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专栏

智能大数据搬运工,你想要的我们都有

科技资讯:

科技学院:

科技百科:

科技书籍:

网站大全:

软件大全:

贵阳智慧停车APP上线
依托大数据提供车位查询等服务
来源:贵阳日报 时间:2020-08-10 09:55:31 作者:常青
  8月7日,贵阳智慧停车APP上线。该APP将以大数据动态分析为基础,为广大市民及驾驶人员提供智能和便捷的车位查询、出行导航及引导等服务。
  贵阳智慧停车APP是由贵阳市交通委员会牵头、贵阳智慧停车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具体执行的“城市级智慧停车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项目”的建设内容之一。该APP结合贵阳市停车资源动态大数据分析,覆盖全市各区域的车位资源,可为下载者提供更加智能便捷的停车场余位查询、收费规则查询等便民信息,同时可提供出行导航、无感支付缴费、违章查询、车辆年检查询等便捷服务功能。
  贵阳市交通委员会负责人介绍,该APP推出后,力争在年底前将至少30万个车位纳入平台统一经营管理,凸显城市级统一平台的资源聚集效应,基本建成城市级智慧交通管理大数据应用平台。针对市民停车体验中的痛点、难点,随着版本的迭代和停车场的升级改造,该APP还将增加泊位预约、停车场内导航、反向寻车等功能,解决市民“想停车找不到车位、停了车难找车”等痛点。
  今后,随着城市公共停车场信息化程度的提升和数据资源的接入,我市将同步引导推进各类社会停车资源及上下游行业数据接入与开放共享,实现停车业务数据通、功能通、服务通,基本实现贵阳市停车场资源规模化、管理集约化、调度数字化,有效缓解“停车难、停车乱”问题。
责任编辑:姚治
产业观察
2020-08-10 09:55:31
《贵阳市大数据旅游应用三年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出台
来源: 贵阳日报-数据观 时间:2017-03-17 10:24:25 作者:游红
  3月16日,贵阳市旅发委出台《贵阳市大数据旅游领域应用三年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提出,以构建“一中心、一视窗、一网络、三体系”的架构为主要途径,创新旅游行业管理和旅游公共服务模式。到2019年,全市打造智慧旅游示范企业3至5个,引进和培育大数据旅游企业5至10家,旅游大数据相关产业产值将达200亿元,旅游业态逐步向综合性、融合性转型。
  旅游业作为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市践行大数据战略行动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领域。贵阳市旅发委制定《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旨在充分发挥大数据对旅游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通过打造一个贵阳智慧旅游综合服务架构,建立一套旅游大数据标准,壮大一批旅游示范企业,面向游客、企业和政府提供全新的、个性化的旅游信息服务,进一步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助推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记者 游红)
   ■相关链接
  《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提出六大任务
   任务一:成立“一中心”,健全旅游大数据发展体制机制
  目前,专门针对全市旅游大数据应用方面,缺乏统一的规划管理标准体系和基本技术支撑,出现了“信息孤岛”局面和信息资源汇集的重复耗费。
  《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提出,设立贵阳旅游大数据中心,明确人员编制,建立旅游大数据体系标准和相关工作的统筹协调机制,健全企业发展旅游大数据扶持政策,保障大数据旅游发展协同推进。
   任务二:打造“一视窗”,统一旅游服务渠道
  新媒体时代,旅游信息内容多而杂,充斥在各旅游网站、手机客户端、微信等渠道中,缺乏标准化、个性化的内容推送。
  《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提出,逐步整合现有系统数据及应用展示界面,以统一的形象和标准,打造面向游客、企业、政府部门的标准化服务视窗接口,为广大游客提供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综合服务,为政府管理部门提供大数据分析决策可视化界面,为旅游行业提供统一的行业管理渠道,真正实现全人员、全方位的实时互动,实现旅游质量快速提升。计划到2019年,形成“一视窗”标准接口,通过推送机制,信息送达各市场终端。
   任务三:建设“一网络”,打通涉旅数据采集通道
  目前,全市景区景点、车站码头、宾馆饭店、乡村旅游点、旅游购物店等旅游区域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导致分布在各节点的涉旅数据无法统一汇聚,数据采集不畅。
  《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提出,加快游客集聚地、重点旅游路线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摄像头、自助检票、停车场管理等物联网信息采集终端建设,逐步打通涉旅数据采集通道,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到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形成通达无阻的涉旅数据传输网络。计划到2018年,基本实现重点景区、重点城区4G网络及公共Wifi全覆盖,实现重要交通枢纽和重要游客集中场所旅游信息互动终端全覆盖。到2019年,实现重点涉旅企业数据采集全覆盖。
   任务四:构建“三体系”,强化涉旅数据应用
  目前,全市旅游行政管理体系尚处于试运行阶段,应急指挥、公共信息发布、旅行社和导游监管方面的应用建设相对滞后。
  《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提出,进一步完善旅游运行监管及应急指挥系统,推进“市—区—景区”三级联动建设,健全公众旅游服务运行监管体系;初步建成旅游数据铁笼系统、旅游团队电子行程单系统,逐步完善旅游行政管理体系;整合线下旅游行业数据,引入电商及通信运营商涉旅数据,搭建旅游块数据平台,建立健全旅游综合数据汇集、清洗、共享机制,形成旅游块数据“聚通用”体系。到2018年,完善数据铁笼系统和旅游团队电子行程单系统,开展数据融合,实现旅游业服务“受理—执行—跟踪—反馈”的监管闭环。到2019年,基于旅游块数据平台实现对全域旅游信息系统的数据支撑。
   任务五:建立旅游大数据标准,强化数据规范及安全
  由于相关政府部门和各种涉旅企业数据共享、开放机制不健全,公安、交通、气象等部门,旅游景区、旅行社和酒店等涉旅企业的数据资源接口不统一,导致数据条块分割、数据孤岛等现象。
  《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提出,建立一套完整性、规范性、实用性较强的数据标准,制定涉旅数据资源目录、分类分级指南、共享交换机制。计划到2018年,全市旅游大数据“端到端”安全保障体系初步建立。
   任务六:释放数据应用创新红利,推动旅游产业服务升级
  2016年,贵阳市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1.11亿人次,同比增长31%;实现旅游总收入1389.51亿元,同比增长33.5%,旅游业发展势头迅猛。
  《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提出,进一步突显产业支撑作用,引进和扶持一批旅游示范企业,到2019年,全市打造智慧旅游示范企业3至5个,引进和培育大数据旅游企业5至10家,旅游大数据相关产业产值达200亿元,旅游业态逐步向综合性、融合性转型。
责任编辑:陈近梅
产业观察
2017-03-17 10:24:25
《贵阳市大数据标准建设实施方案》发布
来源:中国贵阳 时间:2017-03-03 17:00:54 作者:
   导读: 为推动贵州省贵阳市大数据相关标准研制和示范应用方面的先行先试,日前,贵阳市政府办公厅正式出台实施《贵阳市大数据标准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明确部署了6个方面的主要任务。一是要开展大数据国家、地方标准的研制和示范应用,助力政府数据交换共享和开放安全;二是要加快大数据团体标准的培育,服务大数据新兴业态的形成和产业创新发展;三是要推动大数据标准示范应用,发挥标准化服务产业发展示范带动效应;四是要促进大数据标准化创新发展,搭建大数据创新成果与技术标准相互转化的服务平台;五是要加强大数据标准化对外合作与交流;六是要注重大数据标准化人才队伍培养。
   
 筑府办函〔2017〕17号
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贵阳市大数据标准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高新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贵阳综合保税区、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
  《贵阳市大数据标准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17年2月9日
  (此件公开发布)
贵阳市大数据标准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中共贵阳市委关于以大数据委为引领加快打造创新型中心城市的意见》(筑党发〔2016〕12号)、《中共贵阳市委办公厅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阳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筑党办发〔2016〕11号)文件有关要求,落实十大重点工程中数据立法、安全与标准工程中明确的目标任务,在大数据相关标准研制和示范应用方面开展先行先试,进一步促进数据开放、共享和应用,服务全市大数据产业发展,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围绕以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亟需的政府公共数据关键共性标准建设为重点,组织开展大数据地方标准的制定与实施,积极参与国家大数据标准的研制和示范验证,促进科技创新与标准的转化融合,发挥标准在服务大数据产业发展方面的基础支撑作用,努力在大数据标准建设方面积极探索经验,进一步凝结贵阳市大数据发展创新成果。
   二、主要目标
  到2020年,积极参与国家大数据安全标准、交换共享标准的研制2项以上,参与示范应用7项以上,争取贵阳大数据发展在国内新规则制定方面的话语权;着力构建政府公共数据关键共性标准,主导和参与编制政府数据分类、开放、共享、安全管理等地方标准10项以上;引导行业组织、重点企业牵头制定企业间数据共享、数据确权、数据定价、数据流通以及相关大数据产品交易接口规范等契合市场发展需求的团体标准或企业标准,推进数据跨域流通;开展大数据标准试验验证与符合性测试评估,提升标准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建立健全大数据技术标准协同创新机制,搭建大数据创新成果与技术标准相互转化的服务平台,争取国家技术标准(贵州大数据)创新基地重点项目落户贵阳;全市大数据标准建设与国家、省大数据标准体系有效衔接,做到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合理适用、持续改进,相关标准得到实施,标准服务公共数据资源合理适度开放共享的基础支撑作用得到明显发挥。
  三、重点任务
  (一)开展大数据国家、地方标准的研制和示范应用,助力政府数据交换共享和开放安全。
  1.参与大数据相关国家标准验证研制和示范。积极参与《大数据交易服务平台安全要求》《大数据安全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等2项拟立项的大数据安全类国家标准的研制;做好《信息技术数据交易服务平台交易数据描述》《信息技术数据交易服务平台通用功能要求》《信息技术数据质量评价指标》《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信息安全技术大数据服务安全能力要求》《大数据安全管理指南》《数据能力成熟度评价模型》等7项大数据开放共享类、安全类、管理类、数据资源类国家标准的验证示范。(责任单位:市大数据委、市公安局、市政府金融办、市质监局,观山湖区政府,高新开发区管委会)
  2.推进大数据贵州省地方标准研制和应用。组织《政府数据核心元数据第1部分:人口基础数据》《政府数据核心元数据第2部分:法人单位基础数据》《政府数据核心元数据第3部分:空间地理基础数据》《政府数据核心元数据第4部分:非物质文化资源数据》《政府数据核心元数据第5部分:宏观经济数据》等5项贵州省地方标准的立项申报和编制工作。(责任单位:市大数据委、市质监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卫生计生委、市统计局、市工商局、市规划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科技局、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
  (二)加快大数据团体标准的培育,服务大数据新兴业态的形成和产业创新发展。
  1.支持大数据团体标准的研制和应用。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在技术创新活跃、市场需求旺盛的大数据应用领域引导行业组织、企业牵头制定团体标准,增加标准供给。围绕大数据核心业态,鼓励研制数据存储、云计算、数据加工与分析、数据流通和交易等领域的团体标准,为贵阳市建设数据产品精加工产业集群提供标准服务;围绕大数据关联业态,鼓励研制服务外包管理服务团体标准,助推呼叫中心与服务外包产业基地建设。以液晶面板、服务器为重点,鼓励研制大数据电子产品标准、智能终端产品团体标准;围绕大数据衍生业态,鼓励研制电子商务大数据采集交换共享规范,大数据金融交易、智能制造、智能服务等团体标准,打造“贵阳智造”新品牌。(责任单位:市大数据委、市质监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科技局、市政府金融办、市商务局,各区〔市、县〕政府,高新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贵阳综合保税区、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管委会)
  2.引导大数据企业标准的制定。发挥企业市场创新发展的主体作用,引导大数据重点企业制定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标准。以贵阳大数据交易所、货车帮、高新翼云、朗玛信息、数据堂、国信优易等企业为重点,鼓励企业依托块数据资源,制定一批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大数据技术、管理、服务类企业标准。通过引导企业制定企业标准,进一步提升企业大数据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水平。(责任单位:市大数据委、市质监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科技局、市政府金融办、市商务局,各区〔市、县〕政府,高新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贵阳综合保税区、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管委会)
  (三)推动大数据标准示范应用,发挥标准化服务产业发展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效应。
  1.组织大数据标准试验验证和符合性测试评估。以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为依托开展国家大数据交易服务和数据质量评价等标准的试验验证和《政府数据资源目录第1部分:元数据描述规范》《政府数据资源目录第2部分:编制工作指南》《政府数据数据分类分级指南》《政府数据数据脱敏工作指南》等4项已发布的贵州省地方标准的应用示范;开展以发展需求为导向,以急需先行为原则,以大数据标准化培训、数据能力成熟度评估和大数据系统测试为重点的大数据标准试验验证和符合性测试评估工作,提升大数据相关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责任单位:市大数据委、市政府金融办、市质监局、市科技局,观山湖区政府,高新开发区管委会)
  2.开展重点领域大数据标准化应用项目试点示范。探索开展政府网络化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结合全市“数据铁笼”建设要求,研制一批政府网络公共服务标准,深入推进网上办事大厅应用,提升政务服务质量;探索开展智慧物流标准化试点。以贵阳市获批全国第二批物流标准化试点城市为抓手,以货车帮、马上到云服务等企业为重点,加快构建智慧化物流信息服务体系,提升物流调度、物流节奏控制、分仓存储智能化水平;探索开展智慧健康标准化试点。在朗玛信息医疗健康大数据、贵州大健康产业交易网融平台等重点项目中支持企业研制跨医院的医疗数据共享交换标准,发展移动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探索开展农村电商标准化试点。支持市场主体制定符合农村电商发展的电子商务服务标准,促进农村电商产业集聚,服务大数据精准扶贫。(责任单位:市质监局、市大数据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卫生计生委、市农委、市商务局、市政务服务中心,高新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四)促进大数据标准化创新发展。
  以参与创建国家技术标准(贵州大数据)创新基地为契机,打造大数据创新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的服务平台,努力为创新技术、产品的产业化、市场化提供标准化服务。
  1.建立大数据标准协同创新机制。整合政府、社会、市场三方优势资源,推动组建标准技术联盟,探索建立理事会运行管理的标准化协同创新工作模式,深化与省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行业组织、企业等合作,推进标准资源共享、标准化专家团队引进、技术成果的标准转化、专利标准互动等创新专题研究,推动大数据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相结合的协同发展。(责任单位:市质监局、市大数据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科技局、市政府金融办、市商务局、市统计局,各区〔市、县〕政府,高新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贵阳综合保税区、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管委会)
  2.提升大数据标准创新研发水平。加强标准基础能力建设,依托正在建设的国家、省、市重点实验室,利用各类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加强对标准基础数据的采集、研究和开发应用,提升标准研制水平,努力研制一批支撑大数据产业创新发展的标准,创建一批标准化应用项目试点示范;与标准化专业技术机构合作开展标准研制过程的试验验证、标准实施应用过程的符合性测试、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开展标准绩效评估,引导树立产业标杆。(责任单位:市大数据委、市质监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科技局、市政府金融办、市商务局,各区〔市、县〕政府,高新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贵阳综合保税区、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管委会)
  (五)加强大数据标准化对外合作与交流。
  1.开展大数据标准化国际合作。紧盯国际大数据标准化发展前沿,与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标准化专业组织加强对接联系,积极承办国际、国内大数据标准化活动,支持和引导贵阳市大数据科研机构或龙头企业报名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交流合作项目以及大数据国际标准的提案推进工作。(责任单位:市大数据委、市质监局、市政府金融办、市科技局,观山湖区政府,高新开发区管委会)
  2.建立贵阳市大数据标准化技术工作组。以贵阳市大数据产业联盟为载体,发挥大数据产、学、研、用各方力量,广泛吸纳大数据企业技术高管、研究机构专家参与贵阳市大数据标准建设工作,积极参与大数据相关国家标准、贵州省地方标准的研制,牵头负责符合市场发展需求的大数据相关团体标准的制定,对口联系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大数据标准工作组和贵州省大数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责任单位:市大数据委、市政府金融办、市质监局、市科技局,各区〔市、县〕政府,高新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贵阳综合保税区、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管委会)
  (六)注重大数据标准化人才队伍培养。
  增强标准化人才培养意识,鼓励支持我市企业技术高管、研究机构专家参与国内大数据标准化技术组织的工作。以需求为导向,制定政策鼓励和吸引更多优秀的大数据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参与大数据标准化工作;联合国内、省内各高校、科研院所、知名企业等资源,培养一支具备标准化理念、懂标准化知识的大数据专业团队,带动提升我市大数据标准化人才队伍素质与能力。(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大数据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政府金融办、市质监局、市科技局,各区〔市、县〕政府,高新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贵阳综合保税区、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管委会)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成立以市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贵阳市大数据标准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推进全市大数据标准建设工作,研究提出大数据标准建设的意见,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审议确定大数据相关标准制修订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质监局,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二)建立工作机制。
  建立贵阳市大数据标准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成员单位按照各自标准化管理职责,主动研究本行业、本部门大数据标准建设中的有关问题,及时向联席会议提出议题,落实联席会议确定的事项,各部门要加强沟通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建立贵阳市大数据标准专家咨询制度,为贵阳市大数据标准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三)加大政策扶持。
  研究制定支持贵阳市支持大数据标准建设的政策措施,发挥公共财政的导向作用,对牵头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的科研机构、行业组织和重点企业,给予一定财政资金奖励;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标准编制技术服务,促进标准化专业服务外包;探索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资金投入为补充的市场化、多元化的大数据标准化投入机制。
  (四)及时总结评价。
  加强对全市大数据标准建设推进工作的跟踪督办,适时开展大数据标准研制与示范应用成效评估,注重总结经验,对验证有效的标准要大力推广应用,对标准中不适宜应用的内容要及时修订改进,保证研制的标准科学适用,为全市形成大数据创新发展制度安排提供有益补充。
  附件:1.贵阳市大数据国家、地方标准研制与应用一览表
  2.贵阳市大数据标准建设领导小组人员名单附件2
贵阳市大数据标准建设领导小组人员名单
  为加强对大数据标准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贵阳市大数据标准建设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组 长:徐 昊(副市长)
  副组长:邓龙江(市政府副秘书长)
  谭 筑(市质监局局长)
  唐振江(市大数据委主任)
  成 员:程雁枚(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夏世飞(市科技局副局长)
  肖 鲁(市工信和信息化委副主任)
  石 磊(市公安局副局长)
  麻晓刚(市财政局副局长)
  路 林(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机关党委书记)
  饶晓曦(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
  冯晓伟(市规划局副局长)
  周 勤(市商务局总经济师)
  刘 刚(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
  张 缨(市统计局副局长)
  王 俊(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副局长)
  谭必辉(市工商局机关党委书记)
  宾建伟(市大数据委副主任)
  程 宁(市质监局副局长)
  罗尧重(市政府金融办副主任)
  张建军(高新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
  袁 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花溪区政府府副区长)
  黄 俊(贵阳综合保税区管委会副主任)
  兰 京(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管委会副主任)
  李发军(云岩区政府副区长)
  廖正林(南明区政府副区长)
  欧阳晓莉(乌当区政府副区长)
  张雪梅(白云区政府副区长)
  王晓辉(观山湖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周 广(清镇市政府副市长)
  胡祥碧(修文县政府副县长)
  邓召云(息烽县政府副县长)
  成 强(开阳县政府副县长)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质监局,谭筑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由市质监局和市大数据委分别明确责任处室并指定工作人员负责日常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汇总工作进度情况报市政府。
  领导小组不刻制印章,如果工作需要,由市质监局代章。
 
☞ 点击查看更多“贵州大数据产业政策”
 
责任编辑:陈近梅
产业观察
2017-03-03 17:00:54
《贵州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17-2020年)》发布
来源:贵州省大数据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 时间:2017-02-22 17:29:20 作者:
  导读:日前,贵州省印发《贵州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17-2020年)》,旨在为贵州省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指导。规划期为2017年至2020年,提出用3年时间探索形成具有数字经济时代鲜明特征的创新发展道路。该规划也成为全国首个发布的省级数字经济发展专项规划。
   以下是《贵州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17-2020年)》全文:
关于印发《贵州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17-2020年)》的通知
黔数据领办〔2017〕2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直有关部门:
  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贵州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17-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7年2月6日
  (此件公开发布)
贵州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
(2017-2020年)
二○一七年二月
目 录
   序言
  一、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
  (一)发展基础
  (二)发展优势
  (三)存在问题
  (四)面临挑战
  二、总体要求
  (一)总体思路
  (二)发展原则
  (三)发展目标
  三、发展重点
  (一)发展资源型数字经济,释放数据资源新价值
  (二)发展技术型数字经济,打造信息产业新高地
  (三)发展融合型数字经济,激发转型升级新动能
  (四)发展服务型数字经济,培育数字应用新业态
  四、重大工程
  (一)数字经济集聚发展工程
  (二)信息基础设施提升工程
  (三)数据资源汇聚融通工程
  (四)数字政府增效便民工程
  (五)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工程
  (六)民生服务数字化应用工程
  (七)新型数字消费推广工程
  (八)精准扶贫数字化工程
  (九)创新支撑载体打造工程
  (十)数字经济安全保障工程
  五、保障措施
  (一)构建创新管理体系
  (二)健全财税投融资机制
  (三)夯实创新支撑能力
  (四)大力培育市场需求
  (五)加强数字智力建设
  (六)建立国内合作机制
  (七)拓展国际合作空间
  六、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抓好试点示范
  (三)强化考核评估
序 言
  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网络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世界经济正处于加速向以数字经济为重要内容的经济活动转变的过程中,国内外数字经济正处于密集创新期和高速增长期,发展迅速,创新活跃、辐射广泛。数据资源的爆发式、指数化增长及分析应用水平的持续提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兴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及与实体经济各行业领域的深度融合,正日益成为推动经济实现快速增长、包容性增长和可持续增长的强大驱动力量。美国、欧盟、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二十国集团(G20)等国际组织和埃森哲、麦肯锡、高德纳、赛迪研究院等国内外知名咨询机构都在密切跟踪、深入研究和倡导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是贵州省贯彻五大新发展理念、坚守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的重要举措,是培育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推动实现历史性新跨越的战略选择,是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建设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的重要方向。加快谋划和布局数字经济,发展数字经济主体产业,促进三次产业数字化融合,对贵州省实施创新驱动、加速转型升级、培植后发优势,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实现弯道取直、后发赶超、同步小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规划旨在为贵州省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指导。规划期为2017年至2020年。
   一、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
  (一)发展基础
  1.数字网络基础: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关键网络能力明显提升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网络环境和用户基础明显改善。关键网络能力提升明显,出省带宽能力加快扩大,目前,带宽总计达到4580Gbps;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建设贵阳·贵安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满格贵州”取得实效,新建3G/4G基站2.05万个,基本实现城区、乡镇有效覆盖。“光网贵州”加快建设,光缆线路(含广电)总长度达104.81万公里,光纤到户覆盖家庭1836.43万户。城市家庭宽带接入能力普遍达到20Mbps以上,50%以上用户使用20Mbps及以上速率宽带产品。用户规模大幅增长,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到412万户,“十二五”期末,移动电话用户数达3172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90%,其中3G/4G用户达到1733万户,占用户总数的55%。互联网网民数达到1300万人。
  2.数字产业基础:产业链条较为齐备,整体实力显著提升
  信息产业整体呈现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以电子信息制造业为基础,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通信服务业为增长点,以物联网、电子商务、大数据、云计算为突破口的发展格局,为数字经济发展奠定基础。2016年,通信服务业业务总量796.6亿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收入21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5.8%和35%,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总产值509.15亿元,实现增加值93.38亿元,同比增长66.6%;手机产量全国第4。大数据全产业链加快构建,现有核心业态企业39家、关联业态企业383家、衍生业态企业409家,已拥有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数据采集、存储、分析、交易和运营企业。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虚拟现实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推动涌现了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电子商务蓬勃发展,2016年交易额1480亿元,同比增长25.41%。
  3.数字智力基础:人才环境加快优化,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我省连续出台《中共贵州省委关于进一步实施科教兴黔战略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决定》(黔党发〔2012〕31号)、《关于印发<贵州省高层次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黔人领发〔2013〕5号)、《关于印发<贵州省“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实施办法>的通知》(黔人领发〔2013〕8号)、《关于印发<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遴选培养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黔人领发〔2014〕1号)等政策,持续优化人才培育和引进机制。近年来,已培养培训超过3万名电子信息产业技能型人才,引进众多国内知名大数据专家和领军人才。2016年引进创新创业人才106余名、专业技术人才1000余名。全省创新平台建设取得较大进展,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达到327家。
  4.数字应用基础:融合渗透深入广泛,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数字资源与技术渗透到经济社会多个方面,助力各行业领域创新升级。农业方面,“农经云”聚合省内8个主要涉农部门的数据资源,提供涉农大数据服务和农村公共信息服务,日均发布信息1.5万条。“贵农网”农村电商平台建成11个县级电商服务运营中心,1219个镇、村级电商服务站点,覆盖420万农村居民。工业方面,“工业云”提供260个云应用,服务企业用户1.6万家,支撑重点行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传统企业电商覆盖率显著提高。政府治理和民生服务方面,“数据铁笼”行动计划让权力阳光下运行,“电子政务云”实现网上项目联审联批,“扶贫云”助力精准扶贫,“环保云”辅助环保决策,“食品安全云”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医疗健康云”、“智能交通云”、“教育云”、“旅游云”等都大大促进了数字惠民,让群众拥有了数字红利的获得感。
  (二)发展优势
  1.战略优势:国家大力支持,数字化发展态势逐渐形成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心重视贵州发展,大力支持贵州省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以大数据引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贵州省先后获批建设全国首个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试验区,获批宽带乡村、远程医疗、物联网重大应用等试点示范,贵阳市先后获批电子商务、信息消费、信息惠民、移动金融等试点示范,贵安新区获批成为第八个国家级新区。我省在大数据方面相继出台《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若干政策的意见〉、〈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规划纲要(2014—2020年)〉的通知》(黔府发〔2014〕5号)、《中共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意见》(黔党发〔2016〕14号)、《贵州省信息基础设施条例》、《贵州省大数据发展应用促进条例》、《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政务数据资源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黔府办发〔2016〕42号)等文件,为发展数字经济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资源优势:数据加速累积,应用模式和种类不断丰富
  “数聚贵州”成效明显,全省数据中心服务器承载能力达37万台,安装使用服务器5.1万台。云上贵州系统平台已承载251个应用系统,截至2016年底共集聚7万GB数据。三大电信运营商贵安数据中心正式投入运营,教育部、公安部、中科院和多家大型互联网企业的数据资源落户贵州。数据共享开放实现突破,云上贵州政府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完成升级改造,完成353个数据资源目录的梳理和170个数据集上云,发布共享数据集118个,108家网站与省政府门户网站实现数据交换,数据开放平台已提供110项可供下载的数据集。大数据快速发展催生了共享经济、互联网金融、网络新媒体、导航服务、电子商务、呼叫中心等一批新兴服务业态发展,不断丰富数据资源的应用模式和种类。
  3.环境优势:软硬生态良好,发展条件和氛围持续优化
  我省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生态和气候条件,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和宜居宜业环境,推动大数据等新经济形态发展,开展了大数据先行探索,营造了全社会关心、重视、参与大数据发展的氛围,形成了全国大数据实验田的先行优势和数字经济发展良好的环境优势。交流合作环境不断优化,贵阳数博会成为全球数字经济领域重要的高端交流平台,云上贵州大数据商业模式大赛成为中国大数据领域第一赛事,中国痛客大赛等一批创业创新平台不断涌现。我省自然文化绚丽多彩,拥有多处世界自然遗产地、世界地质公园,传统文化丰富,红色文化、饮食文化、酒文化以及音乐、舞蹈、戏剧、工艺、服饰等民族文化特色鲜明,为数字技术的应用提供了丰富场景,有利于催生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
  4.后发优势:发展速度加快,为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空间
  “十二五”时期,我省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主战略,经济加速发展、综合实力快速提升,工业实力明显增强,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旅游业井喷发展,一些优势产业在全国地位夯实,全省在西部地区实现了赶超进位的历史性突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续五年位居全国前列,民生事业和社会治理全面发展,我省已进入后发赶超重要阶段。大数据的快速发展引领信息产业规模加快发展,促进三次产业转型升级。据初步测算,2016年我省信息经济增加值增速居全国前列,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达到26%左右,在全国居中游水平。在此形势下,把握新兴经济形态孕育壮大带来的新机遇,站在较高起点,将助力我省经济社会弯道取直、实现新跨越。
  (三)存在问题
  1.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滞后
  虽然我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长足进步,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仍较薄弱,与数字经济发展需求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目前,我省信息化整体水平在全国排名第20位,数字生活指数排名全国第30位,处于靠后水平。2016年,我省网络普及率仅为39.8%,在全国排名第29位,信息网络覆盖面不广,资费较高,区域“数字鸿沟”明显。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新一代无线通信、虚拟现实、物联网、车联网、智能遥测感知等新应用的快速普及,对信息基础设施的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对互联网的带宽、资费和覆盖率提出了更高要求,信息基础设施水平不高将制约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
  2.支撑发展的实体经济土壤较贫瘠
  实体经济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基础和组成部分,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我省GDP总量规模偏小,2016年仅占全国的1.46%,位列全国第25位。实体经济不够发达,传统产业发展实力不强,服务业发展亟待创新,产业结构层次偏低,产业链条较短,市场主体小散弱状况比较严重,数字经济发展“土壤”缺乏,给我省数字经济发展带来较大制约。
  3.数字化技术和人才支撑严重不足
  我省科研技术人员总体数量较少,专业技术人才缺口较大。2016年,全省研发人员总数为2.55万人,仅占全国总数的0.66%。2016年,作为全省数字经济发展主要基础的大数据及关联企业注册市场主体管理人才及专业人才缺口达到33000人,电子技术、通信、计算机、互联网、电子商务、大数据、人工智能、金融、经济与管理等方面人才尤其紧缺。技术供给长期处于全国较低水平,2016年我省科技活动投入指数为36.01,较全国平均水平低29.21个百分点,排第25位。科研产出水平低,2016年我省科技活动产出指数为16.75,较全国平均水平低56.15个百分点,排第28位。
  4.数字经济创新创业环境亟待优化
  为推动大数据发展,我省已在政策环境建设方面实现先行先试,为发展数字经济奠定了较好基础,但创新创业等环境相对发达地区还存在一定差距,技术创新环境、发展基础环境、配套体制机制等还滞后于数字经济发展需求。技术创新环境方面,2016年我省科技进步环境指数为39.52,较全国平均水平低22.71个百分点,在全国排第28位。发展基础环境方面,据研究,2016年我省电子商务发展支撑指数为4.05,较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还有较大差距。配套体制机制方面,我省在基础环境、物流环境、人力资本环境等数字经济支撑条件上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
  (四)面临挑战
  1.数字经济创新密集使得我省发展应对能力面临严峻考验
  数字经济领域的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理念创新活跃,既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能,也对现有的各行各业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给发展数字经济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不仅要推动相关基础设施和产业的发展,而且要实现发展思路与体制机制方面的变革。我省在新体制、新机制、新模式发展方面的经验尚显不足,对新技术、新概念、新业态的把握能力仍然不够,若不能尽快提升能力和水平,有可能错失数字经济繁荣发展带来的契机。
  2.应用市场尚未成熟使得数字经济发展幼稚阶段逾越艰难
  数字经济在全球处于起步和成长阶段,国内外众多龙头骨干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在新技术、新业务、新业态方面的发展能力迅速提高、商业模式逐渐成型,培育了规模巨大的用户群,占据明显的市场优势。与之相比,我省数字经济新兴领域的应用创新和市场培育较为滞后,应用范围和领域亟待扩大,企业成长壮大面临诸多困难。如果不能积极培育和挖掘市场应用、吸引用户并尽快拓展市场空间,我省数字经济发展的“幼稚阶段”可能延长,并有可能错失新一轮数字经济发展良机。
  3.区域竞争日趋激烈使得我省自身资源极化效应尚不显著
  我国各区域间产业竞争正趋白热化,产业资源、市场资源成为竞争焦点。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地区重点城市均已形成各具特色的经济发展优势,对经济发展要素和资源具有很强吸引能力。与这些地区相比,我省的竞争能力偏弱,与周边区域比较,自身资源在其极化效应下面临不断流失的危机,如何在数字经济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将成为我省数字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二、总体要求
  (一)总体思路
  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围绕“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工作总纲,坚持主基调主战略,深入实施大扶贫、大数据两大战略行动,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我省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建设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的重要方向,作为我省转型发展的新引擎、服务社会民生的新途径、促进创业创新的新手段,加快发展资源型、技术型、融合型、服务型“四型”数字经济,构建数字流动新通道,释放数据资源新价值,激发实体经济新动能,培育数字应用新业态,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实现弯道取直、后发赶超、同步小康。
  (二)发展原则
  ——坚持发挥后发优势与牢守生态底线相结合。把握数字技术跃升式发展带来的难得机遇,率先部署建设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抢先布局高增值型新兴业态和前瞻性领域。遵循绿色生态化发展路径,走节约集约的可持续发展方式,实现数字经济发展规模、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
  ——坚持经济创新发展与治理能力提升相结合。鼓励先行先试,支持发展理念、关键技术、商业模式、生产组织方式、资源配置方式的全面创新,培育新业态,增加新供给,不断丰富数字经济内涵。适应经济创新发展要求,推动体制机制变革和社会治理能力的同步提升,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
  ——坚持统筹协同推进与突出特色重点相结合。结合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需要,统筹推进四类数字经济形态的协同发展,增强数字经济整体发展实力。立足我省及各地区资源禀赋和经济基础,聚焦重点领域,聚焦特色优势产业,实现立体化发展和差异化发展,培育具有鲜明特色的优势数字经济新业态。
  ——坚持外部资源引进与本地能力培育相结合。积极吸引和用好全球数字化创新发展成果,对接国内外市场需求与要素资源,以大视野推动实现经济大开放、大发展。把项目建设作为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抓手,坚持外引内联,实施一批引领性、应用性和支撑性项目,增强内生发展能力,提升我省在国内外产业格局中的地位和话语权。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探索形成具有数字经济时代鲜明特征的创新发展道路,信息技术在三次产业中加快融合应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GDP的比重达到30%以上。
  ——打造全省经济发展新增长极。数字经济主体产业快速壮大,主体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智能终端产品制造产值1000亿元,集成电路产值250亿元,电子材料与元器件产值达到250亿元,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500亿元,通信服务业业务总量超过1500亿元。创建贵安数字经济国家级创新示范区,打造贵阳数字经济示范城市、遵义数字端产品制造集聚区,建成贵阳-遵义-贵安数字经济核心引领带和一批省级数字经济示范基地(园区),形成一批具有引领性的技术、产品、企业、行业。贵州成为西部重要的数字经济发展基地。
  ——创建全国数字经济融合试验区。数字经济贡献能力显著增强。数字经济对三次产业创新转型和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明显。互联网广泛应用,网络协同制造、智能生产、服务型制造、绿色制造模式广泛推行,全省两化融合发展总指数达到75。重点行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74%、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58%。融合型、服务型数字经济加快发展,旅游、金融、电商、物流等行业向数字化、智慧化发展,能源互联网、智能制造等新兴模式快速发展,产业协同创新体系基本形成。数字经济成为全省加快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
  ——创建全国数字经济惠民示范区。数字经济惠民水平大幅提升。全省信息化发展指数达到85,达到全国中上水平,网络普及率和数字生活指数排名显著提高。政务服务效率和智慧化水平大幅提升,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网上全流程办理率达到65%。高速光纤网络基本实现城乡全覆盖,城市和农村普遍提供20Mbps以上的接入服务能力,3G/4G网络全面覆盖城乡,满足城市和农村家庭依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多样化信息服务的带宽需求,城乡数字鸿沟加快缩小,精准扶贫数字化取得显著成效。数字经济发展带动新增就业岗位累计超过150万个,其中新增吸纳大学生就业累计80万人。数字经济成为全省民生改善的重要途径。
  ——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创新新高地。信息基础设施水平和供给能力明显提升,网络安全保证能力明显提高,数字经济人才洼地初步形成,发展支撑性作用明显增强,形成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开放合作机制、创业创新体制机制、科技管理体制和良好营商环境。累计引进和培养10000名以上数字经济中高端人才,集聚30家以上以技术为核心、品牌为龙头、资本为纽带、跨地区跨行业的数字经济龙头骨干企业和200家以上创新力、竞争力强的数字经济“小巨人”企业、“独角兽”企业,孕育催生一批数字经济新兴业态。数字经济成为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的强劲引擎。
   三、发展重点
  (一)发展资源型数字经济,释放数据资源新价值
  充分发挥我省大数据先行发展优势,持续增强数据这一战略性资源的集聚和利用效率,以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挖掘、数据可视化、数据交换交易等业务为重点,加速发展数字资源型产业。
  1.大力发展数据采集服务。培育发展专业化数据采集服务,支持专业企业基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等商业化平台,面向行业领域需求,采集电商数据、社交数据、运营商管道数据、社会化“块数据”等企业和社会数据。重点支持专业数据采集服务企业与政府部门、用户企业加强合作,参与建设或共建数据采集体系,普及应用传感器等数据采集终端,提高数据采集效率、质量和鲜活度。
  2.创新发展数据存储业务。推进先进、绿色、高效的数据中心建设,探索数据中心规模化运营服务机制,发展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软件即服务(SaaS)、数据即服务(DaaS)等云计算服务,开展应用承载、数据存储、容灾备份等数据业务。支持贵州易鲸捷大数据存储和分析基础支撑数据库等项目建设,探索建设云计算资源交易平台,开展云计算资源交易业务。
  3.积极发展数据加工分析业务。重点支持贵阳大数据软件园、贵安大数据产业园、遵义大数据软件园发展,加快推进黔龙泰达大数据压缩处理服务及设备生产基地、贵州伯克利民生大数据分析等项目建设,建设贵阳、贵安等大数据清洗加工基地,引进培育数据清洗、脱敏、建模、分析挖掘、可视化等大数据企业,发展档案数字化、网络数据清洗、图像视频数据标引、语音数据训练、工业自动化数据整理等业务。推进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特异群组挖掘等新型数据挖掘技术研发,加强消费者行为分析、网络行为分析、情感语义分析、精准营销、社交媒体等数据应用服务的开发和推广。建设数据分析服务平台,汇聚大数据应用服务企业,面向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服务创新、产品研发、营销运维等决策需求,开展数据资源分析挖掘业务。面向特定行业共性需求,推进大数据行业解决方案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打造可视化工具产品,研发可视化解决方案,提供展示效果佳的数据可视化服务。
  4.加快培育数据交易业务。完善贵阳大数据交易所运营模式,打造国际一流的综合性大数据交易服务平台,探索发展数据商品交易、算法交易、数据服务交易、商业数据衍生品交易等交易品种,发展数据资产评估、大数据征信、大数据质押、大数据融资等配套业态,逐步完善大数据交易产品体系,形成全国重要的数据交易市场。
   专栏1 大数据支撑性项目
  大型绿色数据中心建设。加快推进三大基础电信运营商数据中心、华为数据中心、阿里巴巴数据中心、腾讯云数据中心、国家旅游数据(灾备)中心、中科院上海贵安生物医药大数据中心等项目建设,发展应用承载、数据存储、容灾备份等数据服务。
  数据清洗加工基地建设。推进贵安超算中心、中科曙光国家智慧城市智慧水务云、黔龙泰达大数据压缩处理服务及设备生产基地等项目建设,建设贵阳、贵安等大数据清洗加工基地,加快发展大数据分析、建模与可视化等服务,发展档案数字化、网络数据清洗、图像视频数据标引、工业自动化数据整理等服务。推动大射电与大数据相融合,发展天文数据采集和加工分析。
  大数据关键技术创新。加快建设政府治理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和一批大数据重点实验室,发挥大数据产业园区、行业骨干企业、高校院所和创新网络等各方面力量,研发大容量数据存储与处理、超大规模数据仓库、云计算平台资源监控与管理、分布式数据库、网络海量数据挖掘、用户行为分析、情感语义分析、非结构化数据分析等关键技术,加强大数据分析软件、高性能大数据一体机等核心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加强超算、云计算等技术合作、研发攻关。到2020年,核心技术研发方面取得明显突破,形成较为健全的大数据产品体系。
  (二)发展技术型数字经济,打造信息产业新高地
  把握数字技术变革趋势,增强核心数字技术创新能力,加快推进智能终端产品、软件开发、信息系统集成、网络通信服务、数字安全等领域产业发展,积极布局虚拟现实、可穿戴设备、人工智能等新兴前沿领域,以发展数字技术硬件产品研发制造、软件开发和技术服务、通信服务为重点,夯实数字经济发展的技术基础和产业基础。
  1.强化数字终端产品制造实力。打造贵阳、遵义、贵安新区等智能终端产业集聚区,加快中关村贵阳科技园、贵安电子信息产业园、振华贵州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财富之舟智能终端电子产业园、富士康(贵州)第四代绿色产业园、七星关智能终端产业园等一批信息产业园区建设,推进国产化ARM架构服务器处理器芯片、高世代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智能穿戴VR、服务器生产线等项目建设,支持多模、多频终端芯片及高效能的智能终端产品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大力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服务器、智能家电、教育多媒体机、医疗健康电子设备、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车载设备等智能数字终端产品,打造智能数字终端产品产业链。以华芯通为重点,推动集成电路芯片设计研发,增强面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和通信设备、消费电子、工业装备、信息安全等领域应用的芯片设计和制造能力。打造涵盖关键元器件、显示面板等制造业产业链体系,带动电子材料和新型元器件产业发展,提升智能数字终端本地配套能力。
  2.增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能力。研发大容量数据存储与处理、超大规模数据仓库、云计算平台资源监控与管理、分布式数据库、大数据挖掘分析等关键技术,增强云计算和大数据服务创新能力,提升面向政务、工业、农业、电商、健康、旅游等行业应用需求的专有云、专用大数据系统的技术支撑能力。积极推动软件开发、信息系统集成、集成电路设计等发展,着力增强面向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的信息技术服务能力。依托贵阳、遵义、毕节等地建设呼叫中心与服务外包产业基地,推进贵阳泉丰大数据及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基地、惠与(中国)大数据云服务外包基地等重点项目,扩大呼叫服务建设规模及服务能力,着力打造“贵州服务”、“黔中声谷”知名品牌,推动我省服务外包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拓展离岸信息技术服务外包、离岸软件外包、离岸数据外包等服务外包业务。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智能工厂、数字农业、能源互联网等系统解决方案,研制面向贵州特色产业的供应链协同管控解决方案,推动传统产业企业数字化转型。
  3.提升基础设施运营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快基础电信业务发展,提高移动电话普及率和互联网普及率,提升电信服务质量。结合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以全光网络为基础的固定宽带业务、移动宽带业务等宽带网络业务,提高内容分发与加速服务、数据中心运行维护服务、云计算平台运行维护服务、大数据平台运行维护服务、北斗增强系统设施运行维护服务等新型基础设施应用服务。结合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型数字网络体系打造,发展物联网及工业互联网部署与运行维护服务、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服务,创新发展面向政用、民用、商用领域的IPv6业务。
  4.布局新兴数字技术领域。以应用牵引带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增材制造、区块链等新兴前沿技术领域的发展。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创客空间、人工智能产业园,推进贵州亿丰升华机器人视觉系统研发、贵州航天林泉机器人伺服电机等项目建设,大力推进人工智能领域创新,积极发展计算机视听觉、生物特征识别、复杂环境识别、新型人机交互、智能决策控制、智能翻译系统、智能客服系统等产品和服务,推进重点领域智能产品创新。
  5.提升数字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网络攻防与测评实验室等项目,加强数据加密、数据备份、电子认证、数据防伪、防篡改、隐私保护等安全技术攻坚,促进安全可靠服务器、海量高可靠性存储设备和高性能安全网络设备等的研发与产业化,发展网络安全、云安全、数据安全、应用安全、安全终端和芯片等产品和服务,构建完整的大数据安全产业链,夯实数据安全、信息安全和云平台安全能力。
   专栏2 大数据引领性项目
  完善“云上贵州”系统平台。建设“云上贵州”基础资源平台、交换共享平台、数据开放平台、核心工具、基础数据库、双活灾备和安全体系。全省政府部门已建、在建信息平台和信息系统接入“云上贵州”系统平台并实现互联互通,推动全省政府部门应用系统和数据资源加快向“云上贵州”系统平台集聚,有序推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重点领域公共数据资源集聚“云上贵州”系统平台,鼓励其他企业和社会数据资源集聚“云上贵州”系统平台。2017年,省、市两级政府应用系统100%接入“云上贵州”系统平台,省市县三级政府各部门信息系统在平台上互联互通,数据资源共享交换。
  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推进高通服务器芯片、贵阳“901”面板、财富之舟智能终端、浪潮集团服务器生产线等项目建设,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服务器、智能电视、教育多媒体机、医疗健康电子设备、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车载设备等智能终端产品,打造贵阳、遵义、贵安新区等智能终端产业集聚区。以华芯通为重点,推动集成电路芯片设计研发,发展液晶面板及模组、新型电子元器件、智能器件、新型电子材料、光电显示器件等电子材料和元器件产业。
  发展呼叫中心、信息服务外包等业态。推进贵阳、遵义和毕节等地呼叫中心与服务外包产业基地建设,建设贵阳泉丰大数据及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基地、惠与(中国)大数据云服务外包基地、清镇呼叫中心人才基地等项目,发展外包型、智慧型呼叫中心以及呼叫中心实训等服务,打造“黔中声谷”知名品牌。
  发展人工智能。依托贵州·中国南方数据中心示范基地,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创客空间、人工智能产业园,构建国家级人工智能训练及测试数据能源库,积极发展计算机视听觉、生物特征识别、复杂环境识别、新型人机交互、智能决策控制、智能翻译系统、智能客服系统等产品和服务。推进现代汽车车联网、贵州亿丰升华机器人视觉系统研发、贵州航天林泉机器人伺服电机、贵阳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服务平台等项目建设。
  加快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产业化。建设VR国家重点实验室,推动VR支撑内容拍摄、数据建模、触觉反馈等技术的研发和工程化。建设中国贵安VR产业园,搭建VR产业发展平台,重点完成100家以上VR内容制作等关联企业的培育和招商,发展VR和AR软硬件研发生产、内容制作、内容交易,以及教育、视听、游戏等VR、AR应用,规划建设VR主体游乐园、影视基地、教育基地。
  数字经济安全保障。建设贵州大数据与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阳大数据安全靶场、大数据安全产业园、网络攻防与测评实验室等一批大数据安全项目,重点研发大数据安全与管理、大数据安全分析、数据安全可视化等关键技术。
  探索推进区块链技术发展应用。建设区块链数字资产交易平台,构建区块链应用标准体系,为资产的数字化流通提供系统支持。利用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和金融风控传统管理技术,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权益类交易场所、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2P、互联网金融企业等金融业态的事中监测,防范区域金融风险。
  开展重大创新改革试验。开展基于无人驾驶试验场的无人驾驶试验、基于大数据安全靶场的安全防护和网络攻击演练试验、块数据试验、区块链金融试验、FAST数据分析等,巩固贵州“实验田”优势,持续扩大对大数据企业、人才、资本的吸引力。支持贵阳建设国家大数据安全试点城市和国家大数据安全靶场。
  (三)发展融合型数字经济,激发转型升级新动能
  加快数字技术与一、二产业的融合应用,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数字农业、智慧能源等新型业态,促进产业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实体经济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和提质增效,形成数字融合型经济新增长极。
  1.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深化数字技术在制造业的应用,加快重点制造领域装备数字化、智能化,大力发展数字产品,提升制造业数字化控制和管理水平。在贵阳、贵安新区等地率先建设一批省级互联网工业设计中心,发展网络协同设计、众包设计、虚拟仿真、3D打印、全息影像技术等数字化研发设计服务。发展具有自组织、自适应、自维护等特征的智能生产系统,推动打造数据驱动的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发展基于数字技术的智能监测、远程诊断、在线管理、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等应用服务,培育产品智能检测和全产业链追溯等工业互联网新模式,提升制造业产品安全和服务质量。推动高端装备制造数字化和能矿机械、航空航天、汽车、轨道交通等领域的数字技术应用,加快基础数据共享和工艺流程的智能化改造,提升高端制造生产能力。支持工业机器人本体、控制器、减速器、伺服电机等关键零部件产品的研发和应用,逐步打造完整的工业机器人制造产业链。发展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定制和按需制造,开展实时监测、预测预警、远程诊断、精细管理、产品追溯等在线增值服务,推动“以制造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转型。开展基于工业云的云制造资源服务,推进研发创新、协同营销、联合采购和维修服务等环节业务的众包,优化生产资源配置水平。2020年,形成一批智慧制造模型、模式、技术标准规范,初步形成具有一定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智能制造产业集群。
  2.加快发展数字农业。推动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等的数字化、智慧化,发展农业O2O等新模式。加快喷滴灌、水肥一体化设施、畜禽标准化圈舍、冷链物流、产品加工设备等的数字技术应用,推进智能化、自动化成套装备技术的集成应用,推动农业机械设备和生产设施智能化改造。发展基于贵州农业云、农经云的应用服务,支持提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重大动植物疫情监测、科学测土配方施肥等服务,提升农业生产管理精准化水平。推进基于数字技术的特色农产品种植、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农业观光、乡村旅游等一体化发展,整合、延伸和再造农业产业链,推动“农产品电子商务+农家乐”协同发展。培育建设大数据智慧农业项目、农业种植大数据共享平台、农产品溯源体系建设项目等建设,到2020年,数字农业企业达到30家以上,基本建成数字农业产业服务体系。
  3.积极发展智慧绿色能源。加强数字技术在能源产业链各环节的深入应用,加快传统能源和新型能源生产的数字化改造,推动实现能源生产的实时监测,精准调度、故障判断和预测性维护,提升能源生产效能。建设分布式能源网络,打造多能源协调互补的分布式智能微电网,支持电力设备和用电终端基于互联网进行双向通信和智能调控,发展智能化的能源监测与共享服务。发展新型绿色能源消费,加强能源资源大数据的分析及应用,加强能源生产和消费协调匹配,积极发展智能化能源分享和交易。积极发展基于数字技术的再生能源交易服务,促进资源能源的循环利用,壮大循环经济。
  4.推动区域特色产业数字化。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加快“五大新兴产业”、“五张名片”发展,积极推进“黔货出山”。建设白酒大数据分析中心、白酒金融大数据交易平台、“老干妈”应用创新平台等项目。落实《中国制造2025》,促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在烟草、白酒、茶、民族医药、特色食品、饮用水、民族商品等特色产业流程制造中的融合创新应用,发展基于生产数据和市场数据的营销分析与决策支持服务,培育线上社会化营销、网络体验消费等新型商业模式。
  (四)发展服务型数字经济,培育数字应用新业态
  加快数字技术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积极培育数字化、网络化的现代服务产业新业态,着力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再造数字消费“新蓝海”。支持与数字技术相融合的商业模式和产品服务创新,为新服务业态提供宽松包容的发展环境,探索建设服务型数字经济先行先试区。
  1.大力发展智慧旅游服务。推进全省旅游数据资源共享,构建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发展全域旅游的智慧旅游精准服务。提升黄果树、大小七孔、梵净山、千户苗寨等重点旅游景区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在贵阳、安顺、黔东南等地区率先建设一批智慧景区、智慧酒店、智慧旅行社、智慧旅游小镇,加快建设贵阳龙洞堡数字公园、安顺西秀区虚拟现实主题公园等智慧公园,探索推动自然景观与虚拟现实技术的融合,提升体验服务水平。构建开发互动的智慧旅游多元化营销平台,创新智慧旅游营销模式。支持特色农业旅游项目,推进农业旅游与农业电子商务协同发展。2020年,建成30个以上智慧景区。
  2.大力发展智慧健康服务。推进医疗健康终端产品研发应用,促进线下医疗卫生服务与线上健康信息服务的融合,推动在线医疗健康服务、社区养老服务、居家养老服务发展。推进惠普智慧医疗云平台、贵州医科大学医药健康科技园等项目建设,建设互联网医院,发展“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健康管理”等新模式和基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医疗服务。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支持保健养生产业、运动康职产业、健康管理服务产业新业态发展。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智慧医疗健康服务体系。
  3.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发展。鼓励我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垂直电子商务,拓展销售渠道,探索构建产品质量保障追溯体系。积极推进线上线下结合、种养加工与销售结合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加快建设贵阳京东电商产业园、贵阳观山湖电子商务发展中心、遵义电子商务服务中心、阿里巴巴农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体系、黔东南电子商务产业园等项目,支持贵农网等综合电商平台发展,支持电子商务企业与农业经营主体开展联营协作,促进农产品网络销售。推动电子商务服务与传统商贸服务的融合发展,鼓励传统生活服务企业依托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发展社区电子商务和O2O电子商务。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推动海关、综合保税区、检验检疫、港口、物流快递服务等主要贸易单证的电子化。2020年,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3600亿元,网络零售交易额突破1000亿元,电子商务发展支撑指数达到10。
  4.加快推进数字金融发展。推进金融、工商、税务等部门数据联通,依托贵阳、贵安新区开展互联网金融试点,加快形成互联网金融产业集聚优势,积极发展第三方支付、网络信贷、电商金融、众筹融资等互联网金融业态,面向政府、企业和个人提供信息、资金、产品等金融服务。加强对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的开发和推广,完善电子支付手段,提高金融服务便利性。基于黔农云综合服务平台,发展农村互联网金融服务。加快贵阳互联网金融产业基地建设,争取国家批准贵安新区设立西部绿色金融试验区,到2020年,互联网金融领域企业达到50家以上,初步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数字金融中心。
  5.加快推进智慧物流发展。进一步构建完善物流信息共享互通体系,加快推动货车帮、传化贵州、马上到等企业发展,实现交通货运信息、物流供需信息、网上物流在线跟踪等信息互通共享。推进贵州智慧商贸物流港、传化智能公路港、清镇马上到公路港、贵州长和长远物流园、改貌物流园等项目建设,推广智能仓储系统、冷链物流中心等建设,推动物流追踪与物资管理、智能调度与高效储运、无人搬运与智能码垛、物流无人机等新技术新产品应用。促进智慧物流平台与电子商务平台对接,构建智能物流调配配送网络,完善智能物流配送体系,推进电子商务服务与物流服务协同发展。2020年,培育3-5家大型互联网物流企业,支持5个大型物流园建立智能化物流仓储服务平台、应用智能化物流装备,全省物流信息化率达到90%以上。
  6.加快推进数字文化创意发展。发挥我省特色自然资源、民族资源、文化资源优势,丰富数字媒体、数字出版、3D动漫、虚拟现实游戏和视频等数字内容供给,创新内容营销模式和营销渠道。加快多彩贵州文化创意产业园、黔东南原生态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园等一批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支持和推进数字化广播影视作品制作与推广,促进数字影视、数字音乐、动漫网游、互联网新媒体、文化艺术设计等数字文化新业态发展。
  7.着力壮大互联网平台经济。发展研发、设计、信息服务、咨询策划、广告等服务平台,提供专业化服务。发展线上线下结合、跨界业务融合平台模式,引导平台企业积极探索服务产品定制等互联网服务新模式。发展餐饮、娱乐、家政、交通等生活服务平台,为城乡居民提供快速、精准、多样化、本地化服务。推动海量的碎片化闲置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提升全社会资源配置能力和运行效率,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社会需求。建设“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贵阳分中心、贵州公众出行交通服务信息平台等项目,到2020年,数字经济龙头型平台企业达到20家以上,其中交易额超300亿元的互联网平台企业5家以上。
  8.大力推动分享经济培育发展。大力推进分享经济发展,促进技术、实物、服务等资源的优化配置。发展生产能力分享经济,引进一批国内外大型制造企业生产资源开放平台,支持构建一批行业性服务平台,提高大型制造企业闲置资产利用率,实现企业内部研发、生产、检测、交易等环节及技术、资金、人才、信息等要素资源向社会共享开放,提升协同发展效率。发展创新资源分享经济,引进或搭建一批创新创意资源分享平台,着力打造特色创新资源分享示范基地。发展生活服务分享经济,推动餐饮、家政、美容美体、社区配送、技术技能、二手物品等个人闲置资源分享,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分享单车等新型分享服务,着力打造绿色分享示范城市。发展教育资源分享经济,依托花溪大学城教育资源,开展科研仪器、教室资源、活动中心等公共基础设施分享服务,引进或搭建在线教育开放平台,支持具有富余能力的各级教师、专业人才提供在线课程辅导、职业技能培训等分享服务,最大限度挖掘教育科研价值。
   专栏3 大数据应用性项目
  实施“千企改造工程·大数据助力企业转型升级”专项行动。开展“互联网+”协同制造,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开展两化融合贯标。推动煤炭、电力等能源产业大数据改造,提高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建设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贵州工业云平台,推行众包上线。推广应用制造强国基础大数据平台(贵州)产业全景图。支持大型龙头企业与互联网企业联合打造一批面向航天工业、装备制造、轻工食品等行业的综合性工业云平台服务企业。到2020年,培育出20家企业用户过万的工业云服务平台企业。
  推进智能制造。推进制造业研发、生产、管理、服务等模式变革,着力打造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基地,积极开展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试点,提升企业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加快贵州航天高新技术产业园、贵阳高新·白云发动机产业园、安顺民用航空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支持工业机器人本体、控制器、减速器、伺服电机等关键零部件产品的研发和应用,2020年,初步形成具有一定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烟酒饮料等领域建成100家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
  发展电子商务。加强与阿里巴巴、京东等国内知名电商平台合作,推动电子口岸、跨境电商和贸易单证电子化,加快建设贵阳京东电商产业园、贵阳观山湖电子商务发展中心、遵义电子商务服务中心、阿里巴巴农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体系、黔东南电子商务产业园等项目,完善电子商务云、“贵农网”等省内自建电商平台建设,加快全省供销系统传统经营网点信息化改造和服务方式转型。2020年,全省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3600亿元,网络零售交易额突破1000亿元。
  积极发展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医疗、智慧农业、智慧物流等大数据应用。建设综合交通大数据出行服务平台,推进大数据在重大节假日运力调配、人口迁移、交通流量预测分析应用,推进交通、规划、公安、交警、气象、安监、城乡建设等跨部门服务协同创新。加快贵州“智慧旅游云”、国际旅游数据中心等项目建设,在贵阳、遵义、安顺、黔东南等地率先建设一批智慧景区、智慧酒店、智慧旅行社,打造基于景区、旅行社、酒店、旅游电子商务等涉旅企业为一体的贵州省旅游一站式服务平台。加快贵阳龙洞堡数字公园、安顺西秀区VR主题公园等智慧公园的建设,实现传统景区游览方式的数字化升级。建设贵州文化出版产业园、中国文化(出版广电)大数据产业项目、黔东南原生态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园等一批数字文化项目。建设“一张网、一平台、一枢纽”远程医疗服务项目,完善贵州省预约挂号服务平台,推进贵州远程医疗影像及基因检测中心、贵安新区国家医疗及基因检测大数据中心、惠普智慧医疗云平台、贵州医科大学医药健康科技园等项目建设。发展农业农村互联网信息服务、农业物联网、农业信息化服务等,建好贵州农业云、农经云。完善智慧物流,建设省级物流综合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专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加快推进货车帮信息化物流园区、传化智能公路港、贵州长和长远物流园等项目建设,整合现有园区、企业信息化平台,实现货源、车辆、仓储的数字化管理和网络化交易。
  培育“货车帮”、朗玛等平台型企业。支持货车帮建设大型货车综合服务平台,打造中国公路物流“独角兽”互联网企业,发展全国公路物流信息及交易服务、货车金融及车辆后等配套服务。支持朗玛开展以互联网医院为核心载体的互联网医疗业务,建设实体医院、体检机构、社区卫生中心、药店、医生、康复中心、养老机构等在内的互联网医疗生态圈。
   四、重大工程
  (一)数字经济集聚发展工程
  1.统筹推动各区域特色化发展。引导和支持各区域发挥自身优势,实现特色发展、协同发展。重点建设贵阳-遵义-贵安数字经济核心引领带,争创贵安数字经济国家级创新示范区,打造贵阳数字经济示范城市,推动数字经济全面发展。打造遵义数字终端产品制造集聚区,重点推动以数字终端产品为代表的技术型数字经济发展。各市州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聚焦数字经济重点发展领域,因地制宜规划发展,聚集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汇聚一批具有较强发展潜力的创新型企业,形成有特色的数字经济发展集群。
  2.打造一批数字经济示范基地。结合各市(州)和重点园区数字经济发展需要和实际条件,坚持集聚化、特色化标准,建设以数字经济特色小镇、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示范园区和特色景区、数字经济创新孵化器和创新空间等为代表的一批数字经济发展示范基地。
   专栏4 数字经济示范基地打造
  依托“1+7”国家级重点开放平台,支持发挥要素集聚、创新集聚优势,结合各自特色定位,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打造我省数字经济重要支点。
  选择有示范带动能力的特色区(县),结合智能制造、数字农业、文化旅游、大健康、电子商务、创新创意等数字经济业态创新发展,培育一批特色鲜明、产城融合、绿色生态、美丽宜居的数字经济特色小镇,打造一批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示范园区和特色景区。
  选择创新资源集中的地方,联合行业骨干企业、专业创新促进机构、高校院所、投资机构等,建设一批面向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孵化器和创新空间,厚植数字经济创新土壤。
  到2020年,建成10个数字经济示范区(县)、20个数字经济特色小镇(园区)、100个数字经济孵化器和数字经济创新空间。
  (二)信息基础设施提升工程
  1.提升骨干网络支撑能力。重视信息基础设施的流动通道作用,建设贵阳贵安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加快提升网络骨干传输和交换能力,拓宽互联网出省带宽。2017年,建成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连点。
  2.推动宽带网络基础升级。开展“宽带中国”示范城市群创建工作,加快宽带网络建设和升级改造效率,推进城乡高速宽带网络覆盖和新建开发区、产业园区宽带网络全覆盖,打造宽带、融合、泛在、安全的数字经济信息基础设施,大幅提升全省宽带网络普及率和网络服务质量。加快建设“光网贵州”,推进“百兆光网城市”建设,以光纤到户为基础推动用户带宽实现百兆以上的服务能力,试点千兆光纤网络,实现全光通信商业化运营,积极发展全光网络服务。加快建设“满格贵州”,推进4G网络深度覆盖,积极申请5G试商用,培育5G产业发展生态圈,推进高速无线宽带覆盖,实现重点商圈的宽带无线网络全覆盖。
   专栏5 宽带网络基础 设施 升级
  信息基础设施支撑。稳步提升贵州光纤网络发展地位和水平,加快建成贵阳贵安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连点,拓宽互联网出省带宽。巩固贵州在中国电信集团网络的骨干节点地位,加快成为中国移动集团、中国联通集团网络骨干节点和广电网络核心节点。加快下一代互联网建设,在新建信息基础设施中全面推广应用IPv6,推进已建信息基础设施IPv6升级改造。建设“光网贵州”、“满格贵州”,推进“百兆光网城市”、“宽带乡村”建设,推进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双向化改造。建设多彩贵州广电云,2017年实现村村通、户户用。
  推进贵阳市、贵安新区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设,加强与周边城市互联互通,到2020年,直连带宽达到120Gbps。2017年出省带宽能力超过5500Gbps,2020年超过10000Gbps。升级改造互联网区域交换中心,到2020年,实现500Gbps交换能力,互通宽带达到100Gbps。
  大力推进宽带普及提速,全面推进光纤网络建设和光纤入户,推进4G网络深度覆盖。到2020年,互联网普及率达45%,家庭固定宽带普及率达70%,城市家庭宽带接入能力普遍达100Mbps,行政村100%通光纤,农村家庭宽带接入平均速率达50Mbps。
  3.发展新型应用基础设施。加强数据中心、内容分发网络(CDN)等新型应用基础设施的统筹规划和部署,推进以数据传输为核心的网络设施向融合感知、传输、存储、计算、处理为一体的智能化综合数字基础设施演进。统筹推进数据中心建设,吸引电信运营商、大型互联网企业、专业数据中心运营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等来我省建设数据中心,加快推进华为数据中心、苹果公司亚太数据中心、贵州射电天文台及FAST数据处理中心等项目建设,形成以贵安新区三大电信运营商超大型数据中心为核心,贵阳、黔西南等地大中型专业数据中心为补充的数据中心建设布局,为行业级、国家级、国际级数据资源入驻奠定基础。开展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建设试点,推进贵州中国南方数据中心示范基地建设,探索建设云计算资源交易中心。2020年,长江经济带数据中心和中国南方数据中心基本建成,全省实现200万台服务器的数据承载能力,安装使用服务器数40万台以上。加快内容分发网络建设升级,引导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扩展网络容量、覆盖范围和服务能力,推动内容分发网络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融合发展,推动内容分发加速服务在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智慧家庭、在线直播、虚拟现实、网络游戏等领域的应用。加快北斗增强系统设施建设,率先在贵安新区、贵阳市、遵义市和安顺市建设北斗多模连续运行参考站网。2020年,市州城区基本建成北斗地面增强系统,实现增强系统信号全覆盖,提供事前分米级、事后厘米级精确定位服务,引进和培育企业15家以上。
  4.构建新型数字网络体系。布局物联网智能化感知设施,推动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的规模部署与集成应用,推动物联网与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的融合协同发展,推进电力、供水系统、交通运输系统等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提高物联网技术应用水平。统筹规划和推进IPv6商用,在新建信息基础设施中推广应用IPv6,推进已建信息基础设施IPv6升级改造,鼓励发展面向政用、民用、商用领域的IPv6业务,推进基于云平台的网络视频会议、智慧物流、网络教育、远程医疗、智能物业等场景化应用。支持通信企业开展5G网络测试及5G应用试验,推动通信设备企业参与布局5G业务商业化应用。2020年,3G/4G移动电话普及率分别达到87%以上。
   专栏6 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
  建设智能电网。加快对现有发电设施、用电设施和电网智能化改造,推动能源供应全面数字化联网,推广智能电表应用,开展“多能互补”的微电网示范,开展公交道路、城市广场、商业楼宇等的智慧照明试点。到2020年,重点道路、城市广场、商业楼宇实现智慧照明。
  建设智能水网。加快对各类水务系统的改造,推广智能水表等产品应用,实时感知供排水系统的运行状态,实现供水生产自动化、水质水量监测现代化,增加供水生产调控能力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建设智能交通网。加快建设全省覆盖的车联网,在道路、桥梁、机场、隧道、危险路段、景区周边路段等区域广泛部署智能交通管控设备,提供交通诱导、智能出行、出租车和公交车管理、智能导航等交通信息服务,到2020年,全省市州城区90%区域基本完成车联网覆盖。
  (三)数据资源汇聚融通工程
  1.增强“云上贵州”数据集聚能力。推动全省政府部门、事业单位非涉密的应用系统和数据资源加快向“云上贵州”系统平台集聚,推动各市(州)在“云上贵州”系统平台上搭建分平台,统筹本级部门及所辖区(县)政府应用系统上云。鼓励其他企业和社会数据资源向“云上贵州”系统平台汇集。
  2.部署推进政府数据采集。编制数据采集标准,促进政府数据采集规范化、常态化。建立政府部门带头,并与社会互动的大数据采集形成机制,鼓励政府部门运用互联网手段和外包、众包等模式采集数据,提高数据更新频率。鼓励专业化数据采集服务商基于“云上贵州”系统平台以及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物联网等商业化平台采集各类数据资源。
  3.加快推动政府数据共享。制定政府部门数据资源共享计划,开展政府数据资源梳理,编制政府数据资源目录体系,发布政府数据资源共享清单,加快推动部门间数据共享。推动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与国家平台的互通,积极争取成为国家试点。
  4.有序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制定出台政府数据开放计划,梳理政府数据开放目录,促进高价值数据开放。通过举办应用大赛等活动,吸引各方智力资源,合力用多、用好政府开放数据,为政府决策和市民生活提供辅助。
   专栏7 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开放
  推进人口、法人、空间地理、宏观经济等基础数据库的共建共享,加快电子证照库等数据库的建设和开放。到2020年,建成全省统一的人口库和法人库,空间地理实现一张图共建共享。
  基于“云上贵州”建设政府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统一政府数据接口和数据交换共享标准,推动政府部门间的数据互联互通、共享交换和业务协同。建设贵州省数据开放门户网,推动公共数据对外开放。2017年,20朵云数据资源目录完成100%上架开放,其余省直部门和市级政府80%以上数据资源目录上架开放。
  制定公共机构数据开放计划,加快“云上贵州”公共机构数据资源统一汇聚和开放共享。2017年起逐步推动信用、交通、医疗、卫生、就业、社保、地理、文化、教育、科技、资源、农业、环境、安监、金融、质量、统计、气象、企业登记监管等政府数据集向社会开放。推动水务、电力、燃气、通信、广播电视等公用企事业单位和其他公共服务机构逐步开放公共管理、公共服务数据资源。
  5.积极吸引数据资源入驻。打造全国战略数据集聚中心,吸引国家部委、大型企业、国际机构数据汇聚我省,支持数据中心运营商承接国家各部委、中央企业的南方数据中心、分中心和灾备中心业务,争取建设国家信息资源库、国家统一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等重大系统平台的数据灾备中心。积极拓展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数据中心服务市场和中国南方地区数据中心服务市场,引进一批省市数据资源项目。加快建成数字“一带一路”信息港(贵州),逐步形成面向“一带一路”的信息枢纽服务体系。开展海外数据资源招商,争取引进国际数据资源,促进国际数据资源的汇聚和应用。
  (四)数字政府增效便民工程
  1.打造先进数字政府。推动数字技术与政府管理的广泛深度融合,优化政务业务流程,提升政府行政效能,实现高效透明的政府治理,使政府运行效率与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相匹配。建设网络化政府办公平台,推广使用“云上贵州”APP平台和各部门政务服务APP,形成一批便民利民、全国一流的政务APP应用。以扶贫、交通、旅游、“数据铁笼”等示范应用场景,推动相关部门政务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共享应用。加速推进政务信息公开,推动确保各级政府网站实现可公开法律法规、政策文件、通知公告、办事指南、监督举报方式等信息的全面公开和及时动态调整。依托“云上贵州”平台丰富数据资源,建设我省宏观经济数据库和运行监测分析系统,提升政府决策数字化辅助水平。加快推进数字公安网络惠民应用、公共设施智能化改造、数字化城管平台建设等,加强“12345”市民服务热线等平台数据的积累、整理和分析应用,全面提升城市发展综合竞争力,提升城市数字化治理能力。2020年,政府数据及应用向“云上贵州”系统平台迁移,实现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
   专栏8 先进数字政府打造
  建立统一的贵州省电子政务云服务平台,推动省、市、县三级政务办公系统向“云上贵州”迁移,重点建设市、县两级政府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形成市、县两级管理服务模式。到2018年,全省市、县(市、区)政府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100%在“云上贵州”系统平台运行。
  完善基于“云上贵州”的数据交换平台,推进财政税收、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综合执法、数字城管、应急管理、公共安全管理、社会管理以及社会信用信息管理等领域的政务信息交换共享。建成基本满足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需求的数据交换平台。
  建立统一的市场协同监管系统,整合工商、税务、质监、食药品监管、公安等部门资源,汇聚工商登记、行政许可、执法、信用等信息,加强对各市场主体的联动监管。
  构建基于大数据的全省经济运行与社会发展监测分析系统。围绕区域发展、城镇建设、经济运行、产业发展、生态保护、项目推进等重点工作提供分析挖掘和监测预警功能,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态势洞察能力,为综合研判和决策制定提供辅助。
  建设数字经济运行监测分析系统。提高对数字经济发展态势的跟踪掌握和分析决策能力,以高水平的数字政府指导高质量的数字经济发展。
  2.打造便捷政务服务。建设全省一体化的政务服务体系,鼓励各部门建设专业政务服务平台。推进实体政务大厅和网上服务平台对接,提升实体政务大厅服务能力,形成线上线下功能互补、相辅相成的政务服务新模式。推进“一号一窗一网”建设,逐步完成自由政务服务流程的梳理、简化和标准化,全面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透明度。开发和推广应用智能手机APP客户端等便民方式,为人民群众和广大企业提供高效精准服务,让“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全面提高公共服务效率。
   专栏9 便捷政务服务打造
  构建全省一体化的政务服务体系。完善中国贵州政府门户网站云平台、省网上办事大厅、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等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打造政务服务统一窗口,推动平台间信息共享、功能对接、业务协同,推动全省政务服务渠道畅通。
  建设专业政务服务平台。支持规划、司法、公安、安监、工商、税务、食品药品监管、安全生产、统计等部门基于“云上贵州”建设专业政务服务平台,实现各类政务服务的网络化。
  建设电子证照库。以公民身份号码作为唯一标识,实现涉及政务服务事项的证件数据、相关证明信息等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互认共享。
  建设统一综合政务服务窗口、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和政务服务信息系统,优化简化服务事项网上申请、受理、审查、决定、送达等流程,缩短办理时限,降低企业和群众办事成本,逐步完成自由政务服务流程的梳理、简化和标准化,全面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透明度。
  建设省市县乡政府行政事务“一张网”,优化简化服务事项网上申请、受理、审查、决定、送达等流程,缩短办理时限,降低企业和群众办事成本。
  (五)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工程
  1.加强企业生产执行数字化。鼓励企业加强生产装备、产品的联网监控,利用生产管理系统实现生产过程关键指标与生产工艺过程的结合分析应用,为优化生产管理提供依据,实现生产信息集成化、设备管理智能化、质量控制科学化、能耗指标精细化、管理评价多维化、绩效改善透明化的综合管理,提升生产效率和售后服务水平。2020年,生产方式精细化、柔性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58%。
  2.促进企业资源配置数字化。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实施ERP等数字化项目,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工作流集成,提高研发、制造、服务等环节协同水平,推进各项业务工作的高效化,依托先进管理理念结合数字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鼓励企业利用互联网平台优化闲置资源配置,发展行业分享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推进企业运营决策数字化。鼓励企业建设运营决策支撑系统,利用数据挖掘工具搭建智能分析与决策系统模型,进行多维差距分析,支持业务处理过程的优化和企业战略决策,实现产供销等业务的集成,促进企业管理水平提升。
  4.增强企业电子商务应用能力。引导企业深化电子商务应用,提高B2B、B2C、O2O等应用水平和能力,有效降低营销成本和交易成本,提升供应链协同效率,创新产品供给和客服交互模式。支持企业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借力互联网开拓新商机。组织企业学习借鉴电子商务成功案例,探索适用企业的网络经济条件下的经营新模式。组织电子商务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网络营销人才培训、网络营销策划推广、网络营销实战辅导等方面的服务。
   专栏10 企业数字化转型
  推进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依托贵阳高新区、贵阳小孟工业园、遵义汇川机电产业园、安顺民用航空产业基地等先进制造业聚集区,打造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到2020年,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烟酒饮料等领域建成100家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
  推动行业云平台建设与应用。支持大型龙头企业与互联网企业联合打造一批面向航天工业、装备制造、轻工食品等行业的综合性工业云平台服务企业。以行业电商平台带动企业电子商务应用能力提升。到2020年,培育出20家企业用户过万的工业云服务平台企业,工业电子商务交易额达2500亿元。
  培育工业众创空间。鼓励大型企业推进研发设计网络化、平台化和开放化,集聚国内外智力资源推进工业研发创新。到2020年,在重点领域培育出20家工业众创空间,活跃创客数量不少于20万。
  (六)民生服务数字化应用工程
  1.推进医疗健康数字化应用。依托“云上贵州”平台,实施居民健康“一卡通”,推动全员人口、电子病历和居民健康档案等数据库建设和融合,实现跨医院、跨层级的医疗、医药等数据共享。推进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综合管理等应用系统建设,提供就诊咨询、挂号预约、远程医疗、自助监护等全流程服务,逐步探索开展传染病防控、慢性病管理等服务。实施贵阳中国惠普有限公司惠普智慧医疗云平台、贵阳医学院医药健康科技园等项目,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形成“医院+网络平台+药店+家庭”的服务模式,实现线上线下医疗健康服务的无缝对接。
  2.推进教育数字化应用。构建全省互联网教育平台,整合教育信息化资源和各类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推进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小学及幼儿教育、传统手工艺传承培训等教育资源开放共享,支持网络化教育、电子书包、网上教学等服务发展,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推动教育管理、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的数字化开发与应用,开发和推广应用在线课堂教学、智慧校园、标准化考试系统等,提供网络化、个性化教育服务。构建教育综合管理决策平台,基于教育大数据提供学生学习成长监测与干预等功能。支持专业培训机构、互联网培训机构利用先进数字化手段提供内容丰富的培训服务。
  3.推进文化创意数字化应用。建设公共文化数字支撑平台,汇聚展示、演出、培训等文化信息,整合图书、文博、非遗、文艺等文化资源,推进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及文化遗产等文化场所的数字化建设,统筹推进数字社区图书馆、数字学子书堂、数字农家书屋等建设,实现文化信息内容进社区、进学校、进乡村,构建集公平、开放、共享为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数字文化服务设施利用率,提升数字文化资源共享能力与传播服务效率。鼓励优质文创企业开发适应市民需求的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开展线上购物与线下体验,进一步增强数字文化服务的针对性、便捷性、时效性。
  4.推进便捷交通数字化应用。建立交通大数据集成与应用服务平台,推进跨部门、跨区域涉及交通服务数据融合,加快整合实时路况和公交、铁路、航班、停车场等信息,提供一体化出行信息服务。加强对出租车、约租车等车辆的动态监管和服务,提升城市交通畅通水平。鼓励企业基于大数据分析开展出行信息服务、交通诱导等增值服务,实现交通路线实时查询、停车场信息查询、出行线路规划、路况查询等服务,提高出行效率,节约出行成本。
  5.推进社会保障服务数字化应用。利用数字化手段洞察民生需求,提升社会保障、社区服务等民生服务水平。推动社会保障数字化应用、民政业务数字化应用和防灾减灾救灾数字化应用,充分发挥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领域的缴费、参保凭证、待遇享受等多方面功能,为参保群众提供全国异地就医即时结算等便捷的社会保险服务,建立面向社会开放的社保卡服务平台,依托社保卡、个人身份证平台,开展实名身份核验,支持政府其他部门及社会机构通过社保卡向城镇居民提供服务。逐步推动民生服务普惠化、均等化,培育数字化惠民共享新经济。
  6.推进劳动力就业培训数字化应用。依托“云上贵州”平台,建设全省劳动力培训就业信息服务平台,支持劳动力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和就业管理工作全程信息化;构建线上线下一体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提供职业培训、技能鉴定等一站式服务;建设省级就业信息资源库,开展大数据分析应用,支持资金审核、服务绩效考核和就业形势分析。充分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的电子凭证、信息记录、自助查询、待遇领取等功能,成为来劳动这接受就业服务和享受各项就业扶持政策的主要身份证,为劳动者提供便捷服务。
  7.推进社区服务数字化应用。结合智慧社区建设,建设“社区和云”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实现社区层级人口、法人、房屋、事件等基础信息资源的统一采集、更新和应用,整合共享社区管理与服务信息资源,促进人口信息管理、城市综合管理应急联动和社区综合治理能力提升,实现社区基层的精准化管理。开展基于移动端的社区公共信息实时发布、社区事务办理、党政服务、媒体服务、社区安保和便民服务,提升社区事务受理的便捷性和透明度。打造以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为节点的线上线下服务模式,开展智能家居、社区医疗、健康监护、家政护理、定位援助等领域的智慧社区服务,提升便民惠民服务水平。
   专栏11 民生服务数字化应用
  以提升百姓生活品质为目标,结合“信息惠民”工作,重点推进医疗健康、教育培训、文化创意、交通、社会保障、社区服务、劳动力就业培训等领域的数字化应用普及,推动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的民生服务协同,全面提升民生服务水平。到2020年,重点领域普遍实现民生服务数字化和城乡服务均等化。
  依托“云上贵州”平台,建设重点领域民生服务云平台,推进一批具有全国示范性的民生应用新模式,建设“云上贵州”APP应用平台,发展一批部门、行业服务APP应用,打造全国一流政务应用APP产品,促进民生数据的开发和利用,增强民生服务能力。
  (七)新型数字消费推广工程
  1.促进智能终端产品消费。大力推动数字家庭智能终端应用普及,加快数字家庭产业基地建设,促进数字家庭智能终端的研发及产业化发展,全面提升数字消费产品支撑能力。积极推进智慧社区建设,面向生活情景、智能感应、安防控制、绿色节能等典型应用场景,推广应用智能门禁、家庭能源管理监控设备、水电气远程抄表等智能设备,加快发展智慧社区数字服务。以独居老人、残障人士等人群为重点,大力推广应用防盗、烟雾及气体泄漏自动报警、紧急呼叫等智能设备和服务。逐步推广生活服务机器人、可穿戴设备、新能源智能汽车等新型智能产品,进一步拓展居民智能消费领域。
  2.推进本地品质电商消费。支持餐饮企业、传统百货企业、连锁超市及日用品批发市场开展网络销售,发展移动餐饮、移动购物等新业务,运用“网订店取”、“网订店送”等新模式。推动数字商业街区打造,构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体验式智慧商圈,提高商圈内消费集聚水平。创建一批广覆盖、优服务、可持续的智慧社区服务示范中心,为居民打造“便民智慧生活服务圈”。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分享单车、二手闲置物品等O2O分享服务,提升居民智能绿色消费水平。
  3.推广数字文化体育消费。围绕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中外优秀剧目、黔风贵韵民族文艺和民间艺术等文化,建设一批文化创意、影视制作、演艺娱乐、数字动漫等产业园区,开发移动文化信息服务、数字娱乐产品等增值业务,积极举办各类大型数字文化艺术节,大力推广数字演出、数字视频、线上订票、线上付费观看、微电影、3D动漫、虚拟现实游戏等产品和服务,着力提升数字文化消费比重。围绕健身娱乐、竞赛表演、技术培训、体育旅游等消费项目,大力推广场馆设施线上查询、预订支付和开放分享服务,积极推广智能运动终端应用和远程健身指导服务,提升休闲体育和竞技体育居民消费水平。
  4.推广数字健康养老消费。围绕健康咨询、健康管理、亚健康调理与维护、医疗护理与康复、健康文化与教育等服务领域,大力推动传统和社会医疗机构开展居民远程健康和到家服务,推广互联网医院相关服务,促进居民大健康消费。面向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等需求,加快发展面向老年人的健康体检、居家环境监测、远程看护、亲情关怀、健康干预、健康评估反馈、社区养老互助等服务,推进数字养老模式创新,提升老年人关怀保健水平。
   专栏12 数字消费可信环境构建
  加快法规建设,加强与数字消费有关的个人数据隐私保护、产品质量和价格、网络交易行为等管理,健全数字消费权益保护机制。
  拓宽12315投诉热线、网络投诉等数字消费维权渠道,完善网络消费投诉举报平台和查处机制,严厉打击网络欺诈等违法犯罪行为,创造数字消费放心环境。
  优化电子支付、信用服务、安全认证等数字消费支撑配套,促进电子发票、电子合同应用推广。
  引导行业组织开展诚信自律等行业信用建设,完善商会、行业协会、征信机构、保险金融机构等行业组织和消费者、消费者组织、新闻媒体参与的数字消费市场监督机制。
  (八)精准扶贫数字化工程
  1.打造数字化精准扶贫体系。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安全稳定、监管有效、服务全面、覆盖全局的数字化精准扶贫体系,以数字经济发展增强贫困地区的内生发展动力,推动大数据与大扶贫协同发展。加快扶贫数据库和数字化精准扶贫系统建设,推动相关部门数据资源交换共享,为各级部门提供资源和能力支撑,吸进全社会参与精准扶贫,实现各项扶贫工作的精准识别、精准服务、精准管理和精准配置,形成具有贵州特色扶贫开发新模式。通过加强精准扶贫数字化应用力度,拓宽农村基层管理及“三农”数字经济发展新空间。
  2.推动精准扶贫对象识别数字化。建设全省统一的贫困户数据库,实现对贫困户、贫困村、贫困乡镇、贫困县、连片特困地区等扶贫对象基本信息的数字化、分类化、动态化、常态化管理,全面地掌握每个贫困户的贫困状况、致贫原因、扶贫工作进展和脱贫情况,分析贫困户的分布情况、贫困户数、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和需求等,为精准扶贫工作管理打下基础。
  3.推动精准扶贫项目管理数字化。建设全省统一的精准扶贫管理平台,准确把握扶贫工作进展。建立扶贫开发工作协调机制,推进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的联网审批、联网备案,实现全过程、全流程监管。推动扶贫相关部门数据资源广泛交换共享,实现扶贫对象识别、措施到户、项目安排、资金管理、退出机制、干部选派、考核评价、督促检查等方面的精准管理。
  4.推进精准扶贫创新服务数字化。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和网络即时通信工具,搭建扶贫信息发布与互动救助平台,实现扶贫济困“点对点”供需见面,实现援助人与求助人“点对点”精准帮扶。完善贫困地区网络、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支持建设一批农村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示范镇、示范村和示范企业。
  5.推进精准扶贫资源配置数字化。建立健全贫困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数据采集与分析体系,融合金融、公安、民政、卫计、人社、国土、农业、林业、水利、工商、统计等部门信息,动态监测贫困情况,强化扶贫资源的精准配置。动态监测不同区域、不同领域、不同环境、不同状况、不同原因的贫困变化情况、变化特征、变化规律,提高对贫困数据多维度综合分析的智能化水平,为全省扶贫资源精准配置提供决策支撑。依托省国土厅、省农委、省林业厅等部门的地理遥感、航拍、生态红线等数据,搭建遥感地理信息应用系统,为扶贫项目规划、项目实施、项目监管、项目决策提供地理信息数据支持,实现扶贫项目土地资源的精准配置。
   专栏13 数字化精准扶贫
  建设全省统一的贫困户数据库。详细记录贫困户的家庭住址、联系电话、识别标准、贫困状态、贫困户属性、主要致贫原因、帮扶措施、帮扶责任人、帮扶单位、家庭成员等信息。
  建设全省统一的精准扶贫管理平台。对贫困户数据,对扶贫项目计划、扶贫项目安排、扶贫项目实施、项目资金管理、扶贫纪事记录等内容实施动态监管。
  支持建设“贵农网”农村电商平台。打通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触网”渠道,着力推动电商扶贫。
  开展农村金融扶贫。重点推广基于手机终端的信贷、征信、理财、新农合新农保、转账缴费等应用,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开展教育文化扶贫。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引用数字化手段帮助贫困家庭儿童求学求知,提高综合素质。
  到2020年,打造9000个贫困村电商扶贫试点。“贵农网”农村电商平台交易额达到50亿元,建成10000个村级电商综合服务站,1000个乡镇农村电子商务孵化园、100个市县电子商务运营服务中心。
  (九)创新支撑载体打造工程
  1.建设技术研发创新平台。围绕数字经济重点行业领域发展需求,以行业数字化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为重点,打造一批实验室、研究院、研发中心、技术中心、工程中心等技术研发创新平台,提高技术研发能力。吸引大型企业、知名高校院所、国家级及省级重点企业实验室、行业研究机构等,在黔建设企业研发中心,构建省级、国家级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支持多个企业共建协同创新平台,开展联合攻关。2020年,新建6-8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50家以上数字经济领域的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工程)实验室等,数字经济相关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率达到15%以上,推动我省科技活动投入指数、科技活动产出指数、科技进步环境指数分别达到40、20和45。
  2.建设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省网上办事大厅、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电子系统等公共服务平台,发展一批服务于数字经济企业的中介机构,依托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投融资、信息咨询、管理咨询、法律咨询、知识产权、人才培训、检验检测认证、创业辅导等服务。搭建面向数字经济的人才交流服务平台、资本融通平台、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培训服务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促进数字经济生产要素的流通与对接。
  3.建设创业创新支撑平台。加快建设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各类数字经济创业创新载体,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开放式综合服务平台,推动数字经济创新资源共建共享。依托平台打造全链条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为初创企业和创新团队提供技术、资金、人才等一站式服务,开展创业创新培训、创业辅导、专项辅导等服务。为创业投资机构与创业创新企业、团队和基地对接合作提供支持,吸引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向平台汇聚,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创业创新资金支持体系。2020年,新增一批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创新支撑平台,新建大学科技园8家以上,新增创业创新服务平台200个、创业创新示范基地20个、创业孵化基地100个、农民工创业园(点)100个,扶持各类创业创新团队3000个以上、中小微企业30万户以上。
  4.建立多层次研发创新体系。引导省级专业性公共服务平台、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和龙头骨干企业公共技术平台开放发展,构筑全省数字经济创新网络,为企业、创业团体和个人提供跨学科、跨区域的创新研发服务。支持企业在硅谷、北上广深等地建设研发中心,作为创新网络重要节点,汇聚当地创新资源,对接全球优秀人才、团队和企业。建立国内外数字经济创新资源集聚机制和创新成果整合利用机制,打造全球数字经济创新网络,汇聚全球智力资源,提升我省数字经济创新能力。鼓励构建以企业为主导,产学研用合作的数字经济产业创新联盟,探索形成新型政产学研用联合的激发研发创新潜力的体制机制。
   专栏14 数字经济工程实验室建设
  以促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为着力点,坚持问题导向和应用导向,建立一批数字经济领域的国家级、省级工程实验室,促进数字经济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应用创新,推动构建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创新网络,为我省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提供动力支撑。
  面向数字经济领域技术创新能力提升,重点建设数据建模技术工程实验室、数据分析技术工程实验室、数据可视化技术工程实验室、数据交易技术工程实验室、数据安全技术工程实验室。
  面向数字经济领域应用创新能力提升,重点建设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数字医疗健康应用技术工程实验室、数字教育培训应用技术工程实验室、数字文化创意应用技术工程实验室、数字交通与物流应用技术工程实验室。
  (十)数字经济安全保障工程
  1.建设数字经济安全保障体系。落实《网络安全法》,加快制定实施细则。做好信息安全顶层设计,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增强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加强信息安全认证体系建设,完善网络安全综合应用平台建设。加强互联网管理,全面推行网络实名制,建立健全互联网基础信息库,推进网络安全管理工作向基层延伸,加强信息安全教育,提高全社会的信息安全意识。积极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检查和监督工作,提升网络安全监测、预警等能力,加快构建以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政务信息安全、用户安全为重点的多层次安全体系。
  2.建立关键基础设施目录体系。围绕国家安全、城市运行、企业经营、市民生活等层面的信息安全保障需求,形成关键基础设施和重要信息系统目录体系,落实信息安全责任制,确保关键基础设施和重点领域信息安全。
  3.提升重点领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国家级大数据安全技术实验室,打造“绿色、安全、高效”的数据中心,重点培育云上贵州云安全公司云上长城(贵州)技术有限公司、贵州省电子证书有限公司等安全企业,引进或孵化一批大数据安全产品研发与应用企业。
  4.提升网络安全态势动态感知能力。建设省级网络安全信息大数据中心,建立集风险报告、情报共享、研判处置为一体的网络安全态势动态感知云平台,进行大数据挖掘分析,准确掌握网络安全风险发生的规律、动向、趋势,及时发现和修补技术漏洞等安全隐患。建设公共场所无线上网(WiFi)安全管理系统,建设互联网站安全检测系统,完善公安信息网安全技术体系,建立视频监控安全技术体系,建设电信诈骗智能分析拦截系统。建立网络安全信息共享机制,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网络安全信息数据的动态采集和有效存储,构建一体化的网络安全信息共享机制。
   专栏15 网络 空间 安全 保障
  完善安全保密管理规范措施,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大型网络平台、重要信息系统、工业控制系统等的安全保护,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风险评估等网络安全制度,每年定期开展检查和评估。
  加强网络空间领域安全执法,净化网络空间环境,每年定期开展网络欺诈、网络侵权、网络犯罪等整治专项行动。
  建设和完善网络社会征信、12321等互联网治理投诉举报平台,形成网络空间安全治理合力。
   五、保障措施
  (一)构建创新管理体系
  1.建立数字经济法规规章体系。针对数字经济及其重点领域发展特点和发展需求,重点围绕数据所有权、数据使用权、大数据知识产权等内容,加快制定出台一批地方性法规或部门规章,形成灵活反应、兼容与可持续的法规体系。对现有法规进行全面的梳理,及时修订完善不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相关条款,增加支持数字经济业态创新的相关内容。对新涌现的数字经济新业态,立法时机尚未成熟的,及时制定行业管理规章制度,或是对已有行业管理规章制度进行调整。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律和权利人维权机制,加强知识产权综合行政执法,将侵权行为信息纳入社会信用记录。切实加强反垄断执法,及时遏制各类垄断行为,为创新企业拓宽发展空间。
  2.打造数字经济政策体系。以竞争政策、产业政策、创新政策、绿色政策、开放政策为主要内容,加快建立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适应数字经济业态快速创新发展趋势,实施行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对尚未纳入负面清单的行业一律实行无门槛准入,对于纳入负面清单的行业一律采用先照后证管理。建立高效透明的数字经济政策制定落实机制,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政策制定和落实全过程,探索使用大数据挖掘分析等手段辅助政策制定,集众智实现政策引导的不断优化。
  3.建立数字经济政策监管机制。建立产业政策协调审查机制,尽快梳理数字经济各项相关政策,及时审查新政策的创新包容性,严格废止有违创新规律、阻碍新业态发展的政策条款。创新数字经济新业态监管模式,探索建立分级分类管理机制,改进金融、环保、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领域数字经济发展的治理方式,建立快速响应的数字经济监管反馈机制,推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和数字经济新兴业态培育壮大。
  4.探索建立数字经济统计指标体系。协同推进统计指标体系与计量测算体系构建工作,探索开展针对数字经济新领域、新业态和新模式的专项统计研究,明确统计口径,探索数字经济增加值测算方法,研究建立较为完善的数字经济统计指标体系。创新开展数字经济计量测算工作,建立数字经济增长核算方法,探索建立省级数字经济核心指标的定期发布机制,努力构建具有国内权威性、国际影响力的数字经济统计指标体系。
  (二)健全财税投融资机制
  1.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鼓励行业主管部门利用现有专项资金加大对数字经济发展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和应用示范的支持力度,每年更新项目类别,跟踪评估项目成效。综合运用股权投资、贷款贴息、事前审核事后补助等方式,建立无偿与有偿并行、事前与事后结合,覆盖创新链、产业链的多元化政府资金投入机制。加大政府采购力度,对于数字经济相关创新成果,优先纳入政府采购目录,推动数字经济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和推广。
  2.落实税收优惠政策。认真落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软件企业、小微企业等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确保企业对税收优惠政策应享尽享。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按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予以加计扣除。
  3.构建新型投资融资体制。探索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社会众筹,公共财政资金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新模式,构建多层次投资体系。放大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基金规模,重点支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鼓励具备条件的市(州)结合地方实际设立区域数字经济发展基金。有关云工程牵头部门的专项资金、基金和龙头企业科研费用、风险投资等要优先支持数字经济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完善金融服务,探索开展“股权+债券融资”方式、信用保险保单融资征信等,加大对数字经济相关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鼓励政策性担保机构加大对数字经济领域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担保支持力度,对为相关企业提供信用担保的机构给予补贴。支持符合条件的数字经济领域相关企业依法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进行融资。
  (三)夯实创新支撑能力
  1.加快建立标准体系。按照共性先立、急用先行的原则,引导资源型数字经济、技术型数字经济等领域基础共性标准、关键技术标准的研制及推广。加快与数字经济应用相关的物联网、智能制造、智能家居、车联网等细分领域的标准化工作。不断完善数字经济融合标准体系,增强在国内数字经济发展中的影响力。不断突出和强化企业技术中心在创新驱动方面的引领作用,为数字经济的融合发展提供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支撑。
  2.强化知识产权战略。强化科技创新的知识产权导向,加强融合领域关键环节专利导航,引导企业加强知识产权战略储备与布局。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知识产权服务企业和品牌,提升面向数字经济的专业服务能力,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加强知识产权信息的分析利用,促进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运用,推进专利基础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支持在线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建设。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健全维权援助机制,加大对数字经济创新成果的保护力度。
  3.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快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成果评价和传导扩散的新机制,简化科研项目预算编制,改进科研项目结余资金管理,进一步落实科研项目预算调整审批权下放。完善科技人员股权和分红激励办法,探索通过技术股权收益、期权确定等方式增加合法收入。
  (四)大力培育市场需求
  1.健全市场发展机制。建立市场化的数据应用机制,在保障公平竞争的前提下,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建设。鼓励政府与企业、社会机构开展合作,加大对云计算、大数据等产品服务的政府采购力度,依托专业企业开展政府数据应用,以政用市场发展带动数字经济市场需求增长。
  2.积极发展服务外包。加快推进服务外包技术、培训、信息等服务平台建设,大力发展以财务管理、订单管理、供应链管理等为主的业务流程外包服务,以软件开发、技术平台整合等为主的技术流程外包服务,培育服务外包市场。
  3.促进供给与市场需求对接。鼓励企业通过市场调研和大数据等手段,及时了解洞察市场需求并调整产品和服务供给。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柔性生产等新模式,推动形成基于消费需求动态感知的研发、生产和产业组织方式,形成供给与需求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鼓励企业在着眼服务当前业务基础上,深入挖掘潜在需求,不断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以新供给带动新需求,开拓数字经济新市场。
  (五)加强数字智力建设
  1.强化本地人才培养。依托我省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以贵阳花溪大学城、清镇职教城等为试点,探索建立多方合作育人新机制,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面向数字经济融合发展需求,以培养数字经济融合型人才为目标,鼓励高校和职业(技工)院校加强数字经济相关专业教育和实用型人才培养。推进数字经济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采用开班授学、在线学习等多种形式,建立对在职人员的信息技能定期培训机制。
  2.探索跨界联合培养制度。深化数字经济跨界人才联合培养制度,鼓励高校与企业联合探索多元化的产教培养模式,重点培养网络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数字经济领域紧缺技能人才。创新实训基地课程设置、应用技能、对接签约等联合培养核心环节,增强跨界联合培养成效,缓解我省数字经济应用型人才缺口。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和院校对接机制,鼓励企业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支持在我省设立分院(所),探索推进跨省区数字经济人才联合培养。
  3.充分借力全球智力资源。将数字经济高层次人才纳入全省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引进,健全留才和服务人才的工作机制,采取公开选拔、引进挂职、引进任职、市场招聘、柔性引才等多种方式,引进一批专业化人才。鼓励数字经济领域海外高端人才来黔就业创业,进一步加强人才配套服务建设,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与生活居住环境,积极引进一批国际一流高层次人才和领军人才。选择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内外科研院所和研究机构,建立多层次的交流合作机制,建立国内外数字经济领域专家库,形成多种形式的交流合作和智力引入机制。
  4.加强数字经济科普宣传。组织开展大规模数字经济知识科普宣传活动,发挥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作用,通过开设专栏专题、举办专题展览、印发科普读物、举办专家讲座等形式,多角度、多层次、多题材地集中开展有关数字经济知识宣传培训活动,营造宣传声势,扩大社会影响。鼓励地方各级政府采用购买服务的方式,向社会提供数字经济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训,提升民众数字应用和数字消费能力。
  (六)建立国内合作机制
  1.积极开展部省合作。对接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信办等国家部委,建立部省合作机制,共同搭建合作平台,推动我省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升级、重大计划和重点项目落地。采取项目规划先行、制定推进工作方案、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信息交流机制、加快立法工作等对策,不断创新部省合作推进机制,拓宽我省数字经济发展空间。
  2.切实加强区域合作。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珠江-西江经济带,依托泛珠三角、黔粤、黔湘、黔川等区域合作平台,深化与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成渝经济区、长株潭等重点区域和相邻省(区、市)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依托资源、环境优势,以国家级、省级产业园区为载体,探索推动数字经济园区共建、共管等模式,积极承接东部沿海地区数字经济领域产业转移。
  3.全力推动政产学研用合作。切实加强与国家大院大所、高等院校和创新型企业的科技合作,深化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农科院等部门和单位的合作机制。鼓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与海外研发机构在我省建立联合实验室或研发中心,支持产业园区创建国际性产业化合作基地。鼓励省内有实力的数字经济领域大型企业、科研院所走出去开展科技合作。
  (七)拓展国际合作空间
  1.积极参与数字经济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参与中外数字经济国际交流合作,加快落实《G20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把握“一带一路”、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中国欧盟合作、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等战略机遇,开展数字经济领域国际合作。打造面向“一带一路”的信息枢纽服务体系,加快建成数字“一带一路”信息港。加强与美国、欧盟、英国、澳大利亚等数字经济发展先进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共同研究探讨全球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动向。办好贵阳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打造全球大数据领域重要会展交流、高端对话平台和永久性品牌。
  2.推动数字经济业务领域国际合作。加快复制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经验,完善外商投资市场准入制度,在数字经济领域深入推进“一口受理、并联审批”改革,不断简化外资企业准入程序,构建与国际接轨的体制机制。在数据存储、数据资源流通、数字经济核心技术研发、投融资并购等领域,大力引进一批国际优质企业和资源,努力构建具备全球竞争力的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体系。支持企业采用境外投资并购、海外参股、境外上市等方式“走出去”,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3.强化数字经济国际合作支撑能力。充分发挥政府、产业联盟、行业协会及相关中介机构作用,形成数字经济企业走出去的合力。鼓励中介机构为走出去企业提供咨询、法律、税务等综合服务。完善配套措施,鼓励数字经济领域海外高端人才回国就业创业,积极引进一批国际一流高层次人才和领军人才。开展与国际院校的交流合作,推进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国际化。支持行业协会、产业联盟与企业共同推广中国技术和中国标准,以技术标准走出去带动产品和服务在海外推广应用。
   六、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省大数据发展领导小组作为全省数字经济发展领导机构,统筹推进大数据和数字经济发展。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省大数据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作为具体牵头单位,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数字经济统筹推进机制,加强综合协调和督促落实,确保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二)抓好试点示范
  积极组织开展数字经济试点示范,支持现有优势产业集聚区将发展数字经济作为重点方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先行先试,积极开展数字经济创新政策试点,探索适应数字经济特点的政策措施,推动数字经济生态体系打造,建立一批体制机制完善、产业要素齐备、辐射带动力强的数字经济示范基地。
  (三)强化考核评估
  制定科学具体的评估方案和评估指标体系,对规划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协调解决规划实施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建立项目建设推进机制,分批次发布和实施数字经济重大项目。探索建立数字经济统计体系,加强运行监测,将数字经济工作推进情况纳入年度目标绩效考核重要内容。
 
责任编辑:陈近梅
产业观察
2017-02-22 17:29:20
《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全文)
来源:贵州省人民政府网 时间:2017-02-03 16:59:42 作者: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黔府办发〔2017〕3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予印发。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7年1月25日
  (此件公开发布)
↓ 以下附全文↓
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主要职责 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根据《中央编办关于贵州省公共服务管理办公室更名的批复》(中央编办复字〔2016〕202号)精神,贵州省公共服务管理办公室更名为贵州省 大数据发展 管理局,为省人民政府正厅级直属事业单位。
   一、职责调整
  (一)将省公共服务管理办公室职责全部划入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将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承担的有关数据资源管理、大数据应用和产业发展(除电子信息制造业外)、信息化(除“两化融合”外)等职责,整合划入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具体包括:
  1.推进信息化建设和管理职责;拟订大数据、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和产业政策并组织实施,提出优化产业布局、结构的政策建议,起草相关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拟订地方性行业技术规范和标准并组织实施。
  2.制订数据资源采集、存储、登记、开发利用和共享的标准规范及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
  3.协调大数据发展和应用重大事项,推进全省信息系统统一平台、数据统一存储和统一管理,促进信息资源整合共享。
  4.负责信息化行业管理、信息化应急协调工作。
  5.负责提出大数据、信息化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及方向(含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中央支持建设项目资金安排的建议,按照规定权限,审批、备案和核准大数据、信息化领域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负责部门预算内的政府信息化项目审核工作。
  6.指导行业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推动软件业、信息服务业等大数据新兴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推动大数据产学研用结合。
  7.协调信息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促进通信、广播电视和计算机网络融合;指导协调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企业信息化发展、电子商务推广和信息化应用推进工作;推动信息系统跨行业、跨部门互联互通和重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共享;拟订省级大数据专项资金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
  8.指导协调通信业发展;负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协调和管理;指导相关部门拟订通信管线、公共通信网、专用信息网规划;牵头协调电信市场涉及社会公共利益的重大事宜;监督管理全省网络和信息服务市场;联系并协调在黔电信运营企业有关工作,协调指导党政专用通信工作。
  9.开展大数据对外合作与交流;指导相关 企业 开展区域化合作、国际化经营。
  10.指导信息化领域行业协会工作。
   二、主要职责
  (一)负责起草相关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拟订大数据、信息化行业技术规范和标准并组织实施。
  (二)负责研究拟订全省信息化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大数据应用和产业发展战略、发展规划、政策措施和评价体系并组织实施;提出推广应用、优化产业布局、产业结构的政策建议。
  (三)负责统筹推进全省信息化发展工作;统筹协调通信业发展;协调信息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促进通信、广播电视和计算机网络融合;指导协调信息化建设和大数据应用;负责信息化应急协调工作。
  (四)负责统筹数据资源建设、管理,促进大数据政用、民用、商用;统筹政府数据采集汇聚、登记管理、共享开放;推动社会数据汇聚融合、互联互通;统筹推进大数据安全体系建设和安全保障工作。
  (五)负责全省信息基础设施规划、协调、管理和监督;负责数据中心规划建设与集约利用;统筹协调电子政务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负责全省政府数据统一“云平台”建设管理;监督管理全省网络和信息服务市场;联系在黔电信运营企业有关工作。
  (六)负责全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和行业管理,促进大数据核心业态、关联业态、衍生业态发展;监测分析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大数据产业发展运行态势,协调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指导行业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推动大数据产学研用结合。
  (七)负责提出大数据、信息化领域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及方向(含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中央支持建设资金安排建议,按照规定权限,审批、备案和核准大数据、信息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负责省级有关部门大数据信息化项目牵头审核工作;拟订省级大数据发展专项资金年度使用计划并组织实施,指导大数据基金的建立和管理。
  (八)承担大数据、信息化领域对外交流合作,组织大数据、信息化领域相关企业参与国际国内重大交流合作活动;承办大数据、信息化展销活动;组织和指导相关企业开展区域化合作、国际化经营;指导大数据、信息化领域行业协会、学会、联盟机构工作。
  (九)负责大数据、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拟订并组织实施大数据、信息化人才发展规划;组织协调全省大数据、信息化人才教育有关工作。
  (十)承办省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设9个内设机构。
  (一)办公室(机关党委办公室)。
  负责机关政务运转协调;承担机关文电、机要、保密、档案、信息、信访、应急、安全及会务工作;负责重大事项督办督查和目标管理工作;负责机关后勤保障及财务管理工作;负责机关和直属单位党群工作。
  (二)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处。
  组织起草大数据、信息化相关法规草案和规章;研究拟订大数据相关标准规范体系;承担法律顾问室工作;参与重大项目谈判和合同审签;依法处理涉法事务;参与重大投资项目审核,监督管理财政性专项资金使用及相关项目建设;承担有关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核工作;承担行政执法监督、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工作。
  (三)规划投资处。
  研究拟订大数据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措施;提出全省大数据、信息化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及方向(含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拟订省级大数据发展专项资金年度计划并协调组织实施;承担大数据、信息化等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工作;承担按照规定权限审批、备案和核准大数据、信息化等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工作。
  (四)产业发展处。
  研究拟订促进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承担全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和行业管理具体工作;承担大数据重点项目布局,引导产业聚集发展、企业培育、品牌打造;监测大数据产业经济运行态势,提出产业发展综合性建议;协调解决大数据发展、信息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五)数据资源管理与安全处。
  承担统筹全省数据资源管理和建设工作;承担省直部门政府投资大数据、信息化项目建设方案审核等工作;指导政府大数据、信息化重大项目建设方案编制;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指导监督政府部门、重点行业的重要信息资源安全保障工作。
  (六)基础设施处。
  承担全省大数据、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协调、管理和监督;统筹协调通信业发展;统筹数据中心规划建设与集约利用,推动开展第三方数据中心服务;统筹协调电子政务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承担全省政府数据统一“云平台”建设管理;监督管理全省网络和信息服务市场;协调在黔电信运营企业有关工作。
  (七)应用推广处。
  统筹推进大数据政用、民用、商用;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指导电子政务大数据应用,促进管理、服务流程优化和简政放权;促进行业、企业大数据应用;指导大数据创业创新平台建设,推动数据增值服务应用。
  (八)对外交流与宣传处。
  承担大数据对外合作与交流,推动相关部门、社会机构、企业开展大数据国际及区域合作;开展大数据、信息化领域的推介、招商、展览等活动;指导相关企业开展区域化合作、国际化经营;指导有关行业协会、学会、联盟机构等社会组织工作;承担新闻宣传工作。
  (九)人事人才处。
  负责机关及直属单位机构编制、组织人事、社会保障等工作;承办机关和所属单位人员出国(境)审查工作;承担大数据、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离退休干部工作。
  纪检监察机构、机关党组织按有关规定设置。
   四、人员编制
  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事业编制60名(含工勤人员2名),由财政全额预算管理。领导职数:局长1名、副局长3名、总工程师1名;处级领导职数18名(含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职数1名)。
   五、其他事项
  省信息中心(省电子政务中心、省大数据产业发展中心)调整由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管理。
   六、附则
  本规定由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其调整由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按规定程序办理。
   注:本文来源贵州省人民政府网,编辑: Fynlch(王培),数据观微信公众号(ID:cbdioreview),欲了解更多大数据行业相关资讯,可搜索数据观(中国大数据产业观察网www.cbdio.com)进入查看。
责任编辑:王培
产业观察
2017-02-03 16:59:42
《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发布
来源:贵州省政府办公厅 时间:2017-02-03 15:43:36 作者:
贵州省政府办公厅印发
《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根据《中央编办关于贵州省公共服务管理办公室更名的批复》(中央编办复字〔2016〕202号)精神,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规定》主要内容如下:
 贵州省公共服务管理办公室更名为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为省人民政府正厅级直属事业单位。
 一、职责调整
 (一)将省公共服务管理办公室职责全部划入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将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承担的有关数据资源管理、大数据应用和产业发展(除电子信息制造业外)、信息化(除“两化融合”外)等职责,整合划入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具体包括:
 1.推进信息化建设和管理职责;拟订大数据、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和产业政策并组织实施,提出优化产业布局、结构的政策建议,起草相关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拟订地方性行业技术规范和标准并组织实施。
 2.制订数据资源采集、存储、登记、开发利用和共享的标准规范及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
 3.协调大数据发展和应用重大事项,推进全省信息系统统一平台、数据统一存储和统一管理,促进信息资源整合共享。
 4.负责信息化行业管理、信息化应急协调工作。
 5.负责提出大数据、信息化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及方向(含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中央支持建设项目资金安排的建议,按照规定权限,审批、备案和核准大数据、信息化领域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负责部门预算内的政府信息化项目审核工作。
 6.指导行业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推动软件业、信息服务业等大数据新兴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推动大数据产学研用结合。
 7.协调信息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促进通信、广播电视和计算机网络融合;指导协调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企业信息化发展、电子商务推广和信息化应用推进工作;推动信息系统跨行业、跨部门互联互通和重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共享;拟订省级大数据专项资金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
 8.指导协调通信业发展;负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协调和管理;指导相关部门拟订通信管线、公共通信网、专用信息网规划;牵头协调电信市场涉及社会公共利益的重大事宜;监督管理全省网络和信息服务市场;联系并协调在黔电信运营企业有关工作,协调指导党政专用通信工作。
 9.开展大数据对外合作与交流;指导相关企业开展区域化合作、国际化经营。
 10.指导信息化领域行业协会工作。
 二、主要职责
 (一)负责起草相关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拟订大数据、信息化行业技术规范和标准并组织实施。
 (二)负责研究拟订全省信息化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大数据应用和产业发展战略、发展规划、政策措施和评价体系并组织实施;提出推广应用、优化产业布局、产业结构的政策建议。
 (三)负责统筹推进全省信息化发展工作;统筹协调通信业发展;协调信息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促进通信、广播电视和计算机网络融合;指导协调信息化建设和大数据应用;负责信息化应急协调工作。
 (四)负责统筹数据资源建设、管理,促进大数据政用、民用、商用;统筹政府数据采集汇聚、登记管理、共享开放;推动社会数据汇聚融合、互联互通;统筹推进大数据安全体系建设和安全保障工作。
 (五)负责全省信息基础设施规划、协调、管理和监督;负责数据中心规划建设与集约利用;统筹协调电子政务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负责全省政府数据统一“云平台”建设管理;监督管理全省网络和信息服务市场;联系在黔电信运营企业有关工作。
 (六)负责全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和行业管理,促进大数据核心业态、关联业态、衍生业态发展;监测分析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大数据产业发展运行态势,协调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指导行业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推动大数据产学研用结合。
 (七)负责提出大数据、信息化领域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及方向(含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中央支持建设资金安排建议,按照规定权限,审批、备案和核准大数据、信息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负责省级有关部门大数据信息化项目牵头审核工作;拟订省级大数据发展专项资金年度使用计划并组织实施,指导大数据基金的建立和管理。
 (八)承担大数据、信息化领域对外交流合作,组织大数据、信息化领域相关企业参与国际国内重大交流合作活动;承办大数据、信息化展销活动;组织和指导相关企业开展区域化合作、国际化经营;指导大数据、信息化领域行业协会、学会、联盟机构工作。
 (九)负责大数据、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拟订并组织实施大数据、信息化人才发展规划;组织协调全省大数据、信息化人才教育有关工作。
 (十)承办省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设9个内设机构。
 (一)办公室(机关党委办公室)。
 负责机关政务运转协调;承担机关文电、机要、保密、档案、信息、信访、应急、安全及会务工作;负责重大事项督办督查和目标管理工作;负责机关后勤保障及财务管理工作;负责机关和直属单位党群工作。
 (二)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处。
 组织起草大数据、信息化相关法规草案和规章;研究拟订大数据相关标准规范体系;承担法律顾问室工作;参与重大项目谈判和合同审签;依法处理涉法事务;参与重大投资项目审核,监督管理财政性专项资金使用及相关项目建设;承担有关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核工作;承担行政执法监督、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工作。
 (三)规划投资处。
 研究拟订大数据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措施;提出全省大数据、信息化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及方向(含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拟订省级大数据发展专项资金年度计划并协调组织实施;承担大数据、信息化等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工作;承担按照规定权限审批、备案和核准大数据、信息化等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工作。
 (四)产业发展处。
 研究拟订促进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承担全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和行业管理具体工作;承担大数据重点项目布局,引导产业聚集发展、企业培育、品牌打造;监测大数据产业经济运行态势,提出产业发展综合性建议;协调解决大数据发展、信息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五)数据资源管理与安全处。
 承担统筹全省数据资源管理和建设工作;承担省直部门政府投资大数据、信息化项目建设方案审核等工作;指导政府大数据、信息化重大项目建设方案编制;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指导监督政府部门、重点行业的重要信息资源安全保障工作。
 (六)基础设施处。
 承担全省大数据、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协调、管理和监督;统筹协调通信业发展;统筹数据中心规划建设与集约利用,推动开展第三方数据中心服务;统筹协调电子政务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承担全省政府数据统一“云平台”建设管理;监督管理全省网络和信息服务市场;协调在黔电信运营企业有关工作。
 (七)应用推广处。
 统筹推进大数据政用、民用、商用;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指导电子政务大数据应用,促进管理、服务流程优化和简政放权;促进行业、企业大数据应用;指导大数据创业创新平台建设,推动数据增值服务应用。
 (八)对外交流与宣传处。
 承担大数据对外合作与交流,推动相关部门、社会机构、企业开展大数据国际及区域合作;开展大数据、信息化领域的推介、招商、展览等活动;指导相关企业开展区域化合作、国际化经营;指导有关行业协会、学会、联盟机构等社会组织工作;承担新闻宣传工作。
 (九)人事人才处。
 负责机关及直属单位机构编制、组织人事、社会保障等工作;承办机关和所属单位人员出国(境)审查工作;承担大数据、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离退休干部工作。
 纪检监察机构、机关党组织按有关规定设置。
  四、人员编制
 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事业编制60名(含工勤人员2名),由财政全额预算管理。领导职数:局长1名、副局长3名、总工程师1名;处级领导职数18名(含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职数1名)。
  五、其他事项
 省信息中心(省电子政务中心、省大数据产业发展中心)调整由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管理。
 六、附则
 本规定由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其调整由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按规定程序办理。
 
 
责任编辑:陈近梅
产业观察
2017-02-03 15:43:36
《数字贵阳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与使用管理办法》发布
来源: 中国贵阳 时间:2017-01-23 16:43:13 作者:
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
筑府办发〔2017〕2号
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数字贵阳地理
空间框架建设与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区、市、县、政府,高新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贵阳综合保税区、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市各直属事业单位,市管企业:
  《数字贵阳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与使用管理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你单位,请认真遵照执行。
  2017年1月4日
  (此件公开发布)
数字贵阳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与使用 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数字贵阳地理空间框架的建设与使用管理,构建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促进地理信息的共享与利用,提高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和网络化服务水平,避免重复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基础测绘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成果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数字贵阳地理空间框架是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及其采集、加工、交换、分发、服务所涉及的政策、法规、标准、技术、设施、机制和人力资源的总称,是以公共服务为导向的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由基础地理数据体系、组织运行系统、目录与交换体系、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等构成,是本市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条 数字贵阳地理空间框架由市人民政府统一组织建设,各区(县、市)政府,高新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贵阳综合保税区、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管委会,市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根据权限共享使用。
  第四条 数字贵阳地理空间框架的建设、使用、管理与应用服务,适用本办法。
第二章 职责与分工
  第五条 市人民政府组织成立数字贵阳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由分管国土资源工作的副市长任组长,联系国土资源工作的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国土资源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大数据委负责人任副组长,其他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为小组成员。领导小组负责贵阳市地理空间框架相关事宜的统筹决策工作。其主要职责:
  (一)制定数字贵阳的长远规划和近期实施计划;
  (二)协调解决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维护、共享和应用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三)负责制定、颁布关于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应用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国土资源局。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不刻制印章,如有需要,由市国土资源局代章。
  第六条 市国土资源局是数字贵阳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的牵头单位和建设成果管理单位,其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项目的总体设计及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的规划、建设、运行和维护工作;
  (二)负责统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采集、汇交、管理与更新维护;
  (三)负责全市的地理信息数据共享与交换工作,会同市发改、大数据部门拟定、调整并发布全市地理信息数据共享目录,制定共享规划并组织实施;
  (四)负责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的建设与管理,组织数字贵阳地理空间框架的推广应用。
  第七条 市财政部门按照年度计划,负责数字贵阳地理空间框架地理信息数据采集、建设及管理所需经费的保障。
  第八条 市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国家安全主管部门负责对数字贵阳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安全保密工作进行技术指导与监督检查,确保框架建设符合国家安全保密相关规定与要求。
  第九条 市发改、工信、大数据、财政、规划、住建、城管、公安、交通、生态、安监、气象、统计、农业、教育、文化、广电、卫计、人防、消防、税务、水务、供水、供电、燃气、通讯、应急管理等使用或拥有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的单位共同在贵阳市人民政府统一协调下,参与框架建设与推广,负责本单位专业信息数据的采集、处理、更新、入库,以及相关平台和应用系统建设的合作。
第三章 框架建设与管理
  第十条 数字贵阳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应严格遵照国家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标准体系。市国土资源局结合贵阳市实际及应用需求,根据相关标准规范和技术规程完善数字贵阳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标准体系。
  第十一条 数字贵阳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地理信息数据分为四个层次,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公共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公共专题地理信息数据和公众地理信息数据。
  (一)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是数字贵阳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的数据基础。由市国土资源局负责建设,其内容包括定位基础、居民地、工矿建筑、交通、水系、境界、地貌、土质与植被和影像等数据,涉及国家秘密的,运行于涉密网络。
  (二)公共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是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经过脱密处理形成的数据子集。由市国土资源局负责建设,该数据为非涉密数据,运行于政务网络。
  (三)公共专题地理信息数据由相应主管部门或单位负责建设,是按照一定标准规范将业务数据进行空间化形成的用于共享的地理信息资源,该数据为非涉密数据,运行于政务网络。
  (四)公众地理信息数据由市国土资源局会同相应主管部门或单位负责建设,是通过对公共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公共专题地理信息数据中的敏感信息处理之后形成的数据。该数据为非涉密数据,运行于互联网之中。
  第十二条 数字贵阳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由市国土资源局按照“数字中国”、“数字贵州”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的统一标准与要求进行建设,并在市级政务网、涉密网及互联网中分别部署,实现全市地理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利用。
  第十三条 数字贵阳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是全市权威的、唯一的、通用的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所有共享的地理信息数据均纳入公共平台进行统一发布、共享、交换与管理,不得进行类似平台的开发建设。
  第十四条 系统管理人员要通过用户管理、日志监管等方式监控用户的行为和权限,定期对数据库进行备份和管理。
第四章 数据更新与维护
  第十五条 各类地理信息数据的提供单位,应当遵循“一数一源、共建共享”的原则,按照数字贵阳地理空间框架标准体系等有关规定和规范,做好共享数据的采集、更新与汇交等工作。地理信息数据的采集工作由具有相应测绘资质的单位实施,数据的更新应当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并符合相关采集标准和质量要求。
  第十六条 市国土资源局应及时根据国家、省有关规定和贵阳市基础测绘发展规划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采集和更新工作进行统筹和交流,编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年度采集和更新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市财政应确保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年度采集和更新工作的经费投入。
  第十七条 有关单位的测绘地理信息成果目录和副本实行无偿汇交,市国土资源局将汇交成果的信息及时发布,供应用单位选择,避免重复建设。
  第十八条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实行定期更新制度。市国土资源局每三年开展一次覆盖全市的1:500、1:2000地形图数据更新。同时对全市航空或遥感影像数据获取、正射影像图、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同步更新。其它类别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工作由市国土资源局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确定。
  第十九条 公共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采集、更新由市国土资源局负责,按照数字贵阳地理空间框架相关技术规范和数据更新频度要求,统一进行数据更新和共享。
  第二十条 公共专题地理信息数据由政府各部门按照“权威数据来自权威部门、权威部门负责更新维护”的原则进行数据采集和更新。政府各部门按照相关标准规范与工作要求,及时对公共专题地理信息数据进行更新。
  第二十一条 公众地理信息数据由市国土资源局会同相应主管部门负责更新,更新周期分别与公共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公共专题地理信息数据保持同步。
  第五章数据共享和使用
  第二十二条 各应用单位按照共建共享原则,及时发布、共享、交换符合保密要求和发布条件的地理信息数据。共享的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应详细列明共享信息的名称、提供单位、类型、存储格式、密级、共享范围及更新时限。
  第二十三条 各应用单位所提供共享的地理信息数据应合法、准确、规范。市国土资源局定期对共享数据的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各部门和单位应及时修正。
  第二十四条 市国土资源局应与各有关单位根据地理信息资源拥有和使用情况建立共享和合作机制,统一有关工作技术标准,制定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
  第二十五条 市国土资源局应通过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公布地理信息数据共享目录、用户权限及共享途径等事项,供需求者了解和查询。各应用单位和社会公众可通过公共服务平台,以政务网、涉密网或互联网等网络,在权限范围内在线共享相应的地理信息数据。
  第二十六条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如涉及国家秘密,其管理和使用必须符合国家保密法律法规和规定。各应用单位因工作需要使用涉密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应严格按照国家涉密基础测绘地理信息成果提供使用的规定执行,并承担保密义务。
  第二十七条 公共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公共专题地理信息数据经政务网等网络在公共平台上以网页或在线调用方式提供给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共享使用,并按照不同的用户权限,进行完全共享和部分共享,不可下载保存。
  第二十八条 公共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用户权限由市国土资源局审核确定,公共专题地理信息数据用户权限由数据提供单位审核确定。用户权限的设置由平台运行维护部门具体实施。
  第二十九条 公众地理信息数据通过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经互联网以网页或在线调用方式提供给企业、公众使用。公众地理信息数据仅可用于浏览查询,不可下载保存。
  第三十条 各应用单位从数字贵阳地理空间框架中获取的空间地理信息,只能用于本单位履行职责的需要,不得转给第三方,也不得用于商业目的。
  第三十一条 以下地理信息数据不得在政务网或互联网等非涉密网络中运行使用:
  (一)未经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授权的部门进行脱密处理的重要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二)空间位置未经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授权的部门进行脱密处理、业务内容未经数据提供单位保密审查和脱密处理的专题地理信息数据;
  (三)未对敏感信息进行处理的公众地理信息数据。
第六章 监督检查
  第三十二条 市国土资源局应当定期对全市地理信息数据共享与交换情况进行检查、评估,监督、指导有关部门和单位做好地理信息数据汇交、共享与交换工作,确保数字贵阳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稳定、安全、有效运行。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及其主管人员,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在非涉密网络中存储、处理、传输使用未经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授权部门脱密处理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空间位置的;
  (二)在涉及到网络中存储、处理、传输未经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授权部门脱密处理或业务内容未经数据提供部门或单位保密审查和脱密处理的专题地理信息数据的;
  (三)未对敏感信息进行处理的公众地理信息数据的。
  第三十四条 平台运行维护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市国土资源局责令改正,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理;情节严重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未采取有效措施导致公共平台停止运转造成业务长时间停滞的;
  (二)未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致使地理信息数据丢失、损坏或失去应用效能的;
  (三)其他依法应当给予处分的情形。
  第三十五条 有关部门和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市国土资源局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暂停向其共享地理信息数据;情节严重的,由有权机关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一)未按规定的时间和范围汇交、发布地理信息数据,影响共享的;
  (二)未按规定周期组织采集、更新专题地理信息数据的;
  (三)未征求领导小组意见,使用财政资金进行重复投入、重复建设与数字贵阳地理空间框架相同数据的;
  (四)未使用国家规定的定位基准或者未执行国家、省和市规定的标准采集和更新地理信息数据的;
  (五)其他依法应当给予处分的情形。
  第三十六条 市国土资源局和其他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在数字贵阳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造成严重后果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责任编辑:陈近梅
产业观察
2017-01-23 16:43:13
贵州发布《贵安新区关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试行)》
来源:贵安新区网 时间:2016-12-23 14:22:12 作者: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国发〔2015〕23号)《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10号) 《国务院关于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53号)《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黔府发〔2015〕29号)》《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互联网”行动的实施意见》(黔府发〔2015〕34号)等文件精神,加快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支撑平台建设,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特制定以下若干政策措施。
一、壮大创新创业群体,形成众创新局面
1.在职创业。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和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符合“产、学、研、用”相互促进原则,在贵安新区直管区(以下简称“新区”)在职创办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在新区转化的,经认定按其对新区的贡献给予5年内全额奖励。
2.离岗创业。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在新区离岗创办企业,经单位同意,3年内保留人事关系,与单位其他在岗人员享有同等参加职称评聘、岗位等级晋升和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权利。
3.离职创业。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人员离职领衔自主创业,3年内按新区最低工资标准给予生活补助,不足3年的据实计算。
4.大学生创业。花溪大学城、清镇职教城大学生(含研究生)在新区创业,享受本文件及新区《关于鼓励花溪大学城清镇职教城大学生在贵安新区创业落户若干政策措施(试行)》相关政策扶持。
5.农民创业。鼓励新区农民通过网上交易平台销售新区特色农产品、工艺品,采购省外优质农业生产资料,从事特色农产品、工艺品加工,开发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服务项目的,每年遴选50个优秀经营主体,按排名顺序奖励0.3-10万元。
6.海归创业。海外归国人员在新区创办企业,经认定按企业实际投入(科技成果)给予企业一次性补助,最高100万元,主要用于企业科研创新、市场开拓和团队建设等;具备条件的还可申请科技项目择优补助,经认定为初创、优质、重点项目的,分别补助15万元、30万元、50万元。
7.返乡创业。省内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等人员在新区创业落户,经评估给予一次性5000元补助;每年评选表彰一批“返乡创业之星”,给予每人一次性3万元奖励。
8.创业导师。聘请优秀企业家、知名天使投资人、知名创客、知名专家担任创业导师,为创业者提供技术开发、市场营销、项目包装、财务托管、商事服务、企业管理等辅导,按辅导人数及成效,给予每人每年最高2万元补助。每年评选10名金牌创业导师,每人给予3万元奖励。
二、打造创新创业平台,开拓众包新途径
9.众创空间。在新区购置、自建或租赁创办“创业咖啡”“创新工场”“创业车库”等开放式创业服务平台,经认定购置或符合规划自建的补助最高300万元;租赁的3年内按25元/平方米/月分别给予80%、50%、30%场地租金补助,最高补助500平方米。每年遴选10家运营1年以上众创空间,每家奖励20万元;被认定为省级、国家级创客空间的,分别奖励100万元、500万元。
10.创业孵化基地。鼓励高校、企业、乡镇、社区和社会力量新建或利用现有资源,以改造、共建等方式建设创客小镇、创客公社、创客社区等开放式创业孵化基地(农民工创业示范园),经认定分别给予30-5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被认定为省级、国家级创业孵化基地(农民工创业示范园)的,分别给予一次性20-40万元的运行补助;创业孵化基地(农民工创业示范园)年度考核持续达标的,每年分别给予5-15万元的持续达标补助。
11.科技企业孵化器。在新区内按规划建设运营科技企业孵化器,限定租售对象和租售价格的,按工业用地性质及基准价格供应土地;符合规划的,优先安排科技企业孵化器用地指标,按工业用地性质以出让(租赁)方式用于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不改变孵化服务用途,经批准可按规定分割转让,在符合规划的地块配套经营性用地。经备案利用现有存量房产资源改(扩)建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按改(扩)建完成后的实际投资额补助10%,最高500万元。经新区认定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一次性奖励30万元,被认定为省级、国家级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分别奖励100万元、500万元;新区引进的国内外知名科技企业孵化器,落地运行1年的,经认定补助最高500万元。新区创办的企业进入指定科技企业孵化器的,3年内在孵企业对新区贡献的30%用于补助科技企业孵化器,30%用于补助在孵企业;留在新区继续发展的毕业企业,3年内其对新区贡献的25%用于补助科技企业孵化器,25%用于补助毕业企业。在孵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每认定1家分别一次性奖励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孵企业15万元、10万元。
12.科技企业加速器。经备案新建或利用现有存量房产资源改(扩)建科技企业加速器的,按新建、改(扩)建完成后的实际投资额补助10%,最高800万元。新区创办的企业进入指定科技企业加速器的,其3年内在孵企业对新区贡献的20%用于补助科技企业加速器,20%用于补助在孵企业;留在新区继续发展的毕业企业,3年内其对新区贡献的10%用于补助科技企业加速器,10%用于补助毕业企业。
13.资源开放共享。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将实验室、图书馆、体育场馆、食堂、公寓、科研仪器设备以低成本、市场化方式提供给创业者使用的,根据提供的服务项目和实际消耗,按年补助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最高500万元。
14.创业模拟体验。在新区设立创业模拟体验中心,按投资规模、模拟项目、模拟环境和创业者参与度等指标,3年内按年营业收入给予5%的运营补助,最高300万元。
15.中介服务机构。新区引进、设立并注册的创新创业培训、技术研发合作、知识产权交易、专利事务代理、人力资源服务、产品研发外包、法律事务代理、商事事务代理、检测认证服务、项目申报包装、财务管理外包、科研仪器共享、互联网应用等中介服务机构,落地运行1年,经认定补助最高200万元;自注册之日起,前3年对新区贡献的100%、后3年对新区贡献的50%用于补助中介服务机构。
16.创业培训机构。新区引进、设立并注册的创业培训机构购置或自建培训场地,经认定补助最高300万元;租用培训场地的,前2年按25元/平方米/月分别给予80%、50%场地租金补助,最高补助500平方米。
17.互联网服务。新区引进、设立并注册的企业搭建“互联网+”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为创业企业、机构和个人提供创业创新项目研发、运维和服务的,根据提供的服务项目和运营实效,经评估按年给予补助,最高200万元;在新区创办的企业,经认定提供24个月免费宽带,2000元以内的移动信息采集终端1台,2000元以内激光打印机1台。
18.创业代金券。在新区创办企业,经认定3年内按年给予每家2-30万元的创业代金券,用于支付创新创业培训、技术研发合作、知识产权交易、专利事务代理、人力资源服务、产品研发外包、法律事务代理、商事事务代理、检测认证服务、项目申报包装、财务管理外包、科研仪器共享、互联网应用等服务(产品)的费用。
三、优化投资融资环境,拓展众筹新渠道
19.创投机构。经新区认可的创投机构,自注册之日起前3年对新区贡献的100%、后3年对新区贡献的50%用于补助该创投机构。国内外知名创投机构在新区购置或符合规划自建初创型企业金融服务用房的,补助最高300万元;租赁金融服务用房的,前2年按25元/平方米/月分别给予60%、30%场地租金补助,最高补助500平方米。
20.创业投资。在新区注册并投资新区初创型企业2年以上的创业投资公司、有限合伙创业投资企业和其它创业投资企业,给予投资额6%的补助,最高600万元。在新区设立的农业创新创业基金并运营1年以上,给予投资额7%的补助,最高700万元。
21.众筹投资。在新区注册并投资新区初创型企业或项目实现股权众筹的互联网众筹平台,给予众筹融资额6%的补助,最高600万元。在新区设立的农业众筹平台,给予众筹融资额7%的补助,最高700万元。
22.投资联动。鼓励企业、项目引入社会资本,建立财政、银行、创投投资联动补助机制。初创型企业完成引入创业投资或众筹平台股权投资的,按引资额的15%给予一次性补助,最高200万元。
23.银行参与。银行对新区内初创型企业和众创空间、创业孵化基地、 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企业加速器、生产力促进中心、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科技信息服务机构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年贷款,占银行贷款总额20%以上的,当年奖励30万元;超过50%的,当年奖励100万元。
24.信贷风险补偿。设立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引导银行发放不低于10倍风险补偿金规模的科技信贷额度,每个项目贷款额度最高2000万元;新型信贷产品投放出现的坏账项目,由风险补偿资金按本金的50%分担损失。
25.金融贷款贴息。新区内的初创型企业和众创空间、创业孵化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企业加速器、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信息服务机构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贷款,按银行同期基准利率的50%贴息,每个项目贴息最长2年,每年最高贴息200万元。
26.融资风险补偿。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基金投资、银行等机构,对新区内的初创型企业和众创空间、创业孵化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企业加速器、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信息服务机构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融资失败项目,按损失额的15%给予补偿,每个项目的本金风险最高补偿300万元。
27. 知识产权交易。鼓励采取专利入股、质押、转让、许可等方式依法获得收益;以专利权转让的非货币资产作价入股的,在公司注册资本中所占比例不受限制。在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完成交易,项目成果在新区转化落地的,经认定给予落地企业最终交易额10%的补助,最高500万元;全额补助落地企业产生的知识产权交易挂牌费用。
28. 新三板挂牌。对新三板挂牌的新区初创型企业,分阶段给予挂牌费用补助,完成券商签约辅导的补助最高20万元,券商辅导创办企业挂牌的补助最高80万元。从企业上市之日起,5年内每年用对新区贡献的5%奖励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当年最高奖励400万元。
四、加强创新创业服务,构建众扶新生态
29.专利授权。在新区创办企业获得专利授权的,给予专利申请、审查、代理等费用补助,发明专利每件不超过5000元,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每件不超过2000元;对首次获得授权的第一件发明专利奖励3万元、实用新型专利奖励8000元、外观设计专利奖励5000元、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奖励3000元。
30.专利转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个人,按新区重点产业发展规划进行选题,研究成果形成科技专利并在新区转化落地的,经评估给予10%的课题补助,最高200万元;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设立科技成果转化推进机构,对专利成果归属明确并签订技术合同在新区内转化实施的,根据合同交易金额给予10%的补助,最高300万元;新区创办的企业运营期间运用本企业的科技成果或购买其他企业的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的,3年内每年给予该成果转化的产品或服务年营业收入5%的奖励,最高200万元。
31.市场培育。定期收集、发布新区创业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目录,新区创业企业开发、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符合新区产业发展导向的,采购人通过政府采购,或在新区投资的创业项目中采用定制采购的方式并首先使用的,按产品实际单件价值的5%-10%予以采购人补助,最高300万元。
32.创业论坛。在新区举办开放式创新创业论坛,经报备按组织规模和开放程度,给予实际发生费用50%的补助,最高10万元。
33.创业大赛。在新区举办开放式创新创业大赛(嘉年华),经报备按实际发生费用的50%予以补助,最高50万元;对在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前五名的优秀企业、创业项目或创新团队落户新区的,最高奖励25万元。
34.创业交流。在新区创办的企业参加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大赛、论坛、展会等交流活动,补助50%费用,最高10万元。同一企业一年内最多享受2次。
35.创业场地。在新区创办企业并租用办公和生产用房的,按办公用房100平方米以内、生产用房300平方米以内(不足的据实计算),3年内按25元/平方米/月分别给予100%、70%、50%场地租金补助。
36.租用住房。在新区创办企业并租用生活用房(创业公寓)的,3年内给予200元/人/月的住房租金补助(不足的据实计算),并给予每人1000元家居补助。
37.购买住房。在新区创办企业并购买住房的,补助10%的购房首付款,最高2万元;免除房屋产权登记、交易手续费、工本费;补助该房3年内50%的物业费用。
38.创业落户。在新区创办企业,且有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的,可申请登记为常住户口;其共同生活的配偶、未成年子女、父母可在新区落户,并享受新区优质医疗服务;其子女可享受新区12年免费教育。
39.创业培训。在新区创办企业,由新区提供免费创业培训,对培训合格的给予奖励,GYB(产生你的企业想法)培训每人奖励100元,SYB(创办你的企业)培训每人奖励600元,IYB(改善你的企业)培训每人奖励1000元;新区企业创办人参加MBA、EMBA学习培训并获得相应资格证书的,分别补助1万元、2万元。
40.社会保障。在新区创办企业,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的,给予3年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企业承担部分60%的补助(其中社会保险补助个人缴费基数按缴费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计算),不足3年的据实计算,最高不超过10万元。
41.小微企业。经认定在新区创办的小微企业,按实际投入,给予等额匹配,最高10万元;有贷款需求且符合条件的,新区政策性贷款担保机构可提供单笔最高20万元的贷款担保额度;按期据实缴纳税费的,给予新区贡献的全额奖励,最高20万元;符合技改、中小企业、就业再就业等担保贷款及贴息政策的创业项目,按相关规定享受新区担保和贴息扶持政策。
42.鼓励就业。在新区创办的企业,初次聘用大学生达到5名、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的,合同期满后一次性奖励1万元;其后每新增1名,奖励增加1000元,最高10万元。
43.简化审批。在新区创办企业实行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的注册登记制度。对保留的审批事项,规范审批行为,明确标准,缩短流程,采用“一个窗口”受理、网上关联审批,限时办理。
本文件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由贵安新区管委会负责解释,贵安新区创新创业扶持执行委员会秘书处具体执行,已发文件如与本文件不符的,以本文件为准。涉及科技企业相关认定标准参照 国家和省的标准执行。
责任编辑:唐艳
产业观察
2016-12-23 14:22:12
贵阳出台“十三五”“互联网+”行动计划
来源: 数据观-贵阳日报 时间:2016-12-12 10:00:15 作者:黄秋月
   贵阳出台“十三五”“互联网+”行动计划
13个专项行动推进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全面融合
  近日,《贵阳市“十三五”“互联网+”行动计划》出台。未来五年,贵阳将重点围绕13个专项行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互联网新技术、新模式、新理念与经济社会各领域全面融合,打造创新型中心城市。
  13个专项行动具体包括“互联网+”创业创新、协同制造、现代农业、智慧能源、普惠金融、民生服务、高效物流、电子商务、便捷交通、绿色生态、人工智能、精准扶贫和政府治理,将拓展互联网与贵阳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的广度和深度。
  其中,“互联网+”创业创新专项行动将进一步整合 大数据产业优势资源,重点实施搭建创业创新孵化平台、加快创业创新主体培育、完善创业创新服务体系三大重点专项任务,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
  “互联网+”协同制造专项行动将充分发挥大数据产业发展和应用推进的先发优势,重点实施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发展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提升网络化协同制造水平、加速制造业服务化转型五大专项任务,推进制造业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和服务化。
  “互联网+”现代农业专项行动将重点实施建立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加快推进生产方式精准化、创新美丽乡村信息服务、打造农副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四大专项任务,构建现代山地高效农业互联网生态体系。
  “互联网+”智慧能源专项行动将利用互联网技术,重点实施打造能源全生命周期智能化体系、探索能源消费新模式两大专项任务,提升传统能源产业节能减排和生产优化控制水平。
  “互联网+”普惠金融专项行动将重点实施加快互联网金融产业集聚、促进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大力发展移动金融、探索发展众筹金融、完善金融配套服务体系等专项任务,全面提升互联网金融服务能力和普惠水平。
  “ 互联网+”民生服务专项行动将重点实施“数据民生”工程、创新政府网络化管理和服务、创新教育服务方式、推进医疗卫生服务在线化、加快发展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创新社区网络化服务等专项任务,推动互联网向民生服务领域渗透。
  “互联网+”高效物流专项行动将重点实施构建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智能仓储系统、完善智慧物流体系三大专项任务,完善智能物流体系,提升物流调度、物流节奏控制、分仓存储智能化水平。
  “互联网+”电子商务专项行动将重点实施建设电子商务发展体系、引进培育电子商务主体、开展电子商务重点集聚示范、农村电子商务培育发展行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行动等专项任务,创新电子商务服务体系。
  “互联网+”便捷交通专项行动将重点实施构建网络化交通状态感知体系、提升便捷出行服务品质、增强交通运输科学治理水平等专项任务,提高全市交通运输精细化管理能力、智能化服务水平和科学化治理程度。
  “互联网+”绿色生态专项行动将重点实施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建立健全重点污染源监管体系、推进废旧物资回收利用和在线服务等专项任务,深入推进互联网与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合。
  “互联网+”人工智能专项行动将重点实施培育发展人工智能新兴产业、推进发展重点领域智能产品研发和应用、提升终端产品智能化水平等专项任务,推进互联网与机器人、智能终端等领域深度融合。
  “互联网+”精准扶贫专项行动将重点实施完善精准扶贫工作体系、优化扶贫资源配置体系、创新发展扶贫服务等专项任务,形成具有贵阳特色的扶贫开发新模式。
  “互联网+”政府治理专项行动将加快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创新“数据铁笼”“数据治税”“数据安监”等政府治理新模式,推进管理型政府向透明、高效、廉洁的服务型、责任性政府转变,切实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科学决策水平。
  根据计划,到2018年,贵阳互联网服务年收入将超过240亿元,信息消费规模超过290亿元,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200亿元,累计培育60家“互联网+”示范企业。
   记者丨黄秋月
 
责任编辑:唐艳
产业观察
2016-12-12 10:00:15
贵阳市政府数据共享开放条例(草案)
来源: 数据观-贵阳日报 时间:2016-12-12 09:36:51 作者:
关于《贵阳市政府数据共享开放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的公告
贵阳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五次会议对《贵阳市政府数据共享开放条例(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现将草案文本在贵阳日报、贵阳晚报、贵阳人大网(www.gysrd.gov.cn)、“中国.贵阳”政府门户网站(www.gygov.gov.cn)公布,公开征求社会公众的意见和建议。恳请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于2017年1月8日前通过来电、来信、传真、电子邮件或者登录贵阳人大网、“中国·贵阳”政府门户网站提交。
联系人:宋兰 张衍
联系电话(传真):0851-87988683
电子邮箱:gysrdfzw@163.com
通讯地址:(观山湖区:市级行政中心)贵阳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
邮政编码:550081
贵阳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2016年12月10日
贵阳市政府数据共享开放条例(草案)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了全面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加快建设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推动政府数据共享开放和开发应用,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促进数字经济在我市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贵州省大数据发展应用促进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政府数据的共享开放行为及其相关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政府数据,是指市级及市级以下行政机关(以下简称行政机关)在依法履行职责过程中采集和获取的数据资源。
本条例所称数据共享,是指行政机关在依法履行职责中,需要使用其他行政机关的政府数据或者为其他行政机关提供政府数据的行为及活动。
本条例所称数据开放,是指行政机关面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提供政府数据的行为及活动。
第三条政府数据共享开放应当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遵循统筹规划、积极利用、统一标准、依法管理、无偿服务、安全可控的原则。
第四条市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全市政府数据共享开放工作,统筹协调政府数据共享开放工作的重大事项。区(市、县)人民政府领导本辖区政府数据共享开放工作。
市大数据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政府数据共享开放的监督管理和指导工作。区(市、县)大数据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政府数据共享开放的相关管理工作,业务上接受市大数据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指导。
行政机关应当在职责范围内,做好政府数据的采集汇聚、目录编制、数据提供、更新维护和安全管理等工作。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政府数据共享开放工作纳入本辖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
政府数据共享开放工作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应当加强对政府数据共享开放的宣传教育、引导和推广,增强行政机关政府数据共享开放的意识,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升全社会对政府数据的应用能力。
第七条鼓励行政机关在政府数据共享开放工作中先行先试、探索创新,对在政府数据共享开放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八条在政府数据共享开放工作中,应当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保守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政府数据共享开放,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第二章 数据采集汇聚
第九条市人民政府统筹建设市级政府数据共享平台(以下简称共享平台)和市级政府数据开放平台(以下简称开放平台),用于汇聚、存储、共享、开放全市政府数据。
行政机关信息化系统应当纳入市级政府数据共享开放工作范围统筹管理,与共享平台和开放平台对接,并提供符合相应技术标准的访问接口。
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共享平台和开放平台应当与国家、贵州省的共享平台和开放平台互联互通。
共享平台和开放平台建设、运行、管理和维护的具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十条 政府数据实行目录管理。
行政机关应当在职责范围内编制本机关政府数据资源目录。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将本级政府数据资源目录送上一级大数据行政主管部门汇总;区(市、县)大数据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汇总本辖区行政机关编制的政府数据资源目录,报同级人民政府审定后送市大数据行政主管部门;市大数据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核、汇总本级行政机关和区(市、县)政府数据资源目录,形成全市政府数据资源总目录后报市人民政府审定。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在职责范围内,编制政府数据共享、开放目录,报上级人民政府审定;市、区(市、县)行政机关应当在职责范围内,编制本机关政府数据共享、开放目录,报同级人民政府审定。因有关法律法规修改或者行政管理职能发生变化涉及政府数据共享、开放目录的,行政机关应当自有关法律法规修改或者行政管理职能变化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更新本机关的政府数据共享、开放目录。
市大数据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汇总并及时更新全市政府数据共享、开放总目录,按规定向社会公布。
第十一条 行政机关应当在职责范围内,组织开展政府数据采集工作,对采集的政府数据进行结构化处理。
行政机关对本机关采集的政府数据具有管理权和使用权。
第十二条 涉及多个行政机关采集的政府数据,由相关行政机关按照规定的职责协同采集汇聚。
第十三条 行政机关应当按照技术规范,在确定的期限内向共享平台汇聚政府数据。
第十四条行政机关应当建立本机关政府数据共享开放管理制度,对所提供的政府数据进行动态管理。政府数据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更新,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完整。
政府数据使用方对获取的数据有疑义或者发现有错误的,应当及时反馈政府数据提供机关予以校核。
第三章 数据共享
第十五条 共享的政府数据分为无条件共享、有条件共享。
依法可提供给所有行政机关共享使用的政府数据,数据提供机关应当无条件提供。依法可提供给相关行政机关或者仅能够部分提供给所有行政机关共享使用的政府数据,数据提供机关应当有条件提供。
依法不能共享的政府数据,行政机关不予提供。
第十六条 无条件共享的政府数据,数据需求机关在共享平台上直接获取。
有条件共享的政府数据,数据需求机关应当通过共享平台向数据提供机关提出申请,数据提供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反馈意见并说明理由,同意共享的及时共享或者向数据需求机关提供。
第十七条 行政机关通过共享平台获取的文书类、证照类政府数据,可以作为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的依据。
行政机关办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申请事项,可以通过共享平台获取政府数据的,不得要求其重复提交,但法律法规规定不适用电子文书的除外。
第十八条行政机关通过共享平台获取的政府数据,应当按照使用用途用于本机关履行职责需要,不得以任何方式提供给第三方使用。
第四章 数据开放
第十九条 行政机关应当依照政府数据开放目录,通过开放平台向社会开放政府数据。
开放的政府数据应当可机读、可复制。
第二十条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数据,应当进行脱敏、脱密等技术处理后向社会开放。
第二十一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发现政府数据开放目录以外的数据应当开放或者列入开放目录的数据未开放的,可以通过开放平台向政府数据提供机关提出开放申请。
市大数据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开通政府数据开放需求申请通道,及时回复政府数据开放需求申请。
政府数据提供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同意开放的立即开放,不同意开放的说明理由。同意开放但未列入政府数据开放目录的,应当及时列入。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数据提供机关的反馈意见有异议的,可以向市大数据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复核。
第二十二条大数据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通过开放平台等渠道,收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政府数据开放的意见,定期进行分析,改进政府数据开放工作,提高政府数据开放服务能力。
第二十三条 行政机关应当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开发利用政府数据,推动技术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
第五章 保障与监督
第二十四条市、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推进政府数据共享开放协调管理机制,完善鼓励政府数据共享开放的政策,推动政府数据共享开放工作健康、有序、安全进行。
第二十五条市大数据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行政机关制定政府数据安全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安全测评、风险评估和应急演练。发生重大数据安全事故时,有关行政机关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第二十六条 行政机关应当建立本机关政府数据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保护技术措施,保障数据安全。
第二十七条 市大数据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共享平台和开放平台的政府数据进行异地备份。
第二十八条 市大数据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组织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开展政府数据共享开放工作业务培训。
第二十九条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政府数据共享开放评估考核办法,将政府数据共享开放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绩效考核,定期开展评估考核,及时向社会公布评估考核结果。
第三十条市大数据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督办督查及相关部门每年至少组织开展一次政府数据共享开放工作情况监督检查,及时向社会公布检查结果。
市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定期公布全市政府数据共享开放工作年度报告。
第三十一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违反本条例行为的,可以向市大数据行政主管部门投诉举报。市大数据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调查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反馈投诉举报人。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二条违反本条例规定,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上级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整改,通报批评;逾期不整改的,由上级主管部门和监察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按照相关规定处理:
(一)不按规定编制政府数据资源目录的;
(二)不按规定编制、更新政府数据共享、开放目录或者不及时更新政府数据的;
(三)不按规定采集政府数据,或者可以通过共享平台获取数据但重复采集的;
(四)不按规定将本机关可共享、开放的政府数据汇聚到共享平台和开放平台的;
(五)故意提供不真实、不准确、不完整或者已过时效的政府数据的;
(六)无故不受理或者处理政府数据共享或者开放申请的;
(七)将共享平台获取的政府数据提供给第三方使用的;
(八)无故不受理或者处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投诉举报的;
(九)对责令整改的问题拒不整改的;
(十)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其他行为。
第三十三条违反本条例规定,造成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泄漏的,由相关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处理;给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四条 法律、法规授权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的数据共享开放行为及其相关活动,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三十五条 本条例自 年 月 日起施行。
贵阳市人大常委会 
 
责任编辑:唐艳
产业观察
2016-12-12 09:36:51
贵州《贵安云谷三年会战方案》出台
来源:贵安新区网 时间:2016-12-05 14:24:22 作者:
贵安云谷三年会战方案
为贯彻落实《贵安新区推进大数据战略行动建设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文件精神,加快新区大数据及关联产业集聚发展,结合新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按照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要求,以电子信息产业园数据中心和智能终端制造两大产业为核心,通过贵安云谷建设,大力发展云计算及相关产业,着力培育新业态、发展新型商业模式、完善产业链条,引导云计算、物联网、电子商务、软件研发、互联网金融、教育培训及商业生活配套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推进“产城一体”融合发展。
二、发展目标
——到2016年,贵安云谷云计算及相关产业基础设施体系初步完善,道路交通、能源、供水、排水、医疗、教育、休闲等功能基本齐备,完成投资60亿元以上,产业就业人口达到1.5万人以上,产业规模达到200亿元以上。
——到2017年,贵安云谷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初步建立完善公共云计算服务平台、云服务应用示范及云产业创新发展体系,完成投资100亿元以上,带动产业就业人口2万人以上,产业规模达到400亿元以上。
——到2018年,贵安电子信息产业园云计算、物联网、电子商务、软件研发、互联网金融、教育培训及商业生活配套等产业业态发展成熟,发展要素资源齐备,产业链完整,引进“专、精、特、新”的大数据企业300家以上,带动产业链形成产值600亿元以上,努力将“贵安云谷”打造成“产城一体”的生态谷、智慧谷、创业谷,使贵安新区成为智慧城市新引擎、信息经济新蓝海、产城融合新样板、生态发展新标杆。
三、主要任务
(一)完善云计算产业基础设施
一是加快推动三大运营商数据中心项目建设,加快建成中国南方数据中心。二是加快“光网城市”、“无线城市”建设,加快主干通信管道建设,加快推进新区通信基站、通信管网的规划实施,加快实施“宽带贵安、千兆进楼、百兆入户”工程,2018年实现主要区域无线WIFI全覆盖,优先完善大学城、七星湖科技新城和贵安生态新城及道路沿线的4G网络全覆盖。三是要建设独栋办公楼宇、综合办公楼、创业孵化中心、商务酒店、集居住与生活服务等设施,要逐步完善学校、医院、商业、银行、休闲等生活配套设施。四是2016年要加快推进三大运营商二期、贵安云谷综合体、七星湖智能终端产业园、龙山工业园及综保区二期等项目建设,完善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为开展云计算服务奠定良好基础。2018年要形成在云计算基础设施服务上的区域领先优势,并具备立足新区、辐射西南、服务全国的云计算基础设施服务能力。(牵头单位:经济发展局责任单位:综保区(电子园)管委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及相关单位)
(二)构建公共云计算服务平台
一是充分发挥国家级大数据产业集聚区核心区优势,2017年之前争取引进上海超算中心、广州超算中心、中科院天文台等机构,打造云计算中心集群,2018年建成国家级云计算平台,全力打造开放共享的“智慧贵安”云平台。二是积极发展基于云计算的个人信息存储、在线工具、学习娱乐等服务,培育信息消费。三是支持云计算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等技术和服务的融合发展与创新应用,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四是夯实南方数据中心基础,大力发展计算、存储资源租用和应用软件开发平台服务,以及企业经营管理、研发设计等在线应用服务,降低企业信息化门槛和创新成本,支持中小微云计算企业发展和创业活动。(牵头单位:经济发展局责任单位:综保区(电子园)管委会、大数据办及相关单位)
(三)推进云服务应用示范
通过产学研用联合的方式,加快云计算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应用示范,加快培育一批主业规模突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骨干龙头企业;加大扶持拥有核心技术、具备“专、精、特、新”独特商业模式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填补产业链缺失环节;集中资源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引领产业发展的创新型龙头骨干企业,打造云计算产业创新型企业集群,2018年基本形成电子商务、智慧城市、软件及服务外包、互联网金融四大特色优势业态。
1.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发展电子商务是贵安新区实现弯道取直、后发赶超的战略选择,新区要将电子商务产业作为核心产业,依托电商生态园、电商科创园及综合保税区,着力营造良好的电子商务发展环境,有效促进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有机结合,推动新区电子商务实现跨越式发展。一是扶持企业依托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开展电子商务应用,开拓国内外市场。二是通过“一企一策”等形式,引进国内电子商务产业巨头和世界500强电子商务企业,做大做强一批电子商务示范企业,推动大型商贸流通企业通过电子商务扩展流通渠道和市场空间。三是借助贵安综合保税区,探索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新模式,搭建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力争到2018年,培育引进电商企业累计达到100家以上,电子商务交易总额突破200亿元。(牵头单位:经济发展局责任单位:综保区(电子园)管委会、大数据办及相关单位)
2.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的形成,2016年完成制定智慧城市建设顶层设计方案,建设智慧贵安,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是夯实智慧基础设施。推进智能交通、智能管网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形成高度一体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利用物联网等信息技术,2018年实现对城市井盖路灯、地下管线、景点景观、建筑设施等城市部件的信息采集和运行监测。二是实施智慧运行。通过加强物联网、云计算、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在城市运行中的应用,实现智慧城市运行监测和智能安保应急,提高政府精准管理能力,使城市运行更加安全高效。三是开展智慧服务。通过实施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能金融、智能社区、智能家庭等一系列智慧应用,使城市服务更加及时便捷,有效提高民众满意度,真正将城市发展的成果惠及大众。力争到2020年,将新区打造成集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软件开发等智慧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于一体的开放型“互联网智慧新区”,构建开放共赢创新生态体系及智慧生活产业链群。(牵头单位:经济发展局责任单位:综保区(电子园)管委会、大数据办及相关单位)
3.发展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引进知名软件企业和培育本地软件企业,面向应用需求开发终端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和提供云计算整体解决方案,逐步形成云计算支撑能力。要推动传统服务外包企业进行模式创新,向云模式下的服务外包转型,重点发展云呼叫、云外包等服务产业。支持云计算系统集成企业、咨询服务企业开展云计算相关的规划咨询、监理培训、评估认证、系统集成及运维等服务,为云计算提供运行保障和运行管理方面的服务支撑。围绕贵安软件园、泰豪文化创意产业园打造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基地。力争到2018年,新区集聚软件及服务外包企业达100家以上,营业额超过100亿元,呼叫中心坐席超过1万台。(牵头单位:经济发展局责任单位:综保区(电子园)管委会、大数据办及相关单位)
4. 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产业。规范、有序、安全发展网络金融、移动金融、网络股权众筹、互联网信贷、互联网支付、大数据网贷、大数据信用、数据资产质押、大数据融资等互联网金融新业务,推进互联网普惠金融发展,加快互联网金融产业基地建设,深入推进移动电子商务金融科技服务创新试点工作,打造以数据价值、数据资产为核心的互联网金融新业态。要加快实现网上资金融通,完善服务体系,健全互联网支付模式。探索发展数据征信、数据资产评估、众筹金融等领域,持续优化大数据金融服务体系。力争2018年基本建成互联网金融产业园,汇集20家以上互联网金融企业落地,交易规模达到200亿元,网上资金融通进一步便捷、互联网支付模式更加健全,初步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互联网金融产业基地。(牵头单位:财政局(金融办) 责任单位:综保区(电子园)管委会、大数据办及相关单位)
(四)优化产业发展软环境
积极开展政产学研用合作,集成整合资源,持续优化产业软环境,为云计算产业发展构建良好的支撑体系。扶持专业的产业研究院所、信息咨询测评认证机构等建设专业化的公共服务平台。一是依托产业促进机构,组织中介机构、社会团体搭建通用的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政策辅导、知识产权、投融资、技术引进、管理咨询、商业模式研究、人才培训等专业服务。二是组织云计算产品与解决方案提供商、行业应用厂商、相关硬件厂商、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和用户开展云计算产业交流、产品展示、应用示范推广等活动,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信息沟通和业务合作,共同促进产业发展。三是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趋势,以创客空间、创新工厂等为基本孵化模式,2017年在云计算企业相对集中的软件园区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服务平台。(牵头单位:经济发展局责任单位:综保区(电子园)管委会、大数据办及相关单位)
(五)健全云产业创新发展体系
综合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用户、资金等要素提升云计算产业的创新孵化与成果转化服务,提高引进、消化、吸收和集成再创新能力,打造完善的创新组织体系。2017年制定和完善云计算产学研应用和实施创新的政策法规、创新机制和管理机制,加大对云计算模式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等基础研究与成果转化的扶持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利用、标准制定和相关评估测评等工作,打造优越的创新制度体系。(牵头单位:经济发展局责任单位:综保区(电子园)管委会、大数据办及相关单位)
(六)构建云安全体系
重点研发身份认证、数据备份、云计算基础设施防护等技术,提高云服务的易用性、可用性、稳定性和安全性。不断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加强安全测评、电子认证、应急防范等与云计算相关的信息安全基础性工作。2018年建立云计算安全评估体系,通过技术实现与认证体系提高云计算环境下信息安全监测、预警和应对能力,保障云安全。(牵头单位:经济发展局责任单位:综保区(电子园)管委会、大数据办及相关单位)
附表:1.贵安云谷三年会战实施方案重点目标
      2.贵安云谷3年会战责任分解路线图时间表
附表1        附表2    

 
 
 
 
 
 
解读:贵安云谷三年会战实施方案
《贵安云谷三年会战实施方案》日前出台,新区大数据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表示,预计到今年底,“贵安云谷”云计算及相关产业基础设施体系将初具规模,道路交通、能源、供水、医疗、教育等功能基本齐备,完成投资金额将达60亿元以上,产业就业人口达到1.5万人以上,产业规模将达到200亿元以上。
根据《方案》总体目标,到2017年,贵安云谷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初步建立完善公共云计算服务平台、云服务应用示范及云产业创新发展体系,完成投资金额达100亿元以上,带动产业就业人口达2万人以上,产业规模达到400亿元以上。
到2018年,贵安电子信息产业园云计算、物联网等相关产业预计将引进“专、精、特、新”的大数据企业300家以上,带动产业链形成产值600亿元以上,努力将“贵安云谷”打造成“产城一体”的生态谷、智慧谷、创业谷,使贵安新区成为智慧城市新引擎、信息经济新蓝海、产城融合新样板、生态发展新标杆。
按照《方案》总体要求,将以完善云计算产业基础、构建公共云计算服务平台、推进云服务应用示范、优化产业发展软环境、健全云产业创新发展体系、构建云安全体系为主,通过贵安云谷建设,大力发展云计算及相关产业,着力培育新业态、发展新型商业模式、完善产业链条。引导云计算、物联网、电子商务、软件研发、互联网金融、教育培训及商业生活配套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推进“产城一体”融合发展。
推进云服务应用示范。通过产学研用联合的方式,加快云计算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应用示范,加快培育一批主业规模突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骨干龙头企业。到2018年,将基本形成电子商务、智慧城市、软件及服务外包、互联网金融四大特色优势业态。
优化产业发展软环境。积极开展政产学研用合作,集成整合资源,持续优化产业软环境,为云计算产业发展构建良好的支撑体系。扶持专业的产业研究院所、信息咨询测评认证机构等建设专业化的公共服务平台。
健全云产业创新发展体系。综合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用户、资金等要素提升云计算产业的创新孵化与成果转化服务,提高引进、消化、吸收和集成再创新能力,打造完善的创新组织体系。
构建云安全体系。重点研发身份认证、数据备份、云计算基础设施防护等技术,提高云服务的易用性、可用性、稳定性和安全性。不断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加强安全测评、电子认证、应急防范等与云计算相关的信息安全基础性工作。
 
责任编辑:唐艳
产业观察
2016-12-05 14:24:22
贵阳:建设“人像大数据”系统 精准打击在逃人员
来源:新华社 时间:2018-04-04 10:01:54 作者:蒋成
  近年来,贵阳市公安局建设“人像大数据”系统,成功抓捕多名在逃人员。
  2018年2月27日上午9时50分,贵阳市某重点领域“人像大数据”系统发出预警:全国在逃人员徐某已进入该领域。1分钟后,徐某被抓获。
  “抓到徐某后,我们比对了网上通缉的照片和逃犯本人,说实话,如果只是凭肉眼是无法将两者结合在一起的。”办案民警杨超说,徐某是一个在逃了18年的逃犯,现在的样子和当年通缉照片的样子不一样了,肉眼很难认出。可是“人像大数据”系统能从面部轮廓去判断,即使脸上皱纹再多、胡子再多,也不会影响判断。
  “全国在逃人员一般隐姓埋名潜逃多年,部分已将身份‘洗白’,并且反侦查意识强。”贵阳市公安局信息工业科技处副处长李斌说。
  “系统不仅可以对移动中的人脸进行快速动态检测和定位,还可以从走路姿势等方面数据去判断。”为“人像大数据”系统提供技术支撑的企业负责人卢臻说,“目前,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跨年龄相貌特征预测已经成熟,这对寻找走失时间长的人口和抓捕长期潜逃的罪犯将有很大帮助。”
  “现在,贵阳破获的80%以上的案件运用了‘人像大数据’系统。”贵阳市公安局指挥中心110报警服务台主任徐燕说。
  据统计,从2017年9月到2018年3月,贵阳利用“人像大数据”系统抓捕犯罪嫌疑人872名,其中公安部通缉的全国在逃人员66名。
  “系统不仅在抓捕逃犯上成效明显,在寻找失踪小孩和老人等方面也有很大作用。”徐燕说,“人像大数据”系统能实现案件防范、人口管理、便民服务等方面的效能提升,让“汗水警务”变为“智慧警务”。(记者 蒋成)
 
责任编辑:陈近梅
产业观察
2018-04-04 10:01:54
贵阳国家高新区再次斩获国家级招牌的“背后”:发力大数据 崛起开放经济新高地
来源:贵阳日报 时间:2018-04-02 11:52:17 作者:
 3月,贵阳国家高新区被认定为“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类)”,成为全省首家获此殊荣的单位。截至目前,贵阳国家高新区斩获的国家级招牌已达31块。
 因为发展大数据,贵阳国家高新区获得一个又一个国家级招牌,借助“一带一路”的东风,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让研发技术、高新企业走出去,在国际上交流合作,将智能制造产品销售到国际市场,同时,将国外高级人才、资金和技术引进来,在贵阳落地生根,以开放合作的姿态奏响发展强音……
 闪耀“中国数谷”
 工业化时期数据量大约每十年翻一番,现在数据量每两年就翻一番。浩瀚的数据海洋就如同工业社会的石油资源,蕴含着巨大生产力和商机。
 越是欠发达,越是欠开发,越要思变。作为内陆欠发达地区,贵阳近年来跟踪国际领先技术,打造中国数谷。在2016年举办全球首个大数据主题博览会后,2017年在贵阳又举办了“2017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贵阳成为当今全球大数据领域的焦点。
 作为贵阳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排头兵”,贵阳国家高新区聚集了“北京贵阳大数据展示中心”“贵州(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国家大数据产业实验室”等诸多大数据的产业平台,也聚集了中国科学院软件所贵阳分所、工信部一所贵阳分所、贵州省产业技术研究院、贵州省大数据研究院等大数据研究机构,还聚集了朗玛信息技术股份公司、贵州易鲸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世纪恒通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大数据应用企业。
 自从搭上“大数据”快车,贵阳国家高新区在短短几年跃升15位次,在全国147个国家级高新区中列第41位,斩获31块国家级招牌;与华为、腾讯、博科、戴尔、TCL、国信优易等一批知名企业牵手,聚集大数据及关联企业4000多家,形成了大数据产业聚集区。
 走出去、引进来
 以开放的姿态融入大数据发展潮流,将赢得更广阔的空间。
 “走出去,引进来”,这是贵阳国家高新区着眼国际舞台的核心。贵阳国家高新区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常务副主任潘泷波说,打造“走出去、引进来”的国际合作平台,是以贵阳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为主体,联合贵阳国家高新区国际合作促进中心、贵阳国家高新区大数据发展办公室两个机构,形成“1+2”的服务模式。
 同时,通过整合贵阳留学人员创业园、中国海外高端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中国技术创业协会留学人员创业园等机构的服务功能,开展技术引进、技术孵化、技术输出、科技项目孵化、科技成果评价、国际人才引进、国际人才测评等专业化国际技术转移服务。
 在此模式下,贵阳国家高新区吸引了一批国外高水平科技人才和团队入驻开展创新创业工作,在大数据、大健康等领域引进领军人才,加强了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储备培养,加快了贵阳国家高新区的高科技人才的聚集。
 同时,通过合作开发、战略联盟等技术转移方式,依托区内的科研院所及科技型中小企业科研力量,大力推进科研院所及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海外开展技术研发合作,促进了海外研发机构和企业在高新区内建立技术转移中心,推进海外优势技术在高新区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并建成了创新创业人才最密集、创新创业活动最活跃、创新创业成果最丰富的人才特区,促进国际人才、技术、资本、数据、研发机构等创新资源加速聚集。
 截至去年底,贵阳国家高新区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共引进国外技术近300项,留学归国人员创办企业累计近80家,对接留学人才累计2000余人次;争取国家、省、市及区级安排扶持资金近5000万元,输出技术成果43项。
 美国硅谷、北京中关村等地高端科技人才纷纷来筑创业,推动贵州大数据产业“风生水起”。目前,贵阳国家高新区已聚集各类人才8.5万人、大数据产业人才11000余人。
 乘风“一带一路”
 搭乘“一带一路”东风,贵阳国家高新区加快布局,继续深化“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奏响发展强音。
 贵州航宇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成为美国GE公司在亚洲认定的唯一一家高温合金钛合金锻件制造商,并为英国Rolls-Royce、德国UTC、意大利GEO&G、瑞典Alfalava等长期供应产品;贵州雅光电子为全球最大汽车发电机制造商——法国VALEO公司提供汽车芯片等高端零部件;贵阳时代沃顿科技有限公司在全球反渗透膜行业综合排名第五,其家用水质净化膜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
 高新企业加快拓展海外市场的背后,是贵阳国家高新区优化环境,加快补齐国际化短板,全力推进国际化进程,提升国际化水平的努力。
 贵阳高新区国际技术转移中心采取在境外设置孵化器的方式来深入推进贵阳国家高新区的国际科技合作,目前已在美国硅谷设立了首家境外孵化器,已完成了8家战略性新兴创业企业投资,总投资2780万美元,其中申科生物医药项目已落户贵阳国家高新区。通过硅谷的成功经验,高新区又推动在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家建立“贵阳高新区孵化器”,架起贵阳国家高新区对外交流合作的桥梁和窗口。
 目前,贵阳高新区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已与世界各国企业、大学和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与俄罗斯、白俄罗斯、泰国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园区等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多项国际合作项目,有效带动全省战略新兴产业与重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求和全球创新资源的有效对接,促进全球先进技术、高端人才和项目在贵州落地,带动全省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发展,不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
 “未来,我们将继续把握‘一带一路’的契机,积极拓展国际科技合作渠道,重点推进贵阳国家高新区境外创新中心、国际医药产业园、世界大学科技园等项目建设,推动国际科技合作成果在国内二次转移和产业化,力争在贵州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贵阳打造公平共享创新型中心城市中当‘急先锋’‘顶梁柱’。”贵阳国家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记者 王丹丹)
责任编辑:陈近梅
产业观察
2018-04-02 11:52:17
贵阳市2017年新增51家规模以上大数据企业
来源:贵阳日报 时间:2018-04-02 11:41:31 作者:白雪
 记者从3月30日举行的2018年全市大数据工作会上获悉,2017年,贵阳市大数据政用、民用、商用全面推进,新增规模以上大数据企业51家、累计达172家,全市大数据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817亿元,大数据与实体经济实现深度融合,融合指数达42.5,比全省平均水平高8.7。
 大数据与实体经济实现深度融合。我市以“千企引进”“千企改造”“千企融合”为抓手,强化大数据与工业、服务业、农业的深度融合。大数据与工业深度融合方面,搭建“一企一策”线上服务系统,去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上线459家;航天电器与西门子合作的“电连接器柔性智能制造车间试点示范”入选工信部“2017年中德智能制造合作示范项目”,航天电器等37家企业入选全省“大数据+工业”深度融合试点示范企业。大数据与服务业深度融合方面,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支持旅游、商贸、流通、金融、出行等服务行业向平台型、智慧型、共享型融合升级。大数据与农业深度融合方面,通过开展农村电商星火培训工程、燎原行动工程、村淘创富工程等工程,推进农货进城、网货下乡、电商扶贫。
 大数据政用、民用、商用全面推进。政用方面,政府数据共享开放平台已对全市54家单位、216个系统的2290个数据目录字典实现集中存储、统一管理,初步建成五大基础数据库,开放数据集和API资源1180个,数据530多万条;数据铁笼覆盖市政府组成部门41家。商用方面,市商贸物流云平台数据采集工作顺利推进;实施便捷支付工程,建成贵州通移动金融公共可信服务平台(贵州通),试点推广的移动金融应用日益丰富。民用方面,筑民生平台为市民提供173项在线服务;社会和云平台整合原有分散的百姓交流平台,建起了“党政社企群”协同共治的社会工作体系;大数据精准帮扶平台整合扶贫、民政、卫计、人社、住建、残联、统计、国土等各行业数据,实现全市扶贫信息资源共享,形成了大数据动态扶贫全景图。
 大数据短板有效补齐。去年全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58亿元,通信光缆线总长达到16万公里,互联网出省带宽达到6730Gbps,光纤入户覆盖家庭达到174.75万个。小康讯建设完成投资7635.57万元,全面实现行政村100%光纤覆盖。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大力实施大数据“十百千万”人才培养计划,引进NIIT、伯克利、华唐、惠普等知名机构建立大数据人才培养基地,去年累计培训大数据人才上万人次,引进高层次和紧缺大数据人才834人。法规标准制定方面,出台《贵阳市政府数据共享开放考核办法》和《贵阳市政府数据共享开放实施办法》等配套文件,会同全国信标委等组织开展了涉及数据共享开放、数据交易、区块链等领域的15项地方标准研制。
 今年,我市将抓好大数据产业发展,力争大数据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0亿元;加快十大大数据产业园建设,打造两个50亿元级大数据产业基地;开展百个大数据应用场景示范;实施“千企融合”大行动,打好数字经济攻坚战;实现全市政务应用系统100%接入“云上贵州”贵阳分平台,确保政务数据100%实现开放共享。(记者 白雪)
 原标题:全市去年新增51家规模以上大数据企业 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指数达42.5,比全省平均水平高8.7
责任编辑:陈近梅
产业观察
2018-04-02 11:41:31
贵州:掘金“大数据” 引得“凤凰”来
来源:人民网 时间:2018-04-02 09:47:25 作者:孙远桃
  中国贵州人才博览会现场吸引大量大数据人才到贵州发展创业。
  从互联网“洼地”到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的“高地”,以“大数据”抢得先机的贵州,印象不断被刷新。
  2013年开始谋划,2014年正式启航,2015年后每年数博会,世界各地专家学者、业界精英、互联网巨头都会齐聚贵阳……偏居一隅的贵州,因深耕大数据“蓝海”,变成一个“懂大数据的地方”,不仅获得谷歌、英特尔、微软、IBM、苹果等大批世界知名企业青睐,也吸引了众多互联网科技人才成为“贵漂”。
  “大数据产业发展,技术是核心,人才是关键。”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施长冬表示,近年来,贵州在实施大数据招商的过程中,也同步开启了大数据“引智”工程,向世界广发“英雄帖”。
  截止目前,贵州已引进各类高层次大数据骨干人才2000多名,新建大数据及相关业态博士后流动(工作)站5个,引进院士及其人才团队10人。同时,还通过与阿里巴巴、印度国家信息学院等企业合作,在本土高校开展“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等方式,逐步完善大数据“双创”人才队伍,人才的聚集正在成为助力贵州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供不应求 贵州成大数据人才发展“沃土”
  从年营业额3000万元到6000多万元,贵州航天云网科技有限公司仅用两年时间,就实现了“云端”领跑。“我们公司是贵州发展大数据战略的践行者和受益者。”说起两年来的创业历程,该公司总经理杨灵运如是说。
  贵州航天云网科技有限公司是航天科工集团下属合资企业,以云制造、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和工业大数据为主营业务。2016年,利用国家批复建设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的契机,航天科工集团决定把贵州作为工业互联网发展的主战场,决心通过工业大数据汇聚、收集、整理,把贵州工业云应用做大、做强。
  “公司落户贵州,可谓占尽天时、地利和人和。”在杨灵运看来,贵州不仅在生态环境上适合大数据产业发展,更有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各种优惠政策,众多“双创”人才的聚集,将为公司稳定快速发展提供了最可靠保障。
  实事证明了杨灵运的想法。依托“云上贵州”大数据平台,公司研发的贵州工业云平台自2016年7月正式上线。目前,该平台已经拥有超过7万余家企业用户,发布采购需求和产品超过40000条,累计成交17000多笔,成交金额突破10亿元。
  贵州航天云网科技有限公司只是众多落户贵州的一个代表。数据显示,2017年,仅贵阳市的大数据企业就已经达到1200家,大数据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达到了800亿元,同比增长21%。按照贵州省政府印发的《贵州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方案》,到2020年,贵州大数据三类业态产值(收入)将超过3000亿元。
  众多大数据企业和项目的落地,带动了大量人才的聚集。据智联招聘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大数据人才需求同比上涨45%,而贵州的大数据人才需求则上涨至64%,成为人才需求量最大的行业之一,贵州正在成为大数据企业和人才发展的沃土。
   多措并举 打造人才队伍建设“贵州方案”
  “我已经关注贵州很久了,今年趁着贵州引进大数据项目的契机,希望能够留在贵州发展。”在2018年3月举办的第六届中国贵州人才博览会上,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唐新怀带着他自主研发的舆情大数据分析系统项目来到贵州。
  因长期从事大数据方面的研究,唐新怀一直非常关注贵州的发展,在他看来,贵州在大数据人才资源储备方面并不具备先天优势,但在人才引进方面可谓诚意满满,这一次唐新怀决心前往贵州,最主要的还是看中了贵州对人才的重视。
  和唐新怀观点一致的,还有两年前就来到贵州发展的数据安全方面的权威专家、有着长江学者和“杰青”头衔的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杨义先。在杨先义看来,贵州瞄准大数据战略,通过人才专项支持,承担重大科技项目,搭建平台载体,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形成“战略、人才、项目、平台、转化”“五位一体”的招才引智模式,为科技人员“贵漂”提供了保障。
  “人在干,数在转,云在算。人是大数据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只有人才兴旺,大数据的发展才会迎来春天。”贵州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厅长朱桂云告诉记者,掘金“大数据”,贵州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都下足了功夫。
  以政策为引导,支持与鼓励高校、职校、园区、企业发挥“育才”“聚才”作用;健全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以吸引大数据领军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支持大数据企业引进专业人才和急需人才;鼓励政、校、企联动订单式培养各类人才……
  据统计,自贵州开始大数据发展征程以来,仅贵阳市制定实施的与大数据人才建设相关的政策文件就超过30部,几乎覆盖了引才聚才、选才育才、用才留才的人才队伍建设全过程,全力为大数据人才发展开路护航。
   凝心聚力 让更多大数据人才筑梦贵州
  人才政策新、机制活、环境好,以大数据筑巢引凤,贵州在谋求弯道取直中成果丰硕,然大数据发展路上,依然任重道远。
  2017年数博会发布的《2017中国大数据发展报告》中显示,目前我国大数据人才依旧稀缺,尤其是数据分析、系统研发等技术类人才更甚。报告还显示出我国大数据人才存在地域供需不均衡、学历层次错位明显、预期薪资与市场脱节等问题。智联招聘调查统计显示:短期内我国大数据人才缺口将超过130万。
  “虽然贵阳大数据已从风生水起到落地生根,但大数据人才资源匮乏依然是困扰大多数企业的问题。”作为贵州创新创业人才最密集、创新创业活动最活跃、创新创业成果最丰富的人才特区,贵阳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依然表示出了自己的担忧。
  如何让更多“凤凰”栖息贵州,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吴德贵给出自己的建议。吴德贵认为,贵州在人才引进策略上,应当坚持刚柔相济、以柔为主,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学会借智力借思想。选好人是留住人才的前提,育好人是留住人才的基础,用好人是留住人才的关键。文化软实力,在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企业发展过程中极为重要。必须切实增强文化自信,激发内生动力。
  “在伟大新时代,人才将是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发展当中的最大变量。牢牢抓住第一资源,抓住最大变量才能实现人才工作的蓬勃发展。”贵州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吴大华认为,贵州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必须做好人才优先规划绘就发展蓝图、人才优先引进激发“森林效应”、人才优先服务保障事业扎根、人才优先发展助推产业振兴。
  吴大华表示,贵州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找准人才发展的突破口,全面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打造人才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完善人才政策措施,切实加强平台载体建设,努力提供人才服务保障,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确保各类人才安居乐业在贵州、创新创业在贵州、筑梦圆梦在贵州。(孙远桃)
责任编辑:陈近梅
产业观察
2018-04-02 09:47:25
贵州省司法厅与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联手贵州省大数据律师服务团成立
来源:贵州都市报 时间:2018-03-30 18:57:35 作者:庞智
 为充分发挥律师在我省深入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中的职能作用,近日,省司法厅与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决定,共同成立“贵州省大数据律师服务团”。
 据了解,律师服务团主要的服务范围包括:为深入推进全省大数据战略行动和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建设提供法律服务,为大数据领域法规、政策及行业标准制定提供法律服务,将协助建立贵州省法律服务云平台等。(记者 庞智)
责任编辑:陈近梅
产业观察
2018-03-30 18:57:35
大数据春风得意 数谷贵阳集中宣讲“万企融合”大行动
来源: 数据观 时间:2018-03-30 09:47:49 作者:黄玉叶
 【编者按】阳春三月,有着“中国数谷”之称的贵阳市大数据春风得意,行业佼佼、翘楚云集,“数字经济”攻坚战炮响伊始,“万企融合”大行动集中宣讲暨方案对接活动在贵阳乘势拉开帷幕,成者赐教,如沐春风。
 3月29日,贵阳市“万企融合”大行动集中宣讲暨方案对接活动在贵阳会议中心盛大举行。贵州省大数据局大数据产业发展处,市各有关单位负责人,市大数据委领导班子成员,各区(市、县)、经开区、高新区、综保区、双龙航空港经济开发区大数据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百余家实体经济企业代表,“万企融合”方案解决商代表等参加了本次宣讲。贵阳市大数据办副主任、市大数据委主任唐振江主持了本次活动。    
 贵阳市大数据办副主任、市大数据委主任唐振江主持本次宣讲讲活动  
 活动现场
 “过去的一年里,贵阳市步入了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初、中级阶段,融合指数达到42.5,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唐振江在活动现场介绍到。“万企融合”大行动是贵州省推进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快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好“数字经济”攻坚战的重要抓手,此次宣讲对接活动的开展,将有利形成贵阳市各地区、各行业共同推进“万企融合”大行动的良好氛围,全力以赴发展数字经济,打造“中国数谷”,助推贵州省实体经济与大数据深度融合。省大数据局大数据产业发展处副处长韩朱旸,也就国家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有关部署和重点方向,深入解读了贵州省“万企融合”大行动方案。  
 贵州省大数据局大数据产业发展处副处长韩朱旸
 本次活动分为集中宣讲和方案对接两大环节,包括贵州航天云网科技有限公司、神州买卖提有限公司(神州数码)、贵州电子电子商务云运营有限责任公司、修文县农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贵阳海信电子有限公司、贵阳朗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内的六家“万企融合”方案解决商坐镇现场,为在场的嘉宾奉献了一场干货横飞、智慧碰撞的大数据盛宴,解决商以实际经验为参考向现场131家实体经济企业进行了精彩生动的宣讲。场内由阿里云、科大讯飞、航天云网、小i机器人、思爱普、用友等15余家优秀大数据公司组成的方案解决智囊团更是备受青睐与瞩目,在方案对接环节,这15余家大数据企业分别围绕智能制造及机器人、云服务、行业软件应用等三个提供方案主题进行分组,与在场的实体经济企业代表展开了火热的对接交流活动。  
 贵州航天云网科技有限公司市场营销总监 张磊  
 神州买卖提有限公司(神州数码)市场总监郑恺  
贵州电子电子商务云运营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余娟
 修文县农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常务副总杨健  
贵阳海信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温洪刚  
贵阳朗玛信息高级副总裁李旋峰
 据悉,为让相关单位、企业更好了解“万企融合”大行动相关政策及典型案例,活动举办方还现场为每一位到场嘉宾准备了一套培训辅导教材,该教材由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与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共同编制,从总体态势、贵州行动、工作部署三方面对“万企融合”大行动进行了深度剖析,并从农业、工业、服务业三大业界列举出十七个优秀示范案例供企业学习取经。  
 由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与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共同编制的培训教材
 大数据既是大机遇、大变革,又是大产业、大红利。正如习总书记所说:“大数据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应该审时度势、精心谋划、超前布局、力争主动。”过去的五六年,贵州省大数据战略成效显现。目前,贵州正处在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过渡的历史新时期,未来大数据发展路在何方?贵州省委省政府做出了新时代的大数据战略抉择——2018年2月7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正式印发了《贵州省实施“万企融合”大行动 打好“数字经济”攻坚战方案》,全面部署贵州省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正成为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也是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作为我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省发展数字经济,实现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仅是必然之选,也是弯道取直,后发赶超的新战略引擎。大数据这棵智慧树唯有与实体经济并蒂而生、深度融合,才能扎根更广阔的土地,结出更甘甜的智慧果实。(数据观记者 黄玉叶)
责任编辑:陈近梅
产业观察
2018-03-30 09:47:49
以大数据手段提升市场监管效能 贵阳云岩区“互联网+”智慧监管平台下月开建
来源:贵阳日报 时间:2018-03-29 11:37:32 作者:黄秋月
  3月28日,记者从云岩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作为运用大数据手段提高市场监管效能的重要抓手,云岩区“互联网+”智慧监管平台建设方案已初步确定,下月将正式投入建设。
  “互联网+”智慧监管平台依托大数据理念和技术建设,包含一个指挥调度中心和移动执法系统、智慧便民系统两大系统,主要开展对云岩区市场主体的准入管理、综合监管、执法办案等工作,以加强对假冒伪劣产品的监测和打击力度,不断提高基层监管能力,为辖区经济健康发展护航。
  其中,指挥调度中心包含智慧办公系统、案件管理系统、数据分析及查询系统、监控指挥系统、绩效管理系统、视频监控、投诉举报处理系统、电梯监管系统、食品及餐饮类商户联网管理等内容,可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提高办事效率与市场监督管理的执法水平。
  移动执法系统主要用于执法人员日常对食品、产品质量、餐饮服务、药品、电梯安全等进行常规监管,移动执法端可填写相关检查表格并上传监管照片,做到“处处留痕”。智慧便民系统则主要包含新闻公告、透明厨房、投诉举报中心、业务办理、知识查询等功能板块,消费者可通过该系统第一时间了解权威信息,实时查看餐饮企业的厨房监控视频,及时举报相关违法行为,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
  “平台的建设可进一步完善云岩区市场监管机制,减少监管缝隙,提升工商行政管理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质量技术监督局合并后的工作效能,增强监管合力。同时,依托大数据手段的综合应用,可有效优化、细化、固化权力运行流程和办理环节,实现网上办公、网上审批、网上执法,让权力在阳光下清晰透明规范地运行。”云岩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整个平台预计10月完工投用。
 
责任编辑:陈近梅
产业观察
2018-03-29 11:37:32
贵阳大数据共建共享健康生态新城项目签约
来源:贵阳日报 时间:2018-03-29 11:08:17 作者:王丽娜
  近日,贵阳经开区与融创集团签订投资合作协议,双方将携手打造贵阳大数据共建共享健康生态新城,推动提升经开区产城融合。
  据介绍,世界五百强企业——融创集团将充分发挥人才、资金及产业优势,以融创国际影城为核心,建立创新、生态休闲两条功能轴,以田园休闲与生态度假为中心,打造影视乐园区、田园都市区、健康度假区、生态休闲区等多个板块,形成 “一核双心、两轴四区”的富美乡村及田园综合体,打造贵州省首个附有科技人文特色的数字经济健康小镇,形成大数据共建共享健康生态新城。
  经开区将加强统筹协调,强化要素和服务保障,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确保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见效,实现双方互利共赢。
  据悉,融创数字经济小镇项目与经开区“产业园区化、园区高端化”的发展路径高度契合。此次合作,在提升园区产业品质、优化园区功能布局、提升园区产业承载能力等方面均有重大意义。(通讯员 王丽娜)
 
责任编辑:陈近梅
产业观察
2018-03-29 11:08:17
贵阳国家高新区:人才特区是这样“炼”成的
来源:贵阳日报 时间:2018-03-28 14:03:47 作者:王丹丹
  在高新区大数据创客公园旁,“贵阳国际人才城”几个字格外引人注目。这一带不仅是贵阳打造人才强市的“洼地”,还是贵阳的“人才特区”。作为市委、市政府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突破口,2012年,高新区启动实施“人才特区”建设,力图从体制机制上大胆创新,先试先行,探索出一条聚才、用才、留才的新路。
  几年来,“人才特区”发挥特别效应,成为贵阳市的人才磁场,高新区共聚集各类人才8.5万人,大数据产业人才1.1万余人,其中签约院士19人,权威专家14人,博士634人,各类大数据高层次人才1320人。目前,全区高层次人才总量达3083人,超过人才特区建设总体目标一倍,保有量居全市前列。人才结构日趋优化,人才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人才引擎提速转型发展效应不断彰显。
  梧桐枝繁凤来栖,创新创业满园春。今年3月24日至25日,在第六届中国贵州人才博览会上,高新区作为全省首家国家级高新区、全省唯一的人才特区,紧扣以大数据为龙头产业的发展实际,整合人博会平台优势,深挖海内外高端人才资源,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204名,其中博士42名,硕士140名,副高及以上22名,签约人才项目28个,各项聚才引才指标位列全市第一。
  3月25日,贵州省首家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在高新区揭牌,这意味着高新区将有效整合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各类优惠政策,为企业人才创新创业保驾护航,开启高新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新征程。
   A “政策磁场” 吸引天下英才
  政策是吸引人才的有力“磁场”,好的政策能够畅通人才引进渠道,激发人才干事创业活力。
  高新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精神,起草高新区建设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匹配政策措施(初稿),全方位深化人才引、育、流、用、评等改革,破除人才工作体制机制障碍,为人才松绑,让人才创新创造迸发活力;制定人才智力收割机顶层设计,创新人才智力“发掘”和“收割”机制,打造“智力收割机”,拓展引才“朋友圈”,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氛围。
  “科技十条”“大数据招商引智十条”“创客十条”等近20条全省最优惠的西部独特人才政策措施,抢抓大数据、区块链、军民融合发展机遇,率先出台高新区数据中心人才补贴暂行方案、高新区大数据人才精准培训试行方案、首个区块链技术创新人才优惠政策,起草高新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人才服务保障实施方案……一个个优惠政策,对天下英才抛出“橄榄枝”,更形成了吸引人才的特殊磁场,不仅引进了大量人才,更激发了广大人才干事创业的活力。
  为健全海外智力收割机制,高新区发挥海外人才创新创业协会、欧美同学会高新分会组织力量,建立贵创北美·高新站(贵阳高新硅谷)孵化器、“丝绸之路”高科技园区联盟西南分中心、贵阳高新(莫斯科)创新中心、中以高科技合作创新中心,促进科研、学术、项目、人才交流合作。
   B 精准对接 快速找到“千里马”
  企业需要什么人才,就引进什么人才;哪里最需要人才,就引导人才流入。高新区通过各种大型招才引智活动,精准对接最急需人才的企业。同时,积极发挥驻京、沪人才工作联络站作用,延伸引才触角。
  第五届人博会上高新区收获丰盛,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152名;第六届人博会上高新区再次摘取“聚才引才”的桂冠,成功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204名,其中博士42名,硕士140名,副高及以上22名,签约人才项目28个,各项聚才引才指标位列全市第一。
  “第六届人博会筹备之初,区人才办就面向全区企业进行了人才需求全面摸底调查,掌握高层次人才及急需紧缺人才需求1400余名,统一印制了人才需求目录,为精准引才提供支撑。同时,制定招才引智政策汇编,帮助人才及时了解园区优惠政策,更好创新创业。”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加快促成更多人才及项目落地,高新区与省、市组委会积极对接,提前掌握全省邀请高层次人才信息,由区属各部门安排专人组成人才寻访小组,现场与人才联络洽谈,并向组委会邀请的近100余名人才发送邀请信息。为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高新区邀请50余名海内外人才参加现场推介交流及参观考察,经过沟通洽谈,全部与高新区签署高层次人才项目引进合作意向书。根据企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情况,高新区积极统筹产发、科创、投促、创服、大数据办等部门的引才资源,主动对接,跟踪服务,并组织园区智联招聘等16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与省组委会签订人才寻访协议,最终促成94名高层次人才全程参加有关活动,成功推荐其中28名人才分别出席开幕式集中签约仪式及贵阳市集中签约仪式,邀请参会人数和签约达成量位居全市前列。
  此外,高新区采取“合作引才”的方式,实施大数据发展顾问专家制度、特聘专家制度,建立大数据专家动态库,对全区重大决策、重大问题、重点产业提供咨询与建议,为全区各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服务。目前,高新区引进王兴军数字电视团队等国内知名专家领衔人才团队,共促成各类大数据关联智力合作750余项,合作金额达20余亿元,提供大数据服务人才300余名。
   C 培训产业 塑造培育更多人才
  高新区不仅吸纳天下英才,更通过培训产业培育人才。近年来,高新区抢抓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人力资源服务等产业发展机遇,精准定位,率先发展,围绕主导产业培育一批产业领军人物,为产业发展夯实智力基础。同时,起草《关于支持贵阳国家高新区建设贵州省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政策措施》,支持人力资源企业做大做强,促进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聚集,营造产业发展良好氛围。截至目前,高新区共聚集人力资源服务主营企业200余家、关联企业600余家。
  高新区锁定政府公职人员、企业员工、在校学生、社会人员“四个板块”,依托NIIT、Infosys、大数据创新联盟等大数据专业培训机构,采取“菜单式”“订单式”等多种培养模式,培训大数据人才8000余人次,领导干部及业务骨干1000余人次,专业学生500余人次,中小学生及社会群众3万余人次,还承办“一带一路”部分发展中国家、四川自贡等地的大数据专题培训,获批贵州省组织人事干部学院现场教学点、贵阳市干部大数据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
  针对企业最需要的高端人才,高新区重点资助和培养有重大创新前景和发展潜力的中青年人才,组织申报省管专家18人、核心专家5人、省百千万人才9人、绿色通道高级职称人才5人、民营经济职称150人。
  此外,高新区持续深化政校企合作,聚合三方优势资源,联合省内各高校、大数据培训机构共建大数据共享工作室,借助资源共享、项目共享、人才共享三大举措,探索大数据人才培养新模式。
   D 配套服务 留人才常驻高新
  人才创新创业遇难题,第一时间帮助解决;人才有工作需求,数据库实现精准搭桥;为人才配置基础生活设施,搭建“十分钟生活圈”……
  为了留住人才,高新区提供人才精细化服务,优化人才创新创业“软环境”。实行全区人才工作目标考核制度,工管委“微信群——现场办公——联席会议”人才工作调度机制,针对园区人才创新创业难题,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研判介入、第一时间协调解决。
  同时,高新区建立招商引智人才需求信息库,收集整理100余家企业近500个岗位人才需求2000余人,利用二维码、微信宣传等手段进行推广;实行“一个服务领导+一个服务专员+一个服务团队”模式,推行人才专员联系服务制度,切实帮助企业人才解决问题;积极引进全球贵州博士俱乐部、女企业家俱乐部、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贵阳协同创新中心、贵州省大数据人才发展促进会等,充分挥发人才组织优势作用,搭建沟通合作桥梁,凝聚智力资源;搭建“贵阳高新人才”微信公众平台,向企业提供全面、快捷、高效的资讯服务,构建人才“十分钟生活圈”。截至目前,高新区共接受人才政策咨询1132人次,办结人才困难和问题反映126件,办结满意度为100%。
  今年,高新区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围绕贵阳打造公平共享创新型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创新人才智力“发掘”和“收割”机制,打造“智力收割机”,拓展引才“朋友圈”,努力打造全省全市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人力资源发展先行区、高端人才融合汇集区、国际人才开放引领区、大数据人才培育示范区、紧缺人才合作共享区。(记者 王丹丹)
责任编辑:陈近梅
产业观察
2018-03-28 14:03:47
贵阳经开区国家大数据安全靶场会议中心方案通过评审
来源: 贵阳日报-数据观 时间:2017-04-13 10:07:04 作者:王丹丹
经开区推进大数据安全产业示范区建设
国家大数据安全靶场会议中心方案通过评审
  记者昨日从贵阳经开区获悉,大数据安全产业示范区——国家大数据安全靶场(会议中心)单体方案已通过专家评审。
  据了解,经开区按照全市大数据安全“1+1+3+N”的思路,立足全省乃至全国大数据安全技术创新中心、大数据安全应用示范中心两大定位,启动大数据安全产业示范区建设。从今年起,将分期建成国家级大数据安全靶场、大数据安全技术创新中心、大数据安全产业应用示范中心,以及大数据安全研究院、大数据安全人才培养基地、大数据安全产业孵化基地等内容板块。
  目前,经开区已进一步完善了大数据安全靶场建设的设计。为确保建设项目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实施性,经开区召开国家大数据安全靶场(会议中心)单体方案专家评审会,邀请规划、建筑方面多位专家参与评审,并就设计方案的外部景观、会议中心主体建筑、建筑外装、夜景设计等提出意见及建议。参会专家采取实名投票制进行投票,方案同意票率为100%。
  据悉,经开区将把该项目作为展示经开区形象的标志性建筑,以高标准、高要求开展,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思想理念,打造生态、环保的绿色建筑。(记者 王丹丹)
 
责任编辑:陈近梅
产业观察
2017-04-13 10:07:04
贵阳市委书记陈刚:“诚信上链 + 贵阳聚数” 用区块链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来源: 数据观 时间:2017-04-13 09:55:05 作者:
 4月12日,贵州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贵州省大数据发展领导小组副组长陈刚出席“数聚诚信·上链贵阳”暨区块链底层技术系列发布会并致辞。
 贵阳市政府副市长王玉祥、徐昊陪同。中国开发性金融促进会秘书长、上海远东资信评估有限公司董事长邢军致辞,上海分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CEO达鸿飞介绍相关背景。
 本次发布会旨在抢抓贵州省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机遇,结合《贵阳区块链发展和应用》白皮书的总体设计,依托贵阳市在大数据领域的发展优势、良好生态以及相关企业的技术支撑、实践积累,进一步推动以智能合约、跨链技术等为代表的区块链核心技术发展,推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加快区块链技术应用落地。   贵州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贵州省大数据发展领导小组副组长陈刚致辞  
 陈刚在致辞中指出,诚信之诚,内诚于心;诚信之信,外信于人。诚信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从未磨灭的价值观,也是一个不容易破解的难题。解决诚信问题与应用场景息息相关,已极为迫切。近年来,贵阳市运用大数据思维手段,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当前正在尝试利用区块链等新技术,在可信数据生态环境下,把诚信体系建设这一道德问题逐步变成数学问题。“诚信聚数”,将为打通政用、民用、商用数据,实现共享协作提供全新解决思路;“贵阳上链”,将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注入动能,为实现公平公正公开提供技术背书;“诚信上链 + 贵阳聚数”,将为传统行业及新兴产业插上科技和诚信的双翼,有望实现突破性超常规发展。贵阳将继续用好改革的办法和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手段,深入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为解决具有全球共性的社会治理难题提供示例方案。今天贵阳迈出了一小步,希望成为通过大数据、区块链自主技术路线推动诚信体系建设的一大步。   活动现场  
 邢军说,贵阳这几年在大数据领域先行先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区块链推动诚信体系建设是又一次领先性的探索。远东资信评估公司与分布信息科技公司满怀信心,将立足各自优势与贵阳紧密合作,把更多资源力量嫁接过来,与贵阳一道共同迈开新步伐,在运用区块链建设社会诚信体系方面做出品牌,做出影响。   贵阳综合保税区与远东资信评估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会上,贵阳综合保税区与远东资信评估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陈刚、王玉祥、徐昊等见证签约。分布信息科技公司有关负责人分别作智能合约2.0、跨链互操作协议、抗量子密码学等区块链底层技术发布。
 发布会后,陈刚到贵州小i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调研。
 贵阳综合保税区、市直部门有关负责人,企业代表和媒体记者参加发布会。
责任编辑:陈近梅
产业观察
2017-04-13 09:55:05
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大数据展示中心4月底完工 将于数博会期间“全新亮相”
来源: 贵阳日报-数据观 时间:2017-04-12 17:47:00 作者:胡艳 蒲骏涛
随着设施设备安装接近尾声,展示影片进入最终输出阶段,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大数据展示中心将于本月底全面完工,并于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期间与国内外嘉宾见面。   经济区大数据展示中心效果图  
据了解,这一大数据展示中心是双龙航空港经济区重点项目之一,位于双龙数据工厂四层,占地面积2468平米。中心以“科技感、数据化”为理念,采用流线型设计风格展示双龙航空港数据形象,是一座领先于全国的智慧化大数据展示体验中心。展馆设有全馆智能人流管控系统,在参观完展馆后,可以马上打印出专属个人的参观大数据;馆内的大数据球幕、BBD展区移动屏幕和裸眼3D飞行影院,均具有极强的互动体验感。
该项目由贵州双龙航空港开投集团商服公司承担建设,于2016年12月进场施工,投资总金额约3600万元。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双龙园区大数据产业发展的重要展示和体验平台,通过影片、数字化展板、VR等方式,让参观者更形象直观地了解经济区大数据产业发展历史及现状。
(通讯员 胡艳 蒲骏涛)
责任编辑:陈近梅
产业观察
2017-04-12 17:47:00
图说 ▏三年数据之路 看贵阳各区市县如何在数据中遨游
来源:贵阳网 时间:2017-04-12 15:48:09 作者:  
☞点击进入【2017数博会专题】
http://www.cbdio.com/zhuanti/node_8880.htm
【 关于数博会 】
  数博会作为全球首个大数据主题博览会,秉承“国际化、专业化、高端化、可持续化、产业化”的核心理念,旨在为全球范围大数据领域专业人士和企业提供行业前沿资讯、热点动态以及合作交流平台,促进大数据行业的技术发展和应用。数博会已成为全球大数据领域的盛会。
  2017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将于5月26日-29日在贵阳市举行,它将继续聚焦大数据的探索与应用,展示大数据最新的技术创新与成就,成为中国最具国际化和产业化的高端专业平台。
数博会官方微信二维码 ☟
责任编辑:陈近梅
产业观察
2017-04-12 15:48:09
全国首部政府数据共享开放地方性法规在贵阳诞生
来源: 数据观 时间:2017-04-12 10:15:21 作者:宋小茜
  4月11日,贵阳市人大常委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贵阳市政府数据共享开放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2017年5月1日起施行。这是全国首部政府数据共享开放地方性法规,也是我国首部设区的市关于大数据方面的地方性法规。
  《条例》的出台,将国家、省、市关于政府数据共享开放的相关规定和贵阳市实践中的成功做法提炼在法规中进行固化,对政府数据共享开放的管理机制、部门职责、平台建设维护、采集汇聚、共享开放范围边界及使用具体要求、监督管理、安全保障等措施进行规范,为解决政府数据共享开放顶层设计不完善、部门壁垒、条块分割、供给与需求脱节、安全保障欠缺等一系列问题提供了法规依据,使政府数据共享开放进入法制轨道运行。
  《条例》包括总则、数据采集汇聚、数据共享、数据开放、保障与监督、法律责任、附则七章共三十三条。发布会上,相关领导从数据存放方式、数据开放与安全、数据开放造福于民等方面对《条例》进行了解读。
   “共享”、“开放”有区别
  《条例》所称政府数据,是指市、区(市、县)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和派出机构、乡(镇)人民政府(以下简称行政机关)在依法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各类数据资源。
  《条例》所称政府数据共享,是指行政机关因履行职责需要使用其他行政机关的政府数据或者为其他行政机关提供政府数据的行为。
  《条例》所称政府数据开放,是指行政机关面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供政府数据的行为。
  在《条例》中将市、区两级政府及工作部门和派出机构、乡(镇)人民政府简称为行政机关。政府数据共享仅限于行政机关之间,政府数据开放则是行政机关将政府数据提供给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因此,政府数据共享和开放的对象和类型是不同的。政府数据共享分为无条件共享、有条件共享。无条件共享的政府数据,应当提供给所有行政机关共享使用;有条件共享的政府数据,仅提供给相关行政机关或者部分行政机关共享使用。而政府数据开放则是坚持最大限度开放的原则,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开放的政府数据以外,行政机关都应当向社会开放。
  通过对政府数据共享和开放的规定,推动行政机关主动共享和开放数据,打破部门壁垒、数据孤岛、条块分割、供给与需求脱节的现状,让全社会分享政府数据红利,规范贵阳市政府数据“聚、通、用”,全力推进大数据商用、政用、民用创新。
   数据存放“云上贵州”贵阳分平台
  贵阳市人民政府依托“云上贵州”贵阳分平台,统一建设政府数据共享平台和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用于汇聚、存储、共享、开放全市政府数据。
  该平台构建在全国统一的电子政务外网上,面向全市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提供数据服务,从国家到省、市,乡镇。目前,贵阳在数据开放和共享方面已部署市委组织部、市群工委、工商局、市国资委、市交委等17家部门89个应用系统,包括数据民生、党建红云、社会和云、数据铁笼、道路运输及危险品管理系统、国有企业大数据监管平台等,年底共计150个系统将全部迁移到“云上贵州”贵阳分平台。同时,依据《条例》第二章第九条,在省大数据局的指导下,年内将实现与“云上贵州”的互联互通和资料交换。同时,将进一步引导和鼓励其他社会数据资源和应用向“云上贵州”贵阳分平台汇聚,整合形成区域内的“块数据”。
  政府数据共享平台由政府数据资源目录、基础数据库、政府业务专题库,政府数据共享系统等组成。政府数据资源目录是共享开放的基础的工作,目前大数据委统筹指导各个单位已完成51家市直各部门摸清家底的工作,统计出128个数据来源(含业务系统和电子台账)、核心数据182项,部门政府可共享数据1070项,完成212类约3亿条数据的入库工作。基本实现跨部门、跨层级数据资源共享,实施一批数据共享应用。
  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已于2017年1月18日正式上线运行,现已向社会免费开放1058个数据集以及API资源,基本涵盖贵阳市级所有政府部门及相关直属事业单位共50余个部门。在国内率先按照“领域、行业、部门、主题、服务”5种数据分类,极大提升了数据检索、定位、发现的便捷性与精准性,并提供“XLS、JSON、XML、CSV”4种可机读开放格式、可视化数据图谱展示、“数据目录+服务目录”等创新型数据服务形态,实现数据的深度关联开放,更好地满足社会各类群体在更多应用场景下对数据查询、调用、研究和开发的使用需求。据专门对全国各相关城市政府数据开放和效果评价的复旦大学数字与移动治理实验室评测报告,贵阳市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已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多政策助推《条例》施行
  一是贵阳市政府将以规章形式出台《贵阳市政府数据资源管理办法》(暂定名),对政府数据资源目录的编制、汇总、报送、审查、公布、更新、维护及管理的责任主体、程序、方式及其相关管理措施进行细化和规范。
  二是贵阳市政府将以规章形式出台《贵阳市政府数据共享开放实施办法》(暂定名),对各级行政机关共享、开放政府数据的边界范围、分类、采集、汇聚、共享、开放的程序、方式及其他要求进行细化和规范。
  三是贵阳市政府将以规章形式出台《贵阳市政府数据共享开放考核评估办法》(暂定名)。拟对政府数据共享开放考核评估的责任主体、对象、内容、方式、程序、考核评估结果运用等进行细化和规范。
  四是贵阳市政府将以文件形式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政府数据共享开放的实施意见》,目前,大数据委已经完成了文本的起草工作,现正进行修改和论证,按程序报市政府审定。
  五是其他方面的事项,如:政府数据共享开放平台管理、政府数据共享开放安全管理、政府数据共享开放过程中部门与公众互动、政府数据共享开放保密审查、政府数据安全应急预案等。
   安全与开放并举
  数据安全是政府数据共享开放的前提,《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为数据安全保障上提供了法律支撑。同时,为确保政府数据共享开放安全可控,切实保障数据安全,《条例》第二十四条至第二十六条对建立健全政府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和共享开放保密审查机制,制定政府数据安全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安全测评、风险评估和应急演练,定期组织培训提升共享开放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等方面作了规范。
  为确保各级行政机关严格按照《条例》规定开展政府数据共享开放的各项工作,第二十七条规定将政府数据共享开放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绩效考核。
  为鼓励社会积极参与政府数据开放工作,第二十八条规定鼓励社会参加政府数据共享开放工作评估。
   《条例》适用于民生服务
  《条例》第二十条规定,“信用、交通、医疗、卫生、就业、社保、地理、文化、教育、科技、资源、农业、环境、安监、金融、质量、统计、气象、企业登记监管等民生保障服务相关领域的政府数据,应当优先向社会开放。社会公众和市场主体关注度、需求度高的政府数据,应当优先向社会开放。”
  国务院《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规定:“围绕服务型政府建设,在公用事业、市政管理、城乡环境、农村生活、健康医疗、减灾救灾、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文化教育、交通旅游、质量安全、消费维权、社区服务等领域全面推广大数据应用,利用大数据洞察民生需求,优化资源配置,丰富服务内容,拓展服务渠道,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城市辐射能力,推动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缩小城乡、区域差距,促进形成公平普惠、便捷高效的民生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因此,政府数据开放的范围和急需程度应该与社会公众和市场主体关注度、需求度相适应,《条例》将此类政府数据也列为优先向社会开放的范畴。
   延伸阅读:
  《条例》诞生时间表
  2016年3月,贵阳市委批准,立法工作正式启动。此后,贵阳市人大财经委、法制委,贵阳市政府法制局和大数据战略重点实验室抽调人员组成的六个调研组历时50天完成了对贵阳市40家数据铁笼实施单位和56家大数据企业的调研工作。同时委托10个区(市、县)人大常委会开展了对各地大数据发展及政府数据开放工作的调研。形成了立法调研3个总报告104个分报告共107篇报告成果。
  7月5日,贵阳市人大常委会主持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有关工作。
  8月11日,贵阳市委印发《立法工作方案》。
  9月20日,贵阳市立法工作领导小组通报了立法工作方案、前期立法调研情况和总体进展。
  9月28日,贵阳市人大常委会依托与中国政法大学战略合作平台,举办大数据立法高层咨询论证会,对法规文本初稿进行论证。与会领导和专家提出了60多条意见建议。
  10月初,经贵阳市委批准,明确《条例》法规名称。
  11月1日,贵阳市立法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二次会议,听取审定了条例草案。
  11月4日,贵阳市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同志率队到省人大法制委、财经委汇报立法工作情况,征求意见建议。
  11月7日,贵阳市政府第10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条例草案。
  12月8日,贵阳市人大常委会对《条例》进行初审。
  2017年1月5日、6日,贵阳市人大常委会先后召开论证会,收集意见建议98条。
  1月24日,《条例》经贵阳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
  3月30日,贵州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批准了《条例》,自5月1日施行。(数据观记者 宋小茜)
  【 相关阅读 】
   《贵阳市政府数据共享开放条例》5月1日起施行(附全文)
  《贵阳市政府数据共享开放条例》已经贵阳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八次会议和贵州省十二届人大会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批准,将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
责任编辑:陈近梅
产业观察
2017-04-12 10:15:21
云上贵州APP平台上线运行 系移动互联网上全国首个省级政务民生服务综合平台
来源: 贵阳日报-数据观 时间:2017-04-12 09:50:48 作者:李定林
云上贵州APP平台上线运行
系移动互联网上全国首个省级政务民生服务综合平台
  4月11日,云上贵州APP平台上线运行,这也是目前移动互联网上全国第一个省级政务民生服务综合平台。即日起,市民可以通过该平台,轻松获取全省各级政府及政府部门提供的24小时在线政务和民生服务。
  云上贵州APP平台主要包括服务频道、城市频道、部门频道三个栏目和网上办事大厅、群众需求征集两个独立板块。通过服务频道、城市频道、部门频道,用户可以获得所需的政务民生服务和相关资讯。其中,服务频道根据用户的使用频率,提供全省政务民生服务中公众关注度高的优选服务直接入口,如医疗健康、交通出行、教育服务等。城市频道是市州分平台的入口,可以获取省级覆盖市州的政务民生服务和本市州个性化提供的政务民生服务。部门频道是以省直政府部门为维度,提供各部门政务民生服务应用的入口。
  网上办事大厅板块,直接提供省政府政务服务中心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的近十六万项政务服务。群众需求征集板块,则旨在加强与广大用户的互动,在线收集群众对政务民生服务的需求,广泛听取意见,及时改进工作。
  据了解,建设全省统一的APP平台,是贵州省大数据战略行动的重大举措,是2017年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和省大数据领导小组的重要工作部署,也是贵州省“数字政府”建设的有效探索。该平台的上线运行,打开了省市各级政府部门服务群众的一个重要窗口。
  该平台提供苹果和安卓客户端。未注册用户可以直接使用部分查询类服务,如需办理相关政务民生服务,则需要按要求进行实名认证。通过首次认证后,可以实现全网通办,不需要重复认证。
  据介绍,云上贵州APP平台还可通过实时互动,广泛征集群众的政务民生服务需求,不断完善平台的底层功能,推出更多符合用户体验需求的服务,计划在年内实现所有市州、所有省直政府部门上线服务,打造全国领先的政务民生服务品牌,真正“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记者 李定林)
 
责任编辑:陈近梅
产业观察
2017-04-12 09:50:48
贵阳市直机关举行“大数据+大扶贫”读书沙龙
来源: 贵阳日报-数据观 时间:2017-04-11 10:31:09 作者:衣琼
市直机关举行“大数据+大扶贫”读书沙龙
提升党员立足本职岗位创新创业的能力和水平  
  4月10日,贵阳市直机关“大数据+”读书沙龙在市直机关党校举行。来自市直机关党组织的100余名机关党员干部分享读书感悟。
  活动以“大数据+大扶贫”为主题,以创新机关党建工作方法载体,服务大扶贫、大数据两大战略行动为切入点,就市直机关党组织落实“服务中心、建设队伍”两大核心任务进行深入交流。
  大家认为,大扶贫是一场输不起的攻坚战,大数据是创先进的突围战。市直机关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必须深入学习贯彻陈刚书记在市第十次党代会上提出的“全力打造以大数据为引领的创新格局”的要求,按照市委创新型党组织创建工作的安排,围绕创新机关党建工作方法载体,在服务大扶贫、大数据两大战略行动中走前列、作表率。
  大家表示,要围绕“以大数据为引领加快打造创新型中心城市”这一目标任务,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学习和交流探讨活动,进一步激发学习大数据知识的热情,努力在机关形成人人学大数据、讲大数据、用大数据的良好氛围,全面提升立足本职岗位认识、理解、掌握、运用大数据的能力和水平,为打造创新型中心城市作出应有贡献。
  市直机关工委倡议,市直机关党组织要以创新机关党建工作思路、制度和载体为突破口,突出发挥机关党建“服务中心、建设队伍”这一核心作用,推动学习型、创新型、发展型、服务型“四型”机关党组织建设,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大数据+”读书沙龙系列活动,提升机关党员立足本职岗位创新创业的能力和水平,用实际行动闯出一条“党建+大数据+大扶贫”的新路,为加快打造创新型中心城市作出积极贡献。
  (记者 衣琼)
 
责任编辑:陈近梅
产业观察
2017-04-11 10:31:09
贵阳国家高新区计划今年建成“天下英才云”平台
来源: 贵阳日报-数据观 时间:2017-04-10 18:32:12 作者:王丹丹
   智能匹配引擎打破大数据人才稀缺壁垒
  ——高新区计划今年建成“天下英才云”平台
  第五届中国贵州人才博览会近日在贵阳圆满落幕,高新区作为全省首家国家级高新区、全省唯一的人才特区,同时作为重点参展单位,紧扣以大数据为龙头产业的发展实际,大力整合人博会平台优势各方有利资源,深入挖掘海内外高端人才资源,成功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152名,(其中博士39名,硕士88名,副高及以上18名),签约人才项目19个,各项聚才引才指标位列全市第一。
  如此广聚英才的能力来自哪里?高新区组织与人力资源部副部长陈明选道出了其中奥妙——运用大数据精准聚才引才,实现人才供需信息对称,打破人才与用工单位之间的玻璃墙。今年,高新区还将通过打造天下英才云平台,着力于人才数据聚通用,进而实现人才引进服务的信息化、数据化、自流程化、融合化。   扫一扫二维码就能应聘。 (图片由高新区提供)
   1、找到聚合大数据人才的痛点
  高新区结合近年来人才工作实际,梳理了人才工作问题清单,发现了三大痛点——人才供需信息不对称,人才服务不到位,人才培训不健全。
  作为贵阳发展大数据的排头兵,高新区积极运用大数据解决人才痛点,围绕大数据发展升级的主线,紧扣人才大数据“聚、通、用”,以全力打造天下英才云平台,实现“四个精准”为目标,充分发挥高新区独特优势,深入挖掘运用大数据技术,精准把脉,突破创新,构建人才工作“信息化——数据化——自流程化——融合化”的技术路径,使用大数据补齐人才短板,率先打造“N+3”人才大数据支撑体系(即N条人才供应链、三个人才聚合平台)。
  高新区以充分整合中国人才博览会、线上人才城互联网平台和花溪大学城、清镇职教城等地合作高校,以及科研院所、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优质资源为基础,打通N条人才供应链,建设人才大数据库;以365引才云平台、人才微网站和“贵阳高新人才”微信公众平台为主体,立足搭建“政校企才”沟通桥梁,优化提升平台功能布局,分别打造供需精准匹配、政策及时推送、人才在线服务三个人才聚合平台,破除人才数据信息“孤岛”,进一步打破人才供给端与需求端、人才对象端与服务端的信息“玻璃墙”,加快推进天下英才云平台建设,为大数据引领产业发展提供坚强人才智力保障。目前平台通过国内多家知名人才网站动态链接各类高层次人才、大数据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数据30余万条。
   2、智能匹配引擎打破“玻璃墙”
  支撑人博会聚才引才大丰收的,是高新区以大数据为主企业人才需求进行的全面摸底调查。此举就是人才智能匹配的“简约版”。
  高新区今年计划建成的天下英才云平台中,最重要的人才智能匹配引擎(OIM)——主要包括高层次人才、岗位需求、项目需求、人才政策、人才交流、人才大数据看板六个方面的智能匹配精准推送。
  通过互联网爬虫工具获取全国各地高层次人才数据,利用大数据清洗加工、智能分析出符合贵阳高新区人才需要的人才,并进行精准推送。打破人才供给端与需求端的信息“玻璃墙”,破解人才找不到岗位、用人单位找不到人才等方面难题。
  对于有创业需求的人才,针对其个性化需求向需求方和供应方分别匹配推送,如A人才的项目缺资金,倾向于大风投,平台智能匹配合适的融资机构;B人才的项目缺场地,平台智能匹配到合适的园区服务机构。
  各种人才政策也一目了然。人才只要登录云平台,就可查看根据自身条件自动匹配的政策,然后通过“人才政策在线申报”功能进行在线申报。既能解决人才不熟悉政策的问题,又通过数据多跑路,使人才少跑腿,大大降低了人才和企业的办事成本。
  同时,平台还会通过智能匹配算法,为人才推送校友、同事、行业伙伴、投资人等好友,为人才提供基于真实认证的交流人脉圈,让人才在创新创业中快速找到伙伴,触发头脑风暴,消除“陌生感”,建立广泛的人脉圈。
   3、智能服务引擎细化人才服务
  同样是人博会上,高新区借助大数据手段,创新开发全场首个区域级手机简历投递入口。现场人才、求职者可通过扫描二维码进入投递入口,进行线上简历投递,大大节省了用人单位招聘成本,提高供需匹配成功率。
  细化的小小服务也能打动人心。高新区天下英才云平台的第二个引擎则是智能服务引擎(OTS):主要包括一键式生活服务、人才公寓服务、人才关怀等三个方面。
  从构建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入手,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手段,精准收集人才实际需求并提供相应服务,从低端粗放式管理向高端精细化服务转变,例如围绕人才的衣食住行,通过整合各类服务资源,为人才推送本地酒店、交通、餐饮等信息;建立人才健康档案、人才慰问机制;入住人才公寓的人才可以通过手机APP享受人才公寓在线报修等服务等。
   4、聚合培训引擎追上时代“风口”
  3月21日,2017年第一期白云大数据系列培训专题班在高新区开班;
  3月31日,高新区举办大数据“区块链+智能制造”精英专场培训;
  ……
  贵阳发展大数据最缺哪方面的人才,就培训培养哪方面的人才,不要泛泛而谈,而是专业、对口、实用,实现精准培训人才。作为天下英才云的又一个引擎,聚合培训引擎(OPT)主要包括优质资源共享、培训需求匹配、大数据线上教育培训等三个方面。
  高新区计划整合大数据学院、NIIT、印孚瑟斯、惠普大学、北大青鸟等优质电子教学资源,以及贵州大学城、贵阳职教城等院校资源,纳入人才培训库,实现教学资源、教学机构共享,大力开展各类大数据培训,降低企业培训成本,补齐大数据人才短板。并根据用人单位向平台提出培训需求,系统对用人单位和人才实际情况及培训意向进行测试,并匹配优质培训机构及培训课程,培训对象可点单式培训,搭配适合的线上或线下培训内容和方式。
  同时,开展大数据线上教育培训,通过嵌入式学习、碎片化学习、社交化学习、游戏化学习等方式,同时采取每日答题,集中在线考试等功能,有效监督在线培训学习效果。
  (记者 王丹丹)
责任编辑:陈近梅
产业观察
2017-04-10 18:32:12
贵阳经开区发展六大重点产业 奋力推动大数据生态物流产业基地崛起
来源: 贵阳日报-数据观 时间:2017-04-10 18:07:05 作者:
   依托货车帮、传化物流“双核驱动”,经开区发展六大重点产业——
  奋力推动大数据生态物流产业基地崛起
  传化物流致力于构建“中国智能公路物流网络运营系统”,其打造的贵阳传化公路港现已进入试运营阶段,吸引300多家物流企业入驻,预计今年5月正式投入运营。
  科技部火炬中心联合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上月发布了“独角兽”企业榜单,入围榜单的企业都是各行业标杆,创业不超过10年,估值超过10亿美元。作为“互联网+物流”行业领军者的货车帮强势入围。
  “借助大数据+传统企业高度融合的成功案例,可以推动传统企业结构转型、再升级。”经开区有关负责人说,通过货车帮、传化物流在贵阳的成功案例,经开区将吸引越来越多的类似企业落户贵阳,孵化产业链关联企业发展壮大,形成大数据+传统企业产业集群效应。
  货车帮和传化物流已成“一线巨星”。依托这两家明星企业的“双核驱动力”,贵阳经开区将发展大数据物流增值及公共平台服务、大数据金融服务平台、物流大数据分析及应用平台以及呼叫、实训、孵化六大重点产业,奋力推动大数据生态物流产业基地崛起。   传化物流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的展区。 东方IC/供图
   1、大数据物流增值及公共平台:解决一切与货车有关的事
  从过去的货车司机路边等客、空车寻客,到如今的手机APP上查询货车和货源的信息,货车帮副总裁赵强说,货车帮搭建开放、透明、诚信的货运信息平台和社会“公共运力池”,旨在有效降低公路物流运输成本。
  贵阳大数据生态物流产业基地则把这一功能无限放大——开展互联网+车贷匹配业务。完善物流大数据平台,整合线下物流供需资源,收集车辆装货信息如满载、空载、货主第三方货运需求,促进车货高效匹配,打造线上线下联动的中国公路物流信息平台。
  同时,充分利用贵州省“无车承运人”先行先试单位优势,依托物流大数据平台,广泛开展货运业务承揽。集约整合零散物流资源,提升货运效率,发展货车挂靠服务。建立货车帮运输公司,申请道路普通货运经营许可证,为个人货车主提供道路运输证,扩大货车公共运力池。
  此外,还将发展互联网商城及线下品牌加盟实体店服务。依托物流信息平台实现在线销售,组织货车、轮胎等汽配件团购,线下建立品牌加盟实体店,为货车司机提供在途消费服务等;发展互联网广告营销服务,为整车制造企业、保险公司、银行等机构开展车辆、保险、小额贷款等广告营销服务;发展车辆加油服务;设置IC卡服务中心,实现油费代缴代扣,货运中途便捷加油等服务;发展货车二手车互联网市场服务,提供新车、旧车转让业务等等;甚至与政府部门合作,建立人、车、货征信平台,预防和打击犯罪。
   2、最大数据金融服务平台:根据货运信用记录贷款
  除了车与货的匹配,对货运双方提供的各种金融服务也将成为大数据生态物流产业基地的重要部分。比如,依托大数据金融服务平台与用户资源、数据资源,开展货运小额贷款、货车消费信贷、抵押贷款、融资担保、货运质押、仓单质押等服务,开展数据网贷,根据货运大数据信用记录,开展无抵押数据贷款;并根据货运大数据信用记录,对大数据保险进行额度调整等。
  此外,与贵阳银行等合作,推进物流宝业务发展,促进资金沉淀,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为货运双方提供支付便利;并推进交易担保、第三方理财等业务创新。
  基地还将推广黔通ETC业务、货车租赁业务、为车主优选优质投资产品等,以及探索利用区块链技术,提高结算效率降低结算成本,解决物流行业跨境支付难题等。
   3、物流大数据分析及应用平台:挖掘数据背后的意义
  除了车与货的匹配,对货运双方提供的各种金融服务也将成为大数据生态物流产业基地的重要部分。比如,依托大数据金融服务平台与用户资源、数据资源,开展货运小额贷款、货车消费信贷、抵押贷款、融资担保、货运质押、仓单质押等服务,开展数据网贷,根据货运大数据信用记录,开展无抵押数据贷款;并根据货运大数据信用记录,对大数据保险进行额度调整等。
  此外,与贵阳银行等合作,推进物流宝业务发展,促进资金沉淀,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为货运双方提供支付便利;并推进交易担保、第三方理财等业务创新。
  基地还将推广黔通ETC业务、货车租赁业务、为车主优选优质投资产品等,以及探索利用区块链技术,提高结算效率降低结算成本,解决物流行业跨境支付难题等。
  如果有一个平台能够看到承运车的车型、使用年限,驾驶员的驾龄、爱好,车辆驾驶中的性能数据,货车是已付款还是仍在还贷中,货运投诉的次数……那么,你就可以根据分析出来的数据,选择自己中意的车和人来送货了。
  大数据生态物流产业基地把这一设想变成现实。
  该基地将发展大数据挖掘与分析业务,收集和分析货车位置、时间和速度等关键数据,并进行数据挖掘与分析。同时,实现物流大数据可视化,整合商品信息、交通路网、货物运输、货物周转等行业数据,融合物联网,车载北斗导航定位等数据资源,建设物流大数据可视化分析平台,实现物流信息资源的互联共享和实时展现,提高物流运行监测、预测预警、公共服务能力,推动实现货物来源可追溯、运输可追踪。
  此外,还将建立货运大数据信用体系,推动大数据物流信息化与国家信息平台对接,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推动货运领域信用体系建设等。
   4、呼叫、实训、孵化三大重点产业:完美勾画产业集群
  “您要办理黔通卡是吗?请把您的行车证和驾驶证照片通过QQ发给我。”在货车帮,每天有400多个信息员通过电话、网络等,为全国300多万货车司机和货主提供信息服务、代办服务、售后投诉等。
  大数据生态物流产业基地正是以大数据物流呼叫中心为核心,吸引货车帮、中集、中铁、中外运、德邦、普洛斯、日日顺等物流上下游企业入驻,形成现代物流呼叫中心集群;提供人员与呼叫外包服务,为物流上下游企业提供人员与呼叫外包服务。
  同时,基地还将负责培养和培训大数据物流人才——设立贵阳大数据实训基地,开展大数据物流学科和专业体系建设,支持各类职业技术教育院校开展大数据物流人才培养,引进和培养一批国际化大数据商业培训机构,建设面向全国的大数据物流专业人才培训、实习、理论研究的实训基地,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腾讯创业基地为创业者提供“线上+线下”一站式创业服务。经开区借鉴其发展经验,统筹政策链、服务链、资金链、生态链、文化链“五链合一”,实施可研高新、产业高新、智慧高新、国际高新、活力高新、服务高新“六大高新”工程。计划整合贵阳市双创相关部门资源,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建立“一站式”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形成完整的“双创”生态服务体系。
 
责任编辑:陈近梅
产业观察
2017-04-10 18:07:05
上海浦东:更聪明“城市大脑”上线
来源:经济参考报 时间:2020-07-16 09:50:19 作者:滕佳妮 何欣荣
  城市的实有人口、安全隐患、轨道交通、电力设施等治理要素全覆盖,一个平台就能感知城市的关键体征,触摸到它的真实“脉搏”。近日,升级后的3.0版“城市大脑”在上海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上线,为上海的“一网统管”改革注入新动能。
  7月1日凌晨3时42分,在浦东城运中心长江口禁捕智能监管系统上,一艘渔船被系统自动“捕获”。通过智能比对船位、航速、航向、船名、航行目的地等信息,系统推算出,该渔船疑似为无证船违法捕捞,随即向有关执法部门发出智能预警。
  对违法捕捞的监管,只是浦东“城市大脑”的一个具体应用场景。浦东城运中心主任王礌说,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浦东“城市大脑”从群众需求和城市治理的突出问题出发,不断迭代升级。“与过去相比,最新的3.0版本在治理要素、平台体系、运行体征、智能应用、协同监管上实现了五大提升。”
  纳入多种治理要素,实现全覆盖管理。打开浦东“城市大脑”的日常管理界面,全区实有人口、轨道交通等“人、事、物”治理要素实现全域覆盖。包括公共安全、建设交通、综合执法、应急管理等7大领域在内,各种治理要素汇成一张总图, 使得更加精细的城市治理成为可能。
  遵循“城市生命体、有机体”的理念,升级后的“城市大脑”,可以实时感知浦东1200多平方公里土地的“心跳”。再依托城运数据中台,从中提取最关键、最直观、最核心的35个体征,进一步强化全面感知和态势分析。
  引入社会力量,牢牢牵住“智能化”的牛鼻子。浦东城运中心介绍,通过与行业顶尖企业合作,“城市大脑”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时空定位等最新技术,建立了实战化算法仓和模型库,使运行更智能、管理更高效。
  “春晖路406号出现跨门经营现象,请及时处置。”一个平常的上午,浦东高桥城管春晖路包干队员的手机接到了中队 “微平台”推送的信息。这条信息背后,是架设在春晖路的智能设备识别到一家生鲜超市违规摆放的行为,并自动推送信息到后台。经管理人员二次甄别后,“微平台”自动推送短信至商户要求整改,同时推送工单至城管队员的移动执法终端。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智慧“大脑”,让管理更高效。目前,有关方面已启动首个“城市大脑国家标准”创立工作。
责任编辑:姚治
产业观察
2020-07-16 09:50:19
联想发布RISE智能化服务生态战略
“端边云网智”新一代技术架构引领趋势
来源:经济参考报 时间:2020-07-16 09:45:47 作者:李静
  行业的智能化转型升级正在成为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核心驱动力。在近日联想发布RISE智能化服务生态战略,推出智慧城市、智慧教育、智慧农业、智慧能源、智慧商务、智能制造等6+领域的智能化行业解决方案,全场景、全周期服务行业智能化转型升级。
  联想集团执行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刘军表示,联想推出RISE智能化服务生态战略旨在助力客户加速智能化,共同把握智能变革的历史机遇,助推中国经济动能新旧转换。该战略由2个基础、4类服务和6+领域组成。RISE中的RI代表全域智能化,S代表服务,E指生态系统。
  联想的RISE智能化服务生态战略,是依托“端边云网智”新一代技术架构和智能化服务生态联盟两大基石,通过设备服务、智能运维服务、智慧解决方案、智能化全周期服务等4类服务,满足多领域(智慧城市、智慧教育、智慧农业、智慧商务、智慧能源、智能制造)行业客户智能化升级的需求。刘军介绍说,“端边云网智”新一代技术架构是构成RISE智能化服务生态战略的一个基础,其中的“端”指智能物联设备终端,“边”是边缘计算,“云”是云计算,“网”是以5G为代表的数据传输网络,“智”是行业智能解决方案。
  刘军表示,联想发布RISE智能化服务生态战略,最重要的是希望把握智能变革带给中国的历史机遇,助力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为中国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提供从研发、生产、供应、销售到服务的全场景、全周期的智能化服务。他说:“RISE智能化服务战略正在构建生态大联盟,携手生态合作伙伴一起推动行业智能变革。”
  为了携手更多生态合作伙伴共同推动行业智能化升级,联想还宣布启动“智慧中国行”系列活动,并发起“RISE智能化服务生态启航计划”。启航计划中,联想将在共享商机、联合开拓、生态赋能、集成交付、资本助力等5大方面助力生态合作伙伴。在资本助力方面,联想创投已经成立10亿美元的基金,专项用于支持生态伙伴的发展。
责任编辑:姚治
产业观察
2020-07-16 09:45:47
上海张江建设“机器人谷”
来源:经济参考报 时间:2020-07-16 09:39:34 作者:何欣荣
  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机器人产业不断升级。上海张江集团最新表示,将携手合作方,在张江科学城建设“机器人谷”,推动智能机器人走进生产生活。
  从清洁消毒到送餐服务,今年疫情期间,各种机器人大显身手,让人们看到了这个新兴行业的发展潜力。钛米机器人创始人潘晶说,钛米研制的智能消毒机器人,除了在国内200多家医院投入使用,还吸引了机场、酒店等公共场所的关注,近期刚与香港机场达成合作。“可以说,消毒机器人刚刚实现从0到1的突破。未来从1到100,增长空间巨大。”
  专注于机器人产业的索道投资,近日与张江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组建服务机器人生态联盟,打造“AI+机器人”公共服务平台。“天上飞的、地上滑的、水上漂的,各种机器人企业都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以场景应用为导向,未来智能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大有可为。”索道投资负责人石东华说。
  人工智能技术与机器人产业的结合,是当前的一大看点。迈宝智能科技创始人魏巍说,运用人工智能与人机交互技术,可以为工业物流、建筑搬运等行业的体力劳动者,提供运动辅助型的可穿戴式外骨骼产品,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张江集团董事长袁涛介绍,目前在张江科学城,北有张江人工智能岛,南有康桥核心智造园,“北创新,南智造”的格局,为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构建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作为上海重要的机器人产业集聚地,张江拥有多家国内外机器人企业。国际机器人巨头ABB将中国总部设在张江,国内机器人领军企业优必选以及钛米机器人、微创医疗机器人等一批创业企业也在张江集聚。
  上海市机器人行业协会发布的报告显示,从机器人整机、核心零部件到系统集成应用,长三角的机器人产能占全国50%以上。在推动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升级方面,机器人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责任编辑:姚治
产业观察
2020-07-16 09:39:34
人工智能×物联网战略加速落地
TCL电子收购TCL通讯100%股份
来源:经济日报 时间:2020-07-16 09:25:18 作者:李芃达
  近日,TCL电子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TCL电子”)宣布以15亿元收购TCL实业全资附属公司TCL通讯科技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TCL通讯”)100%股份。同时,公司将所持有的茂佳国际有限公司100%股份作价25亿元出售给TCL实业,TCL实业将以现金方式支付。公司将获得净额约10亿元的出售所得款,主要用于提升TCL品牌业务市场份额、加大“AI×IoT”(即“人工智能×物联网”)战略研发投入、扩大互联网增值服务以及重点布局智慧商用显示领域等。
  TCL电子首席执行官王成表示,本次收购及出售事项完成后,将加速公司“AI×IoT”战略落地,以智慧显示为核心,助力TCL电子智能场景由家居向移动及商用场景延伸,为用户打造“全场景、全品类、全链接”的智慧工作与生活。
  据了解,TCL通讯拥有从2G至5G的大量专利及技术布局,其5G射频技术、软件操作系统、智慧摄像和视频技术、边缘计算、智能连接和传感器应用技术等,将进一步扩大TCL电子在电视产品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加速公司电视业务发展。
  作为公司“AI×IoT”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TCL通讯的并入强化了公司“大屏、中屏、小屏、可穿戴子屏”全场景智慧显示生态协同效应。
  “随着网络设施升级与显示技术广泛应用,屏幕将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各种场景中,尽快实现洗衣机、冰箱、抽油烟机等家电设备屏幕互联成为行业趋势。”在王成看来,TCL通讯拥有的平板、路由器、个人可穿戴设备等通信产品布局将与TCL电子“电视+互联网”产品线形成互补,为用户提供全场景一致性体验。
  “收购事项完成后,TCL电子与TCL通讯将充分发挥并融合双方在各自领域积累的技术优势,加快产品创新速度。”王成表示,作为拥有5G技术的通讯企业之一,TCL通讯将为公司智慧屏幕、智能家居及商业显示业务提供包括云端存储、连接、信息分发等在内的各项技术支撑,打造“以用户为中心”的敏捷开发与交付体系,加快“AI×IoT”战略落地。
  早在2015年,TCL通讯便开始研发5G相关技术,并于2016年在中国与法国建立5G实验室。目前,公司旗下5G技术相关专利申请已超百项。2019年底,其首款5G智能手机获得美国、欧盟、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主流移动运营商供应资质。
  当前,国内商业显示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场景应用快速扩张。2019年,8类细分市场规模达789亿元,预计2023年将达1500亿元。专家表示,TCL通讯的加入,将成为智慧大屏与商业显示的联结枢纽,有利于公司实现“硬件平台+软件平台+细分场景应用”战略规划,重点聚焦线上办公、会议、教育、医疗、交通等场景业务,在不断提升画质、音质的同时,增强设备之间连接稳定性,建立统一的内容服务平台,实现用户生活与工作多屏互动,为人们带来更高效的企业管理与生活服务。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全球居家办公、教育、娱乐需求大增。据互联网数据中心预测,2019年至2023年全球智能家居设备市场规模有望保持14.4%的年复合增长率,2023年出货量将达13.96亿台。随着TCL产品线布局日趋完整、产品组合不断增加,TCL有望占领智能连接市场更多份额。
  2019年,TCL电子与TCL通讯海外市场产品销量分别为1346万台和2588万台。“两家公司在海外市场覆盖广度及销售渠道上拥有很强的互补性,共同开拓全球市场前景可期。”王成表示,TCL通讯已建立了以六大销售区域为核心的全球化营销网络,分别为北美洲区、拉丁美洲区、欧洲区、中东及非洲区、亚太区以及中国区,并与全球主流运营商及零售业巨头建立了长期稳固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公司将以此为基础建立更加全面稳定的运营商客户关系,进一步拓展TCL电视及手机在全球市场份额的增长空间。”
  王成表示,此次交易是TCL电子“AI×IoT”发展战略的重要一步,也是推进公司业务全球化、多元化发展,打造全场景智慧产品+服务生态的重要布局。未来,公司将继续大力发展“AI×IoT”、智慧影像、5G和边缘智能、自主研发的智能电视操作系统及多模态交互能力,努力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科技公司。
 
责任编辑:姚治
产业观察
2020-07-16 09:25:18
数字经济提速 多部门联合发文支持15种新业态
来源:科技日报 时间:2020-07-16 09:17:14 作者:刘园园
  15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由该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等13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 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数字经济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意见》要求,把支持线上线下融合的新业态新模式作为经济转型和促进改革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打破传统惯性思维。这份文件囊括了支持15种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方向。
  具体而言,包括:大力发展融合化在线教育;积极发展互联网医疗;鼓励发展便捷化线上办公;不断提升数字化治理水平;培育产业平台化发展生态;加快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打造跨越物理边界的“虚拟”产业园和产业集群;发展基于新技术的“无人经济”。
  此外还有,积极培育新个体,支持自主就业;大力发展微经济,鼓励“副业创新”;强化灵活就业劳动权益保障,探索多点执业;拓展共享生活新空间;打造共享生产新动力;探索生产资料共享新模式;激发数据要素流通新活力。
  记者注意到,《意见》提到了疫情期间十分火爆的“宅经济”、线上直播。在大力发展微经济,鼓励“副业创新”方面,《意见》提出,支持线上多样化社交、短视频平台有序发展,鼓励微创新、微应用、微产品、微电影等万众创新;引导“宅经济”合理发展,促进线上直播等服务新方式规范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姚治
产业观察
2020-07-16 09:17:14
千亿“蚂蚁”的IPO之路
来源: 数据观综合 时间:2020-07-21 16:42:08 作者:
  7月20日,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集团宣布,启动在科创板和联交所主板寻求同步发行上市的计划,以进一步支持服务业数字化升级做大内需,加强全球合作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以及支持公司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
  估值方面,据路透社和彭博此前的报道,蚂蚁集团目标估值超过2000亿美元——大约与杭州市2019年GDP持平。而按照这一估值计算,蚂蚁目前的身价将跻身A股前四,港股前六,并且超越建行(最新市值1977亿美元)。
  目前,蚂蚁集团具体的上市时间表、估值、募资数额等具体信息未知。
   估值高达2000亿美元,10亿用户俱乐部的“新物种”。
  对于蚂蚁集团官宣上市,沪港两地交易所第一时间表示欢迎。
  上交所表示,欢迎蚂蚁集团申报科创板,这展现了科创板作为中国科创企业“首选上市地”的市场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作为中国资本市场服务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和优质科创企业的主市场,科创板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支持科创企业发展壮大的集聚引领效应不断增强。目前科创板已迎来逾130家科创企业,总市值超过2.4万亿元。上交所将坚守科创板定位,继续支持更多优质企业申报科创板,做优做大科创板,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李小加说:“我们很高兴蚂蚁集团今天宣布了将在香港和上海进行首次公开招股的计划。蚂蚁集团选择在香港交易所申请上市,再次肯定了香港作为全球领先新股集资市场的地位。我们将继续敞开怀抱,欢迎全球创新和领先的公司来香港上市。”若顺利上市,蚂蚁集团将是首个登陆科创板的超级“独角兽”。
  在谋求上市前,蚂蚁集团已获得数轮融资。据公开信息显示,蚂蚁集团2015年获得120亿人民币的A轮融资,截止目前,共获得7轮融资。2018年6月蚂蚁曾对外宣布新一轮融资总额140亿美元(约966亿人民币),超出市场预期,彼时被市场解读为Pre-IPO轮的融资,参与者有全球多家知名机构、政府产业基金,蚂蚁的市场估值达到1500亿美元。此次IPO,市场预期估值至少2000亿美元,约人民币1.4万亿元。
  据了解,截止目前全球10亿用户俱乐部的成员仍然寥寥。他们分别是谷歌(包括搜索+Gmail+YouTube等)、Facebook(包括Facebook、WhatsApp、Instagram等)、微软(包括Windows、Office等)、苹果(包括iOS、appstore)、腾讯(包括微信和WeChat)以及支付宝(包括其全球合作伙伴)。
  在屈指可数的10亿用户俱乐部中,支付宝是唯一一个非操作系统和非社交平台的应用,全球仅有的从工具类应用成长起来的生态体系,且在10亿用户俱乐部中,其用户离钱、离交易最近。
   “明星蚂蚁”,最不缺的就是IPO上市“绯闻”。
  明星企业从不缺IPO传闻,尤其是蚂蚁集团这种级别。
  今年年初,就有外媒报道称,蚂蚁集团计划最早于今年在中国香港上市,目标估值超过2000亿美元。据报道援引的消息人士称,蚂蚁集团考虑通过上市出售5%至10%的股份,这将是今年全球规模最大的上市公司之一。
  6月下旬,蚂蚁集团更名,在全称中去除“金融”,变为“科技”,以进一步强化科技属性,受到业内较大关注,更被市场猜测是为上市铺路。
  7月初,有外媒报道,蚂蚁集团计划最早于今年在香港上市,目标估值为2000亿美元。并称,蚂蚁金服非常倾向于先在香港上市,因为这个过程可能会更顺利。但对于该上市传闻,蚂蚁集团当日便回应称,消息不实。
  此前,蚂蚁集团相关负责人对外回应过:“关于香港上市的问题,马云是说“希望”。目前没有明确的时间表,但未来一定会上市,内地和海外市场都是不错的选择。”
  关于蚂蚁集团上市的消息,至少传了四五年,隔三差五就会冒出来。2016年有港媒报道称,蚂蚁金服正筹备赴港上市;再到更早的2014年,当支付宝、余额宝、招财宝、网商银行等业务整合并更名为蚂蚁金服时,市场便有蚂蚁金服准备上市的说法。
  面对甚嚣尘上的上市流言,蚂蚁金服态度始终表示:“无具体上市时间表。蚂蚁集团董事长井贤栋曾表示,蚂蚁会在合适时机上市,但上市本身不是终极目标。”
   千亿“蚂蚁”是如何炼成的?
  公开信息显示,蚂蚁金服起步于2004年成立的支付宝,2014年10月正式成立。2020年6月,蚂蚁金服启用新名“蚂蚁集团”。蚂蚁集团旗下包括支付宝、蚂蚁财富、芝麻信用、网商银行等业务,分别对应支付、财富管理、信用、小微借贷板块。自成立至今,它也从一个支付工具,发展成了一个金融业务服务的生态系统。
  根据阿里巴巴年报显示,截至2020年3月31日止12个月期间,蚂蚁集团及其印度支付工具Paytm等全球九个本地数字钱包合作伙伴所服务的全球年度活跃用户数量已经达到约13亿。
  根据年报,在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的一年里,数字金融服务贡献了蚂蚁集团总收入的50%以上,而数字金融服务在中国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类别:
  理财:蚂蚁集团与基金管理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合作,通过蚂蚁集团的理财平台-蚂蚁财富提供包括货币市场基金、固定收益产品和股票投资产品等综合理财产品。截至2020年3月31日,蚂蚁财富促成合作伙伴为用户管理的资产超过人民币4.0万亿元。
  微贷:蚂蚁集团与银行和其他贷款机构合作为消费者和小微经营者提供小额、期限灵活的消费信贷服务。
  保险:蚂蚁集团与保险公司合作提供全方位的保险产品,截至2020年3月31日止12个月期间,蚂蚁集团促成的保险费总额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一倍以上。
  今年3月份,支付宝提出的新目标是“未来三年,携手5万服务商帮4000万服务业商家完成数字化升级”;而此次蚂蚁集团宣布上市亦提及,“进一步支持服务业数字化升级做大内需”。业内人士指出,蚂蚁集团发展至今,已经逐渐完成了自己的商业模式探索以及用户规模覆盖。在这种情况下,完成上市可以说是“瓜熟蒂落”。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与互联网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车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蚂蚁集团当前的业务模式是输出场景、技术、客流赋能金融机构等合作伙伴共同发展业务,随着资本红利、流量红利逐渐见顶,蚂蚁集团需要稳定、成熟且大规模的融资渠道来支撑其业务逻辑的正常运转。”
  此外,成功上市特别是在成熟的股权交易市场上市,有利于公司治理结构的不断完善和战略目标的稳健持续,也使公司价值有了公开且被广泛认可的评估机制,坚定各利益相关方对其的发展信心。
   蚂蚁宣布IPO计划之际,恰逢科创板开板一周年。
  在科创板开板这一年里,科创板在注册制基础上,推进了允许未盈利企业、同股不同权、红筹企业上市等一系列改革举措,一个中国版的纳斯达克若隐若现。
  与此同时,港交所在2018年宣布允许同股不同权和尚未盈利的公司上市,也在过去一年迎来了大丰收,吸引了阿里巴巴、京东、网易等一系列互联网巨头“回巢”。
  业内人士指出,这一轮由京东、网易等美股公司回港,中芯国际回A、蚂蚁、滴滴IPO等组成的国内科技股龙头上市热潮,背后当然有国际形势的变化,根本上还是因为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及港交所相关政策完善,为这些超级公司创造了上市条件。
  而随着近年来我国网络科技领域最优秀的核心资产逐步上市,将给这些公司本身发展带来更多的资源,从长远看对于整个市场也大有好处。业内人士表示,蚂蚁集团在国内上市,有利于提升科创板的“含金量”与活力,有利于在中国股市分享其母公司阿里的海外上市经验,提升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责任编辑:姚治
产业观察
2020-07-21 16:42:08
一图读懂基础软件“新基建”
来源:中国电子报 时间:2020-07-21 16:34:00 作者:
  国家加快数字基建投资进程,为基础软件产业发展带来重大利好。当下,软件产品形态和交付模式正从“软件即服务”阶段迈入“软件定义一切”阶段,催生了新的市场需求和产业增长动力。在这重大变局的“窗口期”,我国如何“巧借力”推动软件产业迈上新台阶,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廖湘科表示,以操作系统为核心的基础软件平台,承担着高效管理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资源、为应用软件提供共性的基础服务、为用户提供友好易用的人机交互手段三大功能,既是软件技术的核心基础,也是掌控软件产业生态链的关键抓手。基础软件平台的建设,已成为国家战略竞争的制高点。
  中国科学院院士梅宏表示:“当前,软件正在呈现出‘基础设施化’的趋势。一方面,软件自身已成为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设施的重要构成部分,以平台方式为各类信息技术应用和服务提供基础性能力和运行支撑。另一方面,软件正在‘融入’到支撑整个人类经济社会运行的‘基础设施’中,特别是随着互联网和其他网络(包括电信网、移动网、物联网等)的不断交汇融合,软件正在对传统物理世界基础设施和社会经济基础设施进行重塑和重构,通过软件定义的方式赋予其新的能力和灵活性,成为促进生产方式升级、生产关系变革、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和价值链的诞生与发展的重要引擎。”



责任编辑:姚治
产业观察
2020-07-21 16:34:00
北京市5G建设任务完成过半
发展5G用户366.64万户
来源:人民邮电报 时间:2020-07-21 11:46:25 作者:郝杰 张力行
  2020年上半年,北京通信行业紧紧围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更好地履行“四个服务”职责,全力推进5G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累计开通5G宏站36420个(其中北京联通和北京电信共享站点12450个),新建5G室内分布系统2477套(其中北京联通和北京电信共享室分系统332套),发展5G用户366.64万户。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5G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多次组织会议,部署调度5G基站建设工作。北京市5G基础设施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北京市5G基础设施建设的通知》,建立了各区5G基站建设任务清单,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市通信管理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5G基站电力供应服务工作的通知》。各区政府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多个区建立了区5G基础设施建设联席会议制度。
  北京铁塔公司充分发挥资源统筹和共享的优势,开展现有基站的资源整合,分区域分类别全力推进5G基站建设工作。从4月开始,组织了长达三个月的建设会战,三个月完成了5000余个5G基站的建设任务。三家基础运营企业充分利用原有站址开展5G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北京联通加快推进5G基站建设项目可研编制、项目立项等准备工作;北京移动成立了党员青年突击队,充分发挥党员先锋作用;北京电信成立项目组,优化5G基站建设项目的设计、招标、采购、施工等各环节的衔接。截至目前,通过原址改造升级完成的5G站址建设的比例达到91%。
  与此同时,北京通信行业紧盯5G产业应用上下游各方力量,共建合作共赢的产业合作发展模式。北京通信行业学会、协会多次举办拓展5G应用的研讨会和报告会,为企业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中国联通北京公司组建5G应用创新联盟,中国移动北京公司组建5G产业联盟,中国电信北京公司成立5G产业创新联盟。三家运营企业累计与工业制造、交通物流、文化商贸、教育医疗、新型能源等有关垂直行业合作项目超过1000个。
责任编辑:姚治
产业观察
2020-07-21 11:46:25
山西全省推行使用电子居住证
来源:人民日报 时间:2020-07-21 11:07:28 作者:乔栋
  为进一步提升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信息化水平,方便流动人口凭居住证办理社会事务,进一步提高政务服务效能、优化营商环境,从7月17日起,山西在全省推行使用电子居住证。
  这次推出的电子居住证,依托于山西公安大数据和“一网通办”平台,在流动人员居住登记在线办理和居住登记证明在线打印的服务内容中,又增设了电子居住证展示功能。凡是办理了居住证申领业务的流动人员,均可通过“一网通办”平台展示本人申领的电子居住证。
  据了解,电子居住证与实体居住证登载信息一致。此外,还新增了二维码核验信息,通过扫描二维码,用证单位可以核验居住证的真伪,避免伪造、变造居住证问题的发生。电子居住证有效期限为一年,群众每年进行居住证签注后,可通过山西公安“一网通办”平台自动生成新有效期的电子居住证。
责任编辑:姚治
产业观察
2020-07-21 11:07:28
高科技重新定义新时代抢险抗洪
来源:经济参考报 时间:2020-07-20 15:32:54 作者:苏晓洲 袁汝婷 蔡潇潇 程迪 孙楠 黄筱
 
    江西鄱阳县昌洲乡中洲圩决口封堵中,中国安能抢险队员利用动力舟桥运送抢险装备。资料照片
  北斗高精度地灾监测预警、雷达流速仪、大数据研判、AI预测城市内涝、红外无人机搜救……面对凶猛的洪水,越来越多高科技含量的抗洪“神器”正广泛运用到防汛抢险一线,改变了以往依靠人力肩挑背扛的“肉搏式”抗洪,高科技正在重新定义新时代抗洪抢险。探索构建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精密智控体系,用高科技装备提升防汛硬实力,这正是我们战胜洪水的底气。《经济参考报·高端智造》此次报道将分为上、下两期,敬请关注。
   湖南:高科技装备提升防汛硬实力
  长江中下游地区持续超强降雨,洞庭湖洪水猛涨,多地水位连续突破警戒线。面对严重的汛情和险情,湖区有数以万计的干部群众,夜以继日守卫在洞庭湖千里长堤之上。连日来,记者看到洞庭湖区成千上万“抗洪侠”,除了有一腔热情,还拥有一批科技含量十足的“神兵利器”。防汛机械化、信息化甚至智能化,是“抗洪侠”们战胜洪水的“底气”。
   “吞吐江河”排内涝
  在防止堤外洪水侵入的同时,眼下洞庭湖区成百上千电力排灌设备,很多正马力全开,排出前期暴雨形成的内涝。
  位于益阳市大通湖区的大东口电排,是“吞吐江河”的高手。装机总容量1万千瓦的四台大型水泵,形如四个“绿巨人”。它们能以每秒90立方米的速度排涝,守护大通湖畔上百万亩耕地。
  据了解,大东口电排每次都提前、及时开机排渍,空湖待蓄,确保垸内不受内涝之灾,有效地避免了大通湖垸的防汛出现内外交困的局面。大东口电排和明山电排自投运以来,累计排出渍水约88亿立方米。
  统计数据显示,洞庭湖地区规划排涝流量10319立方米/秒,规划装机1200万千瓦;现有排涝泵站2924处5729台860万千瓦,排涝流量7904立方米/秒,这相当于一条大型河流平时的流量。
   “北斗预警”避伤亡
  7月6日16时52分,在湖南石门县南北镇潘坪村雷家山地质灾害隐患点,泥土、岩石倾泻而下,瞬间吞没了一座小型水电站、数栋民房和百亩田土。
  连降暴雨,引发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石门县最大规模的山体滑坡——约300万立方米山体瞬间崩塌。但事发地依靠技防、人防,奇迹般实现了“零伤亡”。
  6月24日、6月30日和7月6日,安装在雷家山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北斗高精度地灾监测预警系统多次发布橙色预警。第一次预警后,当地就迅速组织实地核查,将危险区域的所有村民安置转移,又在隐患点及周边持续开展重点巡查和监测预警。
  记者了解到,早在2019年12月,当地就在石门县南北镇潘坪村雷家山地质灾害隐患点安装了北斗高精度地灾监测预警系统。今年6月24日13:45,6月30日17:29,7月6日14:11,该系统先后数次发布橙色预警,预报发生突发性地质灾害风险较大,要求组织受威胁居民全部撤离。
   “火眼金睛”辨管涌
  湖南常德市汉寿县,位于澧水、沅水交汇处,地处洞庭湖西滨,常年需要应对水情的考验。
  今年汛期,记者在汉寿走访调研,见到了一台堪称“火眼金睛”的检测“神器”。这台水下堤坝管涌渗漏检测仪,是依据特殊电流场的“流场法”原理设计制造的,适用于管涌渗漏检测、病险水库治理、矿山坑道突水预警、基坑帷幕渗漏检测。
  从事水利工作30多年的湖南省防汛抗旱专家库成员、汉寿县水利局高级工程师肖才文介绍,它能高准确度快速探测江河、水库的堤坝管涌渗漏入水口、渗漏通道,是土坝、石坝或混凝土坝等各种坝体本身和基础管涌渗漏探测的专用检测仪器,能快速探测出高水头作用下堤坝产生的新的渗漏位置及渗漏严重程度,为工程加固指明主攻方向,赢得宝贵加固堤防时间。
   “以船代仓”胜人工
  在洞庭湖区的湖南省汉寿县、益阳市大通湖区、沅江市等地,记者在洞庭湖、沅江和澧水大堤上,经常能看到堤边停泊着装载了上千吨乃至几千吨砂石的大船。
  湖南益阳市大通湖区副区长周军说,这是“以船代仓”加大抢险快速反应能力的新技术。运用信息化防汛指挥系统抗洪,这些“代仓船”能以很快速度航行到出险点大堤附近,用船上自带的传送带,将成百上千吨砂石直接投放到出险点。
  从“代仓船”,到一小时可以装沙900袋的砂石打包机,再到无人机巡查,无人机、直升机营救等设备,洞庭湖区科技防汛,效率远超人工……在位于洞庭湖畔的湖南益阳市、岳阳市,很多参加防汛的干部群众说,近年投入大幅增加、科技和装备水平显著提升强化了防汛“硬实力”。
   “智能分析”明水势
  “当年我到水文观测点记录水位,竟然看到一条大蛇盘在水位标尺上,吓了我一跳!费了很大力气把蛇赶走,好不容易才记录到水位数据。”47岁的湖南安乡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刘洪流,对记者回忆当年记录水位的一段往事。
  生于洞庭湖畔“水利世家”的刘洪流19岁参加工作,第一个岗位就在堤垸。他亲历过1998年特大洪水,与水打了一辈子交道,也目睹了一线防汛队伍面貌的转变。
  安乡临水而居,因水而兴,是“水窝子”,过去是人工防汛,调度上,因为传输的问题,不是那么科学。刘洪流介绍,当年调度防汛人员“基本靠吼”——只能通过电台;监测水位“基本靠抄”——每半小时看水位标尺人工抄录一次;他曾亲眼见到洪水入侵堤垸后,群众拖家带口划着木船、门板甚至木盆逃离,在堤上搭帐篷避灾……
  “如今,抗洪从过去‘人海战术’,发展到机械化、信息化甚至智能化。”刘洪流说,如今人员指挥调度可通过实时视频,水位监测能实时遥感、自动记录,还有智能化大数据分析预测和预警……
  “现在水位是通过实时遥感监测的,而且可以实现各地资源共享。只要电脑鼠标一点,全县水文站的水位就出来了,每个水库的入库流量和下泄流量也能看到。”刘洪流说,根据大数据分析,可以快速预测下游地区的水位是多少。
  刘洪流介绍,安乡县已经实现了水位监测的智能化读取,“就是不仅能读水位,还能分析出有什么风险、何时有风险,然后预警。”
    江西:智能防汛人机合力
  近日,我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水位突破有水文记录以来的最高位,鄱阳湖流域防汛形势严峻。雷达流速仪、大数据预警、红外无人机搜救被困人员……面对同样甚至更加凶猛的洪水,高科技正在重新定义新时代的抗洪“战术”。越来越多的抗洪“神器”运用到江西防汛抢险一线,改变了以往使用锹、镐和编织袋肩挑背扛的“肉搏式”抗洪,抢险救援更及时、调度处置更高效。
   抢险:“智能+”手段加速决口封堵
  连日来,位于江西省东北部、鄱阳湖东岸的鄱阳县遭受持续强降雨袭击。7月8日20时35分,鄱阳县鄱阳镇问桂道圩堤发生漫决。
  险情就是命令。中国安能第二工程局迅速调集400余名抢险人员、52台套装备星夜驰援,加上陆续赶来增援的火箭军、武警和预备役部队,一场防汛抢险阻击战就此打响。
  中国安能建设集团转制前是武警水电部队,曾参与1998年抗洪抢险的中国安能第二工程局副总经理谌少英说:“‘手拉手堵决口’的状况已成为历史,如今都是运用智能化设备勘查,机械化方式封堵。”
  到达现场后,抢险人员首先对现场情况进行勘查,包括测量决口宽度、水位和流速、地形等,了解施工场地和交通情况,进而设计封堵决口的抢险方案。
  “为尽快拿出抢险方案,在现场测量中,我们使用了三维激光扫描仪等仪器。机器测量的效率是人力的数十倍甚至更多,同时测量的精准度更高。”谌少英介绍。
  水流的流速也是封堵作业中的重要指标。谌少英说,一旦水流流速快了,为避免抛投物被冲走,抢险人员需要调整抛投物,将普通的石渣料换成相对不容易被冲走的大石块,或者加快抛投的速度,确保投下去的物料能够站稳。
  为了更好地掌握施工现场情况,抢险人员还应用自动水位计、雷达流速仪、无人机等装备进行监测,对戗堤高程、抛投物料等进行动态调整;在水上交通方面,调用了动力舟桥运输大型设备,以确保抢险作业能满足现场施工强度的要求。
  抢险人员按12小时/班轮流作业,每日两班,确保“人歇机不停”,全力以赴加快进度。120米、80米、50米、20米……在抢险人员连续奋战83小时后,7月13日23时8分,127米宽的决口成功合龙。
   巡堤:数字化平台助力汛情研判
  水位、水势、雨情……打开九江共青城市山塘水库水雨情基础信息库,21个山塘水库及重点圩堤的实时数据一目了然。
  “往年巡堤,要靠人现场看,再通过口述、笔记记录反馈巡查情况,汛情研判效率极低。”共青城市农业农村水利局标准化项目部经理王嘉龙说:“如今系统自动记录管辖段水情变化,实时显示堤防沿线视频监控画面,一旦发现异常,管理员会将画面配以文字描述及时上传,研判效率大幅提高。”
  “对于我们基层工作人员来说,如今的防汛手段相当于‘鸟枪换大炮’。”吉安市新干县荷浦乡水文站站长涂鹏说,从前每逢雨季,管理员只能凭经验判断水情、堤坝、涵管等情况,“如今可以依靠新技术手段更为精准地研判汛情,指导各村开展防汛工作。”
  各式各样的“智能+”抗洪手段,正广泛运用到抗洪抢险中,为高效调度处置提供科学依据。截至2019年底,江西省水利部门共建有雨量自动监测站4526处,水文自动监测站247处,小型水库自动监测站6000处。
  堤坝安全是防汛抗洪的重点之一,及时探测险情,才能防患于未然。
  拿出一卷卷黄色电缆,将上面串着的上百个金属电极按网络打入堤坝土体内,再将电缆接头与三台黄匣子连接,就能给堤坝做“CT”检查……今年汛期以来,东华理工大学的师生们在抗洪抢险一线忙碌着。
  “这一技术的原理是通过DSDT-1型双分布式三维电阻率成像系统‘透视’坝体结构,快速判断堤坝是否存在空洞、裂缝、土层结合松散、管涌、渗流等隐患,有效做到提前防范、提前预警。”团队成员陈辉介绍。
  “防汛抗洪一线的数字化应用越来越普遍,智能防汛正逐渐成为主流。”谌少英说。
   搜救:红外无人机“精准制导”寻人
  7月9日下午5时许,吉安市峡江县消防救援大队接到求救电话,6人被洪水围困。雨势越来越大,水位不断上升,被困人员所处的建筑已成“孤岛”,随时有被冲毁的危险。
  12小时,人机合力,一场“孤岛”救援惊险上演。
  情况紧急,当地先后派出两支救援队前往救援。但由于洪水已漫过路面两三米深,且晚间视线受阻,救援队迟迟无法抵达,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指挥部渐渐与被困人员失去了联系,情况越来越危险。
  关键时刻,红外线无人机成为搜救“强兵”,深入“孤岛”探测被困人员情况,并提供路面水情信息。
  凌晨4时,经无人机确认,受困人员全部安全。当地救援人员在红外线无人机遥控指引下,紧急制定救援方案和前进路线。7月10日凌晨5时36分,6名受困人员被成功解救。
  今年的防汛抗洪过程中,搭载了可见光/红外双波段视频相机、大视场测绘相机、光学相机等不同传感器的无人机,盘旋在鄱阳湖区的上空,为灾情研判、蓄滞洪区运用论证提供科学支撑。
  “如今,湖区堤防和抗洪抢险设施设备有了大幅的提升。我们将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全力迎战特大洪水。”江西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秘书长徐卫明表示。
   浙江:“城市大脑”保驾护航
  入汛以来,浙江省多地江河水库的水位超汛限,其中位于浙江建德的新安江水库自建成61年来首次9孔全开泄洪,防汛救灾成为当务之急。记者采访获悉,从城市大脑配合政府指导绕行积水路段、AI探索预测城市内涝,到数字全景地图精准指引避灾安置场所,浙江运用数字技术构建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精密智控体系,探索数字应急治理。
  “城南西路14号地下管网水位已超过二级警戒水位,请抢险队员迅速前往进行排险。”7月9日,受新安江、兰江双流域洪水影响,防汛形势复杂的三江汇流处建德市梅城镇水位已超警戒水位1.1米,然而城内基本无大面积内涝发生,镇上的城市大脑指挥中心,梅城镇城建办副主任谢少翔通过大屏幕,就能清楚了解到地下管网的实时情况,并向抢险队员发布行动通知。
  在此次应对钱塘江流域洪水中,梅城镇的智慧排水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梅汛期以来,梅城镇暴雨频发,该系统实现6次成功溢流预警,平均提前82分钟完成推送,避免了污水溢流、城市内涝的发生。同时,系统上线后还完成了14次管网实时情况的样本自动采集、数据自动分析、报告自动推送,实现了整座城市地下管网运行状况的实时监控与管理。
  在泄洪防汛期间,建德市通过数据协同治理和部门联动,利用“城市大脑”平台为泄洪防汛工作保驾护航,建德市数据资源服务中心归集了政法委、水利局、气象局、应急局等相关部门数据共计380多万条,接入了8003路监控视频,涵盖全市256个村(社)、1处地质灾害点、26处危险源、206条河道、156个水文站点、165个雨情站点、18个堤防、802个山塘、150个水库。因此,建德市做到了预警有“数”:对超过汛限的水库点位,启动报警功能闪报警灯,超过预警水量后立即发送短信到应急、气象、水利等单位负责人手机上;监控有“数”:在监控全市各水库、新安江沿线、各村(社)情况同时,利用高空球形摄像头360°旋转、26倍拉近功能无死角了解泄洪后全市情况,让关联应急资源“看得见”,应急指挥流程“理得顺”,现场情况“管得住”,高清摄像头在检测水位点时发现市民围观情况,指挥部及时通知相关值守人员劝散。
  杭州市萧山区临浦镇位于水库下游,为了提醒做好7月8日新安江水库9孔全开泄洪的准备,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临浦镇派出所副所长林祥瑞介绍:“以前是挨家挨户上门通知汛情,现在可以‘一键’通知,我们能把更多精力用在跑一线、查危房了。”林祥瑞说,手机办公软件能大大提高通知效率,而居民群众也能和基层干部共享软件平台,将所见安全隐患一键上报职能部门。
  桐庐是新安江泄洪后洪水流经的下游县区之一,由于桐庐地处新安江、兰江双江汇流之处,防汛抗洪形势严峻复杂,全县42万人口原本预测需要转移15万,给基层干部群众带来巨大压力。后来浙江省气象、水利专家连夜对受灾范围和程度精准计算,利用数据平台和数据化地图推演模拟出哪些地方会被淹,最后精准到7个沿江乡镇11个转移重点区域,转移人数从15万人变成了2万多人,精准转移不仅保证了百姓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还大大提高了基层防汛工作效率。
  此外,今年5月,浙江省安吉县225个避灾安置场所全景地图在高德地图全部上线。通过VR(虚拟现实)技术对避灾安置场所进行设置和管理,灾害来临时,受灾群众可以高效准确地通过地图导航,找到就近的避灾安置场所。
责任编辑:姚治
产业观察
2020-07-20 15:32:54
OFweek2020智慧工厂在线展隆重来袭!
来源:OFweek智能制造 时间:2020-07-20 14:28:34 作者:
    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工业发展举世瞩目,已成为全球唯一一个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不过我国的工业发展也还存在诸多不足,整体表现为大而不强,在生产率、单位产出能耗、劳动力密集等方面还有诸多可提升之处。
  为此,近年来我国借助工业4.0的发展契机,提出了智慧工厂的发展思路,寻求技术升级来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整体水平,大力发展机器人、高端装备、工业软件、5G、工业物联网、新材料、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
  今年年初爆发的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已蔓延全球,给地球村的工业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我国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新基建”7大举措,宣告我国正式掀起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浪潮。
  在此背景下,由OFweek中国高科技行业门户主办、OFweek智能制造网承办的“OFweek 2020中国智慧工厂在线展会”将于2020年8月19日举办。展会突破了传统展位的地域及成本限制,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致力于促进企业间的在线供需对接,以创新形式提高参与企业的智能制造能力与水平,促进企业工厂智慧化发展。
  展会依托OFweek强大的千万级会员数据和优秀的品牌运作能力,为全球采购商提供一个品牌汇集、信息全面的智慧交流平台,打造中国领先的行业盛会和把握智慧工厂前沿技术趋势的风向标。
  图片来源:OFweek维科网
   携五大亮点强势来袭
  “OFweek 2020中国智慧工厂在线展会”创新性地突破了传统展会模式的地域及成本限制,无缝对接线上线下,为行业提供一个低成本、高成效的在线展贸平台,其特色及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①全网品牌推广
  依托OFweek十多年办会经验及强大的会员资源、媒体资源优势,展览活动将通过OFweek全媒体集群向全行业发布,并联合新华网、新浪、搜狐、腾讯、网易、南方都市报等权威媒体助力品牌宣传。实现展会高效多渠道推广。
   ②平台功能强大
  智能硬件产业独具支持在线音视频+即时互动的专业网络购销特色平台!展览形式简单,功能强大,安坐桌前即可与世界互联。
   ③节约营销成本
  全天候网上展销会,区别于传统线下展会,省去订场地、订酒店、展台搭建、大量人力等各类成本。能为买卖双方“减少中间环节,降低购销成本",买家可以跨越时空看样订货,实为中小企业制胜法宝。
   ④定向客商邀约
  精准定位,多渠道推广,锁定范围的客户群体邀约,度身定制为您约见理想客户!展会汇聚数百家智能制造行业高端品牌,超过100,000人次智慧工场行业人士及用户买家及时进场与展商进行接治。
   ⑤专注产业集群
  本次展会分为五大展区:智慧工业消防系统展区、工厂IT安全解决方案展区、工厂智能搬运设备展区、工厂仓储物流设备展区以及工厂五金工具及防护用品展区,全面展示智慧工厂产业优秀的领军企业,为参展商与应用买家提供更多最新技术及合作交流机会。
   图片来源:OFweek维科网
   六大展区恭迎大驾
  即将举办的“OFweek 2020中国智慧工厂在线展会”展示内容丰富,既有机器人、机器视觉、工业关键、高端机床、安防、消防、生产管理、工业物联网等技术应用,也有芯片、各类型传感器、结构器件、新材料等上游核心产品,为方便观众快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本届展会将划分为6大展区,展示内容一目了然。
   ①智慧生产系统展区
  凝聚数控机床、先进机器人、机器视觉设备、高端制造装备的数字化、智能化生产与管理系统及解决方案。
   ②智慧工业消防系统展区
  主要有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消防物联网一站式解决方案、企业消防联网等。
   ③工厂IT安全解决方案展区
  重点展示监控摄像头/安全摄像头,访问管理系统,员工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等。
   ④工厂智能搬运设备展区
  涵盖叉车/电动叉车/配件、AGV机器人等。
   ⑤工厂仓储物流设备展区
  聚焦托盘车、码垛机器人、物料装卸\搬运设备、吊车/起重机/附件、升降平台、液压/气动配件、自动存储系统、自动输送机、订单拣货系统/处理、自动化系统的组件和附件、语音识别和RFID条形码、仓储管理系统(WMS)、仓储/库存和采购货架系统、仓储物流系统、托盘\料箱、清洗设备及仓储用品、包装、称重与测量产品技术等。
   ⑥工厂五金工具及防护用品展区
  起底各式手动/电动/气动工具、低压电器、紧固件、磨料磨具、脚轮、工作服、手套、鞋、头盔、帽子、工业眼镜、面罩安全用品、安全设备、防静电产品、包装产品、文具胶布、密封胶等产业配套。
   同期举办六大研讨会
  展会将同期推出6大行业专题技术研讨会,将从工业互联网、透明工厂、工业机器人、5G新技术与应用、智慧工厂可视化管理、工厂转型升级的价值等多个角度,邀请行业专家、学者、企业主与观众面对面交流、分享,传递智慧工厂技术与经验。
  此外,主办方OFweek维科网还将通过网络云直播方式,组织智慧工厂应用模拟演示及智慧工厂示范车间参观,欢迎大家报名观展。
  报名从速,组团有奖
  同时,如果您的朋友比较多,大家对我们的智慧工厂展也很感兴趣,可以通过组团方式参加,而且团长还将获得现金奖励、免费参加专家技术研讨会、获赠展商名录等多重奖励,通过如下链接组团享好礼吧。
  会务联系

责任编辑:姚治
产业观察
2020-07-20 14:28:34