚马逊首款智能音箱Echo的面世,让人类同机器的交互出现了另一种可能,刚一上世,就受到追求“新、奇、特”的年轻人的喜爱。据国际生产工程科学院CIRP的一则数据显示,2015年,问世不久的亚马逊Echo 年度出货量就达到250万台,到2016年,这一数量翻了一倍多,达到520万台。

方便、智能,这种搭载虚拟语音个人助理的智能音箱给智能家居领域打开了一个“新世界”。

2016年5月19日, Google 在年度I/O开发者大会上,发布配有内置扬声器的语音激活设备Google Home,同年10月,谷歌智能音箱Google Home推出。和亚马逊Echo一样,Google Home支持语音控制、家电连接,还配备有定制的AC电源,不用插电即可使用。Google Home的推出同样大热,在推出后的Q4季度抢夺了美国整体智能音箱市场的10%份额。

闸门一旦打开,再想关上就难了。

亚马逊Echo之后,Google、苹果、微软等纷纷进入智能音箱战场。数据显示,美国市场智能音箱用户量过去一年增涨近40%,从2018年1月的4730万增长到2019年1月的6640万,约占美国成年人人口的26%。

而在国内,这股“智能”风潮同样强劲。Echo之后,国内京东叮咚智能音箱、联想智能音箱、小雅AI音箱、天猫精灵音箱、小米AI音箱、百度AI智能视频音箱等纷纷问世,到2017年,中国的智能音箱市场彻底进入了“百箱大战”的阶段。

一种新兴时尚的生活方式

“小度小度,你有男朋友吗?”

“小度,小度,播放大碗宽面。”

在近期热门的综艺节目——《向往的生活》中,主持人日常调戏百度智能音箱“小度”,主持人时而让它放歌,时而跟它聊天,时而向它咨询,将智能音箱的“蠢萌”特性展现得淋漓尽致。

而这样的智能音箱调戏日常,不仅仅在综艺节目中。

据Canalys关于智能音箱市场份额的一则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经取代美国成为了全球智能音箱行业的第一大市场,仅2019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音箱市场销量就达到了1060万台,同比去年增长了500%,并且占据了全球智能音箱出售总量的51%。

在这些智能音箱用户群体中,85后、90后占据了大多数。这些年轻人追求新奇、讲究生活品质,喜欢有趣好玩的生活方式,对智能化、人性化设备接受度较高。

智能音箱以人机交互的方式,为用户提供了订购食物、拨打电话、获取交通状况、研究产品和购物、控制家具等服务,用户也喜闻乐见将与智能音箱的互动日常上传到社交平台上,展现自我,获取用户关注。

浏览几个热门的社交平台,会发现,在抖音短视频平台上,有“天猫精灵,老子吃火锅,你吃火锅底料”的日常互怼;在B站二次元社交平台上,有天猫精灵的搞笑使用教程合集;在知乎学习平台上,有挑选智能音箱的技巧、推荐,且这些视频或问题的播放量、浏览量、关注度都不低。

智能音箱作为智能化的家庭助手代表,俨然成为当下年轻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了。

驶入深水区之后如何突出重围?

智能化、互动化,具有人机交互性质的智能音箱打开了年轻人的市场。尽管在今年第一季度,国内智能音箱市场凭借6640万的份额拿下世界第一市场份额的佳绩,但类型同质、竞争激烈也早已成为这个行业的共识。

随着用户习惯的养成、各企业的深耕,智能音箱的战争已经进入下半场,这些或背靠内容、或主打技术的音箱品牌如何突破重围?

1.上下游联动,撬动背后的万亿级IOT市场

物联网、5G等新技术的发展带动了智能音箱背后的万亿级IOT市场,根据IDC的数据显示,到2020年中国智能音箱市场规模将超过1.8万亿元,这也是众多巨头切入智能音箱市场的原因。

根绝资料显示,目前天猫精灵已经接入了200多家IoT平台,可连接的设备破亿;百度小度也接入了200+家电品牌、7000万+智能家电;小米IoT平台支持设备近 2000 款。值得一提的是,在刚刚过去的7月份,阿里宣布“精灵产业带”计划,通过芯片、模组厂商,以及技术方案商等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向产业带输送一整套智能升级方案,目前已与浙江慈溪电暖风扇产业、广东中山照明产业、福建福安按摩仪产业达成深度合作,预计今年将为全行业贡献超过50亿的新增产值。

可见,在 云计算 、5G、物联网等技术的带动下,如何利用智能音箱连通产业上下游、如何打造产业链生态、如何率先制定行业标准,成为当下智能音箱品牌考虑的问题。

2.跨界合作,打造丰富、全面的移动内容库

2018年12月24日,喜马拉雅推出全内容智能音箱小雅Nano,自带1年喜马拉雅VIP会员,10000台现货开售1分钟即被一抢而空。截止到25日下午16点,官方宣布仅用40个小时首批10万台产品也已售罄,呈现 “一货难求”的局面。

小雅之所以这么受欢迎,是因为背靠喜马拉雅这个强内容平台。大部分用户买职能音箱,一是因为它能“听内容”,二是因为能控制家具。喜马拉雅推出的小雅Nano无疑切合前者受众需求,用户花199元买了小雅Nano,就是拥有了喜马拉雅一年的3500本独家有声书、1000本独家好书精讲、300位的名师大咖资源……

聚焦内容打法的不只小雅,阿里天猫精灵接入优酷土豆资源、百度小度接入爱奇艺视频+百度搜索引擎、小米通过与QQ音乐、腾讯新闻合作,这些智能音箱牌子或引入自己旗下内容资源、或与其他头部内容公司合作,争取在视音频、新闻资讯、图书等内容领域形成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或许是看重儿童教育市场,百度近期花5000万美元领投了原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凯叔创办的儿童教育内容品牌——“凯叔讲故事”,该APP播放量40亿次以上、用户平均日收听时长达到50分钟、总用户超过3000万。

可见,在内容上,各智能音箱品牌已经注意到拥有丰富的图书、视音频资源对于获取受众的重要性,只是,受限于当前国内的版权市场,独家授权、一家独大还比较艰难,那些背后没有内容生态的智能音箱也只能慢人一步了。

3.聚焦AI,将智能语音技术打造成生态载体

智能音箱依托的主要是语音交互技术,围绕AI交互技术,将智能语音助手作为终端入口,打造自己的产品生态,有利于构建护城河,打造自己的竞争壁垒。谷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2016年,谷歌宣布将战略从「Mobile First」调整为「AI First」,随后推出Google Assistant。Google Assistant作为智能语音助手,目前已经渗透到谷歌旗下的产品中:Google Photos 的智能相册助理能够识别照片中的人脸、物体和文字,根据人脸自动为照片分类;Google Maps 的智能路线能够根据用户习惯自动规划路线;YouTube 中的内容推荐由Google Assistant根据用户习惯生成;Gmail 会智能自动回复……

这一系列的应用,将智能语音助手悄无声息地植入到谷歌智能应用中,围绕不同的用户服务,谷歌也因此将自家的智能语音助手变成了大半个互联网的智能语音助手,打造了自己生态的护城河。

国内百度走的也正是这样的路径。2017年,百度宣布all in 人工智能,正式开放 DuerOS 和 Apollo 两个平台。之后依托于DuerOS对话式人工智能系统开放平台,百度小度不仅在产品上不断丰富,开发了小度智能音箱1代、小度在家1S、小度在家1C、小度大金刚、小度智能音箱Play等系列产品,还在交互技术上完善了服务,如开发了小度助手5.0全双工免唤醒能力、首创了家庭信息流能力及家庭通讯与通知能力等。

而围绕DuerOS,小度助手不仅利用人机交互技术串联起家庭内的许多设备,还在家居、零售、酒店、汽车、手机等诸多行业不断渗透,使得小度助手成为百度打造自身生态的重要端口。正如百度智能生活事业群组(SLG)总经理景鲲在2019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所说的,“智能音箱已不再是智能音箱”。

小结

自2014年亚马逊echo诞生,中国智能音箱经历了从诞生、“百箱大战”到现在的驶入深水区,如今市场格局比较稳定:百度、阿里、小米依靠自己背后强大的生态系统,不断提高用户体验,适时打打价格战,稳坐前三把交椅;京东、联想、喜马拉雅等或依靠先发优势,或借助自身强大的内容生态,不断寻求差异化,奋起直追。

而在物联网、5G等新兴技术不断发展、行业市场变化快的背景下,想坐稳头把交椅并不简单,国内智能音箱玩家该如何寻求差异化、走在市场前列,是每个智能音箱品牌都要考虑的问题。
行业资讯
2019-08-01 21:14:00
7月31日,英国《自然》杂志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由“深度思维”公司研发的一种人工智能(AI)系统实现了对致命疾病的预知——最早可在急性肾损伤发作前48小时就作出预警。该方法或能及时发现有病情恶化风险的患者,为早期治疗提供时间窗口。

医院中约有11%的死亡可归因于未能及时发现并治疗病情出现恶化的患者。其中,急性肾损伤是一类可能会致命的疾病,美国约有五分之一的住院患者会受其影响。

为了改变这一情况,英国伦敦著名人工智能研究机构“深度思维”(Deep Mind)公司科学家约瑟芬·莱德萨姆及其同事,开发了一种可以评估患者危险因素的深度学习方法。研究团队证实了该方法在预测急性肾损伤方面的适用性。

研究人员利用在美国退伍军人医疗体系接受过治疗的逾70万名患者的数据训练了这一系统。结果显示,该系统能比标准临床监测方法最早提前48小时准确预测出55.8%的急性肾损伤发作,同时,系统还成功识别出了90.2%的需要透析的严重急性肾损伤患者。这类早期预警,将能让患者在出现不可逆的肾损害前及时获得治疗。

研究人员指出,现阶段该研究存在部分局限性,譬如,每个阳性预测结果对应两个假阳性预警。不过,这些假阳性预警多半发生在已有慢性肾损伤的患者身上。此外,由于训练AI系统的数据中只有6.38%的女性患者,因此,尚不清楚这一方法在更大群体中的适用性。

美国斯克利普斯应用科学研究所科学家表示,尽管如此,该研究结果依然为人们揭示了AI系统在预测以及预防住院患者发生不良事件方面的重要作用。

急性肾损伤,一种突发的肾功能下降,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早期症状隐匿”。因为病人本身就存在原发疾病,所以特别容易被掩盖及被忽视,最终可能导致患者肾功能丧失甚至死亡。而经过大规模数据训练的人工智能,却可以提前两天就发出预警,提高医护人员对潜在病发者的关注,不但加快了医疗系统的服务效率,还能真正地挽回人们的健康与生命——这也正是人工智能的终极目标:服务于人类,造福于生命。
行业资讯
2019-08-01 21:12:00
近日,徐州移动与徐州市公安局携手建设大数据平台,针对外来人口提供多维可视化 数据分析 ,进一步促进徐州地区社会治安能力提升。

由于社会治安需要,对场景化的警务大数据需求越来越旺盛。徐州地处多省交界,交通物流非常发达,外来人口流动频繁,前期针对外来人口的场景化数据相对较少,要进一步提升社会治安能力,亟需建立一套针对外来人口的数据分析平台。

据悉,本次项目重点聚焦三类场景。一是全市外来人口。通过运营商基站数据采集,实时统计入徐外来人口变化。重点从宏观层面分析外来人口数量、驻留天数、来访频次以及出行方式等特征。二是重点派出所及重点区域外来人口。基于平台数据,派出所警务员可以实时查询外来人口集中区域、出行方式、年龄、性别等信息。平台为派出所呈现区域热力分布图,为预警及重点布防提供参考。三是重要活动场景。面向重点大型活动提供人员分布及客流情况分析,展示大型活动的2D、3D热力图。同时从客流特征、实时客流、累计客流、客流趋势、消费特征、驻留时长等维度进行分析,有效预防大型活动带来的潜在社会治安风险。

该平台解决了公安部门在外来人口信息采集上的盲区, 对维护徐州地区公共安全具有重要帮助。据悉,平台将于八月中旬投入使用。
行业资讯
2019-08-05 22:31:00
儿童失踪,是家庭的悲剧,也是社会的伤痛。以前,丢失儿童的家长只能通过张贴寻人启示,如今,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智能手段为寻人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让父母更有希望找回自己的孩子。

儿童失踪是社会之痛

“儿童失踪”这个话题,一直牵动着大众的心。就在不久前,杭州失踪女童章子欣的消息也牵动着网友的心。现实题材电影《亲爱的》《失孤》等,就深刻反映了发生在中国的寻子故事。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每天都在发生这样的事件。

相关数据统计,中国每年的失踪儿童大约有7万人,而能够找回来的大概只占5%。据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团圆”系统发布的数据显示,仅2016年5月16日到2018年5月15日,就有3053名儿童失踪信息。

走失、拐卖、绑架、离家出走、意外事件等都可能造成孩子失踪。儿童失踪,是家庭的悲剧,也是社会的伤痛。专家指出,无论何种形式的儿童失踪,都是对儿童身心的伤害、对家庭的伤害,也是对社会的伤害。拐卖儿童等更是严重的犯罪,是社会难以容忍的。

儿童失踪的处理问题是世界性难题。不同于其他犯罪,黄金时间内不及时处理,儿童找到的可能性就会极大降低。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所长王守安表示:“应该说拐卖犯罪的解救有个黄金期,超过这个时段,一旦离开了原地,把行为完全实施以后,再找就非常困难了,所以要尽快在黄金时间内对被拐卖的未成年人进行解救。”

智能技术传递人情味

技术从来都不是高冷的,互联网技术让“走失儿童”有了更多回家的路。智慧警务作为大数据时代的一种警务模式,通过脸识别技术、掌指纹、大数据等方式进行追踪走失儿童信息。有专家指出,智慧警务有助于寻找失踪儿童,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新媒体等技术,收集儿童失踪信息,分析儿童失踪情况,发布寻找失踪儿童指南,能大大提高寻找失踪儿童效率。

今年6月2日,儿童节过后,公安部公布了一则消息:由公安部、阿里巴巴主持开发的“团圆”系统上线满3年,系统共接到儿童失踪案3978件,找回3901个失踪的孩子,找回率达到98%,“团圆”系统也因此被称为人贩子克星系统。

各地警务工作也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寻找儿童的工作中,比如打拐行动。今年上半年,广东省深圳刑侦局根据公安部、广东省公安厅打拐办的工作部署,以智慧新警务为契机,应用腾讯优图实验室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技术,组织有关分局开展为期半年的“曙光”打拐专项行动,让一位母亲找到了失散19年的儿子。

此外,警务相关的自媒体平台也开始在找寻失踪儿童方面发力。2016年5月,“@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微博上线,表示将向公众发布准确无误的儿童失踪信息,同时通过新媒体自动推送到儿童失踪地周边的相关人群,让更多的群众从官方渠道获取准确信息,以协助公安机关快速侦破拐卖案件。

智慧警务助力平安城市

智慧警务应用前景广阔,除了助力寻找“失踪儿童”,警务模式还将创新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可以在指挥、侦查、防控、交管、服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提高公安工作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海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学院副教授李杉接受海外网采访时表示:“智慧警务是城市大数据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从技术条件来讲,它应当可以整合交通、治安、户政、消防等多个维度的碎片化数据信息,结合人工智能,打造畅通城市、平安城市与便捷城市。”

交警大数据平台让交通实时监测更加便利。出行时交通状况也是人们一直以来所关注的问题。大数据平台能够进行路网状态监测,交通拥堵溯源,重点车辆监控,交通事件处理,交通研判分析,公众信息服务等。为交警实战指挥提供研判支持,帮助城市道路治理,保障道路交通畅顺。

智慧警务的涉案视频库方案能够帮助侦查。视频方案库从视频现场勘验、视频物证保全、视频证据存储等环节,形成对体系化视频证据技术工作以及专业化视频侦查技术工作的有力支撑,解决了公安部门在社会治理中部分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此外,通过信息共享,一些地区的智慧城管视频资源接入视频监控平台,有效提升了治安防控管理能力。

智慧警务提供“一站式”服务,解决办证难、排队长等问题,为异地办理出入境等相关证件提供便利。大部分地区的出入境管理窗口启用了出入境自助化便民申请设备,申请人无需再手填表格,启用港澳自助签注机,实现电子港澳通行证签注受理、缴费、审批、制证“一条龙”服务。以往市民要跑两三次才能办完的业务,现在只需要动动指尖就能完成预约办理。
行业资讯
2019-08-05 22:29:00

全省大数据相关企业已从2013年的不足1000家增长至2018年的9551家。

2018年底,贵州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的26.9%,增速达24.6%。

全省数字经济增速连续四年全国第一,数字经济吸纳就业增速连续两年全国第一。

大数据“钻石矿”熠熠生辉,大数据“智慧树”蓬勃生长。

据《中国大数据发展指数报告(2018年)》显示,贵州多项指数位居全国前列,其中,大数据发展指数排名全国第7、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指数排名全国第2、大数据发展环境指数排名全国第3、大数据应用指数全国第8。

近年来,贵州把发展大数据作为突破口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坚定不移把大数据战略行动向纵深推进,成为中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数博会”成为国家级、国际性盛会。

从无中生有到枝繁叶茂,大数据已成为世界认识贵州的“新名片”。

先行先试抢占先机

勇闯数据“蓝海”,让贵州站到世界产业革命舞台的起跑线上。

2013年,中关村贵阳科技园落户贵阳,三大电信运营商数据中心项目相继在贵安新区开工建设,拉开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序幕。2014年2月,贵州省政府印发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的政策意见和规划纲要,5月,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成立;2015年4月,全国首家大数据交易所在贵阳成立,为大数据交易提供一个公平、可靠、诚信的数据交易环境……

“我听懂了,贵州发展大数据确实有道理。”2015年6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调研时,对贵州以发展大数据作为突破口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探索给予肯定。

2015年8月,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明确支持贵州等建设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虽然贵州在中国西部,暂时还是欠发达的省份,但这里生长着‘智慧树’。希望你们长成‘智慧树’的主干,使其枝繁叶茂、生机勃勃。”2016年5月,李克强总理出席数博会时说。

作为国家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要为国家大数据战略实施探寻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将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与大数据战略行动统筹推进,开展数据开放共享、数据中心整合利用、大数据创新应用、大数据产业集聚发展等七项系统性试验,贵州探索出一条大数据发展新路径。

发展至今,获批建设第一个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第一个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试验区、第一个大数据及网络安全示范试点城市、第一个大数据交易所、第一个大数据国家工程实验室……贵州在大数据行业的先行先试已经取得了多个全国第一。

实现数据价值最大化

2018年底,贵州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的26.9%,增速达24.6%。大数据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现,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但数据孤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数据纵深发展。如何破解这一难题?贵州的做法,就是通过“聚通用”,让数据在聚集、重构和交换中实现价值最大化。

贵州省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原“云上贵州”数据共享平台)是政府数据共享的先行者。这个系统平台,更像是一个数据广场,9728个政府应用系统、12132个数据元目录在此汇聚。健康卫生、社会保障、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生态环保、社区治理等主题数据库全面共享,形成了“上联国家、下通市州、横接厅局”的共享交换体系,多项大数据创新应用走在全国前列。

为进一步深化政务数据“聚通用”,贵州省正全力推动政务数据“一云一网一平台”运用,围绕解决企业群众“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等问题,以消除“信息孤岛”“数据烟囱”为重点,加快提升社会治理、民生服务、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水平。

“建设‘一云一网一平台’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和创新性,着眼于面向服务民生、产业培育、政府治理的大数据发展体系,是对国家要求的具体实践和创新型探索,也是一次自我的数据治理革命。”中国科学院院士梅宏认为,贵州在数据治理体系建设方面积极探索、先行先试,一定能贡献出对国家有用的先进经验,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贵州模式”。

“数字经济”攻坚战

“我们目睹了贵州大数据从无到有、从有到逐渐形成集群的过程。”满帮集团CEO张晖表示,伴随着贵州大数据的发展,满帮集团如今已经成长为一家拥有世界级技术的货运物流平台企业。

据贵州省大数据局副局长景亚萍介绍,近年来贵州围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深入实施“数字经济”攻坚战,全省数字经济增速连续四年全国第一,数字经济吸纳就业增速连续两年全国第一。

苹果、微软、英特尔等世界知名企业和阿里巴巴、华为、腾讯、百度等全国大数据互联网领军企业扎根贵州发展。货车帮、白山云、朗玛信息、易鲸捷、数联铭品等一批本土企业不断成长壮大,数据采集、交易、安全等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

大数据战略行动正以具体项目为支撑,不断落地落实。全省大数据相关企业已从2013年的不足1000家增长至2018年的9551家。

为推动传统产业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贵州先后实施“千企改造”工程、“万企融合”大行动,促进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转型升级。贵州航天电器的“多品种、小批量”的柔性智能生产模式,一条生产线可制造超过1万种不同规格、不同型号的元器件,在员工总数不变的情况下,公司销售收入增长超过20%,运营成本降低20%。

事实上,尝到甜头的远远不止贵州航天电器。据统计,截至2018年,全省“万企融合”已实现行业、地区全覆盖,形成融合标杆项目104个,示范项目1050个,带动1625户实体经济企业与大数据融合。
行业资讯
2019-08-05 22:28:00
打开新近上线的故宫博物院数字文物库,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线欣赏精美文物;走进国博“梵高艺术沉浸式体验”展,数字技术让大师名作“动”起来……科技与文化“联姻”的场景日渐频密。随着5G大门的开启,科技和文化还将擦出怎样的火花?

“这次报告发布,正赶上中国发放5G牌照,一个新的时代即将来临。正如报告所预测的,5G将引发一场生活方式的革命,整个数字文化产业也会因此发生颠覆式的改变。”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影业首席执行官程武8月3日在“数字文化产业迈入新时代——数字文化课题成果发布会”上表示。

数字文化产业处于爆发式增长前夜

程武所说的报告,是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东方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等联合发布的《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指出,技术是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以5G为代表的下一代通信技术(基础设施),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将可能对当前数字文化产业发展产生颠覆性的影响。

过去十多年来,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催生了一批数字文化领域的细分产业,包括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网络动漫、网络视频等。据《报告》估算, 2017年中国数字文化产业总产值约为2.85万亿—3.26万亿元。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东方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所所长杨晓东看来,目前,我国数字文化产业正处于新一轮爆发性增长的前夜,呈现三大特点:一是以5G为代表的新技术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二是目前商业模式仍主要侧重于消费互联网,但正在向包括产业互联网在内的更多经济领域拓展;三是从国内市场竞争迈向全球市场竞争。

随着5G时代到来,超带宽带来的高速度和低时延,将使整个世界更加快速而广泛地连接,为各种新技术如VR、AR的应用打开大门。程武指出,未来10—15年,与产业互联网的融合将成为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这将是一个超过80万亿元的大市场。

颠覆性的应用场景会出现在哪里?

5G、AI等新技术的加持,会给数字文化产业带来哪些颠覆性的应用场景?这是与会者关心的焦点话题。

在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国内智库主任、《报告》执行负责人黄斌看来,尽管目前还难以预测5G具体会对数字文化产业中的哪一个场景产生什么样的颠覆性影响,但5G带来最大增长的一定不会是数字文化产业现有的一些细分行业,比如网络文学、数字动漫、游戏领域等。

“颠覆性的场景,可能出现在生活里的其他领域。比如,不只是手机屏,未来汽车和地铁里的各种屏可能成为交互中心。另外,数字文化不仅提供文化消费品,未来还将成为生产的助手。”黄斌分析道。

对数字文化的发展前景,程武十分乐观。他认为,数字文化与教育、医疗、交通甚至制造业都有深度融合的广泛前景。“只有将文化与价值观真正融入产品,让科技向善成为我们的底层代码,才能打造出数字文化产业新时代的真正竞争力。”程武说。
行业资讯
2019-08-05 22:26:00
一片小小的人工智能视觉芯片能做什么?无人驾驶汽车主动识别并避让行人、摄像头实时甄别在逃犯……这些影视作品中的情节,或许不久将可通过基于嵌入式人工智能视觉芯片的“解决方案”成为现实。

人工智能芯片被视为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战略制高点。在视觉感知领域,人工智能视觉芯片正逐步应用于智能手机、安防监控、自动驾驶、医疗成像和智能制造等领域。

可根据AI需求成像

纵观信息产业发展历程,从个人电脑时代到移动互联网时代,承载高性能计算的芯片决定新型计算平台的基础架构和发展生态,并掌握着产业链最核心的话语权。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钹指出,传统硬件架构难以满足人工智能时代深度学习的要求,新的算法需要新的硬件来支撑。同时,芯片的结构将越来越像“大脑”,类脑芯片、智能芯片等将是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

“所谓视觉芯片,实际上是一种具有高速图像采集和实时图像处理功能的片上集成系统芯片。”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半导体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吴南健介绍说,在日前举办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成果北京对接会上,吴南健带领研究团队展示的新型视觉芯片(Vision Chip)科研成果很是引人注目。

据介绍,这种视觉芯片集成高速图像传感器和大规模并行图像处理电路,能够模仿人类视觉系统视觉信息并行处理机制,解决现有视觉图像系统中数据串行传输和串行处理的速度限制瓶颈问题。

吴南健解释说,人工视觉的架构分两部分,类似于人的眼睛和大脑。人的眼睛是一个典型的图像传感器,能够摄取图像并且进行一些噪音去除等初级图像处理;人的大脑神经元网络是一个视觉图像处理系统,具有非常强的对所摄取的视觉信息进行并行处理的能力。

AI视觉芯片与摄像头的关系是——芯片做的是大脑,摄像头做的是眼睛。这里就存在一个问题:大脑该如何控制眼睛?远望智库人工智能事业部部长、图灵机器人首席战略官谭茗洲解释道,传统的技术方法是定义一个通信控制接口,但在视觉应用中这种做法会非常复杂。人眼的成像是非常聚焦的,只看到关注的东西。当AI算法解决了“要看什么”的问题后,前端成像就有了目标,可以把所有的资源都调配到关注的对象上,做到“指哪打哪”,也就是取出噪音的处理过程,可以更高效智能地处理视觉信息。这种根据AI的需求来成像,能解决很多以前解决不了的问题。

“通常以前处理的方式,是通过摄像头把信息摄录,传到服务器或云端后,利用服务器上的显卡进行运算,现在是将视觉芯片嵌入摄像头,让其本身可以处理信息,做成专用芯片,如果芯片大批量生产,在价格上会便宜非常多,极大降低成本。这就是目前这项技术突破的核心价值。”谭茗洲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

比人类视觉更具优势

在我们通常的印象中,一个视力正常的人可以迅速且毫不费力地感知世界,甚至可以详细生动地感知整个视觉场景;但其实这只是一个错觉。

“人类生理视觉有着天然的局限,只有投射到眼球中心视觉场景的中间部分,我们才能看清楚。比起人眼来,嵌入视觉芯片的机器将具备相当多的优势,因为可以传感更宽的频谱范围、更高的清晰度、更宽的视角,其视力远不止5.0,在夜间也可以看得很清楚。如同AlphaGo战胜‘围棋天才’一样,在某些应用场景,其视觉在准确性、客观性、稳定性等方面都要比人类视觉更具优势。”谭茗洲指出。

吴南健介绍说,目前,国内外在人工视觉芯片领域的研究主要是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技术、并行图像处理技术和CMOS集成技术。在CMOS图像传感器领域,国际技术水平朝着高分辨率、宽动态范围、高帧率、高智能化、宽波长范围和三维成像的方向发展。人工视觉系统芯片能够完成图像获取和初级(图像滤波)、中级(特征提取)、高级(特征识别和不规则处理)3个图像处理步骤。

“视觉芯片关键要解决运行效率和处理3D影像这两个问题。以往视觉芯片处理信号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因运算量太大导致处理信息速度低,以及摄取的照片是把三维世界‘压缩’成二维影像,在一张平面上已分不清物体距离远近、立体空间形状、空间位置等,而人眼可把这个还原。”谭茗洲表示。

记者了解到,新型人工智能视觉系统芯片,是将高速CMOS图像传感器、并行信号处理单元和输出电路集成于单一芯片内,实现实时视觉芯片系统。将不同功能的技术集成在一个芯片上有很多优势,实现图像获取和图像信息处理每秒一千帧的系统速度,可广泛应用于高速图像处理、快速图像识别解释、高速运动目标的实时追踪等领域。

谭茗洲指出:“目前,中科院设计的新型视觉系统芯片理念非常先进,仿照人类视网膜神经元机制设计,感光对信号的处理方式,拣取有用的信号进行处理,极大地减少了运算的体量。”

未来市场空间巨大

“以我个人的观点,视觉系统芯片会成为必然的趋势,就像手机和相机结合成就智能手机一样,目前在技术上已突破填充率低、分辨率低和信号干扰严重的难题,将科研成果转化并投放市场只不过是时间问题。”吴南健表示。

记者了解到,目前基于该技术的产成品已经试用于一些创新企业,比如在工业产品的自动化检测领域完全可以使用视觉系统芯片代替人工检测;在智能监控领域,过去需要将视觉处理芯片装在具有传感器技术的摄像头上,通过把数据结构化、再压缩送到数据中心的复杂方式完成数据传输和计算。

那么,视觉系统芯片如果在未来实现产业化,其市场空间有多大?据推算,2018年,图像传感器的市场规模在150亿美元左右,虽然其中120亿美元发生在智能手机领域,但未来发展比较快的4个领域是安防、国防、汽车、医疗,到2021年将会迎来40亿美元的市场空间,年增长率约10%—20%。

“视觉处理器的需求增长会更快,目前该市场的整体规模(包括硬件、软件、服务)在170亿美元至180亿美元,单从硬件来看也占到约30亿美元。如果视觉系统芯片可以覆盖7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企业在这中间拿到1%的话,其盈利空间就已经很大了。”吴南健指出。

近年来,国内外一批新型人工智能企业,依托人工智能领域技术和算法优势向芯片行业渗透,加强人工智能芯片基础层研发。从市场格局来看,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的产业生态。在前端,索尼是图像传感器市场、生产和技术的领导者,紧随其后的三星和豪威科技也保持着不错的竞争力;在后端,Mobileye和英伟达(NVIDIA)是提供视觉处理芯片的主要厂商,在国内该领域的公司有地平线等。

然而,截至目前,尚未有企业实现“图像传感器视觉处理器”集成式芯片的大规模量产。不管是现在的创业企业,还是已经在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的大企业,不是做图像传感器,就是做后端的视觉处理器。正如吴南健所言,这将给初创企业带来机会。
行业资讯
2019-08-05 22:25:01
近日,全球知名市场调研机构Forrester发布首个企业级公共云容器平台报告。其中,阿里云容器服务的市场表现全球前三、中国第一,同时创造中国企业最好成绩,进入强劲表现者象限。

报告显示,阿里云容器服务市场表现中国第一,与谷歌云并列全球第三。分析师认为,“阿里云容器服务提供了广泛的开发和应用服务支持能力,并且具备丰富的市场生态和合作伙伴体系,是企业在中国寻求最完备云服务能力的最佳选择。


该报告对中国主流公共云容器厂商进行了战略、产品和市场三个维度的全面评估,共有十个评分项目,涵盖编排及镜像仓库、部署模型等。

其中,阿里云容器服务的产品方案能力(current offering)与Google、Azure持平。在项目得分上,阿里云获应用生命周期、产品生态最高分。此外,对微服务、DevOps、机器学习、大数据和Serverless等云原生关键技术的支持表现也非常出众。

容器被认为是云原生的核心技术之一。目前阿里云已经拥有国内最丰富的云原生产品家族、最全面的云原生开源贡献、最大规模的云原生应用实践、最大的云原生客户群体。

百年老店西门子、日活用户超过2亿的微博、家居行业巨头居然之家,都应用了阿里云云原生技术。

阿里云智能云原生应用平台总经理丁宇表示:“容器、Kubernetes、云原生正在成为云时代的技术新标准,重塑整个软件生命周期,云原生已经成为释放云价值的最短路径,帮助企业最大化利用云的能力,最大化发挥云的价值,阿里云致力于帮助企业全面拥抱云原生。”

今年1月,阿里云还成为国内唯一入选Gartner 2019《公有云容器服务竞争格局》报告的云厂商。
行业资讯
2019-08-03 20:19:00
近日,由数字经济学家陈晓华与沐盟集团董事长吴家富合著的《人工智能重塑世界》正式出版。


2016年8月,国务院发布《“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明确了人工智能是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主要方向。2017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将发展人工智能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并明确提出:“人工智能产业要成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而且要在2030年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让中国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为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和经济强国奠定重要基础。”

今年6月份工信部正式发放5G商用牌照,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5G时代,中国也由此成为全球最早将5G商用服务落地的国家之一。截至2018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8.2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9.6%。网络普及优势更有助于人工智能的发展。在人工智能全面发展的重要时刻,由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教育与考试中心牵头,邀请经济学家陈晓华教授与沐盟集团吴家富董事长与相关领域的众多学者一同编著《人工智能重塑世界》,目的是更好地为大众从不同侧面展示人工智能的无穷魅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书以图文结合的方式系统介绍人工智能的概念、技术构成及应用,具体包括人工智能概念及发展历史,人工智能在医疗、生活、金融、教育、安防、汽车、工业制造等行业融合应用与发展,人工智能创业前景,以及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与自我成长。

本书的出版标志着面向大众的人工智能普及又迈向了一个新的台阶,此外还受到了业界学者的广泛关注。其中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原主席谢钟毓表示,《人工智能重塑世界》一书为读者全面了解人工智能技术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产生的影响提供了广泛的视角和基础性知识。读者可以藉此找到自己的兴趣点进行深入学习,或从中发掘出适应未来发展的商业模式。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王万森表示,人工智能即机器智能技术,是和人类的自然智能不同的智能,二者各有特色。如果能将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那么其对世界产生的影响将是无法估量的。个人和组织都必须对人工智能有全面的认知,并积极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各种挑战与风险!《人工智能重塑世界》一书有助于大家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与风险。

本书作者陈晓华先生为数字经济学家、博士后导师、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教育与考试中心主任、国家 区块链 经济课题研究小组副组长兼秘书长、北京邮电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金融科技研究所所长。著有《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金融科技概论》《供应链金融》等重要图书,并应邀接受过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的节目访谈。

吴家富先生,沐盟集团创始人、董事长,丝路产业与金融国际联盟副理事长,国家发改委中国投资协会理事,全联旅游业商会绿专委副组长。其公司自创的FBI(金融+商业+产业)发展模式得到业内认可,并以此为方向投资了如进化者机器人、柔宇科技、他山科技等一批人工智能方向企业。2019年5月受邀出席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论坛并发表题 为“人工智能投资决策分析”的主题演讲。

人工智能是一门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新的科学技术,对世界正在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到2035年,人工智能可以使许多发达国家的年度经济增长率翻倍,并借此促进人与机器之间的关系。人工智能还在发展阶段,期待借本书的出版可以为更多喜欢人工智能的读者提供可读信息,提升全民人工智能的普及,为迎接智能时代的到来做好准备。
行业资讯
2019-08-03 20:15:00
5G时代即将开启。在国外,韩国、美国争先恐后商用5G,要第一个“吃螃蟹”;在国内,政府强力支持5G产业发展,5G牌照预计将在年内发放。产业界摩拳擦掌,不断推进5G试验网和行业应用示范建设,为5G牌照下发后的规模商用厉兵秣马。

公网为5G商用“热身”,专网行业也密切关注着5G的动向。尽管专网无线通信技术要落后公网,但随着行业用户对宽带多媒体业务的需求与日俱增,4G LTE已经引入专网,并逐渐成为主流。相比公网,5G的大带宽(eMBB)、高可靠低时延(uRLLC)、广连接(mMTC)等技术特征甚至更加受到一些细分的专网行业的看重。

李少谦教授接受环球专网通信采访

专网行业应该怎么看待5G时代的到来,并做哪些准备?近日,环球专网通信独家采访了国内横跨公专网研究的权威专家,国家“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重大专项总体组成员、国家“863”计划5G重大项目总体组成员、IEEE Fellow、电子科技大学教授李少谦。他指出,5G吸收了很多专网建设的思想,天然与专网存在紧密联系。一言以概之,“5G既是公网的机会,也是专网的机会。”

5G的专网思维

5G不能简单理解为4G技术的升级换代。李少谦介绍,移动通信技术是10年一代,从1978年开始,1G和2G是固定电话走向移动化、个人化;1996年开始,3G和4G是移动宽带化的时代。2016年起,5G国际标准开始制定,其演进分为两条路:一是沿着4G道路继续宽带化,也就是“增强型移动宽带”;第二条路则另辟蹊径,提出“超高可靠低时延连接”、“海量机器类通信”应用场景,瞄准垂直行业应用。

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公网运营商,均在国内多个城市开启5G试点,业界预期,首先切入商用的应该是eMBB。在广大个人消费者眼中,5G通常意味着高速网络、高清视频、VR/AR、云游戏等,并愿意为之消费,eMBB将可以推动运营商的业绩增长。同时,运营商也在试水垂直行业领域,寻找新的商业运营模式和机会。

李少谦指出,5G技术具备明显的专网思维。例如公网的系统管理权限非常高,而5G边缘计算为了降低网络时延,将系统权限下放,很多控制能力放在网络边缘,形成一个个局部网络,这是典型的专网思维设计。再例如5G网络切片,针对不同的业务,切片不同的网络资源,也就是一张张独立的专网。

专网思维使得5G在理论上可以服务百行百业。但在实际中,三大运营商切入垂直行业会遇到严峻挑战,一方面,边缘计算、网络切片等没有统一的标准体系,不同厂家的设备、网管系统难以实现互联互通;另一方面,垂直行业的需求极其复杂、个性化,运营商并不熟悉,因5G而成为“专网运营商”,并不能很好的将网络能力与行业需求深度融合。

5G本身也还不够成熟。从李少谦演讲的《5G的机遇与挑战》报告可以看到, 3GPP在2018年完成了Release 15标准,主要针对eMBB;进一步满足uRLLC需求的Release16预计在今年年底前冻结,mMTC则更加靠后。李少谦认为,全球范围看,未来几年运营商的5G运营,都将以提供eMBB业务为主。

专网怎么把握5G机遇

专网通常是指政府、公安、能源、森防、轨道交通等领域的专业网络,与5G所瞄准的垂直行业有一些差异,但随着边界的模糊,会越来越多的出现“同框”。近年来,在需求驱动下,专网发展突飞猛进,其概念早已不是“对讲机通话”,更是一张融合关键语音、高清图像、高清视频、数据等综合业务的专用网络。

专网行业用户普遍需要性能可靠、低成本、定制化的网络能力,技术演进相对缓慢,目前还是以窄带为主,部分行业和用户采用LTE,讨论5G似乎有点言之过早。但是在李少谦看来,专网与公网同根同源,由于公网属于大网,产业链规模大,专网总是尽可能引入公网技术并增添专网需求。例如专网的主流标准TETRA,即是从GSM演化而来,同理还有中国公安行业制定的PDT标准。到了LTE时代,中国制定的B-TrunC宽带集群标准,也主要使用了LTE-TDD的技术体制。

5G时代到来后,运营商跨界垂直行业,专网和公网将出现更深的融合,专网行业的用户、供应商都应该重视起来,把握5G到来的机遇。一方面,公网运营商基于5G技术可以切入专网,提供极具竞争力的通信解决方案,例如5G无人机回传。另一方面,一些专网行业会考虑自行建设基于5G技术的专网,利用5G技术帮助实现业务的数字化转型。

李少谦表示,公网并不能取代专网,在很多行业,例如公安行业和轨道交通行业,出于对网络安全、管理控制的需要,更倾向于使用独立于公网运行的网络,因为一旦出问题就涉及到人身安全和社会稳定,这是公网运营商无法承载的。“不同行业面临不同需求,复杂程度超出想象。将网络、服务、应用和信息化融为一体,才是真正的专网。”

专网在某些方面可以与公网结合,利用公网的互联互通能力,使用5G服务。此外,李少谦指出,中国只有三家大型公网运营商,难以满足垂直行业成千上万、复杂多元的定制化需求,5G时代可能会出现独立的专网运营商。欧美近期探讨的下一代技术6G,就包含了“微运营商”的概念。对专网行业来说,这里面也蕴含着机遇,需要提前去把握。

5G开启万物互联时代

无论是公网还是专网,5G的意义都不止于提供高速网络连接,而是充分发挥其技术特性,为万物互联提供基础设施和技术。李少谦说,做通信技术,首先就是修路,5G这条“道路”修好后,有没有“车”在上面跑,适不适合运输“货物”,还需要各行业的共同探索和试验。这些“车”和“货物”,就是未来万物互联的承载。

在李少谦看来,作为一个面向垂直行业的技术标准,5G要和行业信息化深度融合,从而找到新需求、新技术、新业务、新商业模式。这将是一个缓慢的、渐进的过程。5G开启了信息社会万物互联的大门,但要实现人与物、物与物的信息交互和连接,提升人对物理世界实时控制和精确管理能力,不仅伴随着R16、R17标准演进,还将经历6G、7G等更多发展阶段,可谓前途漫漫。

“5G只是开始,不是结束。”李少谦强调,万物互联需要“全应用、全无线、全频谱、全覆盖”技术的全域无线接入,技术与应用不可能在短期实现,需要分阶段长期演进,每阶段、每代系统只能达到有限目标。万物互联只连接有价值的节点:这里面会出现大量需求定制化的网络,为专网行业的未来发展带来重要机遇。
行业资讯
2019-08-03 20:14:00
应采取公共措施,确保所有人都能利用 区块链 这一社会经济开创性基础设施的潜力。

据当地媒体8月1日报道,这是欧盟咨询机构欧洲经济和社会委员会(EESC)在其关于区块链的新报告中提出的建议。

7923-iaqfzyv9099708

区块链与欧洲划时代的发明

EESC在其新报告中表示,其将鼓励欧洲机构积极参与区块链活动。

委员会指出,成功地实施基于区块链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并不纯粹是技术发展的问题,而是“颠覆性社会创新的完善过程”。

EESC成员兼Cecop-Cicopa Europe总裁Giuseppe Guerini将区块链技术的历史重要性与欧洲大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明进行了比较。

“我们可以把区块链与印刷机的发明相比。我们知道,第一本印刷的书是《圣经》。现在,试想一下,如果人们把印刷机视为只能印刷圣经的工具,那是不准确的,因为印刷技术彻底改变了欧洲的生活。”

防止“数字鸿沟”的出现

EESC认可区块链在社会企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包括为非政府机构捐款和筹款;社会经济组织治理;数字化、可验证的资历及文凭;智能合约驱动的知识产权管理;远程医疗和农业——这是几个例子。

然而,关于这项技术的发展,EESC关注的重点是确保通过必要的措施以公平的方式支持其发展。Guerini说:

“我们不希望看到数字鸿沟造成更多的不平等和不公平。我们不希望看到一个新的精英出现,不希望那些熟悉新技术的人最终把其他人排除在经济和市场之外。”

为此,EESC认为,民间团体的参与至关重要,可以确保这项去中心化技术不会丧失其民主潜力。报告指出,鉴于该技术在不同国家的应用,有必要在整个欧盟范围内协调对该行业的监管。

早在2018年2月,欧盟委员会就发起了EU Blockchain Observatory论坛,被誉欧盟经济体向区块链迈进的重要一步。

防止区块链被精英垄断?听起来似乎意有所指,比如最近让全球监管部门感到不安的Libra。在新技术的发展上,由于大型企业在资金和人才上的优势,的确可能会快人一步,但鉴于区块链公开透明的特点,参与其中的不会仅仅是所谓的“精英人士”。
行业资讯
2019-08-03 20: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